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名人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文化的名人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文化的名人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文化的名人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名字叶评分:(评分仅供参考,各项指详细说明请看后面的分析文化印象95 分。
(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生 肖98 分。
(主要参考名字是否符合生肖姓名学的起名要求)五格数理92 分。
(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如何得到高分名字用字的意义:森:本义是指树木丛生的现象,后也形容其他事物的众多、茂盛或森严,幽暗。
作人名时,主要是取其茂盛、众多之义。
(此字在人名库*出现约:222,530次) 《说文解字》释云:木多皃。
从林从木。
读若曾参之参。
宇:宇字的本义是指房屋的边檐,后也指房屋或边境界限、空间,以及形容人的风度等。
(此字在人名库*出现约:1,032,580次) 《说文解字》释云:屋边也。
从宀于声。
《易》曰:“上栋下宇。
”
我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所以餐饮文化名言名句也有很多。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餐饮文化名言名句,欢迎大家阅读。
1.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2. 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3. 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4. 饮食如不适可而止,厨师亦成下毒之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5. 不要忽略你的身体的健康;饮食,动作,均须有节
6. 人应当善于鉴别哪些物品食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这种智慧,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药。——(英国哲学家)培根
7. 整天赴宴的人没有一顿饭能吃得香。——(英国词典编辑家)福勒
8. 一味追求食物精美是生活奢侈的标志,不愿再吃家常便饭是精神病症的预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9.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10.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1. 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2. 人之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锤,每食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邀
3. 用艰苦的劳作换取旺盛的食欲。——(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4. 你应该为生存而食,不应为食而生存。——(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5. 饮食*惯的改良比其他任何改良,其优点显然要大得多。——(英国诗人)雪莱
6. 要少吃,要常吃。——(法国作家)雨果
7. 吃千吃万,不如吃饭。
8. 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古希腊哲学家)德溪克利特
9.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10.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11.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12. 从来没有一个例子能证明好话能安慰饥饿的胃。——(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13. 愈是能够欣赏食物的人就愈不需要调味品,愈是能够欣赏饮料的人就愈不忙于寻求他所没有的饮料。——(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
14. 十匙合成一碗饭。
15. 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焉。——(中国古代学者)张华
16. 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17. 人不得夜食,夜勿过醉饱。——(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邀
18. 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养料不仅分量要有节制,而且质料也要清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9.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20. 节饮食,慎言语。
1. 宋末元初隐士 蒋捷
2. 节饮食而后得健康。
3. 饮食不节,*倾刻。
4.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5. 热食伤骨,冷食伤肺。
6.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7. 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
8.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9. 心之需要智慧,甚于身体之需要饮食。
10.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11. 精神畅快,心气*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12. 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东西,那么我就会告诉你,你究竟是什么东西。
13.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14. 节食比绝食更难。饮食适量需要头脑清醒,而滴水不进只需死硬的意志。
15. 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16.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17. 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18.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 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20. 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3、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4、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8、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0、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1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3、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7、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22、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2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6、仁者寿。――《论语·雍也》
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8、人必自侮,然*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0、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3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2、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33、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3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41、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4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6、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4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4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50、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5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的廉政文化名言警句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勿为名累,勿为利锁,勿为权迷,勿为欲困。
2、两袖清风,为党为民不为私。
3、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
4、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5、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6、心公官必正,行端官自清。
7、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衡。
8、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9、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10、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记为民之托。
11、贪是腐蚀心灵的毒酒,廉是滋补身心的良药。
12、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13、廉政准则天天念,心中有条高压线。
14、千金经手过,不沾一文钱。
15、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16、处事公*,*似水;为官清廉,洁如冰。
17、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18、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19、不贪不占,以品行得声誉,全心全意,当公仆赢人心。
20、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21、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22、以诚为人,以勤为政,以廉为官。
23、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24、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25、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26、取人一文,我的人则一文不值。
27、金钱美女不下水,花言巧语不受骗。
28、廉洁奉公处处为群众着想,艰苦奋斗事事为人民操心。
29、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30、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31、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32、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33、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为民清清白白。
34、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35、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36、人才是压出来的,高效率是严出来的。
37、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38、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39、严是爱,松是害,廉洁从政做表率。
40、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拒定成巨贪。
41、权不在大,唯公则灵。
42、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43、防微杜渐,勿使小节成大恶;反腐倡廉,常将警钟鸣心头。
44、廉洁,公务员的护身符。
45、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46、清白做人,才能轻松做人;清白做官,才能轻松做官。
47、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48、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49、“贪”字*乎“贫”,“婪”字*乎“焚”。
50、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名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名言警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5.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0.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9.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2.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2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2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27.人必自侮,然*侮之。――《孟子·离娄上》
2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9.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30.仁者寿。――《论语·雍也》
3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2.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3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3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4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42.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有关*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介绍
遵义地处*西南地区、贵州北部,南临贵阳、北倚重庆、西接四川,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有关*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误陂,遵王之义”。遵义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第二大工业城市,以生产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而驰名中外。
遵义市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东面与本省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西北部与四川接壤,西南和东南面分别与本省的毕节地区和黔南自治州相邻,北面与重庆直辖市接壤。为贵州省总面积的17.46%。遵义,商周时代诸侯小国鳖国,秦汉时代称鄨县,唐宋元明时代称播州。居住在大娄山东麓鄨水流域的上古鳖族,是巴人的重要支系之一,也是蜀人的重要起源之一。鳖令开创古蜀国开明王朝13代,并于开明9世时缔造蜀文化中心——成都城。唐代,播州是巴蜀地区抵御高原部落国的边境重镇。宋代,播州杨家将是西南地区抗击蒙古入侵的中坚力量。元代,播州土司控制疆域北濒长江,南临红水河,横跨云贵高原。明末战乱,四川惨遭屠戮,惟遵义府幸存。清雍正年间,遵义划入贵州,是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和财政来源之一。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工农运动的重要转折点。
旅游景点
遵义俗称黔北,扼川黔渝交通要冲,为川黔渝门户,有铁路、公路呈南北向贯穿全市中部,距省会贵阳154公里,离重庆市300多公里,从赤水市乘船沿赤水河而下进入长江仅60公里,遵义旅游区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点景区,也是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热点中的生态旅游的理想王国。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这里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千处文物点。如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被誉为“生物活化石”的桫椤大面积生长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被誉为“丹霞第一瀑”的赤水大瀑布等,真可谓处处有佳境,步步有名胜。遵义城市不大,但五脏俱全,购物、美食、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繁华程度相当高,素有“小上海”的称号。
沿革
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
克孜尔尕哈烽燧
位于库车县城西北盐水沟东侧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在*尔语中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2001年由*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烽燧为汉代所建,为新疆境内保持最好的古代烽燧。烽燧高约16米,上下齐宽,在顶部有部分木头裸露于外面,从构造上看有树枝,木楔和夹杂的沙土。两千年前的东西,到今天依然可以看见当时仅靠双手劳作的人们的手艺是如此地精湛。它巍然耸立在这里,不说一句话,不给任何人任何东西,它已经老了,只让你看它几眼就行了。这样多好哈。谁也别想再掌握它,站在它的上面。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烽燧离库车县城不远,在城北12公里处的库车河边,烽燧的四周是一片比较*坦的黄土地,高约16米的烽燧便显得特别突出。烽燧底部是一个长方形,东西底长6米,南北底宽4米,自下而上逐渐收缩,主体由黄土夯筑,每层黄土厚约15米,上部以胡杨等木柱为骨架,黄土与木柱间隙1米,顶部以土坯垒砌。因为烽燧所处地是一个风口,烽燧南面已被风吹出凹槽,远远望去克孜尔尕哈烽燧就像两个并肩站立的哨兵。
孤独地矗立于黄土蓝天间烽燧背倚却勒塔格山,面朝库车绿洲,深居盐水沟谷,远远望去,几乎被高低起伏的黄色、红色的沟壑埋没,但及至穿越戈壁黄沙抵达它*处的小片*地时,才赫然望见这座千年的古老军垒。
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在库车县城偏东23公里的确尔达格山南麓。分东西二寺,分布于铜厂河东西*,互相对望。东寺依山而筑,寺垣已毁,寺内有房舍和塔庙遗迹,全系土坯建造,墙壁高者达10余米。有重楼。城内有3座高塔,颇宏伟。西寺中依断岩处有一小围墙,呈方形,周约318米,亦土坯筑,残高10米以上。遗址上有数处高塔。北面有佛洞一排,洞壁上刻有龟兹文字和佛教人物像。曾出土过汉、南北朝、唐代钱币,波斯萨珊朝库斯老二世银币,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及绘有乐舞形象的舍利盒等。此外还发现写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简及残纸。1978年5月在一处塔寺范围内发现过墓葬一座,并在寺院遗址发现人物壁画,壁画上还有龟兹文题记。所有这些新发现,表明这一组建筑,早在东汉即已存在,唐代最繁荣,是龟兹王国内著名佛寺之一。
北庭故城遗址
1988年1月13日,北庭古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新疆*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北约12公里护堡子村。据史籍载,旧址为汉代戊巳校尉耿恭屯戍的金满城。
后为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的驻节之所,称“可汗浮图”。唐代为庭州,长安二年(702)在此设北庭大都护府,下辖金满、轮台、蒲类(后改后庭)、西海4县。后改北庭节度史,所辖瀚海军驻此。为唐代北疆重镇。贞元六年(790)陷于吐蕃。9世纪后属高昌回鹘,为其夏都,又称“别失八里”,意为五城。13世纪初,隶属蒙古,元代在此设“行尚书省”和“别失八里元帅府”,城约废弃于元末明初。清乾隆四十年(1775)在此曾经出土唐碑,嘉庆二十五年(1820)徐松曾调查城址,发现金满县残碑。19世纪以后,英、日等国先后派探险队在此调查挖掘。1928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对故城进行调查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新疆文物部门曾多次调查。1979~1987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调查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构造
故城分内城、外城,*面均呈不规整的南北向长方形。外城始建于唐代初年,后经两次修补,周长4596米,东墙长1686米,南墙长850米,西墙长1575米,北墙长485米。墙基残宽5~8米,残高3~5米,均系夯土筑成。夯层*整坚实,厚约7厘米。北城城门保存尚好,门宽8米,有瓮城。其余三面城门无存。现存马面34个,间距约60米。西墙中部偏南,存敌台1座,长22米,宽16米,高6米,顶部存房址残迹。外城四角原有角楼,西北角台基东西长25米,南北宽23米,残高约11.5米。护城壕宽30~40米,深2~3米。
内城
位于外城中部偏东北,约建于高昌回鹘时期,周长约3003米,南墙长610米,北墙长818米,东墙长560米,西墙长1015米。基宽3~4米,残高约2米。夯筑,夯层厚10~15厘米。北、西墙城门遗迹尚存。北门宽5.5~6米,左右台基有对称排叉桩槽。原为过梁式木构门洞。城墙外现存马面14个,间距50~70米。东、西墙中部各有敌台一座,东南、西北、西南角楼残基尚存。城壕宽10~30米,深1~3米。
城内
残存多处大型夯土台基,有的面积达2000*方米。城内散布有残砖断瓦及陶片。陶器主要为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器形有双耳罐瓮、盆、盘、碟、盂等。砖有莲瓣纹方砖、素面方砖及素面长方砖3种。瓦有筒瓦、板瓦,瓦当为圆形,饰莲花纹。此外还有少量钧瓷、影青瓷残片,并采集到石狮、铜狮、刻花石球、葡萄纹镜、蒲类州印及大量唐代铜币等。
王室寺院
在城西2公里处有高昌回鹘时期的王室寺院1座。*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0.5米,东西宽43.8米。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为正殿,有大型佛像,殿外北、东、西三面有洞窟环绕。南部为庭院,东西有配殿僧房、库房。洞窟和配殿内塑有佛像。配殿和东面洞窟绘有壁画。用淡墨起稿,以铁线描为主,色调以红、赭、黄等色为主。位置配列、构图形式基本一致,主要为经变、供养、故事画和供养比丘、供养人等。其中一幅分舍利图保存较好,北侧是王者出行图,南侧为攻城图。壁画和塑像旁有回鹘文和汉文题名、题记。寺院遗址现已盖房保护,并设有文物保管所。
高昌故城
高昌西域古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偏南(约27公里)哈喇和卓之三堡乡和二堡乡之间(312国道火焰山风景区南4公里),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地当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高昌历史文献,有《新唐书·高昌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东27公里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代,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高昌故城呈长方形,周长5.4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高昌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目前保留较好的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当地人称“可汗堡”。1961年,高昌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曾经有一位考古学家这样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时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时光已逝千年,但当时的繁盛仍依稀可见。高昌故城的`内外建筑类型于唐代长安城的形制和布局。进入城内、可参观外城墙、内城墙、宫城墙、可汗堡、烽火台、佛塔等留存较为完整的建筑。外城内西南角有一座全城最大的佛寺遗址,占地1万*方米,佛寺两侧曾立着高大的佛塔,院内正中有残存着菩萨像和壁。
高昌故城奠基于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书》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北史·西域传》记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初学记》卷八引顾野三《舆地志》)。继之又先后为河西走廊的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所管辖。442年,北凉残余势力在沮渠无讳率领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高昌城。460年,柔然人杀北凉王安周,“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周书。高昌传》)。此后张、马、麴氏在高昌相继称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统治时间最长,达一百四十余年(499-640)。
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册封。麴伯雅还曾到隋朝长安朝觐,并娶隋华容公主为妻。640年,唐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统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辖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县。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国户籍档案统计,当时有人口三万七千。八世纪末以后,吐蕃人曾一度占据了高昌。九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回鹘汗国衰亡后,西迁的部分余众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鹘高昌国。其疆域最盛时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龟兹二都督府之地。此外还统有分布在罗布淖一带的众熨及其它一些别的民族或部落,地域范围远远超过了今吐鲁番盆地。1209年,高昌回鹘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赐回鹘高昌王为自己的第五子,并下嫁公主。
登高眺望,全程*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布局可以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垣保存较完整。外城略呈方形,周长约五公里,占地面二百万*方米。城墙为夯筑,墙基厚约12米,高11.5米,周长约5公里;夯土筑成,夯层厚8-12厘米,间杂少量的土坯,有清楚地夹棍眼;城垣外侧有突出的垛台一“马面”建筑。高昌故城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一万*方米,由大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案分析,其建筑年代约在公元六世纪。寺院附*还残存一些“坊”、“市”遗址,可能是小手工业者的作坊和商业市场。外城的东南角也有一所寺院,保存有一座多边形的塔和一个礼拜窟(支提窟),是城内唯一保存有较好壁画的地方。从壁画的风格和塔的造型分析,为回鹘高昌后期(公元12-13世纪)的建筑。内城北部正中有一*面不规则略呈正方形的小堡垒,当地叫“可汗堡”。堡内北面的高台上有一高达十五米的夯筑方形塔状建筑物;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物,现仅存地下部分,南、西、北三面有宽大的阶梯式门道供出入,规模虽不大,但与交河故城现存唐代最豪华的一所官署衙门建筑形式相同,可能是一宫殿遗址。**前,一支德国考察队曾在堡内东南角盗掘出一方“北凉承*三年(445)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沮渠安周是在高昌建立流亡*的北凉王,据该碑推断,此堡可能是当时的宫城,并有王室寺院。
北部的宫城内留存许多高大的殿基,一般高三米半至四米左右,可以看出其中有高达四层的宫殿建筑遗址。高昌城北面原是一片茫茫戈壁,居民死后大都葬在这里。整个墓群从城东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宽两公里,占地十*方公里左右。本世纪初以来,在这里发掘清理墓葬五百多座,出土文书、丝毛棉麻织物、墓志、钱币、泥塑木雕俑、陶木器皿、绘画、农作物、瓜果食品等各种历史文物,数以万计。
实地考察,证之文献资料,高昌郡时期高昌城已经有了现存的内城。外城墙是麴氏高昌时期所建。城北郊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文书中有“北坊中城”、“东南坊”、“西南坊”等记载,说明当时此城已经有中、外之分,东、南、西、北之别。见于文书中的城门有青阳门、建阳门、玄德门、武城门、金章门、金福门等。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西州图经》中记:“圣人塔,在子城东北角”,表明唐代西州城是有子城的。早期的宫城在今“可汗堡”内。麴氏高昌时期随着外城的修建,宫城遂迁移到北部,南面而王,与隋唐时长安城的布局相似。回鹘高昌时期宫城内又曾大兴土木。
张家场城址
张家场城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古城遗址。位于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城西北16公里张记场村西。为西汉昫衍县城。城址*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面积0.96*方公里。城墙系黄土夯筑,残高1-3米,东、西墙开门。地面散布大量陶器残片,有大板瓦、筒瓦、卷云纹瓦当、空心砖等汉代建筑材料。还出土游牧民族风格的扁*壶,西汉和新莽时的古钱币“五铢”、“货布”、“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一刀*五千”及铜印章、铜镜、箭镞、盖弓帽等文物*1吨。人字形铜齿轮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
民风民俗
踩山节: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时间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第一天上午,要举行立竿仪式,是在山坡中央竖起一根系着松柏枝条和鲜花彩旗的花杆,作为采花山的标志。花杆竖好后,年长者向人们敬酒祝福,同时锣鼓声声、鞭炮齐鸣、芦笙悠扬,男女老少跳起蹬脚舞,耍狮灯,一片欢腾。晚上,篝火雄雄,人们围坐在篝火旁饮酒对歌,通宵达旦。苗族同胞吹芦笙、跳舞、对歌、尽情欢笑,聚亲会友,共庆新春。
砍火星节: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值年。循环轮流轮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会心酒"。
祭山节:农历三月,春山明媚,春雨融融,春燕归来,万物复苏,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也是仡佬族祭山的日子。祭山一般在三月初三,也有的在三月首寅或首巳日。祭山的村寨为单位各自组织。一村只有一姓者,祭山由长房世袭主持;多姓杂处的寨子,则轮流主持,每年由数户共同当值,用拈阄方式确定当值者,主持人面对神树,恭恭敬敬地献祭,呼请名山神来享受祭物,并祈祷山神保佑全寨清洁*安、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男子会犁牛打耙、女子会纺纱织布、多生子女。
神树所在山坡被仡佬人视为神圣之地,备受爱护,人们不得放牛马去践踏,不得砍伐山上的树木,也不能随意进山砍柴割草,客观上起了封山育林的作用。
吃新节:孟秋季节,繁忙的农田管理基本结束,作物初熟,丰收在望。仡佬族人认为,这是天地、祖宗保佑的结果,所以新粮一熟就怀着喜悦、感激之情,迎请天地与祖宗尝新。这就是仡佬族“吃新节”的由来。吃新的具体时间各地不一。多数在农历七月初七,少数在七月第一个辰日,如遇闰月,则在八月的第一个巳日。
七月初一,即发麦芽、豆芽、谷芽,挂堂屋中柱前迎接祖先回家,一直供至七月十三。吃新节当天摘取新谷穗、包谷、豆荚等一齐献祭,并把纸做的金山银山放桌上,点香燃纸念请祖宗享用,将仡佬族传统的吃新节与汉族的七月半祭鬼活动联系起来。
文化的名言大全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化的名言大全,欢迎阅读。
1、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就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3、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4、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5、文化是,或者说应该就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6、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7、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8、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这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
9、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10、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就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11、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就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
12、*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13、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14、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就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15、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就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16、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
17、克服民族性就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18、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CharlesDarwin
19、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20、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1、塘中偏有自洁莲出淤泥不染,世上本无后悔药三思而后行。
2、牺牲我个人,只要能为人民带来幸福,就是我个人的幸福。
3、面对不正之风,要勇于站出来制止,不要怕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不要怕招到流言诽谤,因为正义永远是站在正义的一边的。
4、贿赂好比高压线,一旦接受就触电。
5、律己如同走钢丝,一步一步须慎行。
6、“有种防护叫自律,有种关爱叫监督,有种幸福叫*安,有种知足叫惜福”。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7、敬业奉献,用行动说话;精研业务,用作品说话;干净办事,用人格说话;立党为公,为人民说话。
8、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做到"五个不":理想信念不动摇;手中权利不滥用;亲朋好友不放纵;社会监督不抵触;警示教育不放松。
9、执政当思以廉为本,为官当念以勤为先。
10、为师一日,泽及一班,无私奉献,不愧人师。
11、蚁穴鼠洞可毁千里之堤,贪贿污行能葬一生前程。
12、管好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13、上工之术,先治未病;上工之心,先治其身。
14、为政清廉从古至今人称颂公仆亮节继往开来胜前贤,草骑墙头因风势而倒官无正气因德殇而亡。
15、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16、做人做官做事清清白白,为公为政为民勤勤恳恳。
17、私欲不能有,否则必献丑;私欲若太大,早晚被拿下;当官不为公,早晚现原形;生活不检点,丢人又现眼。
18、不准违反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或者使用小汽车。
19、勤奋成就事业,廉政凝聚人心。
20、钱财看得轻一点,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利看得淡一点,官从民来还*去。
21、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
22、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
23、常思贪婪之害,常怀廉洁之心。
24、不准擅自用公款包租、占用客房供个人使用。
25、钱财不贪,廉政不忘;对上不瞒,对下不欺;人才不压,庸才不用。
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端正党风,人人有责。
27、静心超然,守一分宁静;少私寡欲,保北辰*安。
28、把关严把情,监管严管亲;收税不收礼,通关不通利。
29、诚实是做人的行为支撑,廉洁是从业的行为准绳。
文化名言
孝文化名言
和文化名言
红色文化名言
关于文化名言
文化名言警句
和合文化名言
国防文化名言
广府文化名言名句
廉洁文化名言
和文化名言名句
民族文化名言
包公文化名言
传统文化名言
中国文化名言
善文化名言警句
文化名人名言
传统文化名言名句
廉政文化名言警句
中国和文化名言名句
廉洁文化名言警句
税务文化名言警句
文化名句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廉洁文化名人名言
校园文化名言警句
坚守传统文化名言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
中华文化名言警句
传统文化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