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关于关于司马迁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司马迁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7) 语录(94) 说说(7) 名言(161) 诗词(42) 祝福(4) 心语(145)

  • 司马迁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于道,死于道。

    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0.民人以食为天。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4.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8.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19.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20.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1.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22.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3.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2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2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8.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2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0.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31.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3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3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4.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35.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36.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3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0.不识其人视其友。

    4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4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5.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46.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7.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8.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4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5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阅读全文]...

2022-05-30 22:21:31
  • 司马迁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司马迁的名言

    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视其友。

    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1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2、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23、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2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6、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2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9、不识其人视其友。

    3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阅读全文]...

2022-06-09 15:31:23
  • 司马迁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司马迁名言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司马迁

    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司马迁

    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

    10、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

    11、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

    1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迁

    13、不识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1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司马迁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

    16、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司马迁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1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9、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22、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2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25、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26、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2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迁

    2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司马迁

    2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司马迁

    3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32、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

    33、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司马迁

    34、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司马迁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司马迁

    36、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3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

    3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

    [阅读全文]...

2022-01-07 19:10:10
  • 司马迁的名言80句

  • 名言,写作
  • 司马迁的名言80句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迁的名言80句,欢迎阅读。

      1、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8、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9、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1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1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8、不识其人视其友。

      19、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20、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2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22、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24、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2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6、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7、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2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4、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36、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7、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3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9、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彼可取而代也。

      2、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3、疑事无名,疑行无功。

      4、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好学深思者,心知其意。

      6、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7、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9、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淡,未尝不呼父母也。

    [阅读全文]...

2022-03-06 18:14:26
  • 司马迁名言名句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司马迁名言名句,以及关于司马迁的名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2、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3、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5、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6、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7、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0、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11、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1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4、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不知其人,视其友。

    17、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19、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2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21、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2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3、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4、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25、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26、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2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2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9、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30、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31、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32、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33、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3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35、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3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7、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8、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9、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40、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1、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2、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44、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4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6、戴盆何以望天。

    47、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48、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49、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阅读全文]...

2022-02-27 09:21:50
  • 司马迁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司马迁名言名句

    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1、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1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1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1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1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8、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9、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22、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24、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2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6、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7、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2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4、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36、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7、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3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9、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1、民人以食为天。

    4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3、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5、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4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4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4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49、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50、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阅读全文]...

2022-06-12 05:36:42
  • 司马迁《史记》

  • 司马迁《史记》

      导语:《史记》是我国最优秀的历史典籍之一,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史记》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创作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取材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创作过程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撰写《史记》。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传承

      《史记》经过司马迁外孙杨恽的努力,才开始流传,但到东汉时已经有了残缺。

      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但《汉书·司马迁传》说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余篇”,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冯商所续《史记》七篇;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有十五家之多。

      《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副本在家中。在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很快就因为杨恽遇害中止。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5—6] ,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王曾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太史公书》也遭到拒绝。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严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汉宣帝时褚少孙在宫廷中阅读该书,其中已经有些篇幅不对宫廷官员开放,到班固父子时,宣称缺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赐予《太史公书》副本,其中也少了十篇。

      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朝廷也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表明东汉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开《史记》,只让杨终删为十多万字发表。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

      唐朝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

      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拓展内容】

      《史记·司马迁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通侯杨惲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译文

      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遣迹,泛舟沅、湘水间。北渡汶水、泅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遣风,还在邹峰学*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略定了邛、榨、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覆命。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 “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着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称颂周公,是说他能够歌颂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召的遣风,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刘的功业,以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落,礼乐损坏,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整理《诗》、《书》,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学者们仍以此为法则。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裹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于虽然不聪明,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太史公死后三年,司马迁作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摘抄了石室金柜收藏的图书档案。

      于是按次序论述和编写其书。写作的第十年,遭受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废没有用了。”事后仔细思量道:“《诗》、《书》的文义之所以含蓄隐约,是作者藉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他终于着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

      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开来。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通侯杨惮最先开始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于是得以公布开来。到了王莽的时候,有人请求封司马迁的后人,于是封其后人为史通子。

      赞曰: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序说事物的道理,明辨而不华丽,质朴而不鄙俗,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称作实录。唉!以司马迁的博学广闻,却不能靠智慧保全自己,已经遭受极刑仍在狱中发愤写作,他给任安的信中所陈述的也是可信的。究察其所以哀伤自己,是属于《诗经。小雅》中巷伯一类的人。像《诗经。大雅》所说的“既明辨又聪明,还能保全自己”,这太难了!

    [阅读全文]...

2022-03-14 21:52:48
  • 司马迁与史记

  •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司马迁与史记,希望大家喜欢。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

      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

      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的文字。

      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

      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

      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阅读全文]...

2022-05-18 23:53:00
  •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

  • 语文
  •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

      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史官,文学家、史学家以及思想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成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深远。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是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的。司马谈在这篇论文中所表现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无疑给司马迁后来为先秦诸子作传以良好的启示,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也必然有影响。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为了供职的方便,他移家长安。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即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学*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了“古文”(如《说文》的“籀文”和“古文”等),并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

      司马迁在二十岁那一年开始了漫游生活。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乙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封建统治阶级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典,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参加,又急又气,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司马迁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他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并开始在“金匮石室”即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这样经过了四、五年的准备,在太初元年(前104),他主持了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的工作后,就开始了继承《春秋》的著作事业,即正式写作《史记》,实践他父亲论载天下之文的遗志。这年司马迁是四十二岁。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他的想法向武帝说了。武帝因而大怒,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将军李广利。司马迁就这样得了罪,并在天汉三年下“蚕室”,受“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乙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出狱后,司马迁升为中书令,名义虽比太史令为高,但只是“埽除之隶”、“闺合之臣”,与宦者无异,因而更容易唤起他被损害、被污辱的记忆,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的著作事业却从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力量,并在《史记》若干篇幅中流露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怒和不*。到了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在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中说:“*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可见《史记》一书这时已基本完成了。从此以后,他的事迹就不可考,大概卒于武帝末年。他的一生大约与武帝相始终。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的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成是第二部《春秋》。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他还同时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影响。他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和批判精神,特别由于自身的遭遇,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这正说明了司马迁的思想比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站得更高,而为一些封建正统文人所无法理解。我们今天正是从这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指责中,看到了司马迁进步思想的重要方面。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今仅存《悲士不遇赋》一篇和有名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阅读全文]...

2022-07-13 09:48:08
  • 最经典的司马迁的名句

  • 经典,名人名言
  • 2、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非人情,难亲。 ----《史记、齐太公世家》

    3、德者才之帅;

    4、顺 不妄喜;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史记》

    5、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史记》

    6、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 ----《史记》

    7、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语》

    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

    9、不知其人,视其友。

    10、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11、All men will die, but death could be weightier than Mountain Tai,or lighter than a feather.

    12、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史记》

    13、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14、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史记》

    15、商君列传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史记》

    1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7、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与挚伯陵书》

    1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9、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

    20、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史记》

    21、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史记》

    22、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23、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史记》

    24、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史记·*准书》

    25、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报任书》

    26、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史记·游侠列传》

    27、“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8、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史记·张仪列传》

    29、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30、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阅读全文]...

2022-04-12 09:05:52
当前热门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句子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语录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说说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名言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诗词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祝福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