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爱国诗句

关于王昌龄爱国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昌龄爱国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39) 语录(112) 说说(20) 名言(69) 诗词(2k+) 祝福(18) 心语(499)

  • 王昌龄写的爱国诗句有哪些

  • 爱国
  •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唐·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释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5、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释义: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6、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唐·王昌龄《长歌行》

    释义:向北登上汉家的陵墓,又向南眺望长安的大道。陵墓下面有枯树根,有鼯鼠的巢穴。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释义: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9、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释义: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10、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

    释义: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阅读全文]...

2022-02-25 01:43:46
  • 王昌龄的爱国诗

  • 爱国
  • 王昌龄的爱国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昌龄的爱国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出塞》鉴赏

      原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古诗赏析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阅读全文]...

2022-02-04 09:32:01
  • 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

  • 爱国,写作
  • 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①这两句诗含意较深,有许多言外之意:诗人由月夜的关塞,想到强大的秦汉时代与匈奴贵族统治者斗争的历史。那时明月象眼前一样照临关塞,但斗争取得了胜利;作者的时代,长城依然如故,但战争失利,远征的将士不能凯旋。首句从字面上看,它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关塞)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似不易理解,但由于后面的感慨点出了历史上的斗争,四者之间便有了内在的联系,而不致使人产生秦月照汉关的误解。这种“秦月汉关”式的写法是一种艺术手法。

      ②龙城:指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唐*州北*郡(汉代右北*郡)郡守所在地,属*卢节度使管辖。“龙城”,一作“卢城”。飞将:飞将军。汉代李广曾任右北*郡太守,威望很高,匈奴人称他为“汉之飞将军”,不敢骚扰他守卫的地方。胡马:等于说胡骑,指敌人的军队。阴山:长城外面横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山脉,绵延不断,东接内兴安岭,汉代匈奴常越过此山骚扰内地。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就不敢来犯。

      【翻译】

      从秦汉到如今明月依旧照耀边关,到塞外从军的人征程万里仍然没有回还。

      如果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境,那就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赏析】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这首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2-26 21:16:01
  • 王昌龄的诗

  •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王昌龄的诗有哪些吧。

      1、《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阅读全文]...

2022-07-20 08:08:09
  • 关于王昌龄的诗

  •   1、《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5、《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长信怨》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7、《*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8、《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10、《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1、《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2、《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3、《塞上曲》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鞲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14、《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鼷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古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15、《古意》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16、《放歌行》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逐,飞云亦何俦。

      17、《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  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  幽居与君*,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  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  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  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  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  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

      18、《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19、《代扶风主人答》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20、《杂兴》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阅读全文]...

2022-02-17 12:49:06
  •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

  • 送别
  •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

      唐代诗人王昌龄写关于送别的诗非常的多,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王昌龄的送别诗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那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现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注释

      ⑴魏二:作者的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送郭司仓》

      唐代: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译文

      碧绿的淮水映照着屋门,我挽留的心意十分诚恳。

      明月代我为客人送行,我的心绪却如春潮翻滚不息。

      注释

      ①郭司仓:作者的朋友。司仓,管理仓库的小官。

      ②淮(huái)水: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注入长江。

      ③留骑(jì):留客的意思。骑,坐骑。

      ④良掾(yuàn):好官吏,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送狄宗亨》

      唐代: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的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阅读全文]...

2022-01-25 07:22:57
  • 王昌龄的诗全集

  • 王昌龄的诗全集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王昌龄的诗,欢迎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从军行二首·其一》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塞下曲四首·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四首·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阅读全文]...

2022-07-28 16:45:23
  •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

  • *日,来自邻国日本捐赠物资上的句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惊艳了不少人。日本京都府舞鹤市捐赠友好城市大连的物资,则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于贞元二十年(804)游学中国,两年后返回日本时,携回中国典籍多种,其中就有《王昌龄集》。包括《王昌龄集》在内的众多唐代诗人别集,在日本迅速被*安诗人学*效仿。遍照金刚后来编纂的《文镜秘府论》,征引了大量王昌龄诗句。这段中日文化交流史话,今天看来,另具意味。

    《文镜秘府论校笺》(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日]遍照金刚 撰 卢盛江 校笺

    王昌龄在仕宦方面并不得意,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做很小的官。他曾被贬官到岭南,回来后又被贬作江宁丞,天宝七载又被贬为龙标尉,所以人们称他王江宁或王龙标。这首诗,就是他担任龙标尉期间写的。

    柴侍御是一位朝廷官员,也许是王昌龄的朋友,来龙标执行公务,顺便看望他,之后从龙标出发去往武冈。所以王昌龄说:“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你走了,我很伤感啊!不过,虽有离伤,诗人转念一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一道,我们云雨与共,明月千里,我们不曾分离。王昌龄的重心在于看似分别,但从不曾分别。所以日本友人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于中国人民的情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字、文化、思想、风俗等很多方面都极为相*,真正是所谓“一道同云雨”“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誉,除了《送柴侍御》,还有很多好诗,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中国三十六诗仙图·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唐代边塞诗的内容和体裁都十分丰富,每个作家都有自己擅长的诗体形式。王昌龄的边塞诗多为七言绝句等短小诗篇,作者非常讲究构思立意,善于从军旅生活中提炼出最典型的情景,在写作方式上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营造出刚健而蕴藉的艺术境界。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营造出一种极具时空感的“明月照边疆”这一典型意境,将现实的景物、感受与历史的回顾相结合,在最*实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又贯穿着理性的思考,确实为边塞诗中的珍品,因而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盛唐边塞诗的“气象”实际上结合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边塞景物的开阔博大,一方面来自那种振奋的精神和胜利的信心。而最能够代表这种气象的,就是王昌龄。清代沈德潜对王昌龄的评价是:“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有的人写诗,话说完了意思也完了,再也没有思索的余味,王昌龄的诗却可以让你的内心一直感发,好像一块石头投在水里,那水波一圈一圈可以荡漾到很远很远。

    前两句诗的内容,其实也不过是说守城的士兵在黄昏独自一个人站在很高的城楼上,秋天的海风从荒凉辽阔的旷野上一阵阵吹来。但这简单的内容结合着声音,就产生出一种很强大的感发力量。然后,作者就开始慢慢把人的感情移入了:“更吹羌笛关山月。”笛子本是胡人的乐器,所以叫“羌笛”。《关山月》,是一个以征人思妇的离别为主题的乐曲,是说征人经过万里的关山到前线去戍守,他和他的妻子在晚上看到的是同一个明月。征人思妇的感情,古今相通。“金闺”,是女子的闺房。“无那”,就是无奈。在那羌笛吹奏的《关山月》的乐曲声中,我感到难以安排的、无可奈何的是你的感情。意思是说,我对你的怀念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军队里的娱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排解士兵们因生活的艰苦和孤独而产生的郁闷的情绪。当琵琶弹起来的时候,就有人起来跳舞。“换新声”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弹过很多新的曲调。但不管换了多少曲调,“总是关山离别情”——永远是我们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调子。“撩乱”是紊乱,就是说,离别的忧愁在你内心环绕,你没有办法整理出一个头绪来。李后主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乌夜啼》)那有点儿太柔弱了。“撩乱边愁”,就比较刚健。他说,是琵琶弹奏的那些听不完的离别的曲子,引起了我心中千头万绪的那些离别的感情;而就在我听着这种音乐的时候,就在我内心充满了这种撩乱的边愁的时候,月亮升起来了。月亮升起来与你何干?要知道在边疆旷野的秋天,天显得特别高,月亮也显得特别亮。月亮照在长城之上,这真是情景交融的极致——表面上完全写景,实际上完全写情!

    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在广阔的沙漠上,狂风和尘沙使天上的日光都昏暗了,军队就在这狂风尘沙之中从军营出发赶赴战场。“红旗半卷”是写风,是军旗被狂风吹得卷起来了。“辕门”,就是军营的营门。古代军队安营时,把战车围起来作为壁垒,营门是两辆战车相对,车辕对着车辕。“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洮河”是地名。他们出发不久就得到前军战胜的捷报,说是昨天夜里在洮河之北的一战已经俘虏了一大批敌人。“吐谷浑”和“楼兰”一样,都是泛指敌对的外族。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长云”,不是一丝一片的云,而是很广远的、无边无际的云。“雪山”,写了北方的寒冷。而在“长云”和“雪山”之间,加上了一个“暗”字,就使你可以想象到边疆地带那种广远、阴惨、寒冷的样子。“孤城遥望玉门关”,对第一句来说实在是一个对比。“青海长云”是说遥远的边塞;而“玉门关”是什么地方?那是回乡所必经的道路。王之涣的《凉州词》说:“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内是春风,是故乡;玉门关外是战争,是死亡。古人曾经说:“但愿生入玉门关。”多少人从玉门关出去之后就没有活着回来!一边是故乡和春风,一边是战争和死亡,你在这两者之中做何选择?这个对比之中有很强大的张力。

    后两句是说,在边塞我经历了这么多次战争,我身上的铁甲都被磨穿了。那么我就不想回去吗?我当然想回去,我每天都在想念着玉门关内的家乡。可是作为一个将士难道能够逃避战争跑回故乡吗?“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里用了汉朝傅介子的典故。西汉时楼兰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傅介子用计刺杀楼兰王,为汉朝建了大功。这里是用这个典故说唐朝的事,他说我们唐朝的将士也要像傅介子那样,如果不在边塞为国家建立功勋就永远也不回去!这也是盛唐诗之气象的一个方面。盛唐诗之所以有气象,不仅因为景物的开阔博大,也不仅因为有感发的力量,它还有一种奋发的、高扬的精神。哪怕是在离别的悲哀之中,它也保持着这种精神。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整首诗虚实结合,表现了一腔惆怅别情。前两句写在橘柚飘香的清秋,诗人置身江畔的高楼设宴为友人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离岸登舟。这两句写眼前实景。后两句描摹诗人的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友人夜泊潇湘,彼时风住雨收,皎皎一轮孤月,凄清如此,友人怕是辗转难眠。即便暂时入梦,清绝的猿啼也会一声声搅人梦境。所谓“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是也。

    [明]《文嘉补文徵明楷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原为乐府旧题《江南弄》七曲之一。梁元帝萧绎《采莲曲》有“莲花乱脸色,荷叶染衣香”之句,王昌龄诗由此脱胎而来,但却有胜出不止一筹的出蓝之美。诗人别出心裁地把夏日荷花与采莲少女交融在一起,荷叶罗裙,芙蓉笑靥,人花莫辨,写景即是写人,写景即是写情,这两个新鲜的富于绘画美的比喻,使人与景水*融。如果说,前面两句还只是静态的色彩鲜明的水彩画,那么,后两句动态的刻画,就更加强了诗的魅力。全诗以巧比妙喻为构思的核心,将自然美与人物美融合,将静态描绘与动态展现交织,展示了采莲的劳动场景,塑造了流散着莲荷芬芳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青春向上的朝气。

    长信秋词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古时后宫女子,有的人从十六七岁被选入宫到六七十岁老死宫中,都没见过皇帝一面;有的人得宠一时不久便被冷落。这些女子的命运是令人同情的。写这些宫中女子被冷落的哀怨,就是“宫怨”。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才德姿容兼备,开始很受宠爱,但后来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就冷落了她。传说她曾写过一首《怨歌行》,又叫《团扇诗》,以团扇见弃喻遭受冷落。王昌龄这首诗,写的就是班婕妤在长信宫寂寞孤独的生活。

    七绝只有四句,在这么短的诗里,还要传达出一种感发的力量,就必须注意感发的形成,也就是内在感情和外在形象是怎样结合起来的。由心及物是“比”,由物及心是“兴”。王昌龄的这首诗是“比”,是他内心之中先有了一种怨情,然后假借着团扇、寒鸦、日影这些形象,把怨情表现出来。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怎能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呢?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

    胡远《秋江访友纨扇》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阅读全文]...

2022-07-23 06:19:52
  • 王昌龄的诗全集

  •   1、《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2、《箜篌引》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使臣书之得已不?

      3、《行路难·双丝作绠系银瓶》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  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  人生意气好弃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  君不见,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  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但愿莫忘前者言,挫骨黄尘亦无愧。  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  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4、《从军行》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5、《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6、《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7、《西*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8、《长信秋词五首》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三  奉帚*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9、《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10、《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11、《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2、《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春怨》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  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14、《送别》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  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15、《秋思》  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16、《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

      17、《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8、《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9、《咏史》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20、《箜篌引》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  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  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  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五世属藩汉主留。  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  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  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  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阅读全文]...

2022-04-21 15:24:44
  •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   1、《小敷谷龙潭祠作》  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  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  灵怪崇偏祠,废兴自兹邑。  沉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  吾闻披明典,盛德催世及。  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  岂伊骇微险,将以循氓揖。  奔飞振吕梁,忠信亦我*。  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  溪水有请源,蹇裳靡沾湿。

      2、《段宥厅孤桐》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3、《失题》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4、《赠宇文中丞》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  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  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忽逢*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  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5、《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6、《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7、《卢溪别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8、《失题》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9、《城旁》  降奚能骑射,战马百余匹。  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  囗囗煞单于,薄暮红旗出。  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  脱却囗囗囗,囗囗沦狄天。  匈奴不敢出,漠北开尘烟。

      10、《寄是正字》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11、《失题》  主家新邸第,相国旧池台。  馆是招贤辟,楼因教囗囗。  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12、《秋日》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13、《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盛才膺命世,高价动良时。  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  神仙去华省,鸳鸯忆丹墀。  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  江山纷想象,云物动葳蕤。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  相马如何恨,登龙返自疑。  风尘吏道迫,行迈旅心衰。  拙疾徒为尔,穷愁欲问谁?  秋风一片叶,朝镜数茎丝。  州县甘无取,丘园悔莫追。  琼瑶生箧笥,光景借茅茨。  他日青霄里,犹应访所知。

      14、《送乔林》  草绿*津,花开一水滨。  今君不得意,辜负帝乡春。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阮君唯饮酒,陶令肯羞贫。  阳羡风流地,沧江避世人。  菱歌五湖远,桂树八公邻。  青鸟迎孤桌,白云随一身。  潮从秣陵上,月映石头新。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15、《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16、《横吹曲辞·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17、《段宥厅孤桐》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18、《咏浣纱溪》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19、《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20、《变行路难》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  前驱引旗节,千里阵云匝。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  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阅读全文]...

2022-06-27 02:50:24
王昌龄爱国诗句 - 句子
王昌龄爱国诗句 - 语录
王昌龄爱国诗句 - 说说
王昌龄爱国诗句 - 名言
王昌龄爱国诗句 - 诗词
王昌龄爱国诗句 - 祝福
王昌龄爱国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