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蜀的诗词

关于关于巴蜀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巴蜀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巴蜀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巴蜀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 语录(6k+) 说说(4k+) 名言(239) 诗词(8) 祝福(3k+) 心语(59)

  • 李白诗集没有《游巴蜀》

  • 李白
  • 李白诗集没有《游巴蜀》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诗集没有《游巴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据说是李白所做的藏头诗】

      《游巴蜀》

      二月春风最芳华

      零星雨色映流霞

      一番跋涉幸有酒

      四方睥睨此独夸

      巴山蜀水毓灵秀

      西川佳酿醉万家

      惨我魂魄蚀我骨

      败绝天下震迩遐

      【辟谣】

      实际上李白没有《游巴蜀》这首诗,是后人在2014年根据世界杯战况以“2014巴西惨败”为诗头杜撰的一首藏头诗。

      另外,马航事件中出现的李白预言诗也属于杜撰。

      经查,第一,李白没有写过名为游巴蜀的诗,第二,这诗及什么腾云,谈爱,念家之类的藏头诗都是网上一些好事之徒,写出的无聊的诗,抹黑李白,根本不是李白写的。

      再比如:

      记取花发时,得米不忧饥。点头初得计,赞开明禅师。别君颇已久,黑也不禁秋。李洞僻相似,白水东悠悠。

      同上,遥忆故人也非李白所作。

      【PS:李白的诗歌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 “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讽刺 “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阅读全文]...

2022-07-23 23:32:16
  • 李白游巴蜀

  • 李白
  • 李白游巴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游巴蜀,欢迎阅读!

      《游巴蜀》

      二月春风最芳华

      零星雨色映流霞

      一番跋涉幸有酒

      四方睥睨此独夸

      巴山蜀水毓灵秀

      西川佳酿醉万家

      惨我魂魄蚀我骨

      败绝天下震迩遐

      小编提示:所有那些所谓李白的诗 都是现代人乱编的 那些马航失踪 黄海波嫖x被抓那些什么的都是乱编出来的 大家都别信就是了 不信可以百度找下 看下有没有这些诗!!

      拓展:

      诗歌综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7] 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阅读全文]...

2022-04-17 17:29:36
  • 有关于巴蜀的诗句

  • 有关于巴蜀的诗句

      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

      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

      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

      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

      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

      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

      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

      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一室他乡远,空林暮景悬。正愁闻塞笛,独立见江船。

      巴蜀来多病,荆蛮去几年。应同王粲宅,留井岘山前。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

      胡骑羌兵入巴蜀。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异县昔同游,各云厌转蓬。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戎马日衰息,乘舆安九重。有才何栖栖,将老委所穷。

      为郎未为贱,其奈疾病攻。子何面黧黑,不得豁心胸。

      巴蜀倦剽掠,下愚成土风。幽蓟已削*,荒徼尚弯弓。

      斯人脱身来,岂非吾道东。乾坤虽宽大,所适装囊空。

      肉食哂菜色,少壮欺老翁。况乃主客间,古来逼侧同。

      君今下荆扬,独帆如飞鸿。二州豪侠场,人马皆自雄。

      一请甘饥寒,再请甘养蒙。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白牛车远*,且欲上慈航。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登车误相远,谈笑亦何因。路入潇湘树,书随巴蜀人。

      敛衣寒犯雪,倾箧病看春。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

      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

      客中常欠尊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

      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

      天魔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尚在家。

      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

      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

      遨乐无时冠巴蜀,语音渐正带咸秦。

      *生剩有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

    [阅读全文]...

2021-12-22 23:59:24
  • 重庆巴蜀中学怎么样

  • 重庆巴蜀中学怎么样

      高中是高级中学的简称,我国中学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者同属中等教育的范畴。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重庆巴蜀中学怎么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庆巴蜀中学怎么样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毗邻黄花园立交,作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

      1、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占地195亩,绿化面积*5万*方米,除本部外,还拥有巴蜀中学龙湖花园分校(占地1万*方米)、金科花园分校(占地3万多*方米)、巴蜀中学渝东分校(占地9万多*方米)、附属龙湖巴蜀小学部(占地3万3千多*方米);拥有121个教学班,学生7000余名。

      2、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拥有*万*方米室内体育馆(体操房,四个篮球场、50张球台的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网球场、六条百米跑道),上层地面有11700*方米塑胶田径场、足球场、两个标准篮球场,三个羽毛球场。另外还有1650*方米的三个中心篮球场;逸夫科技楼拥有理化生专用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一千兆网络计算机管理中心、多功能教学厅、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和考试监控中心等;每间教室装有两台柜式冷暖空调、29寸彩电、班班通电教设施;学生公寓每间寝室有空调、电话、写字台、壁柜、浴室等。

      高中教育培养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一种学*氛围的长期熏陶来形成持久的学*兴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甚至使学生在个性专长方面尽早发掘出潜力,对高中学生将来做出合理的学业、职业规划,找到自身的.成长点非常关键。

      2、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多开几节音乐、舞蹈课,更重要的还是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素质,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示范性高中师资力量相对较,应该承担更多的开创性的教学研究工作。”

      3、示范性高中的教师素质也应发挥辐射效应,这个示范不是攀比升学率、获奖率,而是“为人师表”的一种展示。“做一名有教育理想追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火热的爱的教师,道德性与学术性并举,应成为所有老师的职业理念。”

      重庆巴蜀中学简介

      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中学重点中学,*百强中学(第5名),巴蜀学校创办于1933年,创建人乃原*四川省*、爱国将领王缵绪,它坐落于枇杷山麓、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原是一所集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闻名遐迩的私立学校。创建初期江苏教育家周勖成由黄炎培亲荐出任首任校长,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诚朴"校训,坚持"儿童本位"教育原则,"手脑并用"教育目标,"教养兼施"教育模式,1937年**林森亲题"成绩斐然"匾额,教育部指定为"优良中学"。

      1940年9月29日,*站在学校大操场,作著名的《抗战九问》演讲,听众*地而坐,达三千多人;11月10日,黄炎培约请马寅初作《战争经济问题》报告;老舍、郭沫若、邹韬奋、田汉、胡风、邵力子、沈钧儒等在校园举办了数十场公开抗日演讲;华北游击队司令赵侗,曾在学校讲演报告华北游击队与日寇作战的情况;茅盾、老舍、戈宝权、周而复、郭沫若、阳翰生、夏衍、何其芳、刘白羽、臧克家、姚雪垠、沙汀、艾芜、艾青等多次到校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议、活动。巴蜀校园,其时成为了抗日宣传活动的中心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任国文教员,他作词的校歌传唱至今。

      1950年新***后,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接办,成为西南局干部子弟学校,*同志亲口指示"一切不动。只许办好,不许办坏"。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交重庆教育局直管;1955年8月,巴蜀学校一分为三,中学部改为重庆市第41中学校。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1年恢复更名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重庆巴蜀中学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高、科研型的一流师资队伍。上个世纪末期,我校教师袁克众是国内知名的物理教学专家,他在物理实验(教具创制)教学有很高造诣,先后40余次受省内外高校、学术年会、重点中学等邀请前去讲学,著述有《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共五册)》《初中物理知识表解》等百万字。

      我校教师刘怀乐被誉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专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有《中学化学重点难点实验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实证与求索》和《中学化学教学思维》等。目前,学校有享受*特殊津贴专家4人,特级教师15人,研究员(正教授级)15人,重庆市名师、学科名师11人,高级教师270余人;*代表1人,*第十五次全国*代表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9人,重庆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德育)工作者3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重庆市骨干教师56人;博士4人,硕士130余人;中学数、理、生、化、信息学奥赛高级教练20人;获全国赛课一等奖60余人,获全市赛课一等奖170人;获全国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50余人次,获全市论文一等奖400余人次。

      教师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0余篇,创作、翻译、编写各类书刊著述(含教材、教辅等)正式出版达400余种;先后有100多位教师赴美、英、澳、加、日、新等国家学*交流。2008年朱波获中央电视台迎奥运“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教师组全国总冠军。2010年青年教师范晓东、彭志明获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教师组全国总冠军和季军。

      重庆巴蜀中学硬件设施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位于宏伟壮观的黄花园大桥旁边,江山环抱,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花香四季。2013年10月,学校本部完成了全面改造,以其"现代典雅、端庄大气"成为了"文化风景,育人殿堂"。学校有全国中学最大的*万*方米室内体育馆;有11700*方米塑胶田径场,标准足球场,4个标准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拥有全国中学最现代化的礼堂、先进的理化生专用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语音室、多功能教学厅、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和考试监控中心等。每间教室装有两台柜式冷暖空调和全触摸屏多媒体教学系统。

      一所高起点、高标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设计科学的现代化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连续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得到好评。综合办学条件还是比较不错的,欢迎条件合适的同学进行报考。

    [阅读全文]...

2022-07-07 12:46:54
  • 重庆市鲁能巴蜀小学怎么样?报名准备哪些材料?

  • 小学
  • 重庆市鲁能巴蜀小学怎么样?报名准备哪些材料?

      重庆市渝北区鲁能巴蜀小学简称“巴蜀书院”,是由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共同兴办的国有民营学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市鲁能巴蜀小学报名需要准备材料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庆市鲁能巴蜀小学怎么样?

      重庆市鲁能巴蜀小学是一个很好的国有民营学校鲁能巴蜀小学又称巴蜀书院,是巴蜀小学的分校。巴蜀书院倡导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倡导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

      报名所需材料

      入学申请表、照片珍藏(2寸照片、5寸生活照、5寸全家福各一张),全家户口,出生证明、父母双方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房交所出具的加盖鲜章的产权证明(2015年12月1日后开具的才有效),产权农村商业银行借记卡正背面复印、持卡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购房合同、房产证原件和复印件、购房发票、抵押合同(如房产是按揭的需要)。二手房业主出来以上全套以外,还需要提供一手业主购房合同,购房发票,转让的正式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拓展资料:

      办学理念

      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哲理以为,*精神乃教育大道之真谛者也。哲人云:事物之相互转化,即为真;事物之相互弥补,可曰善;事物之相互和谐,则谓之美。由是当知一点一滴俱生转化;一言一行可悟弥补;转化、弥补,方生和谐之功也。悟此,即悟教育根本之所在。此乃探骊而获珠,参透教育之真境界也。

      故我辈以*之教育思想为执着,求达于完善教育、服务人类之功用;首倡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并视为教育、学校、教师之大要。

      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所以为教育大要,而非止于口号者也,源于事物规律之奏理,生命情状之错综,复归于教育实践故矣。

      关于位置

      重庆市渝北区鲁能巴蜀小学简称“巴蜀书院”,是由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共同兴办的国有民营学校。巴蜀书院坐落在重庆市充满发展活力的的渝北区,位于渝鲁大道777号,与建设中的龙头寺公园为伴,毗邻重庆国际机场、重庆火车北站,乘坐公交105、421、119、709、704、820、617线路车可以直接抵达。

      巴蜀书院占地面积18104*方米,建筑面积15966*方米,计划招生36个班,是一所现代化、*式的书院式学校。

      形象管理

      巴蜀书院倡导科学与人文统整的形象文化,在校园空间上遵循功能第一,审美第二的建设原则,以儿童思维建儿童学校,用心打造儿童校园、文化校园。

      巴蜀书院用匠心独运的围合式建筑设计诠释对教育及书院的'理解。时任巴蜀国文教师的叶圣陶先生曾在日记中描述“巴蜀园,幽趣甚多,随处有小林,有泉石,可憩坐而观玩……蝉声、泉声而外,绝无他响,殊觉享受非凡”。而今的巴蜀书院,修竹茂密,满园劲节涵虚心;而今的巴蜀书院,湘园、泽园,书香萦绕,文化滋养。这里是孩子快乐、创造、成才的梦想园。

      巴蜀书院“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在每一层教学楼的*面里,既有教室、功能室组成的学*区,寝有室、餐厅组成的生活区;既有大*台、宽走廊、室外空中花园组成的室内公共活动区,还有设在每间教室,与学生零距离的教师办公区。这里,孩子与孩子为伴;这里,孩子与老师是友;这里,洋溢着温暖的“家”的生活气息;这里,开启着“书院”的清新智慧。

      巴蜀书院有现代化装备的教室,有个性化的罗丹陶吧、诺贝尔实验室、聂耳欣赏室、比尔·盖茨高科技室、形体室、生活体验室等众多的功能室,有家庭式学生公寓、晓棠榭餐厅。这里是孩子展现自信、豁达、优雅的个性空间。

      报名情况

      1、入学情况:只收鲁能星城的业主生,一户一个指标,双胞胎不受限制。收取2008年2月18日前与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已签订《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业主子女,按照合同约定入学起始年符合资格的业主子女需一次性缴纳费用。一般是提前一年开始登记报名了,需要面试。

      2、面试情况

      两到三组一起同时面试,每个老师问的问题不一样。

      大概内容就是:20以内的加减法,一些基本的识字,考考孩子的应变能力,了解一下孩子的基本情况。面试过后,回家耐心等待学校的通知。

      学校情况

      1、班级设置

      走读班46人左右,住读班35人左右

      2、师资情况

      学校由本部统一管理,都是本部的老师,老师们都很阳光优秀。

      3、兴趣班及收费

      兴趣班分两类,一类是学校院团活动,基本每个孩子都参加,每学年400元,一类是自愿参加的,每学期800元,包括运动、语言表达、羽毛球、蓝球、足球等等,很多项目选择。

      4、作业情况

      作业不多,巴蜀提出的小学教育是陪伴,学*方式是经历,所以学*就是一种经历,而不是简单的书写作业。作业很独特,看新闻记录新闻,这项作业是巴蜀孩童看世界,还有用画表心情,当然老师提倡的是多阅读,培养好的学**惯。

      5、择校费:8000元期

    [阅读全文]...

2022-05-23 12:29:14
  • 蜀中九日的诗词

  •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农历九月初九登上望乡台,身处他乡设*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却奈痴情的鸿雁在此时从我的家乡翩翩飞来。

    【赏析】: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他乡”、“那从”等,显得浅*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阅读全文]...

2022-05-25 02:43:06
  • 三国时期蜀国尚书令刘巴简介

  • 知识
  • 三国时期蜀国尚书令刘巴简介

      刘巴是蜀国的尚书令,但他最初的时候是投靠在曹操的门下的,那后来怎么又到了刘备的阵营之中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时期蜀国尚书令刘巴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巴生*简介

      刘巴,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刘巴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自年少的时候就享有才子之名。同时,刘巴为人还极为简朴清高,是历史上颇为有名的清高之士。

      刘巴出身于官宦之家,处于文人阶层的他身上自有一股文人学士的清高之气。年轻时就颇具才名的刘巴曾多次收到荆州牧刘表的任用邀请,但是刘巴一次都没答应过。之后在许多人跟随刘备离开荆州南下逃难时,刘巴选择独自一人北上投靠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那样的人才能使他效忠,并且相当看不起士兵出身的刘备。

      然而令刘巴想不到的是,虽然曾为曹操效力,但几经辗转之后,他最终还是落到他看不起的刘备手里,成为刘备手下的谋士。在刘备手下做事时期,刘巴虽然并没有将忠心完全托付于刘备,但是仍旧为刘备尽职尽责,曾为刘备解决了财政困难问题,还曾与诸葛亮等人一起制定了蜀汉的法律《蜀科》。

      刘巴的清高在历史上颇为有名,他为人清正廉洁,生活非常简单朴素。在归附刘备后,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开始就跟随刘备的人,怕因此受到刘备的猜疑和顾忌,于是为人做事非常安静沉默,在朝堂之外也不与其他朝臣有私事方面的交流,与他们只谈公事。但是即使这样,刘巴也不改他的清高性格,依旧保持着清高作风。

      总的来说,刘巴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虽然性格清高,但他也有清高的资本。

      刘巴文才为什么会被埋没

      刘巴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文采斐然,满腹才华,比诸葛亮更牛,可是他却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才干。那么刘巴文采为什么会被埋没?刘巴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这里面他的性格占了很大因素。

      第一刘巴恃才傲物,他自幼就有才名并且出身名门。刘巴一直都不喜欢刘备,认为他虽然和自己同一个姓,但是他只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哪怕位列豪强,又怎么比得上自己博学多才。刘备推荐自己外甥到刘巴那里学*,可是他拒绝了刘备的善意。后来刘备被曹操打败四处逃难,很多人都愿意追随他。可是刘巴却北上投靠了曹操,刘备因为这件事也开始恨上了刘巴。

      第二刘巴心猿意马。刘巴投诚曹操,后者非常高兴,开始任用他。曹操派他去招抚江南,刘巴知道刘备等人已经站住了脚跟,江南是守不住的。曹操固执己见,刘巴只好南下。这时候的刘巴对曹操很忠心,可是为了躲避刘备等人,刘巴没有告知曹操一声就逃到了越南。刘巴和越南的领导也不和,他又离开来到了益州,替刘璋出谋划策。刘璋不听刘巴的劝告最后投降刘备。诸葛亮欣赏刘巴的才华,为他说了一箩筐好话。刘巴向刘备为以前的事赔礼,刘备的心里好受了些,委任他为将军。

      第三刘巴轻易得罪了同僚。张飞非常仰慕士大夫,特地赶来看刘巴。可是刘巴非常瞧不起这个兵痞子,一个晚上都没对他说话。张飞到刘备那儿告状,惹得刘备大为怨恨。

      第四刘巴说话不分场合。刘备想要称帝,其他人都向他道贺,刘巴却说现在称帝会让来投靠的汉民失望。刘备气得想要杀了他,碍于他的名声克制住了。但是此后刘巴彻底失去了刘备的信任,一直都没有作为,才华得到了埋没。

      刘巴的才华会被埋没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那时的封建关系也在作祟。刘巴的一生非常让人惋惜,他的才华不应该被埋没,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刘巴为何不受信任

      刘巴虽然早期曾想在曹操手下做事,但是没想到的是最后成为了刘备的谋士,为刘备做事。在效力于刘备期间,刘巴为刘备做了不少事,但是其实刘巴却未得到过刘备的信任。究其原因还是刘巴为人清高,早年瞧不起刘备,还曾想投靠于曹操。

      刘巴出身荆州士族世家,年轻时期就颇具才名,多次拒绝荆州牧刘表的邀请,并且赤壁之战前夕,在荆州众多士族都跟随刘备南下逃难时,刘巴选择独自一人北上投靠曹操,这个行为明确地表明了刘巴宁愿不远千里去投靠曹操,也不跟随刘备,表现出了刘巴对刘备的看不起。

      投奔曹操后,刘巴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曹操叫他前往招安位于荆州以南的长沙、零陵等地,刘巴却拒绝了曹操,最后在曹操派六军护送的承诺下答应前往。恰逢那之后,曹操赤壁之战失利,刘备占据零陵地区,在听闻刘巴在零陵后十分高兴,这时的刘备还没想到刘巴不跟他南下的原因其实是刘巴看不起他,当他热情地前去看望刘巴时,得到的只是一个刘巴逃走的消息。这次,刘备意识到了刘巴对自己的讨厌与轻视。

      在后来刘巴归附于刘备后,刘巴还因看不起刘备的兄弟张飞而严词拒绝了张飞想要在一张床上睡觉的要求,更说出了大丈夫在世可以跟四海英雄结交,但是不可以跟兵子这等人物交谈。这更让刘备体会到了刘巴对自己的瞧不起。

      因此,刘巴虽然为刘备做了很多事,但是刘备却未曾给予刘巴自己的信任。

      人物生*

      公元231年(建兴九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六月,因大雨淋漓,粮食运送不继,汉军撤退回蜀中。八月,大军退还后,负责运输粮草的李严弄虚作假,想推辞责任。时任行前监军、征南将军的刘巴和诸葛亮等联合上书蜀汉后主刘禅,请求罢黜李严。

      艺术形象

      刘巴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出场于第91回,为蜀汉一员战将。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刘巴以前将军、征南将军的身份跟随北伐。

    [阅读全文]...

2022-04-20 19:21:23
  • 描写巴山蜀水的诗歌

  • 诗歌
  • 描写巴山蜀水的诗歌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巴山蜀水的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梓州大地山美。

      高秀挺立,

      树木葱茏,

      绿色连野,

      集中体现了,

      川中丘区的'生态特点。

      如《望牛头寺》,

      “牛头见鹤林,

      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

      天河宿殿阴。

      站在牛头山上,

      向南远望,

      树木森森,

      鹤林寺的红墙瑠檐,

      掩映其中;

      阳光明媚,

      春色如云,

      飘荡山间,

      高高的寺殿,

      仿佛坐落在银河之中。

      在《望兜率寺》中看到:

      树密当山径,

      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动,

      闪闪浪花翻。

      印台山上藤蔓青青,

      树林茂密,

      行进在上山的路径之中,

      仿佛置身太虚,

      云气飘然,

      仙气浮动。

      凤凰山琴泉寺的树木,

      更是高大挺拔,

      把长坪山装点得高秀幽蔚。

      苒苒谷中寺,

      娟娟林表峰,

      走进香积寺:

      含风翠壁孤云细,

      梓州大地,

      生态环境自然、优美;

      香积寺翠壁含风,

      丹枫背日,

      分外葱茏。

      梓州的水美。

    [阅读全文]...

2022-03-04 20:38:30
  • 《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的原文诗词

  • 《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的原文诗词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杜甫 唐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阅读全文]...

2022-01-16 01:21:17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鉴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王勃简介

      王勃,唐代文学家,诗人,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一。他为人所知是当初他的一篇“滕王阁序”,在这篇文章之中,他展现了自己的抱负,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世人有很大的影响,只不过后来英年早逝,留下遗憾。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命运多舛。早年聪明好学,6岁的时候就有文笔流畅的成就,在当时更是被誉为“神童”,后来做官,因为一篇《斗鸡檄》而被贬,于是则开始了游历川蜀地区,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回到长安之后,再被授职,可是因为私杀官奴再次被贬,这次被贬的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并且波及到了他的父亲,在他去探望父亲之后,回来的路上,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韵译】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赏析】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诗也如此。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王、杨、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出现的开拓者。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该诗一洗绮丽之*,质朴雄浑,横溢奔放,曾使那时的读者耳目一新。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其次,他们对新诗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以五言律诗为例,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诗体,在王勃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阅读全文]...

2022-02-19 00:01:38
关于巴蜀的诗词 - 句子
关于巴蜀的诗词 - 语录
关于巴蜀的诗词 - 说说
关于巴蜀的诗词 - 名言
关于巴蜀的诗词 - 诗词
关于巴蜀的诗词 - 祝福
关于巴蜀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