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说过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老子说过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老子说过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老子说过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老子说过的名言警句(精选110句)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子说过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的名言(精选75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2、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6、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7、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9、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10、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11、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1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3、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1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17、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8、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9、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0、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1、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22、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4、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25、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9、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0、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1、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3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7、水:柔,静,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
3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0、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41、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4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43、美之为美,皆恶已;善之为善,皆不善已。
44、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4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6、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47、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8、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9、上善若水,君子如玉。长夜未央,寂寞成殇。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治人事天,莫若啬。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之一,说话一向*和,总是充满辩证的智慧之光芒。盘点下老子的名言,都有哪些吧。
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治人事天,莫若啬。
14、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的名言,51句子网知道!这里有最全的老子的名言。如果喜欢,可以收藏本网站,还可以分享哦。像这样的老子名言,喜欢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治大国,若烹小鲜。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动乱,则盘马弯弓,流血郊原)-------*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8.“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慧。
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1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2.“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6.“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1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1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军队逞强,就会覆灭;木头逞强,就会摧折)----老子深刻认识到强弱的辩证法。可惜的是,统治者不会听他的。(旧)*的军队、官府从来是逞强欺民的,只有老百姓倒是不逞强,避强就弱,表现了老百姓的善良、憨厚兼懦弱。
21.“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人何其少也!
2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最经典的100句名言
2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26.“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不是要让人民明白,而是要使人民愚昧。人民之所以难治,就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都害怕人民有知识,有智慧,所以,焚书坑儒,批判知识分子的事何其多。
2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3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西方人是为学,探讨大自然,所以知识天天增加;*人是为道,提高“境界”、“修养”,所以知识天天减少。少之又少(损之又损),所以落后。
3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陷于饥荒,是由于衣租食税的人太多,因而陷于饥荒;人民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巧取强为,因而难以统治)-------老子强烈地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太*之世,可是又拿不出具体的办法,只有*均主义、蒙昧主义一途。这种浪漫主义传统延续了几千年。
3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荐读】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
35.“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以气势、意志、心战、同仇敌忾的教育、政治思想工作获胜,而不是唯兵器获胜。
36.“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7.“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越是贫穷;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越陷入昏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特的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强盗反而越多)------*文明是反技术、反法治的文明。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38.“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39.“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4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小农经济必然自我封闭,自给自足,守土重迁,没有商品交换,没有技术、信息交流,人民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五千年社会的写照。
4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古代著名文人的十大经典名句——老子
4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4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所以落后。
4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莫与争智。
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孔子的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的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 礼立 所欲勿施于 欲立立欲达达 躬自厚薄责于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贤内自省 三行必我师焉择其善者其善者改 居处恭执事敬与忠 君敬失与恭礼四海内皆兄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邦行矣言忠信行笃敬虽州行乎哉 行耻使于四辱君命谓士矣 孔曰:能行五者于仁矣请问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侮宽则众信则任焉敏则功惠则足使 君义质礼行孙信君哉 改谓矣 则匆惮改 迁怒二 三军夺帅匹夫夺志 远虑必*忧 欲速见利欲速则达;见利则事 执德弘信道笃焉能焉能亡 与朋友交言信 文友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欲讷于言敏于行 君食求饱居求安敏于事慎于言道焉谓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仁 德者必育言言者必育德 听其言观其行 君于言举,废言 古者言,耻躬逮 君名必言言必行君于其言所苟已矣 与言与言失;与言与言失言知者失亦失言 言未及言谓躁言及言谓隐未见颜色言谓瞽 仁其蔽愚;知其蔽荡;信其蔽贼;直其蔽绞;勇其蔽乱;刚其蔽狂 恭礼则劳慎礼则葸勇礼则乱直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其食 礼用贵 放于利行怨 患知,患知 三千弟七十二贤 *亦乐乎朋自远亦乐乎知愠亦君乎 岁寒知松柏凋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忍孰忍 士志于道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发愤忘食乐忘忧、知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枕乐亦其矣义富且贵于我浮云 贤哉箪食瓢饮陋巷堪其忧改其乐 贤哉 富与贵所欲;其道处贫与贱所恶; 其道 富求虽执鞭士吾亦求吾所 朋自远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敬修安…修安百姓 托六尺孤寄百命临节夺 志士仁求害仁杀身仁 君于疾没世名称焉 夫达者质直义察言观色虑 君泰骄骄泰 君易事难说(悦)说(悦)道说(悦) 君仕行其义 谓于产君道四焉:其行恭其事敬其养民惠 其使民义 君同同 君矜争群党 君周比比周 君坦荡荡戚戚 仁者忧知者惑勇者惧 放于利行怨 求仁仁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君 君谋道谋食君忧道忧贫 语言能乎改贵提手与言能说 乎绎贵说绎改吾末何已矣 见善及见善探汤 君尊贤容众嘉善矜能 士怀居足士矣 :知者智自知者明.胜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志.失其所者久死亡者寿. 圣百姓.善者吾善善者吾亦善善.信者吾信信者吾亦信信.圣怵怵;浑其.百姓皆注其耳目圣皆孩. 知知;知知病.圣病.其病病病. 孔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忘忧、知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枕乐亦其矣义富且贵于我浮云 贤哉箪食瓢饮陋巷堪其忧改其乐贤哉 士志于道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富与贵所欲;其道处贫与贱所恶;其道 富求虽执鞭士吾亦求吾所 朋自远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敬……修安…修安百姓 托六尺孤寄百命临节夺 志士仁求害仁杀身仁 君于疾没世名称焉 夫达者质直义察言观色虑 君泰骄骄泰 君易事难说(悦)说(悦)道说(悦) 君仕行其义 谓于产君道四焉:其行恭其事敬其养民惠其使民义 君同同 君矜争群党 君周比比周 君坦荡荡戚戚 仁者忧知者惑勇者惧 放于利行怨 求仁仁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君
孔子名 (1)学而时*之,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千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仁。
(31)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的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的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 礼立 所欲勿施于 欲立立欲达达 躬自厚薄责于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贤内自省 三行必我师焉择其善者其善者改 居处恭执事敬与忠 君敬失与恭礼四海内皆兄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邦行矣言忠信行笃敬虽州行乎哉 行耻使于四辱君命谓士矣 孔曰:能行五者于仁矣请问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侮宽则众信则任焉敏则功惠则足使 君义质礼行孙信君哉 改谓矣 则匆惮改 迁怒二 三军夺帅匹夫夺志 远虑必*忧 欲速见利欲速则达;见利则事 执德弘信道笃焉能焉能亡 与朋友交言信 文友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欲讷于言敏于行 君食求饱居求安敏于事慎于言道焉谓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仁 德者必育言言者必育德 听其言观其行 君于言举,废言 古者言,耻躬逮 君名必言言必行君于其言所苟已矣 与言与言失;与言与言失言知者失亦失言 言未及言谓躁言及言谓隐未见颜色言谓瞽 仁其蔽愚;知其蔽荡;信其蔽贼;直其蔽绞;勇其蔽乱;刚其蔽狂 恭礼则劳慎礼则葸勇礼则乱直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其食 礼用贵 放于利行怨 患知,患知 三千弟七十二贤 *亦乐乎朋自远亦乐乎知愠亦君乎 岁寒知松柏凋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忍孰忍 士志于道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发愤忘食乐忘忧、知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枕乐亦其矣义富且贵于我浮云 贤哉箪食瓢饮陋巷堪其忧改其乐 贤哉 富与贵所欲;其道处贫与贱所恶; 其道 富求虽执鞭士吾亦求吾所 朋自远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敬修安…修安百姓 托六尺孤寄百命临节夺 志士仁求害仁杀身仁 君于疾没世名称焉 夫达者质直义察言观色虑 君泰骄骄泰 君易事难说(悦)说(悦)道说(悦) 君仕行其义 谓于产君道四焉:其行恭其事敬其养民惠 其使民义 君同同 君矜争群党 君周比比周 君坦荡荡戚戚 仁者忧知者惑勇者惧 放于利行怨 求仁仁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君 君谋道谋食君忧道忧贫 语言能乎改贵提手与言能说 乎绎贵说绎改吾末何已矣 见善及见善探汤 君尊贤容众嘉善矜能 士怀居足士矣 :知者智自知者明.胜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志.失其所者久死亡者寿. 圣百姓.善者吾善善者吾亦善善.信者吾信信者吾亦信信.圣怵怵;浑其.百姓皆注其耳目圣皆孩. 知知;知知病.圣病.其病病病. 孔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忘忧、知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枕乐亦其矣义富且贵于我浮云 贤哉箪食瓢饮陋巷堪其忧改其乐贤哉 士志于道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富与贵所欲;其道处贫与贱所恶;其道 富求虽执鞭士吾亦求吾所 朋自远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敬……修安…修安百姓 托六尺孤寄百命临节夺 志士仁求害仁杀身仁 君于疾没世名称焉 夫达者质直义察言观色虑 君泰骄骄泰 君易事难说(悦)说(悦)道说(悦) 君仕行其义 谓于产君道四焉:其行恭其事敬其养民惠其使民义 君同同 君矜争群党 君周比比周 君坦荡荡戚戚 仁者忧知者惑勇者惧 放于利行怨 求仁仁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君
孔子名 (1)学而时*之,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千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仁。
(31)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莫与争智。
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经典名言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名言吧,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子经典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4、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13、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1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1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2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2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2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2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2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30、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3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说过的名言
老子说过的诚信名言
老子的名言
老子名言
老子说的名言
老子名言100句
关于老子的名言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的名言警句
老子的教育名言
老子孔子名言
老子的名言名句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诚信名言
老子名言爱情
老子名言精选
老子名言警句
老子孝道名言
老子的励志名言
老子的经典名言
老子诚信的名言
老子关于水的名言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
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
老子名人名言
老子的名人名言
老子关于*衡的名言
老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老子关于生死的名言
老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江夏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咏梅
30首带花字的整首古诗
古诗里的地名记不住
关于月亮的古诗有很多
山居即事描写古诗的画面
乡村四月古诗的诗意40字
歌颂母鸡的古诗
泊船瓜洲的古诗出现哪些地名
古诗表达爱情的诗歌
小学学过哪些有关花灯的古诗
缅怀逝者英雄的古诗
关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议论文
朱熹描写春天的古诗
小学生乱改的古诗图片
有小溪有花的古诗
形容春醒的古诗词
诗中有雨字的七言古诗词
带月和秋的古诗词
找一首松柏的古诗
描写中秋节家人团聚的古诗
七下的五首古诗
形容紫气的古诗
听筝古诗的拼音
10首抒发思念之情的古诗
写夏日劳作的古诗
写嫦娥一个人在月宫的古诗
写发财树的古诗
?秋的古诗暖
杜甫六个阶段的古诗
形容十月收获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