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原文名句

关于正气歌原文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正气歌原文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正气歌原文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正气歌原文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74) 说说(8) 名言(79) 诗词(1k+) 祝福(4) 心语(1)

  •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翻译

  •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翻译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正气歌原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翻译: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国运应清明太*,除尽胡寇报朝廷。

      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美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

      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缉;

      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

      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洒热血;张巡当年谪睢阳,咬牙切齿讨逆贼;

      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高帽”,清操自励若冰雪;

      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

      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 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正气歌鉴赏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拓展知识:名家点评

      清·康熙《古文评论》卷四十三:斯篇出于至性,慷慨凄恻。朕每于披读之际,不觉泪下数行,其忠君忧国之诚,洵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

      清·过珙《重订古文详注全集》卷六:宋祚将尽,先生以致仕起兵,后元灭宋,执先生,历万苦而不屈,屹然如山,卒遇害而死,真能全其正气矣。试读此歌,言言若神鬼之泪,诚足沮金石而薄云天。

      清·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十四:文山以年少对策第状元,以法不息为主,一气呵成数千言。……以此知养气者不可不读书也,特不为章句之儒耳。歌中又曰,“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公岂乐以死节见哉。

    [阅读全文]...

2022-03-23 04:07:26
  • 正气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 古诗文
  • 正气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正气歌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有所帮助!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作品】:

      正气歌

      【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正气歌原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翻译: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国运应清明太*,除尽胡寇报朝廷。

      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美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

      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缉;

      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

      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洒热血;张巡当年谪睢阳,咬牙切齿讨逆贼;

      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高帽”,清操自励若冰雪;

      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

      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正气歌鉴赏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阅读全文]...

2021-12-03 17:01:45
  • 《正气歌》原文以及翻译

  • 古诗文
  • 《正气歌》原文以及翻译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气歌》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

      正气歌

      宋代: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 (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

      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

      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现为张睢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

      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

      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

      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

      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

      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

      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

    [阅读全文]...

2022-02-23 03:43:59
  • 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名句

  • 诗人
  • 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名句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接下来小编整理的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名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名句

      1、是气所旁薄,凛冽万古存。

      旁薄者,广大、充塞、动荡之义。庄子曰:“之人也,之德也,将旁薄万物以为一”。言至人德洽两间,弥纶万物也。此词与昆仑并用。扬子《太玄》曰:“昆仑旁薄”西词皆双声叠韵之形容词也,惟昆仑为元气浑成之形容,旁薄则有动荡之义,其为弥纶广大一也。旁薄或作旁魄,或作磅礴,犹昆仑之演为混沦、昆仑也。凛冽亦双声词,谓严肃威厉也。“是气所旁薄,凛冽万古存”者,言此正气塞乎天地之间,其所鼓荡,直与日月齐光,天地比寿,其严正之概,万世长新。诸先正皆其明表,其人虽逝,其范照垂,永示吾人光明正大之度,自古及今,乃至后世,长存而未尝死也。

      2、当其贯日月,死生安足论。

      此由上句演来,正气之旁薄,弥纶乎宇宙,故能贯日月。贯者,彻而@③之之谓,正气上冲斗牛,故有彻过日月之势也。吾人秉此正气,与大宇长宙为徒。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死也者,有生之常;虽寿至千百年,其终于死,一也。以视宇宙之无穷,则咄嗟瞬息犹不足喻其微,直无物而已矣,惟死而不亡者,乃为寿耳。先正卓立特行,昭垂天壤,旁薄万古,与日月争光,则区区之生死,岂足计哉。即以文山而论,年未五十,即成仁士取义以去,就身命之生死言之,诚有夭凶之叹。然而浩然之气万古如新,则死而不亡,寿过彭祖万万矣。向使当时不能取义,不有成仁,亦不过苟活数十年,与草木同腐而已。岂若浩然一往,与宇宙无穷哉。明黄石齐先生之遇害于清也,其从者随之号哭,先生曰:“忍一刻,即千古矣,何以哭为。”此与文山及诸先正异代同符,皆知择死而不亡之寿,不以区区身命之生死为意者也。

      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鉴赏

      “养气”之说原于孟子。他所说的“气”,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性的正气。“气”是*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在宋代理学中,更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张载便以“气”作为宇宙的本体,主张“气一元论”。朱熹以“理”为世界本原,但又强调“气”化育万物的作用,在他看来,气是理与万物的媒介。文天祥在这首五言古诗中关于正气的铺写,与上述思想有一定关系。

      这首诗的序为散文。有骈句,有散句,参差出之,疏密相间。在序里,作者先以排句铺陈,以骈散穿插描写了牢狱之中的“七气”,极力渲染出监牢环境的恶浊之至。而诗人又说自己身体本来孱弱,但在“七气”的夹攻之下,竟然安好无恙,那就是因为靠着胸中的浩然正气,有了正气在胸,便能抵御所有的邪气、浊气,这些说明了写《正气歌》的原因,接着便引出下面对“正气”的咏叹。因此,序和诗在构思上是有连属的,在技巧上是前后照应的,是全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天地有正气”到“一一垂丹青”为第一部分。这部分是对浩然之气的热情礼赞。“正气”与天地并生,与宇宙同在,诗人首先写出“正气”的这种伟大性质,使“正气”的描写,有了一种充塞乎天地之间的崇高美。天地万物,均受“正气”之禀赋。下至大地山河,上至日月星辰,都是气的化育生成。下面诗人将笔一转,便将“正气”转到人的身上,人的浩然正气,充塞于苍冥,可见正气的力量。“皇路”二句,写清*之时,禀受正气之人雍容和雅,为朝廷的清明政治尽力。这两句不是重心所在,而是下面的陪衬。下面,诗人笔锋又转,写在危难之际,禀受正气之人便表现出了凛凛气节,他们为了正义而不避祸难,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彪炳于青史。“一一垂丹青”,又是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之笔,显的十分自然。

      从“在齐太史简”到“道义为之根”为第二部分。在这部分里,诗人历数了史册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来写浩然正气的体现。诗人连用四个“在”字,形成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显得气势极为充沛。正因为“正气”的赋予,才有了这些志士的壮举。诗人为避免单调,将“为严将军头”等四句换成了“为”字的排比句。之后,诗人稍作舒缓,以“或为”为排比句,每两句写一人。

      诗人通过以上三组排比句,歌颂了中华历史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这其中,有的是不畏权奸、秉笔直书的史官;有的是誓在驱敌的将相;有的是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义士,他们有共同之处就是忠烈。辨证来看,“忠”是要作具体分析的,但这些人物的“烈”却是极为感人的。“是气所磅礴”到“道义为之根”,由上述人物的忠勇壮烈,概括“正气”。“正气”所钟,可以不论生死。“地维”、“天柱”,实际是说封建王朝的社稷得以保持的精神支柱。“三纲”句,有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道义”也是如此。就是说,“正气“是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作为基础的。“正气“作为激励爱国志士的精神力量,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封建伦理性质也应该指出。

      从“嗟余遘阳九”到“古道照颜色”为第三部分。前面是说正义赋予历史上那些忠义之士以忠烈之绩,从“嗟余”开始则转向诗人自己。“遘阳九”是说自己遭逢恶运,“隶也”句是说自己对国家危亡也无力回天。“楚囚”两句,一方面写自己被押到北方囚禁,另一方面,借楚囚南冠的典故,表达自己忠于宋室、矢志向南的心情。

      用典极为恰当贴切,在叙述中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怀。“鼎镬”两句,抒写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之志。“阴房”六句,写环境的幽暗恶浊。“如此”两句,则是写自己正气在胸,百沴辟易的情形。“哀哉”六句,说自己耿耿丹心、浩浩正气是抵御“百沴”的法宝,任何邪恶之气,都不能使自己受到戕害。“哲人”四句,是全诗的结语,揭示出作歌的主旨。先哲已逝,但正气赋予他们的.壮烈事迹,在史册上永远是炳炳烺烺,千古不灭。诗人从这些忠烈之士身上,得到正气的沾濡。古来忠臣义士的烈举,是诗人乐于学*的典范。“风檐”两句,显得十分从容不迫。

      全篇的结构核心是“时穷节乃见”。作者先以“天地有正气”发端,然后层层陪衬,突出“时穷节乃见”。之后再历举“哲人”事迹证明“时穷节乃见”;又以自己囚于土牢而坚贞不屈来表明“时穷节乃见”。全诗篇幅宏大而主旨突出、脉络分明。

      浩然正气直贯全篇,故历述古人事迹和己身遭遇而无堆砌之感。先写古人而后写自身,并表明“时穷节乃见”的古人正是自己的楷模,表现出他的浩然正气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壤之中。正由于继承、光大了优秀文化传统,才使作者文天祥成为一位民族英雄,让他发扬了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也使他的这篇古诗成为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作。

      这首诗很长,又是五言之体,容易写得*板拖沓,但这首诗却以其慷慨悲壮拨人心弦,使读者倍受感染。这主要是诗人充塞胸中的浩然正气流溢其闻,使诗作元气淋漓,毫无干涩之感,且词气滂沛,笔力道劲,格凋沉雄。全诗以*和稳健的散文化语言,紧紧环绕对浩然正气的礼赞,于夹叙夹议中层层深入推进展开。首言浩然之气之源与形,简括干炼。

      中间一通史诗性的列举,虽繁富而不累赘,十二位忠臣义士的烈举,一气呵成,俨然大河奔流,滔滔东去,且诗人三易排比句组的语言,使诗富于变化。这种表现形式上的雄浑与浩然正气意蕴上的雄威极为一致,充分而美妙地体现出全诗的底蕴:“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同时,也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那襟怀正气,柱天维地的高大形象。《正气歌》凡六十句,隔句一韵,通篇四韵,*仄间押,以此将诗之情韵导而逶迤,又寓激荡于从容。既浑灏苍古,又顿挫扬抑,回肠荡气。

      这首诗用古体诗的语调来写,而不取*体的排偶整饬,显得高古悲壮。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作者文天祥的忠肝义胆、铮铮铁骨;在歌赞先烈的同时,展现了作者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位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3-06 10:45:51
  • 文天祥爱国诗正气歌

  • 爱国,写作
  • 文天祥爱国诗正气歌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天祥爱国诗正气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参考翻译】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

      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

      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现为张雎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

      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

      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

      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

      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

      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

      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阅读全文]...

2022-07-11 14:01:53
  • 文天祥《正气歌》爱国诗句

  •   正气歌-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阅读全文]...

2021-12-05 08:18:02
  • 古文名句

  • 古文
  • 古文名句

      穿越千年,那一首首回荡在耳边的千古名句,如余音绕梁,绵绵休休,碰撞着内心的角落。*仄间,无不彰显*文化的.渊源流传!古文名句,美丽千年。赶紧来围观吧!

      1、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6、*朱者赤,*墨者黑。——傅玄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14、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庄子》

      15、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1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8、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

      1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

      20、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

      21、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晏子春秋》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24、*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25、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2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3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后汉书》

      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3、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礼记》

      3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3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37、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尚书》

      38、声溢金石,志华日月。——颜之推《祭屈原文》

      39、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

      40、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

      4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2、仁者之勇,雷霆不移。——苏轼《祭堂兄子正文》

      4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三侠五义》

      44、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吕氏春秋》

      4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47、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王符《潜夫论》

      4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阅读全文]...

2022-01-19 09:03:23
  • 浩然正气

  • 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意思是正大刚直的气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浩然正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qí)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xiǎn)登基,成为宋恭帝。

      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 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

      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消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大军民一定要同你们抗争到底。” 伯颜威胁说:“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实实投降,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刀山火海!”伯颜非常恼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终于投降,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

      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继续往南奔走。最后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昰(shì),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积极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败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昺(bǐng),继续在南海一带抗敌。

      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顽强抵抗,最后全军覆灭,文天祥被俘。 元兵将文天祥押去见张弘范。张弘范钦佩文天祥的骨气,以礼相待,想让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于是他就把文天祥软禁在军营中。当时张世杰正领兵在山抗击,张弘范知道张世杰最钦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说:“我自己无力救父母,难道可以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厚着脸皮,反复地威胁利诱,文天祥便将船过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诗给了张弘范,诗中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读过诗后,苦笑一声,只好下令强攻山。

      山被攻破后,元军中摆酒庆贺,张弘范又劝降文天祥说:“现在宋室已经灭亡,你文丞相已经尽忠尽孝。如果你能像对宋朝那样忠心对待元室,你还会当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家我无力救亡,为人臣者即使死了也还有罪,何况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张弘范只好派人将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绝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

      当时,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罗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积翁去劝降,后来又亲自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国家重托担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赐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杀他,就将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他在诗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坚持正义的忠臣义士,认为他们都是正气的表现,是自己效法的榜样。其中有两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年,民间的义士聚积了兵马数千人,扬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

      元世祖为绝后患,终于下令处死文天祥。临刑时,文天祥朝南跪拜,从容地说:“我的事情到此完结了。”然后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他的妻子为他大殓时发现,他的衣带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的书,学到了什么?从今以后,我真正做到无愧于己了。”

      【成语】浩然正气

      【拼音】hao ran zheng qi

      【释义】正大刚直的气势。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处】《金瓶梅传奇》第二回:铿锵话语,浩然正气,使世贞为之所震,沉思良久,附耳低低说出一番话语。

      【*义词】浩然之气

    [阅读全文]...

2022-01-07 07:45:44
  • 文天祥浩然正气的诗

  • 诗人
  • 文天祥浩然正气的诗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天祥浩然正气的诗,欢迎大家分享。

      1、《过零丁洋》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金陵驿》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3、《正气歌》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4、《金陵驿》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阅读全文]...

2021-12-04 18:35:58
  • 古文名句名篇,文言文名句大全

  • 古文
  •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朱者赤,*墨者黑。——傅玄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D唐·王勃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张载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DD《管子·牧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D李白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DD《易经》

    2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DD《孟子》

    22、百学须先立志。DD朱熹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36、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D刘备

    3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DD《孟子·告子下》

    4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4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1、吾日三省吾身。DD《论语》

    [阅读全文]...

2022-03-31 09:11:49
正气歌原文名句 - 句子
正气歌原文名句 - 语录
正气歌原文名句 - 说说
正气歌原文名句 - 名言
正气歌原文名句 - 诗词
正气歌原文名句 - 祝福
正气歌原文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