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关于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98) 说说(16) 名言(93) 诗词(2k+) 祝福(6) 心语(393)

  • 登幽州台歌古诗赏析

  • 登幽州台歌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登幽州台歌古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短诗没有比喻用典、大肆铺陈,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被视做初唐诗歌之绝唱,也是陈子昂的压卷之作。在这首短诗中,蕴涵着阔大的境界,雄浑的格调,沧桑的吟咏。

      怀才不遇,忧郁的陈子昂登台赋诗

      如果不介绍作者,我们从这首有着“金石之音”的短诗中不难想象,能作出如此高音远律的诗人必定是位顶天立地的奇男子、伟丈夫。不错,生活于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的陈子昂出生于富贵之家,受家庭影响,“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子昂是性情中人,好意气用事,年轻时他非常向往仗义勇为,打抱不*的侠义之气,并且在那时他便已怀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关注社会现实,留意*大事。他入仕伊始即不顾人微言轻,以政治家的气魄,屡屡向武则天进呈各种建议,针砭时弊,希图匡扶国家。武则天是知道陈子昂的才气的,据说她也颇有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美名,但多疑猜忌的女皇始终把陈子昂当成自己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华美却始终空悬着的饰物,并不真正相信重用他。


      《登幽州台歌》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据陈子昂的好友卢藏用的《陈氏别传》记载,这一年陈子昂从武攸宜征讨契丹,在军中任参谋。当时战争形势对武周王朝不利,武攸宜是个*庸无能之辈,仗一开打,前军惨败,大营震动,人心惶惶。陈子昂虽是军中微职,却不忍坐视败局,挺身向武攸宜进谏,提出了不同的作战策略。出身亲贵但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武攸宜非但不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反而恼羞成怒,把陈子昂降职为军曹,这大大伤了这位热血志士的心。眼看着报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心情忧伤的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他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悲愤之余,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老臣郭隗当“马骨”,燕昭王搭起了黄金台

      幽州是古代十二州之一,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幽州台为战国时期燕国的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燕昭王修建黄金台的目的是招纳贤才,因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燕昭王的老师郭隗,成为燕昭王的第一位贤才。

      燕昭王立黄金台招贤图,出自古典小说《春秋五霸七雄列国志传》版画

      齐宣王七年,燕国发生内乱,起因是燕国国君哙突发奇想,想效仿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禅让,?把自己的王位让给相国子之。燕太子*自然不服,他联络了一位将军去攻讨子之,战乱的烽火在燕国的国都燃起,老百姓死伤无数。齐国国君齐宣王见燕国内乱,觉得自己有机可乘,就命他手下的将军率军进攻燕国。燕国猝不及防,根本无心应战,连都城城门都没关。齐军长驱直入,俘虏子之,把他剁成肉酱,还杀掉了燕王,燕国几乎快要灭亡了。在燕国老百姓的强烈*下,齐军退出燕境。燕国人立太子*为燕国国王,他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时刻不忘齐国攻燕之仇,他想广招天下贤才,辅佐自己完成强国复仇的心愿,可燕国地理位置偏僻,国力弱小,如?才能吸引真正有治国之能的良才呢?燕昭王去拜访本国的老臣郭隗,跟他谈了自己的想法,郭隗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对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他就能把千里马买回来。

      国君很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皇上您肯花钱买死马骨,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来吗?’国君就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老臣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回去后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然后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居住,而且每天都前去探望。燕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礼物,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各国有才干的人听说燕昭王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国人乐毅,乐毅来到燕国后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后来,燕国军队在乐毅的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占了大部分的齐国领地,报了齐国趁燕国内乱出兵进剿之仇。大诗人李白在其名篇《行路难》里曾谈到这段史事: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燕昭王礼贤下士,用人不疑,终于使强国复仇的愿望得以实现,他自己也成功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幽州台上,陈子昂怆然泣下为哪般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如果我们仅将陈子昂悲怆的呐喊看做是其胸怀抱负未能实现的一己之私,就未免小看了这位大诗人,这首诗也不会受到历代读者如此盛赞了。小小的金丝雀啼鸣只是为自己的渺小与悲欢,而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如陈子昂者,他们的心境是不可以俗视的,用忧国忧民这样的词也不能概括陈子昂当时的心境。

      生逢盛世的陈子昂没有得遇像燕昭王这样的君主,他因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勇于犯上直谏,上书皇帝指陈时弊,因而屡遭排斥打压,曾两次被派从军出塞。他才华不得施展,最后被酷吏诬陷死在狱中,年仅四十二岁。

      诗人死了,诗作还活着。这也许是上苍给诗人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报答!

      知识堂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故址在北京市大兴区,今尚存“金台夕照”古迹。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其先祖乐羊为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赵武灵王时,因避“沙丘之乱”,乐毅来到魏国任大夫,后来听闻燕昭王立黄金台招贤,遂借出使之机来到燕国,燕昭王用客礼厚待乐毅,乐毅谦辞退让?最后终于被燕昭王诚意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后来乐毅联合赵、楚、韩、魏之兵共同伐齐,大败齐军,攻下齐国七十二城,几乎使齐国亡国,为燕昭王报了国仇家恨,受封为“昌国君”。

    [阅读全文]...

2022-05-07 01:20:15
  • 登幽州台歌古诗赏析(登幽州台歌翻译及赏析主旨)

  • 佳作赏析《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心绪,且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历来为传诵的名篇。

    全诗短短四句,没有铺叙,没有比喻,不讲究什么吞吐回环,更不

    屑于堆砌雕琢,只有大声咏叹,直抒胸臆。但是,它的境界何等间大,气势何等雄浑,含义何等深刻!

    这首诗之所以称得上陈子昂的压卷之作,是因为它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揭示出诗人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它像火山的喷薄,又像江河的奔流,不但倾泻出一代诗风开启者内心的苦闷,而且代表了我国唐朝那“鼎盛时代”的中坚分子们壮怀激烈的思想感情。唯此,它一直保持着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感动着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以至我们今天重新来品味它,仍然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中,看到了苍茫的天字、辽阔的原野,听到了“盛唐之音”的先驱者那震撼人心的慷慨悲歌,感受着一种雄豪悲壮的美。

    [阅读全文]...

2021-11-30 22:59:09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赏析(登幽州台歌全诗赏析分享)

  • 分享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说:没有见到先代的圣主,也看不到后世的明君。"古人"、"来者",此处指圣主、明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过;后代的明主,我也见不到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天地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涕泪纵横,凄恻悲伤!

    诗人仅用了二十二个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篇中前两句用两个"不见",置身于古今绵长的时空里,感叹前贤已去而后贤未及,自己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后二句转入广阔的空间,登楼眺望,天地一片苍茫,一个"独"字点出诗人深刻的孤独感,故不期然地洒下英雄热泪?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句式长短参错,音节抑扬变化,格调慷慨悲凉,意境苍茫遒劲,十分富有艺术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唐诗三百首》)

    [阅读全文]...

2022-02-19 19:44:34
  • 《登幽州台歌》译文及鉴赏

  • 《登幽州台歌》译文及鉴赏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幽州台歌》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登幽州台歌》作者介绍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因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作者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采纳,并且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智谋。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还是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以前那样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登台远眺之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觉得孤单寂寞,悲从中来,只有怆然流泪了。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孤苦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时代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之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两相辉映,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的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前两句的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阅读全文]...

2022-04-01 02:18:46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

  • 古诗文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诗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与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译诗】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

      赏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韵味极强,前两句更是苍劲有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阅读全文]...

2022-02-16 08:31:30
  •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阅读全文]...

2022-04-07 13:09:12
  • 幽州新岁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 学生
  • 幽州新岁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幽州新岁作》是唐代诗人张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二联写作者被迁幽州后而感岁序之变,末二联写作者在幽州而想念京城;全诗隐隐透露出作者时时思欲回到京都,献寿于君侧,希望重新得到君王信任的思想。全诗充满乐观气氛,结句却不免落于俗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幽州新岁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幽州新岁作

      唐代: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译文: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雪花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昨南今北,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无定;让人感到高兴的只有时光去了又再来,不失常度。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连夜不息,京城的烛火彻夜大放光明。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

      注释:

      去岁荆(jīng)南梅似雪,今年蓟(jì)北雪如梅。

      幽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蓟县(位于北京市西南)。荆南:唐代方镇名,治所在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蓟:即指幽州。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shù)歌连夜动,京城燎(liáo)火彻明开。

      边镇:指幽州。戍歌:守卫战士唱的歌。连夜:一作“连日”。京城:即长安。燎火:庭燎,庭中用以照明的火炬。彻明:入夜到天明。开:开放。此引申为大放光明。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日:喻指皇帝。

      赏析:

      诗的首联写的是,诗人去年任荆州大都督长史时,见到荆南的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诗人从南方来到了北方,幽州的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这句诗用了互喻的.手法。所谓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互相设喻,即先用喻体比本体,再用本体比喻体。这种比喻使两种物象缠绕勾连,曲折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读来有循环反复之妙趣,增强了韵文的韵味与节奏,强化了艺术感染力。互喻的手法在古诗中很常见,比如,南梁范云的《别诗》中有句曰:“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宋人吕本中《踏莎行》词中有句曰:“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张说的灵感当来源于范云,而吕本中的句子则很可能从此联而来。此联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一是江南春色,一是北国冬景,体现诗人时此时彼的仕途遭遇,其中饱含着对人生无常,仕途坎坷的感慨。然而,字句十分秀雅,未露丝毫伤感痕迹,表达十分蕴藉高妙。

      颔联讲的是,诗人南北流离,转徙如蓬,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然而,旧岁去了新年来,周而复始,不失常度,却也使诗人感到欢欣。这是紧承上联发的感慨。出句抒发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对句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骨子里却潜藏着一种时光蹉跎的复杂心理。句中“去复来”三字,或多或少地表达了诗人在新年对政治生命复苏的预期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的语言极其委婉,将怅惘而又急切的心情藏在轻松的笔墨之下,使得诗歌的韵味更加悠远绵长。清代学者谭宗在《*体秋阳》中评价这首诗说:“常调尔,顾但见其老,而不嫌其俗,以其气清语真也。”“气清语真”确实是本诗语言的最大特色。

      后二联中,诗人满怀深情地说,他身在边镇,心在京城,耳听着戍卒唱出的通宵不绝的歌声,眼却遥望着朝廷燃起的彻夜不息的烛火,殷切期盼尽快回到长安,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至此,诗人企望重新来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心情才明白地表露了出来。总的来看,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年”发感慨,表心愿,娓娓道来,意脉相联,轻松自如。将对人生无常的怅惘之情,仕途坎坷的忧虑之情,新年仕途进步的愿望之情,对京都的思念之情,对皇帝的颂扬之情,都表达地含蓄蕴藉,自然妥帖,开启了盛唐诗歌的新气象。当然,像尾联这样的文字多少有媚上之嫌,然而,诚如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中所说:“上寿*俗,但君王不得不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正月。前一年春由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受命为右羽林将军、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在任数月,“禁暴丰财,安人戢兵”,政绩颇可观。遇此新岁,心情喜悦,这诗是作者迁为幽州都督时因岁序之改有感而作。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阅读全文]...

2022-07-07 23:46:46
  • 登幽州台歌的诗意

  • 诗意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4、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诗意: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

      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

      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m.ju.51tietu.net)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4-17 10:43:04
  • 登幽州台歌古诗带拼音143句

  • 经典
  • 登幽州台歌古诗词

      【原文】: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7-24 02:22:00
  • 诗歌名句赏析题

  • 诗歌
  • 我们都存在彼此的回忆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名句赏析题,希望大家喜欢。

    1、我们在彼此中遗忘彼此。

    2、没有快乐,微笑还在。没有童话,童年还在。

    3、如果天堂太拥挤,那我们就一起去地狱猖獗

    4、在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整个世界崩溃在我的面前。废墟中那一片片的瓦砖都刻有鲜活的记忆,现在安静地贴在大地上,即便我有多小心保持行走的'安静,终究会发现,自己只是一个被记忆放逐的人。

    5、从前的我没学会哭泣,现在的我时常泪流满面。

    6、刻在记忆里的那个夏天,是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流下的泪水。

    7、向往天空的,都是寂寞的。

    8、流泪,是为了想起一个人,努力去想一个人,是为了提醒自己,至少有一个值得你哭泣的人。

    9、就算是醉生梦死,也是记忆的一种,因为你始终不能忘记什么。

    10、谁又可以反抗生命随波逐流的离合

    11、喜欢童话,是因为把它当成了童年。

    12、我决定不再流泪,就像你决定要离开我一般地坚定。

    13、当你真正想去忘记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已经刻在心里。

    14、当我最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最沉默的时候。

    15、是我太在乎她了么?又或许,只是她不在乎我而已。

    [阅读全文]...

2022-07-14 15:14:53
当前热门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 句子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 语录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 说说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 名言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 诗词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 祝福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