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名句

关于中庸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庸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庸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庸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 语录(7) 说说(51k+) 名言(5) 诗词(8) 祝福(16k+) 心语(165)

  • 《中庸》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语录
  •   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广这些道叫做教化。

      2、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译文】君子的所作所为能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所作所为则违背中庸之道。(中庸: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即折中,不偏不倚;“庸”即*常。)

      4、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5、 故君子和而不流。

      【译文】所以君子性格*和而不随波逐流。

      6、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7、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8、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译文】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后天学*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了这些道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最终了解这些道理的结果是一样的。

      9、 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勇敢了。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译文】凡事预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博地学*,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12、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阅读全文]...

2022-06-19 22:44:09
  • 中庸名句

  •   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2、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3、道不同,不相为谋。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5、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人无远虑,必有*忧。

      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性相*也,*相远也。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人有不为者,而后可以有为。

      1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7、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

      1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0、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短。”

      2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2、人莫知其子之恶。

      23、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2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2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6、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2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5、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阅读全文]...

2022-06-27 02:35:25
  • 中庸名句

  • 经典
  •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4、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5、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8、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9、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10、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11、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1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地位焉,万物育焉。

    1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4、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15、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16、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17、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18、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9、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20、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21、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2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3、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24、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5、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6、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27、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28、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29、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30、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1、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2、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33、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34、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5、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36、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37、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38、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39、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40、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41、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4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4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44、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45、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46、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4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48、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49、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0、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5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阅读全文]...

2022-06-06 00:48:45
  •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1、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3、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8、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9、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1、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1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4、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15、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6、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18、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19、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2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4、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5、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6、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27、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2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9、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30、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1、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3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33、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3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35、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6、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3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3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39、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40、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4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4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43、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4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46、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47、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4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

    50、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51、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阅读全文]...

2022-06-12 06:54:44
  • 中庸短句

  • 经典
  • 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6、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7、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8、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9、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10、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2、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3、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4、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16、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1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8、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1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20、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21、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22、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3、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2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25、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2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0、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31、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3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4、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35、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36、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37、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3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出处。

    40、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41、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42、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43、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4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4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46、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47、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48、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49、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50、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51、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阅读全文]...

2022-03-31 14:31:22
  • 中庸励志名句经典

  • 励志,经典
  •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人无远虑,必有*忧。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阅读全文]...

2021-11-25 08:52:32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 大学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通用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中庸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

      在*常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做学问的人是熟读“四书五经”,每每听到感觉到这些书的神秘,心底不由得产生艳羡的心情,本月读到傅佩荣教授的《大学中庸》,之前的心情荡然无存,只是一种感觉,难懂。

      “大学之道,去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但理解起来,就是有口说不清,全书都是这样的,不过,碰到比较熟悉的几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还有“君子慎独”,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拿起来,读不懂,放下,再拿起来······

      后来,我就突然想明白了,直接看译文,好歹能够明白了。

      原来,《大学》是期望透过教育的力量,追求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中庸》欲使国家走向和谐之路。

      国家是谁的国家?是公民的国家,公民爱国,肯定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公民要敬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是为了国家的运转,公民要诚信,诚实守信,不欺诈,讲信用,公民要友善,只有公民友善相处,才有国家的和谐盛世。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全*的公民的目标放在了一起。

      没有矛盾,没有欺骗,也就没有了自私自利之心,没有了个人的贪图享受。

      把自己的工作奉为自己的事业,注定做出很多努力和贡献。

      这样,每个人活得*淡而有价值。

      也许,古代的《大学中庸》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活得最*淡,如何努力到最有修养,如何让每个人的价值最大化。

      最难懂的书里,有人生的价值,国家的期望。

      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

      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文学的精髓。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的学生读的。这本书给予我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心田。

      《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气和。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学*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

      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体现人性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它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数不胜数的道理。这些道理散发开来塞满天地四方,收拢回来又能隐藏内心深处。他所蕴涵的趣味无穷无尽,而且都是很实在的学问,对于我们终身受用,而且用之不竭。这些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例如:做人要以身作则,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学……其中最深刻的是:感恩和勤学。

      像感恩,做人一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像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像勤学,如果我们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们和世界越接*,生活对我们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就像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和大学问家匡衡,他们为了勤学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他——匡衡,幼时极爱读书,白天在田间忙於助大人农作,日落始返家,欲读书却苦於家中无灯,后来忽发妙想,原来,邻家点灯的那间房与他仅一壁之隔,他硬悄悄凿了个小孔,借此一孔之光,夜夜倚壁读书,读完了不少书。后来,匡衡成了著名的学者,特别是对于《诗经》一书,在当时的见解无人能出其右。汉元帝时,他的学问极为当朝赏识,所上之书屡被采用。他的凿壁偷光故事,也成了学界千古佳话……

      读了这本书,我获益良多,读过这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希望我们读了这本书后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阅读全文]...

2022-02-12 23:28:13
  •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 文学
  •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zhēng rén yuàn

      征人怨

      liǔ zhōng yōng

      柳中庸

      suì suì jīn hé fù yù guān

      岁岁金河复玉关,

      zhāo zhāo mǎ cè yǔ dāo huán

      朝朝马策与刀环。

      sān chūn bái xuě guī qīng zhǒng

      三春白雪归青冢,

      wàn lǐ huáng hé rào hēi shān

      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译文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阅读全文]...

2022-02-14 21:13:33
  • 中庸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中庸原文及翻译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庸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庸》原文及译文【上】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

      孔子说:“我知道了,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我知道了,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译文】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恐怕很难在世上实行啊!”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话语里的含义。隐*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原文】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专找歪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隐遁山林、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装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下分明。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原文】

    [阅读全文]...

2022-06-20 12:01:04
  • 形容一个人中庸的句子

  • 一个人,优美
  • 形容一个人行为很没素质的词有哪些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不学无术:学:学识,学问.术:技术,智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孤陋寡闻:陋:本指简陋,这里指简单的知识.;寡:少.闻:知识,见识.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浅见寡识: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以上成语都有你说的部分意思.“说话或做事总是不经意暴露自己没文化、见识短或者素质低”另;从行为上来形容一个人“不经意暴露自己没文化、见识短或者素质低”意思的成语有: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好为人师: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形容一个人老实的词语

      厚道、淳厚、敦厚、老诚 、憨厚 一、厚道 [ hòu dao ] 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为人~。

      他是个~人。

      引证: 巴金 《砂丁》:“ 张先生 相貌厚道,做起事来刻毒

      ”二、淳厚 [ chún hòu ] 淳朴:风俗~。

      也作醇厚。

      引证:杜鹏程 《保卫延安》:“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

      ”三、敦厚 [ dūn hòu ] 忠厚:温柔~。

      质朴~。

      性情~。

      引证:骆宾基 《由于爱》:“这个身材短小,但却敦厚的有着坚强声音的人,正在宣布,限制三十分钟把通到瞭望哨去的电线查出断路来,接好。

      ”四、老诚 [ lǎo chéng ] 老实诚恳;诚实:~忠厚。

      他是个~孩子,从来不说谎话。

      引证: 柳青 《创业史》:“她知道他是这号人--青年人的年龄,中年人的老诚

      ”五、憨厚 [ hān hòu ] 朴实厚道:为人~。

      引证:峻青 《海啸》:“这个憨厚的汉子,也像他一样,总是处处想着别人。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之⑴【】他,她,它(们)。

      ①人皆吊之。

      (之:他,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

      (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

      (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

      (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

      例:①*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

      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阅读全文]...

2022-05-13 22:25:17
当前热门
中庸名句 - 句子
中庸名句 - 语录
中庸名句 - 说说
中庸名句 - 名言
中庸名句 - 诗词
中庸名句 - 祝福
中庸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