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关于中庸名句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庸名句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庸名句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庸名句经典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 语录(39) 说说(73k+) 名言(5) 诗词(8) 祝福(260k+) 心语(30k+)

  • 中庸名句

  •   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2、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3、道不同,不相为谋。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5、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人无远虑,必有*忧。

      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性相*也,*相远也。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人有不为者,而后可以有为。

      1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7、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

      1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0、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短。”

      2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2、人莫知其子之恶。

      23、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2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2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6、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2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5、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阅读全文]...

2022-06-27 02:35:25
  •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1、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3、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8、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9、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1、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1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4、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15、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6、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18、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19、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2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4、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5、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6、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27、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2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9、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30、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1、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3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33、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3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35、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6、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3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3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39、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40、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4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4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43、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4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46、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47、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4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

    50、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51、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阅读全文]...

2022-06-12 06:54:44
  • 中庸名句

  • 经典
  •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4、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5、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8、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9、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10、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11、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1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地位焉,万物育焉。

    1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4、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15、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16、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17、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18、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9、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20、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21、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2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3、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24、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5、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6、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27、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28、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29、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30、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1、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2、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33、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34、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5、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36、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37、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38、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39、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40、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41、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4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4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44、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45、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46、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4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48、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49、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0、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5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阅读全文]...

2022-06-06 00:48:45
  • 中庸短句

  • 经典
  • 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6、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7、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8、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9、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10、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2、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3、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4、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16、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1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8、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1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20、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21、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22、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3、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2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25、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2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0、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31、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3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4、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35、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36、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37、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3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出处。

    40、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41、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42、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43、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4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4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46、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47、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48、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49、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50、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51、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阅读全文]...

2022-03-31 14:31:22
  • 中庸的30句经典名句

  • 经典
  • 1、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2、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3、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4、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5、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6、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7、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8、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9、故居上不骄,居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10、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11、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2、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13、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14、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

    15、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16、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17、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8、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19、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0、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21、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2、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23、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24、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5、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26、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7、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28、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29、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3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阅读全文]...

2022-07-21 03:40:41
  • 中庸励志名句经典

  • 励志,经典
  •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人无远虑,必有*忧。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阅读全文]...

2021-11-25 08:52:32
  • 形容一个人中庸的句子

  • 一个人
  •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不学无术:学:学识,学问.术:技术,智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孤陋寡闻:陋:本指简陋,这里指简单的知识.;寡:少.闻:知识,见识.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浅见寡识: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以上成语都有你说的部分意思.“说话或做事总是不经意暴露自己没文化、见识短或者素质低”另;从行为上来形容一个人“不经意暴露自己没文化、见识短或者素质低”意思的成语有: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好为人师: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形容一个人老实的词语

    厚道、淳厚、敦厚、老诚 、憨厚 一、厚道 [ hòu dao ] 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为人~。

    他是个~人。

    引证: 巴金 《砂丁》:“ 张先生 相貌厚道,做起事来刻毒

    ”二、淳厚 [ chún hòu ] 淳朴:风俗~。

    也作醇厚。

    引证:杜鹏程 《保卫延安》:“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

    ”三、敦厚 [ dūn hòu ] 忠厚:温柔~。

    质朴~。

    性情~。

    引证:骆宾基 《由于爱》:“这个身材短小,但却敦厚的有着坚强声音的人,正在宣布,限制三十分钟把通到瞭望哨去的电线查出断路来,接好。

    ”四、老诚 [ lǎo chéng ] 老实诚恳;诚实:~忠厚。

    他是个~孩子,从来不说谎话。

    引证: 柳青 《创业史》:“她知道他是这号人--青年人的年龄,中年人的老诚

    ”五、憨厚 [ hān hòu ] 朴实厚道:为人~。

    引证:峻青 《海啸》:“这个憨厚的汉子,也像他一样,总是处处想着别人。

    之⑴【】他,她,它(们)。

    ①人皆吊之。

    (之:他,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

    (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

    (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

    (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

    例:①*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

    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

    [阅读全文]...

2021-12-30 19:50:41
  • 中庸全文及译文谁知道?

  •   《中庸》是*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庸全文及译文谁知道?欢迎阅览!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

      孔子说:“我知道了,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我知道了,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译文】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恐怕很难在世上实行啊!”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话语里的含义。隐*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原文】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专找歪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隐遁山林、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装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下分明。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5-27 09:14:51
  • 形容一个人中庸的句子

  • 一个人,优美
  • 形容一个人行为很没素质的词有哪些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不学无术:学:学识,学问.术:技术,智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孤陋寡闻:陋:本指简陋,这里指简单的知识.;寡:少.闻:知识,见识.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浅见寡识: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以上成语都有你说的部分意思.“说话或做事总是不经意暴露自己没文化、见识短或者素质低”另;从行为上来形容一个人“不经意暴露自己没文化、见识短或者素质低”意思的成语有: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好为人师: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形容一个人老实的词语

      厚道、淳厚、敦厚、老诚 、憨厚 一、厚道 [ hòu dao ] 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为人~。

      他是个~人。

      引证: 巴金 《砂丁》:“ 张先生 相貌厚道,做起事来刻毒

      ”二、淳厚 [ chún hòu ] 淳朴:风俗~。

      也作醇厚。

      引证:杜鹏程 《保卫延安》:“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

      ”三、敦厚 [ dūn hòu ] 忠厚:温柔~。

      质朴~。

      性情~。

      引证:骆宾基 《由于爱》:“这个身材短小,但却敦厚的有着坚强声音的人,正在宣布,限制三十分钟把通到瞭望哨去的电线查出断路来,接好。

      ”四、老诚 [ lǎo chéng ] 老实诚恳;诚实:~忠厚。

      他是个~孩子,从来不说谎话。

      引证: 柳青 《创业史》:“她知道他是这号人--青年人的年龄,中年人的老诚

      ”五、憨厚 [ hān hòu ] 朴实厚道:为人~。

      引证:峻青 《海啸》:“这个憨厚的汉子,也像他一样,总是处处想着别人。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之⑴【】他,她,它(们)。

      ①人皆吊之。

      (之:他,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

      (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

      (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

      (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

      例:①*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

      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阅读全文]...

2022-05-13 22:25:17
  • 柳中庸:征人怨

  •   《征人怨》

      作者: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1、金河:现内蒙古自治区内。

      2、三春:春季。

      3、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

      4、黑山:在内蒙古自治区。

      译文: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

      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

      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阅读全文]...

2022-05-18 13:14:01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句子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语录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说说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名言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诗词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祝福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