唯美的成语故事

关于唯美的成语故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唯美的成语故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唯美的成语故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唯美的成语故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38) 说说(342) 名言(42) 诗词(131) 祝福(12) 心语(8)

  • 唯美的成语故事(意境唯美的成语故事)

  • 唯美,意境
  • 文化方舟 【长知识!11个唯美的文学典故】①倾国倾城:汉武帝时,李延年一曲“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成就了受宠的李夫人。②破镜重圆:南朝时,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凭国破前各执的半面铜镜,终重逢。③绿叶成阴:杜牧错失年少时钟情的女子,无奈叹道“绿叶成阴子满枝”……读典故,聆听古时的唯美故事! (via.人民日报)

    [阅读全文]...

2022-02-14 06:08:36
  • 关于猪的成语故事(关于猪的成语故事推荐)

  •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3000多学生,他说教的都是仁义礼智信,曾子就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她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食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这虽然是一个古代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什么样的父母就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村就有一个这样的,父母,不论干什么事情?总是哄骗孩子,孩子长大以后特别叛逆,因为父母经常哄骗,失去了孩子对他的信任,看来我们做人不管是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说话要算数,要诚实守信才是做人的根本,不然在社会上无法立足。

    [阅读全文]...

2022-02-06 19:14:00
  • 成语故事典故(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 历史
  • 语文学*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有所帮助!

    私信我“2022语文”获得完整资料

    还有75个成语故事,因为文章过长就不一一分享了,需要的朋友们可以私信我!

    [阅读全文]...

2022-01-25 01:19:44
  • 四字成语故事有哪些(四字成语故事典故)

  • 爸爸妈妈是不是每晚都在为了给孩子讲故事而发愁呢?好多小朋友每晚不听故事,就睡不着,所以,小编给大家推荐这几个经典成语小故事,适合睡前讲给孩子听。既能让她们乖乖入睡,还能从小故事中学会一些人生哲理呢。

    1、《孔融让梨》

    从前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懂事。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不少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们让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梨有大有小,但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个故事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讲给孩子听后,可以告诉他们要懂得谦让,礼让他人。

    2、《守株待兔》

    春秋时期的时候,在宋国,有一位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一看到农夫就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撞上了稻田旁边的大树,把自己的颈部撞断了,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开心地收拾农具把这只兔子带回家里,晚上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个人饱餐一顿。第二天,农夫继续到田里干活,可是他却没有以往专心了,一直东望望,西望望,希望再捡到兔子。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想要收获,不能光等着坐享其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否则终将一无所获。

    3、《狐假虎威》从前有一座美丽的大森林。这里大树茂密,还有绿油油的草地,颜色鲜艳的花朵,小鸟在枝头歌唱,小动物在草地嬉戏玩闹。而狐狸也住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天清晨,狐狸睡醒以后,发现肚子很饿,便出门到处觅食。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正准备垂头丧气回家时,发现身后竟然出现了一只大老虎。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这则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不过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一旦把戏被刺穿,它不仅会被野兽围攻,还会被被欺骗的老虎吃掉。

    4、《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特别爱占便宜,甚至为了得到别人的东西,去偷盗。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人门前,发现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铃铛,可是要怎么才能拿到呢?直接去拿的话,别人肯定会听到,如果别发现,就惨了。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他认为很好的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不久听不见声音了吗?于是,到了晚上,他就把棉花塞住耳朵,偷偷摸摸地跑来准备偷走铃铛。结果他的手一碰到铃铛,就被主人听见了,跑出来将他当场抓住!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5、《拔苗助长》

    宋国的时候,有一位农夫,嫌自己种的秧苗长得太慢,整天忧心忡忡。有一天,他又如往常一样去田里干活,看着这些秧苗,似乎一点没长,于是他开始冥思苦想,要用什么办法使地里的秧苗长得快一些呢?忽然他灵机一动,跑到田里把禾苗一个个地拔高,看着地里的秧苗一下子长高了不少,他开心极了。收拾好农具就准备回家。一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干了不少活,总算让田里的秧苗长高了一大截。家人觉得奇怪,赶紧跑到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全都枯萎了。宋国人知道后一脸懊悔。

    很多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一味地求快,反而忽略了其根基。不该急于求成,否则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如果你有更好的故事,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哦~

    [阅读全文]...

2021-12-26 13:10:46
  • 什么不断的成语故事(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 kūn péng zhī zhì

    鲲 鹏 之 志

    这是啥意思呢

    形容志向远大。

    这个怎么用呢

    伟人们大多数从小就有鲲鹏之志,一辈子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努力。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成语叫做鲲鹏之志。《庄子.逍遥游》里面有这样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段话大家一定

    在我们的动画片电影《大鱼海棠》里面见到过,里面讲的就是一条很大的鱼,对不对?

    它后面还有一段,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他的身体有好几千里那么大。

    有一天鲲突然化身成一只大鹏鸟,它的背也有好几千里那么宽,大鹏振奋起全身的力气,飞向高空,它张开来的翅膀就像从空中垂下的两片乌云一样,大鹏盛着海气,要飞向南明的天池。

    还有一本专门写志怪的书,上面写着大鹏鸟要飞往南冥的时候,它的翅膀从海面积水而起,海水震荡3000里,它在空中乘强风而起,直上9万里的青天。

    而且鹏还有一个*惯,一旦升空飞行就一直要飞个不停,一直要飞六个月才会停下来休息。可是为什么庄子要写鲲和鹏这两种特别大的事物呢?

    蒋老师简单地给大家讲讲,都是聪明的孩子,大家应该能够理解的。其实在《逍遥游》里,庄子写鲲和鹏鸟的意思是,这么大的事物其实都是存在的。以它们不知几千里大的胸襟,飞向9万里高空的高度,来打开你我的视野,从那么高的地方看,人一定是很渺小的,从地上看那么高的地方也一定是看不清楚的。除了它们这么高,还有更高的地方,所以咱们*时那些烦恼算什么呢?

    大家有没有感觉它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跳脱了*惯性的思考,可以以更宽更广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自我超越呢?

    所以就算是写了两种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鸟大鱼大家也会觉得有道理,让我们超越了世俗的眼光,好像有了一个新的视角看事物。庄子也是这个意思,希望大家能够超越自我。

    所以鲲是最大的鱼,鹏是最大最大的鸟,鲲鹏之志的意思就是当鱼要当一条超级大的鱼,当鸟也要当一只超级大的鸟,所以这个成语一般是说人有非常远大的志向。

    [阅读全文]...

2022-03-13 15:36:15
  •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正版守株待兔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突然,有一只兔子,惊慌地跑了过来,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桩上。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的说:“这真是一点儿力气没费,白捡了个*宜,回去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拿着兔子一边走?一边想:“我还种什么地呀?不如待在这里捡兔子吃!”

    从此,他便不在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颗神奇的树桩,等着奇迹的出现。结果,他等啊等,一直等到地里的庄稼全荒了,也没有再看到一只兔子来过。

    今天的成语小故事就到这里。

    [阅读全文]...

2022-06-22 02:22:53
  • 扇枕温衾的故事简介(扇枕温衾成语故事)

  • 故事
  • 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没有第二个,说说,天下仅此一人。

    想起来一本武侠小说叫《天下第二人》的,陈青云想做天下第二,其实他比人家金、古、梁差远了。

    我们的这个主人公也不是什么天下第一、第二,在历史之中仅仅是一粒小沙子。做过*一级的官职,也没有更多的事迹流传后世。

    但香九龄,能温*。

    这是上了我们最流行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的、二十四孝的仅有一个。

    夏天,骄阳似火,皇帝可以躲在避暑山庄里,而且那些伺候皇帝的人可以把井凉水用机械、最少用人工引到房顶上,让它顺流而下,这种自然的空调现在人演绎成地温空调,我的单位就是这样的空调,只要地下水够,蛮舒服舒服的。

    可普通老百姓不行,只有拿个大蒲扇,那时连电扇也没有的,七八十年代我父亲在一个工厂里看仓库,后来母亲老说:那时光知道风扇能给机器降温,不知道也能给人降温。

    那时代的我到处跑着找凉快的地方,哪里想有孝子黄香的孝行。

    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

    九斤老太经常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老太我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

    天肯定还是很热,河南既然古称“豫”,人拿矛刺大象,*想一定温暖湿润,黄香的老家湖北离河南不远,应该是差不多的气候。

    看人家黄香,老妈去了,不但经常思念,而且移孝敬父,九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孝敬,另一个“二十四孝”中“扼虎救父”的杨香那就骇人了:卡住老虎的脖子救父亲。

    拿扇子扇扇老爸睡的枕簟,簟者,竹*,只有扇子这样的外力,没有别的,能有多大的力量呢?我们知道一睡清凉,一分钟就热了,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翻过去睡,如此而已。要老是不停的扇,那会有一定的效果。不过,从资料看,不是这样,只是睡前扇扇而已。而且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扇着父亲睡着了,也不行,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会被热醒,那时代就是冲冲澡再去睡。

    暖被窝倒是如今三四十岁的人都有经历,虽然可以生柴火取暖,但是睡觉时不解决问题,而且我们这里不像东北人必须有热炕,冬天脚头的被窝老是凉的恐怕是一种真切的回忆。所以,就有了暖被窝一说,与扇枕*不可同日而语,不过那是父母给孩子暖被窝。

    但因为反过来只有黄香一个人,所以人家成了孝子。

    所以电是个好东西,不过,也是个坏东西,因为有了它,就没有了孝子。

    你想现在有空调和电热毯,把人伺候的贼舒服。

    不过当代人这样做不知能不能做个孝子:

    你想,再有钱,再有本事,可以把房间弄得凉凉的、暖和和的,也可以把代步工具汽车等弄的冬暖夏凉,但不能总呆在这样的地方吧,到外面就没有办法了。就是如今的*,在冬天的户外也要穿个棉大衣。

    要跟在父亲的后面,夏天拿个遮阳伞,再拿把大芭蕉扇,边走边打伞摇扇,冬天要把棉大衣暖暖再叫父亲穿。

    那真的就是现代版的二十四孝了:遮阳暖衣。

    [阅读全文]...

2022-01-22 16:14:05
  • 九牛一毛成语故事读后感(有寓意励志的成语故事)

  • 励志
  • 九牛一毛

    【原文】

    仆(1)之先人非有剖符(2)丹书(3)之功,文史星历(4)*乎卜祝(5)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6)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7)受诛(8),若九牛亡(9)一毛,与蝼(10)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11)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2),用之所趋异(13)也。

    (《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

    【注解】

    (1)仆:自谦之词。

    (2)剖符:剖分信符。汉代封功臣时,把当作信物的符节一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各自保存。

    (3)丹书:即丹书铁券,汉初分封时规定,只要获颁剖符丹书的功臣,世代子孙享有免受国法制裁的凭证。

    (4)文史星历:太史令负责的职务,即编载史书和执掌天象历法。

    (5)卜祝:职掌卜事、祭祀时赞礼飨神的人。

    (6)倡优:即古代艺人,社会地位较低。

    (7)伏法:因犯罪受到制裁,被处死刑。

    (8)受诛:被杀。

    (9)亡:失去、少掉。

    (10)蝼:蚂蚁。,音乙,同“蚁”。

    (11)卒:最后。

    (12)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死亡可像泰山般的重要不凡,也可像鸿毛一样的微不足道。

    (13)用之所趋异:指死亡的意义不同。

    【故事阐述】

    我的祖先没有剖符丹书的功劳,只是掌管文史星历,地位接*于卜官、巫祝之类,原是皇上所戏耍并当成倡优来豢养的人,被世俗的人所轻视的。

    假如我被法令制裁而处死了,那就像九头牛身上少掉一根毛,和蚂蚁又有什么差别?世人也不会将我的死和能够壮烈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才智穷尽、罪大恶极,自己不能免除死刑,最后走向死路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我向来从事的官职低微,造*们这样认为。人固然都会有一死,可是有人死的像泰山一样的重要不凡,有人却像鸿毛一样的微不足道,这是因为他们死亡的意义不同。

    这是《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记载在《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回复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天汉二年,汉武帝命自己宠妃李夫人之兄李广利将军率兵征讨匈奴,并派李陵随从李广利出兵作战。

    后来,李陵途中遭遇单于,而李陵只带领步卒五千人,被匈奴八万骑兵所围攻,因得不到后援,最后弹尽粮绝,被俘投降。武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就诛杀李陵全家。

    司马迁认为李陵孝顺母亲、谦让有礼、对朋友讲信义,有国士的风度。所以,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但不被汉武帝接受,司马迁因此遭到囚禁,最后被处以残酷的“宫刑”。

    司马迁在信中向任安陈述自己受到宫刑后,身心*,本想一死了之,而后来决定忍辱不死,全是为了完成《史记》这部著作。

    “九牛一毛”这句成语,就是从原文中“九牛之一毛”演变而来,用来比喻多数中的一小部分,对整体影响不大。

    【讨论】

    (1)李陵为什么向匈奴投降?汉朝廷谁挺身替李陵辩护?

    (2)在古代受到宫刑,被认为是奇耻大辱,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这本伟大的著作而忍辱不死,这会使你对生命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请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

    例:这些钱对富豪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三餐不济的人来说,却是一大笔财富。

    例:你就是把整间图书馆的书全看完,所得到的也不过是全人类知识的九牛一毛而已。

    【相似成语】

    微不足道;九牛一毫;沧海一粟;微乎其微;太仓梯米;太仓一粟

    【课后时间】

    请在百、一、千、三、万、二、八、六、十中,选出正确的数字填入下面空格内∶

    ◎杀( )儆( )。

    ◎( )方( )计。

    ◎( )变( )化。

    ◎( )发( )中。

    ◎( )篇( )律。

    参考答案∶

    ◎杀(一)儆(百)。

    ◎(千)方(百)计。

    ◎(千)变(万)化。

    ◎(百)发(百 )中。

    ◎(千)篇(一 )律。

    [阅读全文]...

2022-04-06 11:20:44
  • 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 经典
  • 成语故事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华成语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结晶。

    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

    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意境深奥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语言文字难以比拟的地方所在。

      我从“不自量力”的成语中学到了: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我从“大公无私”中学到了:要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

    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爱戴。

      我从“悬梁刺股”中学到了“只有刻苦学*才能成为大器之材。

    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一个成语故事往往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一个哲理。

    我要以史为鉴,学*古人的智慧,时时反省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成语故事读后感二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成语故事》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是由一个个典故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

    印象比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联合攻打袁术,袁术败走扬州割据一方。

    这时汉朝已将土崩瓦解,袁术看到这种形势欲乘机称帝,于是他极力拉拢好友陈珪,然而陈珪反对袁术称帝,并劝他说: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还可以避免灾祸,但是袁术不听劝告,最终自食恶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犯更大的错误。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种庄稼的人看见了一只兔子在树桩上撞死了,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只兔子。

    (读后感 )然后他就每天在树桩旁边等,庄稼也不管了。

    最后兔子没再出现,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好吃懒做,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坐等天下掉馅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与此同时,我也很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想出这么多典故来。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受益良多。

      《成语故事》读后感三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认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

    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

    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

    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

    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

    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

    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

    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

    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

    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

    [阅读全文]...

2022-05-03 04:10:41
相关推荐
唯美的成语故事 - 句子
唯美的成语故事 - 语录
唯美的成语故事 - 说说
唯美的成语故事 - 名言
唯美的成语故事 - 诗词
唯美的成语故事 - 祝福
唯美的成语故事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