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关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 语录(81) 说说(2) 名言(97) 诗词(5) 祝福(14k+) 心语(177)

  • 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 孔子,名言
  •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阅读全文]...

2021-12-06 20:21:20
  •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

  • 名言,励志,语录
  •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阅读全文]...

2021-12-18 13:25:48
  • 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 名言,孔子,语录
  •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阅读全文]...

2022-07-17 09:43:49
  • 因材施教之我见论文

  • 因材施教之我见论文

      因材施教之我见“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受到了国外的推崇和重视。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因材施教之我见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这一点,实践出“因材施教”的原则。的确,只有对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都深入了解了,下一步才能有的放矢地工作。

      就拿特殊学生小陟来说吧!在刚接班时,我就对小有“名气”的他进行了深入调查,知道家长的溺爱和庇护,使得这孩子在学校霸道无礼;知道说教和处罚对他无济于事,这些做法只会助长这孩子的逆反情绪。孩子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那我就先试着给他开三剂最普通的药引,让这孩子先接受我这个老师。

      药引一:细心观察——一种关注的爱

      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 “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通过*时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了这孩子固执不懂事,孤僻不合群,但也发现了他每次的回家作业都能完成(尽管质量是最差的)。另外,他还挺讲卫生的,喜欢干净。于是,我有意地在大家面前夸他讲究个人卫生,从不拖拉家庭作业,他的脸上出现了那种淡淡的微笑。我想我的第一步“育人”工作是成功了。

      药引二:倾听沟通——一份悉心的尊重

      在班主任工作中, “倾听”同样是我们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

      当包干区老师来反应小陟开学一个多月来从没去包干区打扫卫生时,我便把他找来耐心听他说原因。孩子把责任推到了妈妈身上,理由是妈妈每天送他到学校都晚了,他来不及去搞卫生了。我耐心地告诉他:这问题我们可以解决,首先要告诉妈妈每天得早起十分钟,这样就能早到十分钟了,那么扫地就不成问题了。而且这“十分钟”你可以让同学们知道:小陟你也是一个既爱劳动又有责任心的好孩子!那次的沟通,对他来说可能比较深刻吧!孩子的母亲当晚就给我打来电话,表示会努力配合好老师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药引三:适时表扬——一份最好的礼物

      表扬是孩子成长中的营养剂。正确的表扬能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一次“成语接龙”的比赛中,我欣喜地发现小陟的成绩竟然排在了中上等。在给班里的优胜者颁奖的时候,我不忘夸了他几句: “你们知道吗?这次的比赛,有一个同学虽没得到奖,但他的成绩令老师最满意。因为是他告诉老师: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获成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得到表扬后心花怒放,课后悄悄告诉我:比赛那天早上,妈妈还陪他起来背那些成语……瞧,()这个*日令老师头疼的孩子,竟然和我聊得这样投机,我不禁暗自高兴。

      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孩子心中充满温暖,也很容易拉*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的心态正了,来学校学*有了一定的.动力,那就不愁他将来没作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但是,孩子们的性格差异、道德修养、行为*惯等,并非我们一时的热情所能扭转的,因为他们还是会反复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偏差。此时,我们又该如何施教呢?不同的孩子适用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去琢磨“因材施教”的内涵了。渐渐地,我发现有这么几招在小陟身上倒是挺管用的。

      妙招一:人前不教生

      一开始就知道小陟这孩子是吃不得批评的,但到底到什么程度,则是我从一次的默写活动中掂量出来的。记得那次默写的是文中要求背诵的两段话,时间已过半,我见他只写了一行却在玩了,便问他是不是背不出来,他否认了。于是我提醒他要写快点,要专心些。结果,他非但不领情,还嘀嘀咕咕,接下来一个字都不写了。后来,他竟然来到我身边补默出来了,我纳闷,轻轻问他为什么,他避重就轻地说是“昨天在家只是背了一遍,没默过。”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人前不教生”的道理:当他犯错误时,我得避免直接批评,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要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妙招二:搞点特殊化

      这孩子的学*情况很是糟糕,语数英三门主课只有语文难得能取得及格的。作为他的语文老师,为了激发他的学*积极性,除了适时表扬他的闪光处外,我还根据“够苹果”的原理给他搞了些特殊化。比如:每次默写词语,同学们错的要订正5遍,他只要订正3遍;每次练*,同学们得了优秀才可以奖励“多多”,他只要得及格就可奖励“多多”了;做练*册时,同学们全都要做的,他有些难题就可以不做了……

      “一个人的心态,犹如一条线,而人身上的优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良好的心态会将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记得有一次孩子的母亲来校与我交流时,就告诉我,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因为我对他管得是“不紧又不松”!

      妙招三:沉默才是金。

      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把同学的脖子抓得起了一道血痕。我将他叫进办公室,但他竟是那满不在乎的神情,正等待我的批评。正好办公室没老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静地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和这样的学生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原先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他低着头,偶尔会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静地看着他的脸。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你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 “你可以走了。”我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接下来的几天他都表现很好。

      尽管他还是有反复,但经过我几次的沉默疗法,他有些变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看来,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它给了学生一次反省的机会,有时更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心。沉默是一种等待的艺术,等待中,是孩子从内心中认识自我;等待中,饱含着老师殷切的期望。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冰心也说过: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学生是一本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支需要点燃的火把。

    [阅读全文]...

2022-02-28 04:07:07
  • 善施教化的格言诗句

  • 格言,励志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年级的吧

    还是苏教版的吧!万涓成河,势必集少成多,它则是宽大为怀。

    百川赴海,终究海天一色,它如同天下归心 。

    水,若满则溢,它好像很知足。

    水,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它好像胸怀宽广。

    善施教化出现在《孔子游春》中: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 “教”教育、“化”感化,整个词的意思是:善于通过教育来启迪人。

    [阅读全文]...

2022-04-27 15:42:25
  • 佛教名言诗句材料

  • 佛教,名言
  • 佛教名言诗句材料

      佛教名言诗句(一)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教名言诗句(二)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佛教名言诗句(三)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尘心道有余;

      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菩提。

      佛教名言诗句(一)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教名言诗句(二)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佛教名言诗句(三)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尘心道有余;

      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菩提。

      一、迷则众生,悟则佛种——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禪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据说为古代.无尽藏比丘尼对开悟之感叹。

      妙善法师在《成佛之道系列讲座》中强调:

      “许多已修行证道的古大德、善知识曾言道:“开悟之前,无论你修何法门,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围”。

      真正的修行,是要按照宇宙真相以及它所包涵的宇宙规律为标准,来修正自己不符合宇宙真相及规律的各种*气,使自己的世界观、宇宙观更贴*宇宙本性,最后达到与本性合一。但是,未开悟之前的修行者,不知道宇宙的真相及规律是什么,没有明确的修行标准,更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气是违背宇宙本性的,又如何谈的上修行呢?因此古人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不仅如此,许多修行者,由于以自己的.分别心来理解本门经典,难免解错悟偏。如果修行者再加上执着,不仅谈不上修行,反而造了更多更大的业障。因此古人云:“地狱门前僧道多”。

      因未开悟明心,虽修某法,但不可能不起疑惑,虽也诚心努力用功,但由于始终处于疑惑之中,有疑惑则心不安定,不安定则不可能一门深入地精进,因此难以成就。

      观察世间目前的修行者,心虽很诚,但大都处于十字路口,不知所从。佛和善知识都点的非常明确,修行就是修清静心,断分别心,立*等心。但有许多人还在到处找法,不知从何处修。如同在茫茫大海,无方向地游来游去,何时才能登达彼岸?

      因此,望同修们无论当下能否理解,千万不要起分别心。如带着分别心来阅读此书,不仅难以受益,反而会生瞋恚心而造业,那不是作者的本意。真诚心是不加分别的,真诚心是受益和精进的基础。如果带着分别、挑剔的眼光,在进入内涵之前就已经被文字相障碍在外围了。——摘自妙善《成佛之道系列讲座》

      因非常赞赏妙善法师上述之高见,故愿在此敬录并与诸位读者分享之!

      大善知识元音老人也在《 略论明心见性》之“悟后真修”一节中强调指出:明心见性(开悟与知修心性——净善 注)以前,任你修什么法门,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畴! 以未悟真心,于修法即不能无疑。虽亦努力用功,但有疑虑留碍胸中,不安之相即无法避免。而此不安之相即是生死根本,故虽对治功深,不为真修。普照禅师《修心诀》云:‘修在悟前,虽则努力用功,不忘念念薰修,但亦著著生疑,未能无碍,如有一物碍在胸中,不安之相,常现在前。日久月深,对治功熟,则身心客尘,恰似轻安。虽复轻安,疑根未断,如石压草,犹于生死界不得自在。’故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摘自:元音老人著《 略论明心见性》.(丙)悟后真修。

      “自性就是佛,佛就是自性。学法作佛莫向外求。自性悟,众生是佛;自性迷。佛即众生。”——六祖慧能法语。

      “凡圣一如,生佛等同,迷之则生死无端,悟之则轮回顿息。”——成佛名言法语。

      呜呼!迷则众生,悟则佛种;修在悟前,非真修也!可见若要成佛,当先悟道,因为一般说来:大悟大修、小悟小修、真悟才能真修、悟多高才能修多高。

    [阅读全文]...

2021-12-12 11:02:16
  • 佛教名人名言警句 佛教因果关系名言警句

  • 佛教,名人名言,因果
  •   1、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3、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4、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5、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7、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8、一念*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9、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1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

      11、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3、得住手时须住手,得闭口时须闭口;若能住手与闭口,百岁安宁有八九。

      14、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5、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16、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1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9、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0、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21、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22、华种虽因地,従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23、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24、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

      25、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颜渊》

      2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28、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29、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似箭去难留;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青年白了头。

      30、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3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32、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4、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3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阅读全文]...

2022-03-25 06:36:20
  • 佛教名言名句大全

  • 名言,佛教,语录
  •   佛教的文化影响广泛,你知道佛教的名言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你分享的是佛教名言名句大全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佛教名言名句大全最新

      1)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2)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3)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4)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5)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7)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8) 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9) 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0)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1) 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2) 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13)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4) 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5) 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5)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6) 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7)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9)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10)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1)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2)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3)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4)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15)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1)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2)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3)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4)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5) 佛言:夫为道者,如*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7) 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8)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9) 二八佳*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0)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11)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12)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3)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4)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5) 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16) 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桶。

      17)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18)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窍!

      19) 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20) 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阅读全文]...

2022-01-28 13:49:35
  • 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精选79句)

  • 名言,格言,经典
  •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

    4、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5、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6、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7、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

    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3、寸火能焚云梦,蚁穴能决大堤。

    1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5、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18、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19、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20、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21、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2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25、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

    26、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27、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

    28、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

    29、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30、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3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34、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穑不可废。

    35、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36、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37、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38、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3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0、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4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3、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

    4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5、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46、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8、不矜贵,何羡名;不邀势,何羡位。

    4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0、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5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阅读全文]...

2022-05-24 04:22:31
  • 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精选79句)

  • 名言,格言,经典
  •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

    4、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5、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6、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7、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

    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3、寸火能焚云梦,蚁穴能决大堤。

    1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5、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18、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19、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20、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21、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2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25、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

    26、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27、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

    28、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

    29、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30、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3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34、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穑不可废。

    35、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36、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37、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38、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3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0、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4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3、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

    4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5、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46、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8、不矜贵,何羡名;不邀势,何羡位。

    4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0、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5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阅读全文]...

2021-12-30 00:31:26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句子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语录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说说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名言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诗词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祝福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