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勰文心雕龙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刘勰文心雕龙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刘勰文心雕龙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刘勰文心雕龙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导语:《文心雕龙》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出自于《文心雕龙》中的名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原道》一)
2、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原道》一)
3、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征圣》二)
4、书契决断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征圣》二)
5、《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 (《征圣》二)
6、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征圣》二)
7、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征圣》二)
8、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征圣》二)
9、《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宗经》三)
10、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宗经》三)
11、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宗经》三)
12、五则体约而不芜(《宗经》三)
13、商周以前,图箓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综,其伪四矣。(《正纬》四)
14、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辨骚》五)
15、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辨骚》五)
16、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辨骚》五)
17、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明诗》六)
18、宋初文咏,体有因革。(《明诗》六)
19、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明诗》六)
20、朱马以骚体制歌(《乐府》七)
21、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府》七)
22、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乐府》七)
23、赞曰∶八音攡文,树辞为体。(《乐府》七)
24、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诠赋》八)
25、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诠赋》八)
26、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诠赋》八)
27、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诠赋》八)
28、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诠赋》八)
29、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诠赋》八)
30、斯则野诵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颂赞》九)
31、至于班傅之《北征》、《西征》,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颂赞》九)
32、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颂赞》九)
33、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虽纤巧曲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底,如斯而已。(《颂赞》九)
34、及迁《史》固《书》,托赞褒贬,约文以总录,颂体以论辞;又纪传后评,亦同其名。(《颂赞》九)
35、然本其为义,事在奖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词。(《颂赞》九)
36、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此其体也(《颂赞》九)
37、赞曰∶容体底颂,勋业垂赞。(《颂赞》九)
38、是以义同于诔,而文实告神,诔首而哀末,颂体而视仪,太祝所读,固祝之文者也。(《祝盟》十)
39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奖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此其所同也。(《祝盟》十)
40、周之辛甲,百官箴阙,唯《虞箴》一篇,体义备焉。(《铭箴》十一)
41、潘尼《乘舆》,义正而体芜(《铭箴》十一)
42、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铭箴》十一)
43、傅毅所制,文体伦序;孝山、崔瑗,辨絜相参。(《诔碑》十二)
44、陈思叨名,而体实繁缓。(《诔碑》十二)
45、详夫诔之为制,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诔碑》十二)
46、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诔碑》十二)
47、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金鹿》、《泽兰》,莫之或继也。(《哀吊》十三)
48、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哀吊》十三)
49、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读者叹息。(《哀吊》十三)
文心雕龙物色篇
南北朝文学家刘勰创作的《文心雕龙》中的一篇文章,密切结合物象、能抓住物色的要点、继承前人加以创新,到自然中去汲取营养。 本篇是本部书中写得较精彩的一篇,除论述形象生动外,还以鲜明的唯物观点,总结了一些创作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内容吧。
《文心雕龙·物色》
作者:刘勰
【原文】
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注释】
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代:更替。序:次序。
②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惨,戚,不愉快;舒,逸。
③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玄驹:蚂蚁。步:走动。
④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丹鸟:螳螂。羞:吃。
⑤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⑥英华:美丽的花朵。
⑦郁陶:忧闷郁积。
⑧矜:严肃、庄重。
⑨“情以物迁”二句:《明诗》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译文】
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就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深远。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一年四季各有它的景物,不同的景物又各有它独特的容貌声色,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文辞由于感情而产生。一片树叶落下来尚且能触动人的情思,昆虫鸣叫的声音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心思,何况那清风、明月的夜晚,白日、春林的早晨展示的美景呢?
【原文】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①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②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③;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④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⑤,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⑥。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自*代⑦以来,*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⑧;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
【注释】
①流连:徘徊不忍离去。
②灼灼:形容桃花的色彩鲜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③喓喓(yāo yāo):虫鸣声。《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喓喓阜螽。”韵:虫鸣声。 ④两字:两字相连成为双声字和叠韵字。“参差”是双声,“沃若”是叠韵。
⑤长:发展、引申。
⑥“诗人丽则”二句:扬雄《法言·吾子篇》:“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指《诗经》作者。则,合乎规则。约,简练。辞人,指辞赋家。淫,过度。
⑦*代:指晋、南朝刘宋时期。
⑧曲:详尽。毫芥:细微。毫,长而尖锐的毛;芥,小草。
【译文】
因此诗人对景物的感触,所引起的联想是无穷的;在多种多样的现象中流连忘返,在听到看到的范围内吟味体察。描写天气和实物的形状,既要随着景物声色的变化而婉转起伏;绘写景物的.色彩,临摹自然的声律,又要联系自己的心情来回斟酌。所以用“灼灼”来形容桃花色彩的鲜艳,用“依依”来表尽杨柳轻柔的形貌,用“杲杲”来描绘太阳出来时光明的形状,用“瀌瀌”来比拟下大雪的样子,用“喈喈”来追摹黄鹂鸟的鸣叫,用“喓喓”来学纺织娘的叫声。“皎日”、“嘒星”,一个“皎”字和一个“嘒”字就把太阳的明亮和星星的微小形容穷尽了;“参差”、“沃若”,一个双声连词和一个叠韵连词就把荇菜和桑叶的形状不整齐润泽的样子描绘了出来,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用少数字来总括众多的事物,把事物的情思和形状毫不遗漏地描写出来了。这些精练的描写,虽是经过千年来作家们的反复思考,也难以用别的字来代替!到《离骚》取代《诗经》兴起,触类旁通而加以引申,景物声色的形貌难于详尽表现出来,所以便用重复双叠的词来形容不同的事物形象,因此“嵯峨”这一类词语聚集起来,“葳蕤”这类词群便连接起来。到了司马相如这些人手里,讲究诡谲的形式,瑰奇的声貌,刻画山水的形貌,用的形容词必须几十字、上百字相连串,像游鱼般连接着。这正如扬雄说的诗人言辞简约而清丽且合乎法度,辞赋作品过分华丽而辞句繁缛。至于如像《小雅》的吟咏花儿,说道“堂堂盛开的鲜花,有的黄来有的白”;《楚辞》歌咏秋兰,说道“秋兰啊青青,绿色的叶啊紫色的茎”。一切色彩的描写,可贵在及时地看到,倘若不管实际情况青色和黄色累累出现,那就会使人觉得繁杂而并不珍贵了。自从晋、宋以来,作品描写重在逼真,从风景里观察他的情态,从草木里钻研他的情状。作者吟唱歌咏的出发点,应该只是抒发深远的情志;描写事物巧妙,功夫全在于紧密贴切。所以巧妙的言辞和事物的形状贴切吻合,就如在那印泥上盖印章一样,不需要雕琢刻削,却详尽地把极细微处都表现了出来。因此看到这些语言描述就像看到了具体的景物一样,就其字辞而知道当时的时令景色。
【原文】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①,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且诗骚所标②,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③,怯于争锋。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④,则虽旧弥新矣。是以四序⑤纷回,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⑥而更新。古来辞人,异代接武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⑧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若乃山林皋壤⑨,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注释】
①检:法式。
②标:显出。
③锐笔:指精通写作的人。
④适要:适应变化抓住要点。
⑤四序:四季。
⑥晔晔(yè yè):美盛的样子。
⑦接武:继承效法前人。武,足迹。
⑧因革:继承革新。
⑨皋壤:池边地。皋,泽。
【译文】
然而景物都有它一定的姿态形状,而人的思想却没有一定的框子,因此,有的人不经意一下就达到了极妙的境界,有的人用尽心思反而离得越远。而且在写景物声色方面,《诗经》《楚辞》中写景的名句,都抓住了景物的要害地方,所以后来才思敏捷的大手笔,在这方面也怯于和它们较量。没有不是凭着成规,借用前人巧妙的方法,依循文章发展的趋势,融会贯通去创作新奇的作品。只要善于适应新的变化,那么虽然借用成规也是可以写得更新鲜的。因此,四季虽然循序相代,万物纷纷回环往复,而引起诗人的兴味重在心地闲静;景物的声色虽然十分繁杂,而分析事理运用言辞却重在简练;使文章的兴味飘飘荡荡自然升举,情采鲜明而清新。从古以来的作家,不同时代先后相接相承,他们无不注意错综运用前人的写作经验求变化,有继承有革新地收到效果。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做到形貌写尽而情味有余,就是因为懂得继承革新再求变通的道理。至于山水林泉,肥沃原野,实在是启发文思的宝库,但简略写来就会空洞不全,详细说来又会繁冗唆嗦。那屈原之所以能够洞察《诗经》的《国风》和楚国民间《骚》体诗歌的情韵,也还是靠江山的帮助吧!
【原文】
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①。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②,兴来如答。
【注释】
①吐纳:指抒发。
②赠:送。
【译文】
总结:
文心雕龙作者是谁
导语:《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文心雕龙作者是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心雕龙作者:
刘勰
主导思想
《文心雕龙》提出的“辞约而旨丰,事*而喻远”“隐之为体义主文外”“文外之重旨”“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等说法,虽不完全是刘勰的独创,但对文学语言的有限与无限、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相互统一的审美特征,作了比前人更为具体的说明。刘勰还看到,诗文的内容不是一般经典的道与理,而是和理、志、气相联系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与“文”相结合的有“采”之言。两者的关系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它们相辅相成,形成质文统一的完美的艺术。而这种统一在创作过程中是通过“神思”达到的。“神思”是刘勰继《文赋》之后,对形象思维的进一步探索。刘勰看到了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想象活动,对之作了生动的描绘,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他看来,“神思”虽受理的支配,但不象抽象的逻辑思维那样受着概念的规定,而是“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与物、象、言相结合,始终在感性形象中运动,并伴随着主体情感的体验和自由抒发。书中说“夫神思方远。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认为语言文学既再现着客体的物貌,又抒发着主体的情与理、志与气。所以,刘勰侧重从“体性”来划分文学的风格,即所谓“才情异区,文体繁说”。刘勰对文学的形式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总结了*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
儒家中庸原则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基调。刘勰提出的主要的美学范畴都是成对的,矛盾的双方虽有一方为主导,但他强调两面,而不偏执一端。文中提出“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在对道与文、情与采、真与奇、华与实、情与志、风与骨、隐与秀的论述中,无不遵守这一准则,体现了把各种艺术因素和谐统一起来的古典美学理想。刘勰特别强调同儒家思想相联系的阳刚之美,表现出企图对齐、梁柔靡文风进行矫正的倾向。他关于“风骨”的论述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对后世发生了重要影响。
以儒道思想为核心,《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有某些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道家的思想。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这个“道”或“神”是决定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刘勰认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原道》),正是圣人著述经典的根本原则。“神道设教”语出《易·观·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现实中的代理人帝王,视作理所当然的最高权威。根据这一见解,《文心雕龙》不仅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特别是扬雄以来的“原道”“宗经”“徵圣”的观点,并且将它贯穿到《文心雕龙》一书的一切重要方面,成为他立论的根本依据,给他的理论染上了一层经学色彩而且带来了许多局限性。例如,他认为一切种类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枝条”。对当时的各种应用文都设有专目论述,却对正在形成的小说不屑一提。
但是,《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却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因此它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学史观
《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把已往这一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出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他要求作家要大胆的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只有不断的创新,即《文心雕龙》所说的“变”,文学创作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变则其(可)久”(《通变》)“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但它又强调任何“变”或创新都离不开“通”,即继承。所谓“通”,是指文学的常规:“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文学创作只有通晓各种“故实”,才会“通则不乏”(《通变》),“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风骨》)。“新意”和“奇辞”的创造,都是离不开“通”,即继承的。不然,“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因此,只有将“通”与“变”,“因”与“革”很好地结合和统一起来,文学创作才有可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通变》),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
文心雕龙作者是谁
《文心雕龙》是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心雕龙作者是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心雕龙》的作者为*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全书分五十篇,内容丰富,见解卓越,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应用写作》杂志1996年第4期,《<文心雕龙>的应用写作论》)。范文澜说得好:"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讨论文学,《文心雕龙》实是唯一的一部大著作。"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原文】
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注释】
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代:更替。序:次序。
②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惨,戚,不愉快;舒,逸。
③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玄驹:蚂蚁。步:走动。
④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丹鸟:螳螂。羞:吃。
⑤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⑥英华:美丽的花朵。
⑦郁陶:忧闷郁积。
⑧矜:严肃、庄重。
⑨“情以物迁”二句:《明》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译文】
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就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深远。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一年四季各有它的景物,不同的景物又各有它独特的容貌声色,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文辞由于感情而产生。一片树叶落下来尚且能触动人的情思,昆虫鸣叫的声音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心思,何况那清风、明月的夜晚,白日、春林的早晨展示的美景呢?
文心雕龙中的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那么这部作品中的主要思想有什么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文心雕龙》的理论思想,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通观《文心雕龙》一书的内容,它实际上论及了文学本质、文学作品、作家、创作、文学发展、文学鉴赏和批评等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共同构成《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
一、文学本质论
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体现在《文心雕龙》的前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中。具体而言,体现为三个关系:
第一,“文”与“道”的关系。刘勰探讨文的本质,是从文与道的关系入手的,为了说明文学与道的关系,他首先论述了自然的天文、地文来源于道。“人文”,指人类所独有的变现性灵的语言文字形式,亦即文章。他认为“人文”的文章,与天之文、地之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体现了道,是道的具体化。
第二,“文”与“圣”的关系。刘勰认为,儒家的圣人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至高无上的“道”,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道的玄妙之理也可以通过圣人得到阐明,《六经》是道的体现。
第三,“文”与“经”的关系。刘勰认为,经书是圣人“原道心”写成的,经书是天下文学作品的典范。通过经书,不仅可以学*明道的内容,效法圣人美好的道德情操,而且可以获得精美的语言表达形式规范。
二、文学作品论
关于文学作品本身特点的分析论述,散见于《文心雕龙》的许多篇幅中。这里就作品的构成要素、体裁、风格等内容,择其要者加以介绍。
第一,内容和形式。
《情采》篇是专论文学的内容、形式及二者关系的。
刘勰把事物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的形式相统一视为一个普遍的法则。他列举自然事物有质有文,文质相依,目的在于说明由人所创作的文章构成。他把广义的文分为三种形态:
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情文,便指人类变现性灵的言辞文采。刘勰认为,人类文章的本体,实际上也包含两个部分,即文与质、情与采、内容与形式。他指出,文采依附于内容,内容靠文采方得以表达,二者在文章本体中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刘勰关于文章内容与形式的论述,不以“文质”名篇,而称为“情采”,突出了“情”在创作中的地位,肯定了“采”的形式之美,不仅反映了魏晋文学观念的进化,而且对纠正齐梁文弊也有一定意义。
第二,文学体裁。
《文心雕龙》从《明诗》到《*》的二十篇,着重研究作品的体裁,分别论述各种文体的性质、源流和代表作家作品,是古代文学理论关于体裁研究和文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心雕龙》的体裁分类非常细密,所论述的主要文体有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加上骚共34类,论述中所涉及到的比较次要的文体,类别就更为繁多,计有70多种。
根据《序志》篇的提示,《文心雕龙》对每种文体的论述大致上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原始以表末”,即追溯各种文体的源流;
二是“释名以章义”,即对各种文体的名称加以解释;
三是“选文以定篇”,即分析各体文章的代表作家作品;
四是“敷理以举统”,即论述各类文体的性质、特色和要求。
在二十篇的论述中,不仅体现了刘勰关于文学分类和文学体裁的思想,而且每一篇都相当于一种文体的发展史,并包含着许多关于文学创作各方面的重要见解。
从《文心雕龙》所列的各类文体来看,刘勰所谓的文学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括纯文学性的诗赋等,而且包括经书、史传、诸子及其它应用性文体,表明刘勰并没有把文学和非文学严格分开。但他先列有韵之文,后列无韵之笔,而且把《明诗》、《诠赋》置于其文体论之首,又显示出他仍然是以文学性较强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第三,文学风格。
《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都包含有论文学风格的思想,较为集中的是《体性》、《定势》、《风骨》各篇。
首先,《体性》篇着重论述作家个性与文体风格的关系,“体”即文体风格,“性”指作家的性情才识。刘勰认为,文章的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作家在天赋、气质、知识、才能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差异。
基于这种认识,刘勰把文章的风格概括为八类:
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其次,《定势》篇论述作品风格与体裁之间的关系。刘勰认为文学创作“因情立体,即体成势”。这里的“体”即文章体制,“势”即文体风格,不同体制形态的文章,其对风格应有不同的要求,每一种文体都有其一定的风格特征相对应,一种体裁的作品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风格,高明的作家又可以用一种体裁融会不同的风格气势,但其必有一种主导的风格计调。
第三,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了“风骨”的概念。“风骨”一词,虽与风格的涵义不完全相同,但与风格又有密切的关系。
在刘勰看来,“风”,指的是与作家的禀赋、气质、情感相联系,并在作品中表达得鲜明而有生气、骏快而爽朗、富于感染性的内容;“骨”,指与文意相称,精练而有条理、挺拔刚健、端正劲直的语言形式。
三、作家论
《文心雕龙》对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非常重视,在许多篇章中都涉及到对作家才能的评论及其与创作之关系的研究,《养气》、《才略》、《程器》三篇最为突出。
第一,重视作家先天之“气”的蓄养。
《养气》篇着重探讨“养气”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即作家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创作心境问题。刘勰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和创作的客观需要,指出只有保持随意适志的*和心境,才能保证构思为文的成功。
第二,重视后天的学*和训练。
刘勰强调作家要蓄养元气,但并不否认后天学*的意义。《文心雕龙》的《神思》、《体性》、《事类》等篇,都论及了学*修养对于创作的意义。如在《体性》篇里,刘勰把作家创作的主体条件分为才、气、学、*。“才”和“气”偏重指作家得之于先天的禀赋和气质,而“学”、“*”则偏重于后天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
气靠蓄养,知识技能则靠后天学*。学*时的勤奋与创作时的适意相结合,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第三,重视文学批评中对作家才能的评价。
《才略》、《程器》二篇,专门评述作家的才能品德,可视为专篇的作家评论。在《才略》篇中,刘勰评述了自虞、夏、商、周、春秋、战国到汉、魏、晋九个时代作家的才性、学识及其作品特色,并指出,通观创作历史,司马相如和王褒以前,作家大多凭借才力创作而不讲求学问的修养;扬雄、刘向之后,作家则多重视学*,引用古书来创作。
《程器》篇认为,评论人才应以“文采”和“器用”为准则,文学家的才华,既包括创作才华,还包括品德操守和政治修养。他反对作家“有文无质”,批评了当时“务华弃实”的不良风气,这些对于作家才能识略的批评,丰富了古代作家论的研究。
四、文学创作论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关于客观外物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刘勰在《物色》篇中专门探讨了客观外物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文学情感的激发产生于自然景物的变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多变,诗人便会产生按捺不住的创作激情。不仅诗的情感来源于外物,而且人的情感反应的不同也是因为外物本身的不同引起的。这种“感物而动”的思想,与陆机所谓“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一致的。基于这种认识,刘勰认为自然外物是文情无尽的源泉。
更为深刻的是,刘勰还认识到作家在面对外物时,主体的情感并不是被动地受外物变化的调遣。一方面是作家的“气”、“情”、“心”,另一方面是外物的“貌”、“色”、“象”,二者实际上通过“视听”感官的中介,处于一种双向交流共振的状态。只有客观外物所发散的审美信息与创作主体的内在的意志情思之间发生这种双向对流,才意味着作家达到了“入兴”的状态,感发了创作的情怀。
2.关于文学创作的构思
刘勰对文学创作构思问题的论述主要体现在《神思》篇中。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祖父灵真,宋司空秀的弟弟。父亲名刘尚,曾担任越骑校尉。刘勰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发愤图强,热爱学*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
善于苦中作乐,连笑容都苦涩。
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积学以储宝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翻译:情感的发动就会用言语来表达,理智的发挥就会用文字来表现。动极神源:翻译:动用心思,深入探究思想神妙的本源。
弥纶群言,研精一理,义贵圆通,辞忌枝碎,沦如析薪,贵能破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沈吟铺辞,莫先于骨。
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身挫凭乎道胜,时屯寄于情泰,莫不渊岳其心,麟凤其采,此立本之大要也。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不到西湖看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
水停以鉴,火静而朗。
文以行立,行以文传
为情而造文。
多闻善择焉,所以明智也
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始吾以心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知域表,或意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纳领,驱万途于同归,负百虑于一致
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 高者苑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古龙名言名句
1、那是生疏的感情的成熟,分离的感情的投合,迷乱的感情的依归——既像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突然发现自己所要寻找的东西,又像是浓雾中迷失的航船斗然找着了航行的方向。
2、“距离”,这两个字并不是绝对的名词,有时万丈有如咫尺,有时咫尺却如天涯。
3、世间最快乐的,便是愚昧的人,因为他毋庸忍受聪明人常会感觉到的寂寞,而他纵然常被人愚弄,但他也不会因之失去什么,这正如愚弄别人的人其实也不曾得到什么一样。
4、财富一物,在不同的人们眼中,便有不同的价值,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却是锱铢必较。
5、这就如同一个不会水的人落入水里,挣扎之际只要抓着任何一样东西,他就不管那东西是否救得他的性命,也会紧抓不放的。
6、恐惧本就会令人边得多疑,多疑就难免会发生致命的错误。
7、一个没有根的浪子,只要得到别人的一点点真情,就永远也不会忘记。
8、宽恕,对于一个自知犯错的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惩罚。
9、尊重别人的情感——无论什么样的情感,只要是真的,就值得尊敬。
10、一个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如果你已经担起了一幅担子,就不要随便放下。
11、朋友之间能互相尊敬,固然可贵。但仇敌间的敬意却往往更难得,也更令人感动,只可惜这种情感永远是别人了解的,也许就因为它难以了解,所以才更弥足珍贵。
12、人若无情,活着还有什么滋味,纵然在无人处暗弹相思泪也总比无泪可流的好。
13、欢乐的事虽然通常都会令人疲倦,却还比不上悲伤,一种真正的悲伤非但令人心神麻痹,而且还令人的肉体崩溃。
14、寡言者的说话,往往是扼要动人的。
15、骂人原是一件痛快的事,但是对方如果根本不作理会,这就变得非常无趣了。
16、这世上大多数人本就是为了别人而活着——有些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也有些是为了自己所恨的人——这两种人同样痛苦。这世上真正快乐的人不多。
17、要恭维一个人,一定要恭维得既不肉麻也不过分,而且正搔到对方的痒处,这样才算恭维到家。男人都喜欢被恭维的,尤其是被漂亮的女人恭维,要服侍一个男人的心,女人的一句话往往比千军万马还有效。
18、世间有许多事,明明象是已降临到你头上,但却仅擦身而过;而另一些事,却在你毫无所觉间,降临在你的身上。而这些都是你无法预测的。人又有谁真的能先知呢?
19、为别人的事而残伤自己的肢体,纵然是报恩,这种人也是值得受人尊敬的。
20、英雄所代表的意思,往往就是冷酷、残忍、寂寞、无情。曾有人对英雄下过定义,那就是:**如草、好赌如狂、好酒如渴、好色如命!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不管是哪一种英雄,也许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无论做哪一种英雄都不是一件好受的事。
21、人就是这样,非要看到真相时,才会发现原本有那漏洞在眼前,以前却一点也看不到。
22、只有骄傲不和自信才是女人最好的装饰品,一个没有信心没有希望的女人,就算她长的不难看,也绝不会有那种令人新动的吸引力。
23、爱的力量实在奇妙得很,它几乎可以做得出任何事,几乎可以造成奇迹。
24、有的人的心的确比虎狼还恶毒得多,虎狼要吃你的时候至少先让你知道。
25、痴并不可笑,因为惟有至情的人,才能学得会这痴字。
26、天下事怪的地方很多,只看你以何种眼光来看,你以为怪,处身其间的人都以为最正常不过,你要惊异,他看来你反而怪了。
27、无论谁看见自己一心想要的东西忽然到手时,总难免兴奋疏忽。
28、一个最可靠的朋友,固然往往会是你最可怕的仇敌,但一个可怕的对手,往往也会是你最知心的朋友,因为有资格做你对手的人,才有资格做你的知己,因为只有这种人才了解你。
29、任何一个狂傲的人,他的嫉妒之心,绝对比常人强烈,永远不能忍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地方强过自己。
30、古今的英雄,又有几人不贪杯好色?只可惜,贪杯好色的却大半都不是英雄好汉。
31、世上最容易令人老的只有两样东西,那就是仇恨和情丝。情丝令人黯然销魂,仇恨却能让人绞痛入骨,至死方休。
32、凡是武林之人,最最珍贵之物,便是自己的独得之秘、不传武功,纵然亲如父母兄弟,也未必泄露。
33、无论多周密的阴谋,都一定有破绽,无论多雄伟的山峦,都一定有缺口。
34、失恋的人知道有别人也被遗弃,痛苦就会减轻些,输钱的人看到别人比他输的还多,心里也会舒服些。
35、世界之大,万物之奇,本就不是一个人智力所能蠡测,要想什么事都知道的人,往往会什么事也不知道。
36、人只要还活着,就能笑得出,只要还笑得出,就应该多笑笑。
37、自古的英雄,虽然都已化做枯骨,但直到今日,他们还不都是活在人们的心里!他们生前也许会很寂寞,但死后却永远不会寂寞的。
38、痛苦本就可以刺激人的神经,棱人的反应敏锐,也可以激发人的潜力——就算是一匹马,当你鞭打它,令它觉得痛苦时,它也会跑的快些,负了伤的野兽也通常比*常更可怕。
39、一个男人只有在他最喜欢最信任的女人面前,才会说出他的秘密。
40、人类的心理,有时的确奇妙得很,常常会有一种突来的感觉,预兆着一些自己心里最关怀的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解释的。
41、对人类来说,拯救一个善良的灵魂,一定比诛杀一个邪恶的生命要有意义、重大得多!
42、这世上能在美丽的女人面前说“不”字的男人已不多,女人若是说要死的时候,能拒绝她的男人只怕就一个也没有了。
43、它的赏与罚,虽然也许来得迟些,但你却永远不要希望当你种下一粒罪恶的种子后,会得到甜蜜的果实与花朵。
44、拾巨金于旷野,遇艳妇于密室,闻仇人于垂危,这些都是良心的大好试金之石,今日世上恶人之多,便是因为人们在做出恶行之时,但求人所不知,而不问良心是否有愧。
45、女人就应该像个女人,聪明的女人都知道,若想征服男人,绝不能用枪的,只有温柔的微笑才是女人们最好的武器。
46、她睁起眼,觉得有些寒冷,但又有些温暖,她抬起头——她看到了他。他感觉到她身躯的动弹,知道她醒了,他垂下头——于是他也看到了她。
47、做了件最得意的事,得不到别人的夸赞,就好象穿了最得意的衣服的女人去会见情人时,她的情人连瞧都没有瞧她的衣服一样。
48、在某种情况下,对某种事太熟悉,也许还不如完全不熟悉的好,——人生也是一样,所以出卖你往往是你最熟悉的朋友,因为你想不到他会出卖你,想不到他会忽然有那种变化。
49、要知愈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语便愈可贵。其人若论武功、气度亦必有慑人之处,其言之价自就更高。
50、你将一个人思念的次数少了些时,并不代表你已忘了他,只不过因为这相思已入骨。
一年春分处,寒食一百五。——刘宰《送李果州·一年春分处》
竹色一轩秋雨后,荷花十里晚风前。——刘宰《秋日题仪真寓廨时秩满俟代》
天孙今夕渡银潢,女伴纷纷乞巧忙。——刘宰《七夕》
乞得巧多成底事,祗堪装点嫁衣裳。——刘宰《七夕》
安知画工心独苦,世上悠悠几人识。——刘宰《观瀑布图》
疑从九霄中,直下姿喷激。——刘宰《观瀑布图》
六月天无风,大暑铄金石。——刘宰《观瀑布图》
此景独清凉,飞雪洒石壁。——刘宰《观瀑布图》
此岂银河翻,馀派堕空碧。——刘宰《观瀑布图》
抑岂龙门决,洪波注八极。——刘宰《观瀑布图》
甘露被草木,醴泉出岩隙。——刘宰《观瀑布图》
流落人间者,万派祗馀沥。——刘宰《观瀑布图》
圣贤言外意,未可纸上得。——刘宰《观瀑布图》
当年好事人,各欲徇所嗜。——刘宰《跋赵宪唐率更千字文迹》
当年宝匣中,什袭几岁寒。——刘宰《跋赵宪唐率更千字文迹》
麟角凤觜毋轻弃,煎膠续弦端有冀。——刘宰《跋赵宪唐率更千字文迹》
君不见四窗宝此不宝他,固应落笔惊风雨,走龙蛇。——刘宰《跋赵宪唐率更千字文迹》
五湖浩荡*沙暖,病鹤摧颓翅翎短。——刘宰《病鹤吟上黄尚书》
万里空怀宿昔心,忘机已结沙鸥伴。——刘宰《病鹤吟上黄尚书》
华表飞来辽海仙,人间嘉会恰千年。——刘宰《病鹤吟上黄尚书》
缥缈遗音堕云际,应念沙头苦憔悴。——刘宰《病鹤吟上黄尚书》
瑶池饮,芝田戏,五湖回首皆尘世。——刘宰《病鹤吟上黄尚书》
菰米熟,藕花鲜,五湖秋色正相便。——刘宰《病鹤吟上黄尚书》
寄声青鸟谢勤拳,摧颓病鹤那能然。——刘宰《病鹤吟上黄尚书》
但觉闾阎犹菜色,不知园囿已花飞。——刘宰《仲玉和前诗见赠因再用韵》
当年国论无同异,此日民言有是非。——刘宰《仲玉和前诗见赠因再用韵》
天上鸳鸿方刷羽,海边鸥鹭已忘机。——刘宰《仲玉和前诗见赠因再用韵》
溟鹏已击三千里,天骥犹遗十二闲。——刘宰《喜王节夫过访》
春风得句能相寄,待我犹存季孟间。——刘宰《喜王节夫过访》
乳母夜深纫故衣,针堕儿侧姥不知。——刘宰《赠芮医》
明日啼声甚夜来,问儿疾苦谁能猜。——刘宰《赠芮医》
至今山谷后山诗,明日夜光光照地。——刘宰《赠芮医》
方今北境犹多虞,万金良药时所须,汝胡不往此踟蹰。——刘宰《赠芮医》
俊良搜士类,疾苦访氓编。——刘宰《代柬寄当涂大夫王去非》
已闻销珥笔,直欲弛蒲鞭。——刘宰《代柬寄当涂大夫王去非》
东南列将谨防虞,尚记熙宁变法初。——刘宰《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东南列将谨防虞》
一自胡雏饮江水,遂令卒全杂民居。——刘宰《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东南列将谨防虞》
鷦鷯巢枝宽,大鹏渖海窄。——刘宰《趣刘倅对与建第》
不齐物之情,大小贵安宅。——刘宰《趣刘倅对与建第》
四邻共壁立,而无藩墙隔。——刘宰《趣刘倅对与建第》
尽通燔炙芬,夜悉笑语哑。——刘宰《趣刘倅对与建第》
愿速大厦成,却展搏风翮。——刘宰《趣刘倅对与建第》
君家九华山,山翠常在目。——刘宰《赠九华程兄》
鸡犬声相闻,山腰几邻曲。——刘宰《赠九华程兄》
当年紫橐翁,一念要亲睦。——刘宰《赠九华程兄》
只今大江南,盛事君家独。——刘宰《赠九华程兄》
少长驱之学,毋间亲疏属。——刘宰《赠九华程兄》
庶几子又孙,更衍无穷福。——刘宰《赠九华程兄》
金科天上耿星宸,丹笔年来有屈伸。——刘宰《送*江赵法曹》
若间残生烦寄语,扁舟长占五湖春。——刘宰《送*江赵法曹》
城关美少年,三五事游冶。——刘宰《送梁伯暘归括苍三首·城关美少年》
明珰烛绮疏,宝香笼舞树。——刘宰《送梁伯暘归括苍三首·城关美少年》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刘郎的名句_关于刘郎的名句。
浣溪沙?怀刘宾客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汪嘶晓西用是过迹。 ----蒋贺《一说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夜闻马嘶”,体现对长生的执着;金铜仙人“忆君清泪如铅水”,“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诉说对前朝、故乡的依恋;“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控诉进谗小人的罪恶;“秋坟鬼唱鲍家诗”,一缕香魂在冷雨中凭吊书客,又唱出多少古人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苏小小像在墓内,又似在墓外;像以芳冢为家,又似以钱塘西陵天地为墓,徘徊在人间,她乘着油避车,在夕阳下幽怨徘徊,是对生死之恋的忠贞。 ----梁玉柳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诗词接龙(接秋字)
谁说桃花轻薄?看灼灼其华,为多少佳人赠色。滴清清玉露,羡万株艳蕾流霞。无何春去莫飞,终究鸾枝坠果。于是*仲设谋,东方窃窦,王母宴宾,刘郎题句。况核仁制药,能疗痼疾佐歧黄;条干充刀,可借印符驱厉鬼,准握天机珍丽质,也知季节让群芳。寄言秋菊冬梅,慎勿盲从徒毒友。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
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
夔门水厄瞿塘险,剑阁云横蜀道穷。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琴,一曲长弹发自心。音传出,何处有知音?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刘勰的文心雕龙古诗文网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
文心雕龙名句
文心雕龙名句赏析
文心雕龙的古诗
刘文典经典名句
刘谌名句
神雕侠侣名句
刘宇名句
神雕侠侣的名句
刘基名句
刘邦名句
刘闻钦名句
赞美玉雕的名句
刘伯温名句
刘克庄名句
龙猫名句
古龙名句
龙族名句
刘邦的名言名句
龙应台的名句
刘禹锡名句
李云龙名句
龙应台名句
刘向的名言名句
刘邦名言名句
刘秀名言名句
刘禹锡的名句
刘一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