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头的古诗词

关于关于石头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石头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石头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石头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64) 说说(143) 名言(564)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石头记的诗词

  • 石头记的诗词

      七律·游园【押支韻】

      破阳一刻促孙枝,北国梁园景渐宜。

      休赞春浓春且远,况歌蝶恋蝶归迟。

      练波为柳常梳发,修盖因花久保颐。

      如别寒宫逢大宠,世间岂我眷妆伊?

      七律·吟餐会【押删韻】

      群雄正午列星班,怜酒当时醉小蛮。

      拭目盘中餐几味,频窥柳下笑多般。

      趋驰何必登阶碌,破老无妨钓水闲。

      问朔桃儿今在否,如能摘个寄云鬘。

      七律·吟小倩【押萧韻】

      虽为女鬼但非妖,误食相思梦绕缭。

      敢与宁君游险历,未随树姥舞中宵。

      赤光每救人间道,啼血更清三界枭。

      须把香魂留故土,伴臣一路策逍遥。

      七律·吟四季居【押鱼韻】

      坐同四季爱吾庐,勤换春秋不换书。

      麾下千军天地赐,烛旁热泪美人余。

      至今难舍江淹笔,往昔曾为散寿樗。

      能抚凌云乘九万,低眉可拥几嘉欤?

      七律·即兴(赠“韵之国”)【押元韻】

      望霞峰上雨云奔,敲缺琼壶放阔论。

      散去功名乘九万,拾来高义迈龙门。

      今伤国内樱花谢,独念群中落墨存。

      不爱江山犹好笔,闲看素月倒千尊。

      七律·赠接待处“翰墨雪儿”【押真韻】

      雪立枝头邀贵客,分明天上女官人。

      不离梅瓣争青眼,敢在江南斗浅春。

      此处难和婵做伴,当时只与我为邻。

      东风扶落窗前砚,已谢今朝翰墨身。

      七律·赠翰墨竹苑【押覃韻】

      笔作调羹汤是墨,谁能喂饱翰林男。

      红尘之外收徒弟,四季居中驾鹤骖。

      苦读诗书无女现,轻摇茶水有香含。

      昆仑片玉犹难觅,世上千金恐易贪。

      七律·藏字诗·赠“翰墨竹苑”/特赠婵舞茶香【押文韻】

      翰林多食农家苦,墨宝曾闲锈迹纷。

      竹下当寻三世梦,苑中盼借九州云。

      婵娟不必夸居士,舞步何时胜淡君。

      茶动莲心淘湿笔,香醒若目买分文。

    [阅读全文]...

2022-02-25 20:52:02
  • 关于石头的诗词

  • 关于石头的诗词

      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石头的诗词,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答人》

      年代: 唐 作者: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1)答人:此诗是太上隐者回答别人的问话。此隐者居终南山。(2)历日:日历。(3)不知年: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译文]我偶然来到这深山的松树下游玩,累了就用石头当枕头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山中没有记载年月时令的历书,冬去春来,也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象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西塞山怀古》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濬: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不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吗!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阅读全文]...

2022-07-18 21:03:33
  • 苏轼关于石头的诗词

  • 苏轼
  • 苏轼关于石头的诗词

      话说北宋哲宗年间(1093年)苏东坡被贬定州(河北定州市),他赴任定州知州后,在自己的后花园偶得一石(图一前),此石质地坚润,黑地白脉,明快的白色花纹,形似溪水瀑泉、浪涌雪沫,犹如一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苏东坡看后如获至宝,遂将此石定名“雪浪石”,以汉白玉大盆盛之,并将自己的居室称为“雪浪斋”。下面是苏轼关于石头的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雪浪石》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园山水聊心存。

      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于元祐八年在广州任上。雪浪石是作者在定州得到的石,黑色有白文,白文如水在石间奔流,形似雪浪,遂以大盆盛之欣赏,并将其居室名为“雪浪斋”。此诗既以石为名。全诗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此物僵卧枯榆根”。诗一开头并非直写“雪浪石”,而是从“雪浪石”不*凡的来历展开笔墨。写它来自太行山上,然后以雄健之笔描摹太行山——太行山势高大雄伟可与泰山争尊,它的飞狐、上党山脉,地势极高,故曰“天下脊”,挡住了日月出没;山势之高割开了山东二百郡,气势之大使山西北部人烟稀少。千峰万峦犹如矗立的军帐,崩崖凿断开辟了太行陉口。这样雄伟的太行山令人敬仰!这块“雪浪石”出于太行山,是当年与敌人激战时作的“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一句,歌颂此“雪浪石”昔日与敌作战时的非凡经历。此句很好地表达了诗人驻守定州是为了备边抗敌的`雄心。“承*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二句,表面上写“雪浪石”以后僵卧枯榆树根旁,不能再抗敌的遭遇,从而表达了诗人报国不得的悲慨。此是全诗揭示题旨之处。

      第二部分从“画师争摹雪浪石”到全诗结束,写雪浪石现在的处境。“画师争摹雪浪石”一句颇多感慨,原本是惊落天骄魂的飞石,现在变成了被争摹玩味的观赏石。它既没有天工斧凿伟大痕迹,放在水盆中虽可四面环水,但却发挥不了都江堰的水利作用。“坐无蜀士谁与论”一句,从都江堰又联想到四川老家,可是眼前没有蜀地老乡,能与谁人谈今论古呢?此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老翁儿戏作飞雨”以下,写自己将雪浪石放在大盆中,激水其上,犹如飞雨,只能“把酒坐看珠跳盆”了。想到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处境,深感到世事变化,一切似在梦境之中,只能以石寄托思乡之情而已。

      此首虽是咏物诗,并不描摹物之本身形貌,而是从“雪浪石”的来历、遭遇、处境等寄托了诗人报国不得的感慨,其立意深、构思巧由此可见。全诗风格雄伟矫健而又沉郁顿挫。

    [阅读全文]...

2022-03-23 15:56:32
  • 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

  • 石头
  • 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释:

      ⑴《全唐诗》题下注曰:"一作石桥馆"。

      ⑵支离:即分散。《全唐诗》校:"一作羁离"。

      ⑶愁颜与衰鬓:《全唐诗》校:"一作衰颜与愁鬓"。

      ⑷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除夜宿石头驿》是一首五律。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这两句是说,诗人飘泊在外,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独自滞留在他乡逆旅,于是引发出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今夜除夜,一年将尽,此时家人团聚,欢度新年,唯独我孤寂一人,仍在万里之外滞留,心情十分难堪。两句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具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具深沉的形象感染力。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下面是*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施蛰存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第三联就转到这个"人",独宿在旅馆中,又是在大年夜,他的思想感情怎样呢?"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有点出人意外。仔细玩味其意义,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让读者去体会。这就是所谓"馀味"。

      宋代诗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

      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以为诗人已代他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但是,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他"偷"得来的。早在二百年前,梁武帝萧衍有一首《冬歌》:

      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

      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

      王维《送丘为下第归江东》诗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这就是戴叔伦的"赃"证。梁武帝写的是一个妇女在除夕怀念她出门在外的丈夫。戴叔伦改了一个字,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就成为警句。

      名家点评:

      明人唐汝询评云:"幼公去石头不远,而曰万里未归,诗人多诬,不虚哉。"(《唐诗解》)

      清人沈德潜评曰:"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

      吴汝伦:"此诗真所谓情景交融者,其意态兀傲处不减杜公。首尾浩然,一气舒卷,亦大家魄力。"(《唐宋诗要》)

      吴山民批此诗:"翻古却健。"(《唐诗正声评醳》)

      吴昌祺批此诗:"句警则不免于诞,犹胜‘舍弟江南没’二句也。"(《删订唐诗解》)

      徐竹心评此诗:"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者可比。"

    [阅读全文]...

2021-12-17 10:55:05
  • 诗名含有石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石字的诗词

  •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郑燮〔清代〕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

    谢灵运〔南北朝〕

    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芳尘凝瑶*。清醑满金罇。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俯濯石下潭。俯看条上猿。早闻夕飚急。晚见朝日暾。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题奇石(石在浙西公署)

    李德裕〔唐代〕

    蕴玉抱清辉,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宿花石戍(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

    杜甫〔唐代〕

    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四序本*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系舟盘藤轮,策杖古樵路。

    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

    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石州慢 送牛农师赴石州学正

    许有壬〔元代〕

    少日襟期,不信儒冠,能把身误。长歌拂袖南来,眼底云霄*步。黄金散尽,三年流落京华,区区又上并州路。官冷坐无毡,任斋盐朝暮。今古。男儿万里封侯,休叹云萍羁旅。我亦苍黄,明日携书北去。居庸关下,萧萧风振驼铃,酒醒梦觉君何处。画出断肠时,满斜阳烟树。

    坐王官谷朋石馆得石字

    袁宏道〔明代〕

    林家梅,米家石。

    荀家香,谢家屐。

    鹤瘦带道容,松老入诗格。

    竹子一万梢,十里屯秋碧。

    杂花四五种,聊作琅玕役。

    贮雪点梅汤,和香烧筝炙。

    一分供调御,一分待幽客。

    姜白石诗词全集刻成即效白石体落之

    全祖望〔清代〕

    巨区水茫茫,天目山苍苍。

    中有白石仙,老笔生寒芒。

    寒芒久晦塞,问年过五百。

    铸金酹南村,红梨生玉色。

    石楼山见月(一作宿青山石楼)

    李益〔唐代〕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湘中纪行十首。石围峰(一作石菌山)

    刘长卿〔唐代〕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叠嶂入云多,孤峰去人远。

    夤缘不可到,苍翠空在眼。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

    杨万里〔宋代〕

    万顷*湖石琢成。尚存越垒对吴城。如何豪杰于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不閞白眼视青云,四海如今几苦人?渭水传岩看後代,东坡太白即前身。整齐宇宙徐挥手,默缀湖山别是春。解遣双鱼传七字,遥知掉脱小乌巾。

    [阅读全文]...

2022-02-03 02:20:41
  • 石鼓歌古诗词

  • 石鼓歌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鼓歌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阅读全文]...

2021-12-06 08:02:35
  • 除夜宿石头驿赏析鉴赏(除夕系列诗词赏析)

  • 除夕
  • 从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赏析几篇关于除夕(春节)的好诗。

    【正文】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某年除夕夜,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今江西省新建县赣江西岸),应该在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常州金坛)的途中。戴叔伦,一生皆为地方官,最高时四品。五十三岁任抚州刺史。祖辈父辈皆为隐士,戴叔伦在官场晚年多有隐退之心。全诗表达的是一种寂寞、忧伤之情。

    【诗意读解】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会有谁来看望慰候我呢?!除夜寒冷的屋里,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我相依为伴。

    今夜是今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的归乡途中,无法赶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

    回首前面的岁月里竟然一事无成,令人感到寂寥悲伤;但只能独自一人苦笑,也只有自己一人品味其中的酸辛。

    奔波的劳苦与忧愁使我容颜更加衰老,白发已爬上双鬓。尽管如此,明日开始又将迎来一新的春天。

    【结构分解】

    诗的结构:起承转合。五律,每两句为一联。

    首联为起联。描述所在地点:旅馆。

    第二联为承联。接着说时间:除夕;人物:归途中的自己。

    起承(一二)联写实,描述当前的情景。除夕夜的旅馆里,回家途中的一个孤独的自己,只有孤灯与自己相伴。

    第三联为转联,转向思绪的感慨。此情此景,转得自然。人在孤独闲暇时,容易回顾过往,自笑辛酸。

    第四联为合联。寂寥的愁绪,残破的身躯体现在满鬓的白发,尽管如此,明日又逢春天。收回来点题,今日除夕夜,明日自是春。一个“又”字,给人感觉对春也没有太多的期望。与全律表达的忧伤情绪紧紧相扣。

    【格律分析】

    仄仄**仄, **仄仄*

    ***仄仄, 仄仄仄**

    仄仄**仄, **仄仄*

    ***仄仄, 仄仄仄**

    第七句本是“***仄仄”,用作了“**仄*仄”,看似有孤*之嫌疑(如何定义孤*,有甲乙两派,甲派认为非押韵句,无孤*之说。乙派认为,两仄夹一*就是孤*。),但这个句式确实很多诗里出现,包括一些名诗,比如『不见李生久』(杜甫《不见》); 『十室几人在』(杜甫《征夫》);『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杰在*水韵中为入声字为仄)等。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

    “这种特定的*仄格式,*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王力《诗词格律》)

    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拗救”句。即第三字该用“*”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声,叫做“三拗四救”。

    也如同王力教授说的常用于第七句(我想他说的是律,如果是绝句的话,那就是第三句。),所以无论是律的第七句还是绝句的第三句,都是非押韵句。这是符合甲派的观点。(其实不押韵的第一句也常出现这个句式。)

    【作者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今属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年轻时师从萧颖士。德宗贞元进士。早年曾在盐铁史刘宴手下任职,后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阅读全文]...

2022-01-05 12:01:43
  • 形容石潭油菜花古诗词100句

  • 油菜花,优美
  • 关于油菜花的古诗(精选10首)

      在暖暖的阳光下,油菜花的黄是那么亮,那么晃,透过肌肤晃入你的心里。置身这油菜花田,尽情享受着金色的花海,纯纯的花香,升腾着自己的灵魂!下面是关于油菜花的古诗(精选10首)的内容,欢迎阅读!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春江一望微茫。辨桅樯。

      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

      今古恨,登临泪,几斜阳。

      不是寄奴住处、也凄凉。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

      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

      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

      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棠坞锦,梨园玉。燕衣舞,莺簧曲。

      艳阳天、输与午桥金谷。

      行处绮罗香不断,归时弦管声相逐。

      怕夕阳、影散*黄昏,烧银烛。

      紫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

      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

      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

      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阅读全文]...

2022-03-06 18:08:16
  • 咏石头城诗句

  • 咏石头城诗句

      (一)

      故垒烽台过雁喑,六朝王气比浮沉。

      争锋楚越空尝胆,逐鹿孙曹枉费心。

      我向城墙寻雨迹,谁将橹楫问波痕。

      时吟旧句生新虑,散去寒潮可是春?

      (二)

      古都六代笼烟尘,豪杰辈出比霸心。

      吴越争雄尝苦胆,孙刘鏖战斗曹军。

      蒋家窃取中山业,毛氏继承共和钦。

      风雨钟山吹落叶,雄师百万扫阴云。

      (三)

      神龙雄韵势威轩,巴国文明贵遗存。

      演绎战争千古绝,猊峰城堡百情囤。

      巴渝武舞传民俗,佛寺蕃昌耀蜀坤。

      绿树涌波旌彩猎,石头奇垒醉游昆。

      (四)

      龙盘虎踞石头城,弹洞斑斑纪战痕。

      弱积瓜分思赤县,船坚炮利破家门。

      后来居上中华志,堵截围追列国心。

      众志成城观世变,萧墙安定贼休兵。

      (五)

      日暮钟山映晚霞,辉煌曾是帝王家。

      杜郎醉笑秦淮妓,孟得诗吟朱雀花。

      楚调新声悲逝水,吴宫荒径见归鸦。

      繁华欲向今宵看,酒绿灯红一望奢。

      (六)

      石头城上石头闲,素裹银妆杂赭斑。

      草木萧疏兀残壁,英雄无觅叹江山。

      洪波东去终无尽,鸿雁南飞不见还。

      惆怅凭栏向天际,何时春色满人寰?

      (七)

      六朝王气自浮沉,十代繁华尚可喑。

      大帝秣陵舒剑胆,曹公赤壁走惊魂。

      天王帝梦茶余唱,洪武*酒后吟。

      千古风流成往事,长江逝水卷流云。

    [阅读全文]...

2022-01-05 21:59:36
  • 《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

  • 《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本一:

      红酥手,黄縢酒⑴,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版本二: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简介

      《钗头凤·红酥手》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写的是陆游自己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作者与唐氏在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作品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⑴黄縢(téng):酒名,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⑵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⑶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⑷浥(yì):湿润。鲛绡(jiāo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⑸池阁:池上的楼阁。

      ⑹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⑺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赏析

      历史背景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有人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不然,就不会如此消瘦。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间加一个“空”字却另有深意。“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不能不哭,不能不泪流满面。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像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却难以表达。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意谓: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阅读全文]...

2022-03-30 23:17:21
关于石头的古诗词 - 句子
关于石头的古诗词 - 语录
关于石头的古诗词 - 说说
关于石头的古诗词 - 名言
关于石头的古诗词 - 诗词
关于石头的古诗词 - 祝福
关于石头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