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关于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5) 语录(17) 说说(18) 名言(13) 诗词(1k+) 祝福(2) 心语(404)

  • 王阳明名句 王阳明语录

  • 语录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王阳明名句,以及王阳明语录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4、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1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2、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3、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4、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6、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17、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1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9、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0、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地修炼自己。

      2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2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5、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27、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9、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30、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3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2、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3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35、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3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7、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以为天地。

      3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4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4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44、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45、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47、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4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4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50、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

    [阅读全文]...

2022-02-25 06:55:31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
  •   王守仁,别号阳明,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阅读全文]...

2022-06-24 03:23:56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王守仁,别号阳明,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阅读全文]...

2022-05-04 02:41:34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
  •   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0、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阅读全文]...

2022-06-28 21:49:23
  • 王阳明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王阳明名言名句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阅读全文]...

2021-12-21 15:04:59
  • 王阳明经典名言

  • 经典,名言
  • 王阳明经典名言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经典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2、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8、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王阳明《王阳明》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1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1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1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录》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1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17、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传*录》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王阳明

      2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王阳明

      2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传*录》

      2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传*录》

      2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2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王阳明《双峰》

      26、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读易》

      27、“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传*录》

      2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王守仁

      2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30、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传*录》

      3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王守仁

      35、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3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王阳明

      37、为学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38、“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传*录》

      3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

      4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守仁

      4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守仁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阳明

      4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4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录》

      45、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录》

      4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4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48、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49、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录》

    [阅读全文]...

2022-03-10 19:58:27
  • 王阳明经典名言摘抄

  • 名言,经典
  • 王阳明经典名言摘抄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阳明经典名言摘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2、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8、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阳明《王阳明》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1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1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1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录》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1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17、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守仁《传*录》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2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22、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王阳明

      2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传*录》

      2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守仁

      2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26、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守仁《读易》

      27、“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传*录》

      2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守仁

      2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30、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传*录》

      3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王守仁

      35、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3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37、为学大病在好名。——王守仁

      38、“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传*录》

      3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4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4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王守仁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4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4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录》

      45、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录》

      4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4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48、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

      49、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录》

    [阅读全文]...

2022-04-26 19:40:45
  • 王阳明经典语录原文(王阳明经典语录100句有注释)

  • 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5.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1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6.为学大病在好名。

    17.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0.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2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3.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24.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25.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2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29.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3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阅读全文]...

2022-07-08 19:34:33
  • 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 名言
  • 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希望大家喜欢。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4、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里,不须外面添一份。以此存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是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经典语录)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6、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7、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8、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9、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0、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如‘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爱于是日又有省。

    11、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世着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摹仿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12、日间工夫觉纷扰,则*。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3、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阅读全文]...

2022-06-29 13:45:45
  • 王阳明名言警句

  • 名言
  • 王阳明名言警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名言警句的情形吧,巧用名言警句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名言警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警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俗难革而易流。

      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4、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6、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7、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8、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10、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11、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12、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4、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1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1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1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2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22、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2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2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25、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26、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2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28、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2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常快活便是功夫。

      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10、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3、天理即人欲。

      14、天理即仁心。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6、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7、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8、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1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阅读全文]...

2021-12-17 00:24:15
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 句子
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 语录
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 说说
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 名言
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 诗词
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 祝福
寄舅古诗王阳明写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