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经典语录

关于中庸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庸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庸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庸经典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 语录(14) 说说(22k+) 名言(4k+) 诗词(6) 祝福(218k+) 心语(21k+)

  • 中庸原文

  • 古诗文
  • 中庸原文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面为同学们分享中庸原文大全,希望对同学们学*上有所帮助!

      原文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 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词句注释

      1、中庸: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

      2、天:此处“天”既有“自然的天”的意蕴,也有形而上的哲学内涵。命:赋予。

      3、率性:遵循天性。道:本意为路,这里引申为规律。

      4、修道之谓教:指根据道的原则来施行自身的修养。修,整治。教,教化。

      5、不睹:指看不到的地方。

      6、不闻:指听不到的事情。

      7、莫:没有什么比……更……。见(xiàn):通“现”,显现。隐:隐蔽,暗处。

      8、独:独处。

      9、发:发动,显现。

      10、中:不偏不倚。

      11、中(zhòng)节:符合法度。

      12、和:指情绪*正,无乖戾之气。

    [阅读全文]...

2022-06-01 18:24:42
  •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1、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3、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8、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9、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1、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1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4、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15、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6、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18、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19、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2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4、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5、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6、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27、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2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9、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30、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1、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3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33、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3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35、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6、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3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3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39、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40、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4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4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43、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4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46、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47、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4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

    50、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51、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阅读全文]...

2022-06-12 06:54:44
  • 中庸名句

  •   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2、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3、道不同,不相为谋。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5、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人无远虑,必有*忧。

      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性相*也,*相远也。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人有不为者,而后可以有为。

      1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7、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

      1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0、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短。”

      2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2、人莫知其子之恶。

      23、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2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2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6、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2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5、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阅读全文]...

2022-06-27 02:35:25
  • 中庸名句

  • 经典
  •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4、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5、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8、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9、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10、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11、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1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地位焉,万物育焉。

    1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4、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15、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16、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17、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18、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9、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20、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21、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2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3、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24、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5、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6、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27、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28、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29、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30、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1、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2、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33、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34、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5、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36、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37、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38、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39、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40、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41、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4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4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44、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45、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46、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4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48、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49、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0、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5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阅读全文]...

2022-06-06 00:48:45
  • 中庸里的诗句

  • 抒情
  • 1、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3、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4、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5、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6、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7、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8、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0、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之,则不厌。

    1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2、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13、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14、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5、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7、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18、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9、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

    20、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2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3、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24、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25、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6、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

    27、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8、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9、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30、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1、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32、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33、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4、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35、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7、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3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39、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40、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4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42、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4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4、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45、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6、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8、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49、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50、从事于斯,无少间断,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51、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阅读全文]...

2022-02-12 15:57:08
  • 形容一个人中庸的句子

  • 一个人
  •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不学无术:学:学识,学问.术:技术,智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孤陋寡闻:陋:本指简陋,这里指简单的知识.;寡:少.闻:知识,见识.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浅见寡识: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以上成语都有你说的部分意思.“说话或做事总是不经意暴露自己没文化、见识短或者素质低”另;从行为上来形容一个人“不经意暴露自己没文化、见识短或者素质低”意思的成语有: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好为人师: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形容一个人老实的词语

    厚道、淳厚、敦厚、老诚 、憨厚 一、厚道 [ hòu dao ] 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为人~。

    他是个~人。

    引证: 巴金 《砂丁》:“ 张先生 相貌厚道,做起事来刻毒

    ”二、淳厚 [ chún hòu ] 淳朴:风俗~。

    也作醇厚。

    引证:杜鹏程 《保卫延安》:“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

    ”三、敦厚 [ dūn hòu ] 忠厚:温柔~。

    质朴~。

    性情~。

    引证:骆宾基 《由于爱》:“这个身材短小,但却敦厚的有着坚强声音的人,正在宣布,限制三十分钟把通到瞭望哨去的电线查出断路来,接好。

    ”四、老诚 [ lǎo chéng ] 老实诚恳;诚实:~忠厚。

    他是个~孩子,从来不说谎话。

    引证: 柳青 《创业史》:“她知道他是这号人--青年人的年龄,中年人的老诚

    ”五、憨厚 [ hān hòu ] 朴实厚道:为人~。

    引证:峻青 《海啸》:“这个憨厚的汉子,也像他一样,总是处处想着别人。

    之⑴【】他,她,它(们)。

    ①人皆吊之。

    (之:他,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

    (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

    (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

    (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

    例:①*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

    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

    [阅读全文]...

2021-12-30 19:50:41
  •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 文学
  •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zhēng rén yuàn

      征人怨

      liǔ zhōng yōng

      柳中庸

      suì suì jīn hé fù yù guān

      岁岁金河复玉关,

      zhāo zhāo mǎ cè yǔ dāo huán

      朝朝马策与刀环。

      sān chūn bái xuě guī qīng zhǒng

      三春白雪归青冢,

      wàn lǐ huáng hé rào hēi shān

      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译文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阅读全文]...

2022-02-14 21:13:33
  • 柳中庸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柳中庸《河阳桥送别》

    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柳中庸《寒食戏赠》

    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 ——柳中庸《寒食戏赠》

    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 ——柳中庸《幽院早春》

    玉树起凉烟,凝情一叶前。——柳中庸《秋怨》

    别离伤晓镜,摇落思秋弦。——柳中庸《秋怨》

    汉垒关山月,胡笳塞北天。——柳中庸《秋怨》

    不知肠断梦,空绕几山川。——柳中庸《秋怨》

    柳中庸(?—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阅读全文]...

2022-03-08 22:51:31
  • 中庸励志名句经典

  • 励志,经典
  •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人无远虑,必有*忧。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阅读全文]...

2021-11-25 08:52:32
中庸经典语录 - 句子
中庸经典语录 - 语录
中庸经典语录 - 说说
中庸经典语录 - 名言
中庸经典语录 - 诗词
中庸经典语录 - 祝福
中庸经典语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