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司马迁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司马迁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于道,死于道。
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0.民人以食为天。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4.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8.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19.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20.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1.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22.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3.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2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2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8.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2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0.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31.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3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3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4.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35.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36.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3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0.不识其人视其友。
4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4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5.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46.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7.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8.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4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5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的名言
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视其友。
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1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2、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23、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2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6、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2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9、不识其人视其友。
3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司马迁名言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司马迁
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司马迁
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
10、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
11、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
1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迁
13、不识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1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司马迁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
16、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司马迁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1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9、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22、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2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25、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26、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2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迁
2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司马迁
2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司马迁
3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32、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
33、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司马迁
34、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司马迁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司马迁
36、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3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
3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类别:志向 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不识其人视其友。
17、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8、修身者智之府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类别:修养 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类别:友谊 28、至治之极,邻国相望。
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3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1、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3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7、民人以食为天。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
矦之门,仁义存。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类别:国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lz,)耻辱者勇之决也。
42、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43、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4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司马迁的名言80句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迁的名言80句,欢迎阅读。
1、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8、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9、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1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1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8、不识其人视其友。
19、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20、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2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22、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24、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2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6、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7、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2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4、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36、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7、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3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9、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彼可取而代也。
2、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3、疑事无名,疑行无功。
4、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好学深思者,心知其意。
6、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7、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9、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淡,未尝不呼父母也。
1..士为知己者死
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7.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8.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名句
9.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2.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1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司马迁语录
1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6.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8.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司马迁语录·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不知其人,视其友。
20.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2.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2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7.不识其人视其友。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司马迁与史记,希望大家喜欢。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
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
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的文字。
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
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
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
两汉
人物生*
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学游天下
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长安父亲的身边。此时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去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 ,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旧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回朝为官
因为父亲司马谈的`缘故,司马迁回京后得以仕为郎中 。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驰义侯授命*定西南夷,中郎将郭昌、卫广率八校尉之兵攻破且兰,*南夷。夜郎震恐,自请入朝称臣。汉军又诛邛君,杀笮侯,冉震恐,请臣置吏。随后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而此时正随汉武帝东行巡幸缑氏的司马迁在继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之后,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筹划新郡的建设。随后又抚定了邛、榨、昆明,在第二年回朝向武帝覆命 。
父授遗命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汉武帝东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因病留滞在周南(今湖北)未能继续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愤懑以致病情加重。奉使西征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立即赶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行到洛阳却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40句司马迁有哲理的名言,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提到司马迁,大家都知道,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精选40句司马迁有哲理的名言,一起来看下吧!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类别:志向
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不识其人视其友。
17、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修养
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类别:友谊
28、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3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1、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3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7、民人以食为天。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类别:国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以上就是关于:精选40句司马迁有哲理的名言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扩展阅读
司马迁名言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司马迁
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司马迁
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2、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非人情,难亲。 ----《史记、齐太公世家》
3、德者才之帅;
4、顺 不妄喜;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史记》
5、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史记》
6、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 ----《史记》
7、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语》
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
9、不知其人,视其友。
10、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11、All men will die, but death could be weightier than Mountain Tai,or lighter than a feather.
12、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史记》
13、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14、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史记》
15、商君列传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史记》
1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7、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与挚伯陵书》
1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9、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
20、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史记》
21、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史记》
22、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23、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史记》
24、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史记·*准书》
25、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报任书》
26、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史记·游侠列传》
27、“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8、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史记·张仪列传》
29、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30、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名言
司马迁的名言都
司马迁的名言大全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说过的名言
司马迁名言名句
司马迁名言佳句
司马迁的名言警句
司马迁史记名言
司马迁的名句
司马迁名句
司马迁的诗句
司马迁的千古名句
司马迁报任安书名句
描写司马迁诗句
司马迁与史记的古诗
赞美司马迁的诗句
司马迁的史记古诗
司马迁写过的著名古诗
赞美司马迁的句子
描写司马迁的诗句
司马迁说的古诗词
有关赞美司马迁的古诗
关于司马迁的古诗词
描写司马迁的古诗词
山西司马迁祠墓的古诗词
司马迁爱国豪情用心间的古诗
大司马名言
司马懿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