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孔子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孔子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孔子因材施教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幼儿园如何因材施教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要极具耐心与爱心,从多方面充分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根据儿童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课堂,实现教学上的因材施教。不让学生机械地学*,不打造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如何因材施教相关内容。
一、结合课堂活动,了解学生特点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展现,教师能够具体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本来就是以课堂活动为主,该阶段的儿童学*知识的兴趣与能力并未得到开发,有效注意时间太短,对于基本知识的学*只能从点滴中进行。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利用游戏与活动来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来维持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活动,从动态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对于集体生活的基本适应程度,在玩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形成交际能力,学好礼仪文化等等。
教师在这个过程里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也要在活动中注意学生所有的表现,发现学生的特长与性格。例如可以安排简单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争执,教师可以发现哪些同学是脾气性格比较火爆的,又有哪些同学是比较有组织能力的,还有哪些同学是不爱说话只听从安排的等等情况,大概能够将班上的同学进行脾气性格的分类。而在丢手绢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发现,谁的表现欲最强,谁的唱歌声音动听,还有谁在追赶过程中体现的运动细胞最强等等。又能够总结出有关班级儿童的情况分类。总之,活动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性格特点的事物,教师要善于观察细节,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同时,观察他们的细小行为,关注他们的脾气心理。如此才能够为今后教学活动中的因材施教打好基础,有了保障。
二、重视教师技能,改变教学理念
从前许多不太正规的幼儿园中,对于教师的要求良莠不齐,这样的现象也没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改正。教师自身水*的高低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设置,对儿童也会有重大的影响。孩子在幼儿园正是了解世界、学*经验的阶段,如若教师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很容易就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学到教师的不良行为。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师技能很重要,在选聘教师时幼儿园就要严格把关,除了教师的学历以外,要求教师能够有一些才艺,性格要好,能够为儿童带来正规的教育。老牌教师们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让儿童在更有趣的氛围内成长,发展自我。
幼儿园要定期开展教师的经验交流会,让新老教师具备良好沟通,老教师从新教师身上获取活力,新教师从老教师身上汲取经验。也要多开展亲子类的活动,例如在儿童节时开展文艺汇演,让家长多到幼儿园来陪孩子一起玩,教师也能够从家长身上看到孩子会形成的特点,家校联合,提醒家长运用方法发挥孩子的个性,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三、多元教学方法,创造趣味课堂
往常统一的集体活动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一部分人能够从活动获得成长,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活动无趣或者受到禁锢。因而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元化活动的开展也能丰富课堂形式,让课堂灵活多变,受到儿童的喜爱。
教师在大概了解了学生特点之后,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类或分组,接着对于不同儿童的个性或者潜能,为儿童安排不一样的活动项目。让具备领导才能的学生成为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活动。教师将自己的指导穿插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实时改变教学策略,让每个儿童都能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每个活动都具备趣味性,学生也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中理解教师所教,逐渐爱上学*,爱上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如此才能够逐渐施加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一、不拔苗助长。
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由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孩子进行过重或者过分的教育,让孩子处于拔苗助长的状态,家长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
二、发现自己孩子的好处。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会不知不觉的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总是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因此,在生活中,不要轻易就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对比,多发现自己孩子的好处。
三、不照搬别人的教育模式。
有不少的家长总是在借鉴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别人身上效果很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未必就是合适的,家长要注意多观察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要了解幼儿热爱幼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是教育”,所以必须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人的兴趣、能力、行为、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素质,早在幼儿时期就已开始形成。不同孩子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
因此,如何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实行区别对待,进行个别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尊重幼教工作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了解幼儿就要以高尚的探索精神和对儿童极其热忱的关怀,对发展儿童的独特个性问题进行全面创造性地研究。
要理解幼儿懂得幼儿
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以及家长,具有起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对不同幼儿需因材施教
幼儿的个性差异和个别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根据神经类型特征不同,孩子们在气质、行为、性格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给予极大的重视。
要分析幼儿研究幼儿
教师要根据幼儿个性特点和各种复杂的表现,善于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幼儿的活动和行为。孩子在气质、行为、性格方面虽然有所差异,但每种类型的孩子都既有优点又有不足,要注意扬长避短,以长补短,给孩子们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潜力和才能。
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有很多孩子内心的不幸福感来自于长久而艰苦的学*,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认准了只有学*才有出路的家长,就会在学*问题上感到非常紧张。这种紧张感,也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不再把学*当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孩子在上学的早期就形成了这种印象,孩子就会在学*过程中寻找不愉快的事件和感觉,积累下来,不喜欢学*的印象就深刻在孩子的心灵中。即便他们在以后的学*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或并不感觉到痛苦,但是他的意识还是认为自己不喜欢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非常担心,有了担心之后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
二、更加使劲地逼孩子学*,结果使得孩子更加厌烦和抗拒。
三、带着理想的放松心态干脆撒手不管,以为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幸福,最终使孩子由于没有获得**的有效帮助出现了与同伴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自卑感。使孩子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或不需要学*。
在*年来,国内兴起了探索教育反思教育的热潮,随着大量的国际先进国家教育理念的引进,很多家长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在抛弃已有的不良教育传统以后,不断地摸索实践着新的教育理念。这给国内的家庭教育者带来了新的空气,也给孩子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一些家长在读了有关给孩子自由的理论后,就会完全放养孩子,当孩子进入人群后遇到冲突,家长却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进而开始怀疑自己接受的理念是不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家长,接受了一些新的理念,又不敢放弃旧的理念,自己在矛盾冲突中挣扎,也感到非常痛苦和迷茫。
其实,帮助孩子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所谓帮助孩子,就不是不管孩子,帮助本身蕴含着引领和训练的意味。如,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时,家长的反应对孩子将来的行为中是更多的反社会行为还是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当孩子在家长的面前表现出一个反社会行为时,家长是表示生气、惩罚还是没有表示,或者严厉制止,其结果会完全不同。所以孩子是需要帮助的。帮助孩子的人自己也会获得成长的快乐。
我们将适合孩子的真正能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方式叫做成熟的教育,将能够使孩子发展出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内在能力的教育叫做建构性教育。而这种教育的口号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意味着,做鞋的人一定要让穿鞋的人感到舒适。舒适的先决条件就是鞋子适合于脚。对于教育来说,只要适合于孩子,孩子就不再感到困惑。
孩子要用十几到二十年来学*,如果学*使他们痛苦,那么在一日里,他们至少要痛苦8至12个小时,在一个月里,他们要痛苦22天到30天,在一年里他们要痛苦200多天到300多天。人对于痛苦的承受是有限的,超过了极限,人内心中快乐的法则就会启动,这个法则启动之后,人就会没有理性地逆反和抗拒,如果说人在生存中需要终身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如何能适应生存?所以教育者和家长只有让孩子在学*中获得幸福感,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实际上,人是一个热爱成长的`动物,成长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幸福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是一句多美的话语。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这是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我们爱孩子要从关注每颗纯挚的心灵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与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孩子们也只有沐浴着教师的爱的阳光和雨露,才能更好地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欢乐而轻松地飞翔,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所以我们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老师开展工作就要从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开始。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的几种方法。
一、一颗热爱之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为乡村教师提写的对联,也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颗心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爱教育,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的心灵洁白无暇象一张白纸,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那五彩的颜料,随时在"白纸"上刻意或者无意地描上一笔。孩子对教师的举动是非常敏感和在乎的,老师对他们温柔亲切,孩子的心就向你敞开了;老师冷漠、严肃,孩子的心灵之窗也许就关闭了。
因此爱心是教师的本质,这种爱既要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还应该含有公正和*等。记得刚带这个班时,有两个孩子都是在老家爷爷奶奶带大的,现在来到了陌生的地方,天天来就知道哭,不愿来幼儿园,我每天多给他们些关心和爱再加上鼓励,时刻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工作中屡见不鲜,有爱心的教师清楚: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孩子的内心希望被老师喜欢、希望得到老师敏感和细心的照料。
"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航标灯,是人类所要代代相传的文明火把。只有爱心,才能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信其道,亲其师;只有爱心,才能感化一切,填补孩子感情的真空;只有爱心,才能给孩子受伤的心灵以抚慰;只有爱心,才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只有爱心,才能架起信赖的桥梁;只有爱心,才能铸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因此,教师应该本着"捧着一颗爱心"来营造一个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沉浸在爱中,让每个孩子都学会爱!捷尔任斯基说过:"爱,这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
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李镇西老师说过,"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李老师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感触着我。童心对于老师,特别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多次的实践中证明,如果你带着一颗童心,以同龄小伙伴的身份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那你就会赢得许多许多纯洁无暇的童心。
每天清早孩子们一进教室,我都会主动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微笑地和他们问早。在户外活动时,我总像个大孩子一样钻进他们的中间。记得有一次晨间活动,我正和几个小朋友热烈地玩着套圈游戏,这是月月突然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真漂亮!"孩子这一句突如其来的话语,让我惊讶,让我思绪万千。说实在的,我并不漂亮,眼睛不大,牙齿也不好。可孩子为什么会说我漂亮呢?我想,也许在孩子们的眼里,能和他们作朋友的,能给他们鼓舞的、关爱的,能够深入他们心灵的老师,就是漂亮的老师。
又是一个早晨,我正在和孩子一起搭大恐龙。张靖宇小朋友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说是他妈妈给我的。信中是这样写的:"昨天,儿子边搭积木,边和我说,'妈妈,我要和李老师结婚。'我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怪念头。但是,我奈住了好奇心问道,'那你为什么找李老师呢?'他说,'李老师喜欢我,我也喜欢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并没有结婚这个具体概念,但是他们认为结婚是件美好的事情,美好的事应该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分享,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靖宇妈妈的这封信,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自己的一份喜爱,一种心灵的回应。这,更让我坚信:"用爱心滋润童心"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李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他们的一喜一怒往往是他们心境最直接的表现,一位好老师,往往是善于从孩子的一颦一笑中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善于抓住点滴的时机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去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且,能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从而使孩子在最适当的机会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都很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爱心教育,一个大教育家,他却能以一颗*常的爱心来看他的学生,甚至一些他没有教过的学生,从而以爱来感染他们,使他们知道,教师在他们心中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而且主要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之对话。因为心灵与心灵的约定,往往能擦出最美的火花。在这里,我愿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真诚的民主教育,都能用心灵赢得心灵!
农民选择了土地,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耕耘能使他们获得丰收的喜悦;园丁选择了花园,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耕耘能使他们看到美丽的鲜花;而我们教师却选择了一群群孩子,因为,我们知道在孩子们的心田耕耘,能使我们体会到农民的喜悦,园丁的欣慰。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的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那么,就让我们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精神,以爱动其心,用爱去激发孩子内心的共鸣,用我们的心去拨动一根根娇嫩的心弦、在师生真诚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弹出最美妙的乐章,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人!
孔子教育的名言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教育的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1)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 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6)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 不学礼,无以立。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因材施教。”
3、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子曰:“有教无类”。
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佛教名言诗句材料
佛教名言诗句(一)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教名言诗句(二)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佛教名言诗句(三)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尘心道有余;
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菩提。
佛教名言诗句(一)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教名言诗句(二)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佛教名言诗句(三)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尘心道有余;
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菩提。
一、迷则众生,悟则佛种——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禪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据说为古代.无尽藏比丘尼对开悟之感叹。
妙善法师在《成佛之道系列讲座》中强调:
“许多已修行证道的古大德、善知识曾言道:“开悟之前,无论你修何法门,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围”。
真正的修行,是要按照宇宙真相以及它所包涵的宇宙规律为标准,来修正自己不符合宇宙真相及规律的各种*气,使自己的世界观、宇宙观更贴*宇宙本性,最后达到与本性合一。但是,未开悟之前的修行者,不知道宇宙的真相及规律是什么,没有明确的修行标准,更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气是违背宇宙本性的,又如何谈的上修行呢?因此古人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不仅如此,许多修行者,由于以自己的.分别心来理解本门经典,难免解错悟偏。如果修行者再加上执着,不仅谈不上修行,反而造了更多更大的业障。因此古人云:“地狱门前僧道多”。
因未开悟明心,虽修某法,但不可能不起疑惑,虽也诚心努力用功,但由于始终处于疑惑之中,有疑惑则心不安定,不安定则不可能一门深入地精进,因此难以成就。
观察世间目前的修行者,心虽很诚,但大都处于十字路口,不知所从。佛和善知识都点的非常明确,修行就是修清静心,断分别心,立*等心。但有许多人还在到处找法,不知从何处修。如同在茫茫大海,无方向地游来游去,何时才能登达彼岸?
因此,望同修们无论当下能否理解,千万不要起分别心。如带着分别心来阅读此书,不仅难以受益,反而会生瞋恚心而造业,那不是作者的本意。真诚心是不加分别的,真诚心是受益和精进的基础。如果带着分别、挑剔的眼光,在进入内涵之前就已经被文字相障碍在外围了。——摘自妙善《成佛之道系列讲座》
因非常赞赏妙善法师上述之高见,故愿在此敬录并与诸位读者分享之!
大善知识元音老人也在《 略论明心见性》之“悟后真修”一节中强调指出:明心见性(开悟与知修心性——净善 注)以前,任你修什么法门,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畴! 以未悟真心,于修法即不能无疑。虽亦努力用功,但有疑虑留碍胸中,不安之相即无法避免。而此不安之相即是生死根本,故虽对治功深,不为真修。普照禅师《修心诀》云:‘修在悟前,虽则努力用功,不忘念念薰修,但亦著著生疑,未能无碍,如有一物碍在胸中,不安之相,常现在前。日久月深,对治功熟,则身心客尘,恰似轻安。虽复轻安,疑根未断,如石压草,犹于生死界不得自在。’故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摘自:元音老人著《 略论明心见性》.(丙)悟后真修。
“自性就是佛,佛就是自性。学法作佛莫向外求。自性悟,众生是佛;自性迷。佛即众生。”——六祖慧能法语。
“凡圣一如,生佛等同,迷之则生死无端,悟之则轮回顿息。”——成佛名言法语。
呜呼!迷则众生,悟则佛种;修在悟前,非真修也!可见若要成佛,当先悟道,因为一般说来:大悟大修、小悟小修、真悟才能真修、悟多高才能修多高。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小不忍则乱大谋。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0.人无远虑,必有*忧。
2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2.听其言而观其行。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7.不迁怒,不贰过。
3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1.不学礼,无以立。
4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3.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4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名言大全
孔子的所说的话很多都是经典名言,作为语文学*的重点,那么“除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出自孔子的名言警句,供欣赏,希望能带给您帮助。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孔子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孔子
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 孔子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孔子
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孔子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孔子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孔子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孔子
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孔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孔子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孔子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孔子
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孔子
未知生,焉知死? —— 孔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 —— 孔子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孔子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孔子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孔子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孔子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孔子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
子曰:刚、毅、木、讷*仁。 —— 孔子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孔子
少成若天性,*惯如自然。 —— 孔子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孔子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孔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孔子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 孔子
夫子莞尔而笑。 —— 孔子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 孔子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孔子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孔子
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 孔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
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9.不学礼,无以立。·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7.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8.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0.听其言而观其行。
4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6.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7.礼之用,和为贵。
48.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9.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5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作为我国千万历史文化长河中一大重要的人物,伟大的教育家与思想家,自然少不了出自于他的经典名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有什么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不学礼,无以立。
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5、过,则匆惮改。
孔子因材施教的名言
因材施教名言
因材施教名人名言
因材施教的名言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因材施教的句子
体现因材施教的名言
因材施教的诗句
有关因材施教的古诗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古诗
因材施教原则的古诗
因材施教对应的古诗
因材施教同类的古诗词
孔子教子名言
孔子的教育名言
孔子教育的名言
孔子教养名言
孔子教育名言
孔子关于教养的名言
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孔子关于教师的名言
孔子有关教育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还
名言孔子
孔子还名言
孔子名言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名言
孔子教育思想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有
古诗在田字格的格式正确书写
薇字开头的古诗
风吹垂柳的古诗
一骑红尘妃子的古诗音频
关于精神的古诗宋文祥
求清明扫墓的古诗
中秋节合家举杯同庆的古诗
描写喝醉酒的古诗词
形容再也不见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是农村的吗
古诗山村的动画
适合老师的古诗朗诵
哪首古诗是描写冬季的
写春景的古诗李白
古诗中的山水风雨
容易读错的十首古诗
清明节自创的古诗
诗配画的古诗题
形容徽州美食的古诗
古诗诗集的主题
好看的古诗动态壁纸
关于作息时间的古诗词
有关写勒杜鹃的古诗
描写马头琴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词小学
有关尊重和*等的古诗
描写风2首的古诗
关于写作的古诗和名言
学好古诗词的目的
描写雨的古诗五字
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古诗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