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孔子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孔子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孔子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语孔子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分享人生感悟、品味富有哲理、情感和励志的一句话经典语录,“好句摘抄网”为您精心整理“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一文,希望您喜欢!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句子大全/,可以为师矣。(《为政》)
9、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小编推荐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希望能达到他的水*,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过了呢?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的吗?孔子说:复*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知识并且按时温*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5、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分享人生感悟、品味富有哲理、情感和励志的一句话经典语录,“励志的句子网”为您精心整理“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一文,希望您喜欢!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子曰:温故而知新九库说说/,可以为师矣。(《为政》)
9、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小编推荐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希望能达到他的水*,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过了呢?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的吗?孔子说:复*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知识并且按时温*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语录论语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君子*之美,不*之恶。
3、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7、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9、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0、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11、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3、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5、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的人。 入则孝,出则弟:"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 亲仁:亲*有仁德的人。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9、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有子曰(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1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1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20、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1、绅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长的。
2、数是一种耻辱。朋友的数量很少。
3、银哉也回来了!吃一把米,喝一瓢水,住在陋巷。银哉也回来了!
4、绅士不寻找食物。耕地,也在其中挨饿;学*也在其中。绅士关心的是道路而不是贫穷。
5、三十岁的时候我坚定,四十岁的时候我毫无疑问,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命运,六十岁的时候我倾听,七十岁的时候我听从内心的愿望。
6、死去的仿佛,不愿日夜放弃。
7、人而不仁,如礼!人和非人一样快乐!
8、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一个人身上。
9、事情父母几番规劝,见志不自,且敬不违,劳而不怨。
10、子路听过,做不到,唯恐有闻不到。
11、圣人,我不能不看到它,要看到君子才能。
12、绅士就是人。卢没有先生,斯特恩斯。
13、天王,木木。十一从三口之家的大厅里被带走了!
14、儿子温文尔雅,威武而不凶猛,恭敬而沉着。
15、说而不言,等于失败;不要用舌头说话。知道的人从不失言。
16、不知道自己命运的人认为自己不是绅士。
17、奢侈不是什么,节俭才是一切。善比恶好。
18、信心*乎公义,言语也*乎公义。礼貌比耻辱更*。因为没有亲属的损失,一个人可以居住。
19、礼之以行,日之以出,信之以成。
20、和谐是最宝贵的礼物。帝王之路,乃美之路。小的大的由它,没有。知礼而不礼,是不可行的。
21、言公允,足留秋明耻,秋亦耻。如果你是别人的朋友,你会为他们感到羞耻。
22、整天吃东西而不知道该做什么是很困难的!没有球员?因此,这是一种美德。
23、不仁厚,不可以长时间左右,不可以好音乐。仁者仁,知仁之利。
24、最大的问题!■、与其奢侈还不如奢侈,与其节俭还不如安逸,与其安逸还不如气。
25、一个绅士有四种方式。他的行为举止和工作态度都很恭敬;他滋养和造福他的人民。
26、父是,心是。神父不,看他怎么做。三年不改过是孝顺的。
27、鸟兽不能同群,我不与谁同群?天下无难事,只怕有难。
28、君子之世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而比较也。
29、过去没有抱怨,未来还可以追求。
30、一个没有字母的人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大车没了你,小车没了手推车,怎么能这样呢!
31、一个学者不能没有恒心。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认为仁慈已经发挥了作用不是很沉重吗?死后,不太远?
32、至于国家,则由船长负责管理。祈祷?用它吗?子贡说:“夫子,要温文尔雅,恭敬节约。”老师问也,它的各种不同寻常的人问用?
3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在一起。
34、告诉美德的方式,敬礼的方式。
35、爱的欲望导致生命,恨的欲望导致死亡,活的欲望和死的欲望导致混乱。
36、使礼让成为一种状态是不可能的。如果国家不能接受礼让,礼让是什么?
孔子在论语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孔子语录论语50则,希望你喜欢。
孔子语录论语精选1)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 君子*之美,不*之恶。
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7)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9)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0) 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1)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9)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0) 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1)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2)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13)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14) 往事已不谏,来者犹可追。
15)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7)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8)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5)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3)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17) 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18) 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
19)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0) 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语录
导读: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下面是小编为你精选的孔子语录。
1. 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2. 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 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4. 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摘孔子《论语》
5. 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6. 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7. 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 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10. 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11. 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12. 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13. 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14. 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15. 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16. 孔子语录: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17. 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18.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9. 孔子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20.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过呢 "
23. 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24. 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25. 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26. 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27. 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28.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9.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0. 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31. 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3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3. 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3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5. 孔子语录: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36.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7.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8. 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39. 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4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是小编整理的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
《论语》思想
论文提要:
作为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其自成体系的政治思想。通观《论语》,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要提高领导阶层的素质;其次,在治国方略上要以“德治”为根本原则;再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以“仁”为精神内涵;最后,要以“礼”为国家和公民的行为准则。四者相联系,“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领导阶层的素质提高是“德治”、“仁”和“礼”具体实施的前提。
一 、孔子所处的政治
要想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就要看看孔子所处的政治环境。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政治上混乱、军事上诸侯国互相征伐。自从周*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地位一落千丈,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差不多。各国为了在众多的诸侯国中得到一块生存之地,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大国不断崛起,先后出现“春秋五霸”。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犯上现象屡见不鲜。
在这种情况下,周代从文王武王及周公等人时期传下来的礼乐制度也随之崩溃了,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①]这段话中孔子所说的“天下无道”的情形就生动地描绘出了春秋时期混乱的政治局面。
随着礼乐制度的崩溃,人们的也逐渐沦丧。春秋是一个讲究实力的时代,凡是讲实力的时代,道德都是没有的。
面对这样混乱的,孔子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造社会的政治思想。
二 、孔子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
为了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恢复文武时代的统一局面,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以下四点内容。
一、要建设优秀的领导阶层。
孔子很注重政治生活中领导阶层的作用,他要求领导者必须首先在道德和修养上作出一定的成绩,否则就无法领导下层的民众。同时,孔子把社会上的人分为两个阶层,即“君子”和“小人”,这里的“君子”和“小人”的意义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君子”和“小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孔子这里讲的“君子”和“小人”实际是分别有两层含意,第一层含意是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君子”指领导者,“小人”指被领导者;第二层含意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和道德低下的人,“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低下的人。例如:孔子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②]这里的“君子”就是指领导者。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 这里的“君子”也是指领导者,“小人”则指被领导者。而大部分时候“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低下的人。而这两层含意也是有着联系的,孔子认为领导者就必须有道德,即在道德上也应该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即“小人”就应该被道德高尚的人即“君子”所领导,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④]。这些在《论语》中是没有明确表示的,需要我们在读《论语》的过程中细细斟酌。
那么,领导者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是要高尚,必须“以德治国”即所说的“为政以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⑤]“共”通“拱”,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用天象比喻生活,领导者如果实行德治,民众就会像众星围绕北极星一样自动围绕着你转。在这里孔子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人问孔子说:“子奚不为政?”孔子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⑥]孔子就是用道德来感染众人的,因此,孔子虽然没有在世俗政治上拥有权力,但在精神上却是一个领导者,孔子也正是希望那些在世俗政治上拥有权力的领导者也能像他一样,通过高尚的道德来领导民众。
其次,领导者要带头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作用。鲁国贵族季康子曾经向孔子请教治国的方法,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⑦]领导者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另外,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⑧] 领导者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季康子还把自己所认为正确的治国之道告诉孔子,他建议“如杀无道,以就有道”[⑨],而孔子却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⑩]这里的“君子”指有道德的领导者,而“小人”指被领导者,从这三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季康子是一个行为不端正,贪得无厌,并且政治头脑简单的人,他虽然居于君子之位,却没有君子之德,而孔子通过批评季康子提出了领导者应身先士卒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方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
二、孔子提出了领导者治国的正确方略——“以德治国”。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1]在这里,孔子举出两种不同的治国方针——以政令和刑罚为核心的“法治”与以道德和礼仪为核心的“德治”。孔子在比较这两种治国方针后认为法治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德治”比“法治”更有优越性,因为德治能使民众有知耻之心,从而在心中树立一个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荣辱观,这样民众在做某件事之前就会先用自己的荣辱观去衡量这个行为,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符合礼法的决定。通过德治,民众不仅明白了是非,而且也会了解到领导者的用心良苦,从而达到“有耻且格”的目的,这就是孔子的德治思想,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取信于民。子贡曾经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孔子认为“信”是治国的最基本的因素,是高于和军事的,他这番话说明了“取信于民”在以德治国中的重要性。二是要教化民众,孔子认为,如果人民在经济上得到富足,就会追求安逸的生活,而人之所以为人,不仅要有物质上的欲望,更要有精神上的提高,这也是领导者进行“德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必须对民众推行教化政策。冉有曾经陪着老师孔子到卫国去, 孔子说:“庶矣哉!”冉有问老师:“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冉有又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说:“教之。”[13]古时候由于地广人稀,诸侯国君们大都实行鼓励增长的政策,人口多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人口多了,那自然是首先让民众在物质生活需求上得到满足。在物质生活需求上得到满足之后,就要进行孔子所谓的“教”,即教化,使民众在精神上有一定的提高,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个人都保持自身的品德,从而达到“以德治国”政治理想。
三、孔子所提倡的“德治”的精神内涵是“仁”
孔子讲领导者要以德治国,而以德治国的方法是贯彻以“仁”为核心的政治理念。“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4]可见,“仁”是离我们不远的,而且,似乎一伸手就可以够得着,但他有同时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15]孔子又不是仁者了,他一会儿有“仁”,一会儿又没有“仁”,这是这么回事呢?我们仔细品读《论语》后,方才恍然大悟,在“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6]中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字——“欲”,而在“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中孔子说他只是“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也是一个“欲”的意思,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孔子的“仁”,这个“仁”不是一个头衔,说某某人是个仁人,而是一种欲望和实际行动,这也是孔子“仁学”中最关键的,正如公西华所言“正唯弟子不能学也”[17]。孔子对“仁”的解释,最精彩的莫过于对子贡、颜渊、仲弓、司马牛、子张和樊迟这六个学生的讲解。子贡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8]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9]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0]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21]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22]子张又问孔子“五者”是什么,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23]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4]樊迟还有一次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25]由此可见,孔子的“仁”的核心是“爱”和“礼”,要以爱心对人,时常替别人着想,要以礼法克制自己,行为言语要谨慎,类似现代政治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孔子在这里看似是在自己的学生做人的方法,而实际是他的一种政治设想,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孔子讲的“君子”有两层意义,孔子教他的学生做有德之人,即“君子”,他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26]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还有什么困难呢?孔子认为这种人就应该走上领导岗位,而由这些拥有“仁”的君子来,就必然会实行仁政。
四、思想中的治国工具是“礼”
孔子是一个十分懂得“礼”的人,据说他小时候就把礼器当玩具玩,《史记》中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27]可谓天赋异秉。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28]孔子对于夏礼、殷礼都很精通,但他认为夏、商、周的礼仪是一代比一代进步的,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9]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30]。可见,他认为周礼是最为完善的。
“礼”是周代典制的重要内容,“礼起源于氏族的风俗*惯”[31]。也就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时代的*惯法,这些*惯法在进入王政时代后,被领导阶级加以整理改造,形成比较系统的制度,于是,夏有夏礼,商有商礼,周有周礼,“礼”成了国家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而“礼”经过了夏商两代的改进,到了周代,经过周公的系统化,成为更加完善的一种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见于先秦典籍《仪礼》之中。周礼的基本精神是“在各种典礼、仪式当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亲疏、贤愚等社会范畴,界定每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具**置,协调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2]。到了孔子时代,周公所作的“礼”已经彻底崩溃了,社会进入了“天下无道”的时期,孔子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站出来,用一种“虽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力图改变社会现状,这种精神是我们后世子孙们所应该敬仰和学*的。
孔子要用“礼”来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名”,子路曾经问老师:“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33]子路觉得老师有些可笑,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要想“正名”确实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他问:“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这“名”怎么正呢?孔子对子路解释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34]所以说,孔子认为“正名”是治国的首要工作。所谓“正名”,就是建立一个名实相符的社会,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不得僭越。齐景公曾经问孔子为政的方法,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5]即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有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有儿子的样子,孔子要建立的是一个秩序合理严谨的社会。因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秩序混乱、礼崩乐坏的社会,季孙氏曾经用八佾的规模在庭院,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四十六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大夫,只能用四佾,他用八佾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发出一句响彻古今的名言:“是可忍,孰不可忍!”[36]可见,当时礼制的破坏程度有多么厉害,也正因此,孔子才提出“正名”的主张。
其次,除了“正名”之外,孔子还提出要以“礼”为行为规范的思想,即“齐之以礼”的思想。“礼”的实行有两条缺一不可的途径:一是自下而上的途径,孔子在教导他的学生子贡时说为人要“富而好礼”[37],在教导他的学生颜渊时说要“克己复礼”[38],在教导他的儿子孔鲤时说“不学礼,无以立”[39],这就是说民众自己本身要以“礼”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0];二是自上而下的途径,即领导者要以“礼”治国,即孔子所说的“上好礼,*易使也”[41],“上好礼,*莫敢不敬”[42]。领导者以“礼”为行为规范,民众就会效法,国家就会稳定,从而达到“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将孔子的政治思想概括为四大块:首先,要提高领导阶层的素质,要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去领导民众,而不是让像季康子那样的人居于领导岗位;其次,在治国方略上要以德治为根本原则,而不是一味地以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再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以“仁”为精神内涵;最后,要以“礼”为国家和公民的行为准则,反对越礼的行为。这四点是联系的,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这三点的实行都有赖于领导阶层的素质的提高。而且这四点是联系的,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这三点的实行都有赖于领导阶层的素质的提高。
孔子虽然已经逝去两千多年了,但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后世子孙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当继承祖先的优秀并予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 《论语·季氏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0页。
[②] 《论语·季氏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
[③] 《论语·阳货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页。
[④]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⑤]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⑥]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
[⑦]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6页。
[⑧]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⑨]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⑩]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11]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12]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页。
[13] 《论语·子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页。
[14]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15]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16]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17]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18] 《论语·雍也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4页。
[19]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孔子经典论语名句大全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句吧,在议论文中,引用名句,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你所见过的`名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经典论语名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朽木不可雕也。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巧言令色,鲜亦仁!
24、子不语:怪,力,乱,神。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7、食不语,寝不言。
2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朝闻道,夕死可矣。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7、德不孤,必有邻。
3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9、寝不尸,居不容。
4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1、未知生,焉知死?
4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3、君子周急不继富。
4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论语十则里的为孔子的话有哪些!
论语十则一方面阐述了学*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下面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论语十则,欢迎大家阅读与学*!
论语十则名言: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十则解释:
第一则是学*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方法,强调复*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方法,强调学*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态度,端正学*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同时要有端正的学*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扩展阅读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见义勇为:语本《论语·卫灵公》“见义勇为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厥后泛用“见义勇为”暗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该该推委。
2、大逆不道:犯上:触犯长上;反叛: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
3、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经常使用以暗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水*,也暗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5、众所周知: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每一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6、触类旁通:比方从懂患上的一点儿,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长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起主要使东西精巧,语出《论语·卫灵公》。
9、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11、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须用宰牛的刀。比方做壮工作不必费大力气或者大材不能不消。《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2、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工作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3、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5、诲人不倦:诲:辅导。教人时不嫌委顿。形容辅导特别耐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成群聚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7、少年老成: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搭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她们是值患上尊敬畏的。《论语·子罕》:“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比今也。”后多用此奖饰有志气有为的年轻人。
18、从心所欲:随本身的情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泯灭。施惠于人,本身又无所泯灭。《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厥后经常使用以形容有实利而未几费财帛。
绕口令十则(一)
兜装豆
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绕口令十则(二)白石塔
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论语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论语
孔子论语语录
初中孔子语录论语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孔子论语名言
孔子的论语名言
孔子名言论语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
论语中孔子的名言
孔子论语名言100句
孔子论语名言警句
论语中孔子名言警句
初一的古诗论语孔子
孔子语录
孔子的语录
关于孔子的语录
论语语录
孔子语录中的成语
孔子励志语录
高中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英文
孔子语录十则
孔子语录全集
孔子语录高中
孔子的论语是古诗词还是文言文
孔子语录原文
论语语录体
论语是语录体
论语礼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