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道教名言。
1、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2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4、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2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1、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3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6、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3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7、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幼儿园如何因材施教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要极具耐心与爱心,从多方面充分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根据儿童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课堂,实现教学上的因材施教。不让学生机械地学*,不打造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如何因材施教相关内容。
一、结合课堂活动,了解学生特点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展现,教师能够具体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本来就是以课堂活动为主,该阶段的儿童学*知识的兴趣与能力并未得到开发,有效注意时间太短,对于基本知识的学*只能从点滴中进行。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利用游戏与活动来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来维持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活动,从动态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对于集体生活的基本适应程度,在玩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形成交际能力,学好礼仪文化等等。
教师在这个过程里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也要在活动中注意学生所有的表现,发现学生的特长与性格。例如可以安排简单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争执,教师可以发现哪些同学是脾气性格比较火爆的,又有哪些同学是比较有组织能力的,还有哪些同学是不爱说话只听从安排的等等情况,大概能够将班上的同学进行脾气性格的分类。而在丢手绢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发现,谁的表现欲最强,谁的唱歌声音动听,还有谁在追赶过程中体现的运动细胞最强等等。又能够总结出有关班级儿童的情况分类。总之,活动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性格特点的事物,教师要善于观察细节,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同时,观察他们的细小行为,关注他们的脾气心理。如此才能够为今后教学活动中的因材施教打好基础,有了保障。
二、重视教师技能,改变教学理念
从前许多不太正规的幼儿园中,对于教师的要求良莠不齐,这样的现象也没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改正。教师自身水*的高低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设置,对儿童也会有重大的影响。孩子在幼儿园正是了解世界、学*经验的阶段,如若教师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很容易就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学到教师的不良行为。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师技能很重要,在选聘教师时幼儿园就要严格把关,除了教师的学历以外,要求教师能够有一些才艺,性格要好,能够为儿童带来正规的教育。老牌教师们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让儿童在更有趣的氛围内成长,发展自我。
幼儿园要定期开展教师的经验交流会,让新老教师具备良好沟通,老教师从新教师身上获取活力,新教师从老教师身上汲取经验。也要多开展亲子类的活动,例如在儿童节时开展文艺汇演,让家长多到幼儿园来陪孩子一起玩,教师也能够从家长身上看到孩子会形成的特点,家校联合,提醒家长运用方法发挥孩子的个性,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三、多元教学方法,创造趣味课堂
往常统一的集体活动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一部分人能够从活动获得成长,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活动无趣或者受到禁锢。因而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元化活动的开展也能丰富课堂形式,让课堂灵活多变,受到儿童的喜爱。
教师在大概了解了学生特点之后,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类或分组,接着对于不同儿童的个性或者潜能,为儿童安排不一样的活动项目。让具备领导才能的学生成为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活动。教师将自己的指导穿插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实时改变教学策略,让每个儿童都能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每个活动都具备趣味性,学生也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中理解教师所教,逐渐爱上学*,爱上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如此才能够逐渐施加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一、不拔苗助长。
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由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孩子进行过重或者过分的教育,让孩子处于拔苗助长的状态,家长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
二、发现自己孩子的好处。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会不知不觉的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总是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因此,在生活中,不要轻易就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对比,多发现自己孩子的好处。
三、不照搬别人的教育模式。
有不少的家长总是在借鉴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别人身上效果很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未必就是合适的,家长要注意多观察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要了解幼儿热爱幼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是教育”,所以必须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人的兴趣、能力、行为、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素质,早在幼儿时期就已开始形成。不同孩子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
因此,如何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实行区别对待,进行个别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尊重幼教工作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了解幼儿就要以高尚的探索精神和对儿童极其热忱的关怀,对发展儿童的独特个性问题进行全面创造性地研究。
要理解幼儿懂得幼儿
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以及家长,具有起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对不同幼儿需因材施教
幼儿的个性差异和个别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根据神经类型特征不同,孩子们在气质、行为、性格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给予极大的重视。
要分析幼儿研究幼儿
教师要根据幼儿个性特点和各种复杂的表现,善于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幼儿的活动和行为。孩子在气质、行为、性格方面虽然有所差异,但每种类型的孩子都既有优点又有不足,要注意扬长避短,以长补短,给孩子们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潜力和才能。
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有很多孩子内心的不幸福感来自于长久而艰苦的学*,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认准了只有学*才有出路的家长,就会在学*问题上感到非常紧张。这种紧张感,也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不再把学*当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孩子在上学的早期就形成了这种印象,孩子就会在学*过程中寻找不愉快的事件和感觉,积累下来,不喜欢学*的印象就深刻在孩子的心灵中。即便他们在以后的学*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或并不感觉到痛苦,但是他的意识还是认为自己不喜欢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非常担心,有了担心之后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
二、更加使劲地逼孩子学*,结果使得孩子更加厌烦和抗拒。
三、带着理想的放松心态干脆撒手不管,以为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幸福,最终使孩子由于没有获得**的有效帮助出现了与同伴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自卑感。使孩子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或不需要学*。
在*年来,国内兴起了探索教育反思教育的热潮,随着大量的国际先进国家教育理念的引进,很多家长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在抛弃已有的不良教育传统以后,不断地摸索实践着新的教育理念。这给国内的家庭教育者带来了新的空气,也给孩子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一些家长在读了有关给孩子自由的理论后,就会完全放养孩子,当孩子进入人群后遇到冲突,家长却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进而开始怀疑自己接受的理念是不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家长,接受了一些新的理念,又不敢放弃旧的理念,自己在矛盾冲突中挣扎,也感到非常痛苦和迷茫。
其实,帮助孩子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所谓帮助孩子,就不是不管孩子,帮助本身蕴含着引领和训练的意味。如,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时,家长的反应对孩子将来的行为中是更多的反社会行为还是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当孩子在家长的面前表现出一个反社会行为时,家长是表示生气、惩罚还是没有表示,或者严厉制止,其结果会完全不同。所以孩子是需要帮助的。帮助孩子的人自己也会获得成长的快乐。
我们将适合孩子的真正能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方式叫做成熟的教育,将能够使孩子发展出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内在能力的教育叫做建构性教育。而这种教育的口号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意味着,做鞋的人一定要让穿鞋的人感到舒适。舒适的先决条件就是鞋子适合于脚。对于教育来说,只要适合于孩子,孩子就不再感到困惑。
孩子要用十几到二十年来学*,如果学*使他们痛苦,那么在一日里,他们至少要痛苦8至12个小时,在一个月里,他们要痛苦22天到30天,在一年里他们要痛苦200多天到300多天。人对于痛苦的承受是有限的,超过了极限,人内心中快乐的法则就会启动,这个法则启动之后,人就会没有理性地逆反和抗拒,如果说人在生存中需要终身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如何能适应生存?所以教育者和家长只有让孩子在学*中获得幸福感,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实际上,人是一个热爱成长的`动物,成长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幸福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是一句多美的话语。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这是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我们爱孩子要从关注每颗纯挚的心灵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与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孩子们也只有沐浴着教师的爱的阳光和雨露,才能更好地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欢乐而轻松地飞翔,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所以我们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老师开展工作就要从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开始。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的几种方法。
一、一颗热爱之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为乡村教师提写的对联,也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颗心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爱教育,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的心灵洁白无暇象一张白纸,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那五彩的颜料,随时在"白纸"上刻意或者无意地描上一笔。孩子对教师的举动是非常敏感和在乎的,老师对他们温柔亲切,孩子的心就向你敞开了;老师冷漠、严肃,孩子的心灵之窗也许就关闭了。
因此爱心是教师的本质,这种爱既要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还应该含有公正和*等。记得刚带这个班时,有两个孩子都是在老家爷爷奶奶带大的,现在来到了陌生的地方,天天来就知道哭,不愿来幼儿园,我每天多给他们些关心和爱再加上鼓励,时刻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工作中屡见不鲜,有爱心的教师清楚: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孩子的内心希望被老师喜欢、希望得到老师敏感和细心的照料。
"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航标灯,是人类所要代代相传的文明火把。只有爱心,才能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信其道,亲其师;只有爱心,才能感化一切,填补孩子感情的真空;只有爱心,才能给孩子受伤的心灵以抚慰;只有爱心,才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只有爱心,才能架起信赖的桥梁;只有爱心,才能铸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因此,教师应该本着"捧着一颗爱心"来营造一个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沉浸在爱中,让每个孩子都学会爱!捷尔任斯基说过:"爱,这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
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李镇西老师说过,"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李老师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感触着我。童心对于老师,特别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多次的实践中证明,如果你带着一颗童心,以同龄小伙伴的身份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那你就会赢得许多许多纯洁无暇的童心。
每天清早孩子们一进教室,我都会主动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微笑地和他们问早。在户外活动时,我总像个大孩子一样钻进他们的中间。记得有一次晨间活动,我正和几个小朋友热烈地玩着套圈游戏,这是月月突然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真漂亮!"孩子这一句突如其来的话语,让我惊讶,让我思绪万千。说实在的,我并不漂亮,眼睛不大,牙齿也不好。可孩子为什么会说我漂亮呢?我想,也许在孩子们的眼里,能和他们作朋友的,能给他们鼓舞的、关爱的,能够深入他们心灵的老师,就是漂亮的老师。
又是一个早晨,我正在和孩子一起搭大恐龙。张靖宇小朋友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说是他妈妈给我的。信中是这样写的:"昨天,儿子边搭积木,边和我说,'妈妈,我要和李老师结婚。'我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怪念头。但是,我奈住了好奇心问道,'那你为什么找李老师呢?'他说,'李老师喜欢我,我也喜欢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并没有结婚这个具体概念,但是他们认为结婚是件美好的事情,美好的事应该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分享,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靖宇妈妈的这封信,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自己的一份喜爱,一种心灵的回应。这,更让我坚信:"用爱心滋润童心"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李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他们的一喜一怒往往是他们心境最直接的表现,一位好老师,往往是善于从孩子的一颦一笑中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善于抓住点滴的时机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去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且,能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从而使孩子在最适当的机会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都很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爱心教育,一个大教育家,他却能以一颗*常的爱心来看他的学生,甚至一些他没有教过的学生,从而以爱来感染他们,使他们知道,教师在他们心中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而且主要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之对话。因为心灵与心灵的约定,往往能擦出最美的火花。在这里,我愿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真诚的民主教育,都能用心灵赢得心灵!
农民选择了土地,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耕耘能使他们获得丰收的喜悦;园丁选择了花园,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耕耘能使他们看到美丽的鲜花;而我们教师却选择了一群群孩子,因为,我们知道在孩子们的心田耕耘,能使我们体会到农民的喜悦,园丁的欣慰。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的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那么,就让我们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精神,以爱动其心,用爱去激发孩子内心的共鸣,用我们的心去拨动一根根娇嫩的心弦、在师生真诚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弹出最美妙的乐章,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年级的吧
还是苏教版的吧!万涓成河,势必集少成多,它则是宽大为怀。
百川赴海,终究海天一色,它如同天下归心 。
水,若满则溢,它好像很知足。
水,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它好像胸怀宽广。
善施教化出现在《孔子游春》中: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 “教”教育、“化”感化,整个词的意思是:善于通过教育来启迪人。
1、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3、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4、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5、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7、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8、一念*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9、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1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
11、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3、得住手时须住手,得闭口时须闭口;若能住手与闭口,百岁安宁有八九。
14、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5、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16、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1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9、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0、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21、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22、华种虽因地,従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23、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24、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
25、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颜渊》
2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28、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29、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似箭去难留;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青年白了头。
30、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3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32、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4、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3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道教,又名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你知道关于道教的名言名句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你分享的是道教名言名句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道教的名言名句(精选篇)1)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庄子
2)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
3) 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6)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9) 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0)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11)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2) 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3)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14)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5) 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5)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6) 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老子
7)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8)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老子
9)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
10) 见素抱朴、少私寡欢。——老子
11)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
1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 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15)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庄子
1)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2) 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3)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4)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5) 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6)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7) 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8)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月也,月者大道之用也。
9)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
10)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保护生态)
11) *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12) 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以人为本)
13)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14) 夫心起於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於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15)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待百姓)
16) 《微旨》:慈心於物,恕(推广)己及人。
17) 莫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
18) 行时时之方便,积处处之阴功。
19) 老子:少私寡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
2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
4、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5、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6、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7、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
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3、寸火能焚云梦,蚁穴能决大堤。
1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5、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18、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19、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20、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21、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2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25、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
26、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27、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
28、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
29、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30、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3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34、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穑不可废。
35、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36、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37、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38、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3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0、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4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3、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
4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5、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46、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8、不矜贵,何羡名;不邀势,何羡位。
4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0、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5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1、丹道以炼己为始,以温养为终。
2、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5、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6、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7、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0、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11、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1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3、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14、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15、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16、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18、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19、不务修德,而求非望之福,非愚而何?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1、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
2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3、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24、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以捕鼠。
2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8、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
29、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30、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31、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3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3、不矜贵,何羡名;不邀势,何羡位。
3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3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36、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37、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38、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3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1、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4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4、修行大抵要聪明,只恐聪明太外呈。
45、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
46、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47、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48、是性命,非神炁,水乡铅,只一味。
4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0、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51、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
因材施教名言
因材施教名人名言
因材施教的名言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孔子因材施教的名言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体现因材施教的名言
因材施教的句子
因材施教的诗句
有关因材施教的古诗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古诗
因材施教原则的古诗
因材施教对应的古诗
因材施教同类的古诗词
早教名言
家教名言
支教名言
幼教名言
曼施坦因名言
家教名言名句
尊师重教名言
家风家教名言
家教名言精选
家教名言警句
言传身教名言
早教名人名言
曾国藩家教名言
佛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关于水善施教化的古诗
爱因斯坦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