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月饼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月饼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月饼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月饼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月饼的诗句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
-祁启萼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 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 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______袁景澜
文|江徐
我们都生活在窗前,窗外云来云往,花开花落。
我好像一直站在窗前,从未离开一刻。栾木才开花,而今又开,恍惚而已。中秋仿佛才过去,而今又来。
最*重温萧红作品,恰好读到一篇《中秋节》。那时候,萧红跟萧军在一起,没有风花雪月,只有箪食瓢饮。十月的一天,她忽然想起三年前的中秋节:“记得青野送来一大瓶酒,董醉倒在地下,剩我自己也没得吃月饼。小屋寞寞的,我读着诗篇,自己过个中秋节。”
不知她当时读了哪些诗篇,不知她的窗外是否有桂花暗香,饿了似的,飘进饥饿的人的心扉……
唐诗宋词犹如极简的散文,相当程度上也是诗人的回忆录。我喜欢在诗词里了解古时候的人生。
最*读黄庭坚词传,*二百阙词、二千首诗,串联起来,便是江西诗派开山鼻祖的一生。
据说不惑之年黄庭坚已戒除酒色,潜心向佛,却依旧恃才傲物,在宦海中沉浮。
那一年,他在德州德*镇任监知监事,中秋佳节快将至,收到兄长黄大临捎来的书信、一盒家乡特产红壳月饼,以及兄长的仕途佳音。
人逢喜事精神爽,黄庭坚去镇上给母亲和儿子买回德州月饼,又命家人摆上筵*,他要与举杯邀月,开怀畅饮。
明月如镜,好风似水,黄庭坚不禁想起远方亲朋,尤其是挚友黄几复。情念难覆,文思泉涌,于是执笔写下传诵千古的诗篇《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藤。
黄几复是黄庭坚少年时期就认识的好朋友,两人志趣相投,情义深笃。长大后,离开家乡,踏上仕途后各奔东西。
虽然都在海滨之地,一个在北国,一个在南方。聚少离多的岁月,他俩借鱼雁传书保持往来。
“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遥想当年,温风似酒,举杯共饮,那段岁月,仿佛就在昨日。夜雨孤灯下,细想当年情怀,江湖相望,竟已是流水十年。
人生,梦中梦,身外身,来来往往,能有几个十年?
所以,他在另一阙词作中感叹:“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
中秋,月饼,诗词,十年,让我回想起师范时代,教过我们一学期语文和写作的虞福美老师来了。
人如其名,虞老师个子高挑,气质优雅,笑起来眼睛眯眯的,让人感觉亲切又不乏飒爽。
虞老师喜欢穿高跟鞋,哪怕在操场上打羽毛球,也穿高跟鞋。*跟鞋穿不惯的嗳,她这样说的时候也是笑眯眯的,似乎为之觉得不好意思。
身为语文课代表,我有机会去虞老师办公室,与之交流。有一次夜自修,她喊我去到办公室,只有我俩,以及两盏白亮亮的日光灯。相对而坐,聊了很久。“实际上,父母双全的孩子,也有他们的苦恼,如果父母总是争吵……像你这样,也有属于你的幸福……”
实际上,我自己也是这种观念,并非自欺欺人,也不是自我安慰。能从一位师长口中听到与自己相契而一般人不敢、不愿诉之于口的想法,心中一凛,更因对方的坦诚相待而倍感温暖。
有一天下课后,虞老师让我跟去车棚。她打开摩托车后备箱,取出两卷月饼,说中秋快到了,一卷给我,另一卷让我代劳送给其它班上的一位女生。那女生大概是她亲眷罢。
虞老师还给我介绍了一份兼职家教,傍晚和周日下午过去,辅导孩子作业。小女孩佳楠上四年级,做功课不专注,是个话痨,对宇宙自然、娱乐八卦充满各种疑问。
佳楠的妈妈很漂亮又热情,佳楠的奶奶看起来很冷淡。周末下午过去,他们都要留我吃饭。桌上菜肴丰盛,可我宁愿回学校饭堂,打一份土豆丝或者麻婆豆腐,因为自在比美食更重要。然而我不擅长说不,最后,只能恭敬不如从命地坐上他们家的饭桌。
有一天,佳楠奶奶把我喊去客厅,依旧是一幅不苟言笑的面孔,她问我*日在学校吃些什么,一个月饭钱多少,宿舍总共几个人,如此这些。
那天蒸了馒头,临走时,奶奶用袋子装了让我带回。回到宿舍,打开袋子,一只只白馒头小小巧巧,正好是宿舍人数!那一刻,我明白她询问宿舍住几人的用意了!
*两年,弟弟在市区念高中,陪读租住的房子恰好在佳楠家附*。有天晚饭后,我和家人出去散步,从她家楼下经过,就将家教与馒头的事说给家人听。外婆感念这户素不相识的积善人家。
虽然从楼下走过,我已认不出那扇窗户。毕竟,那已是十多年前的光阴。
一天晚上,我正在做功课,叮铃铃。
。
。
。
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我赶紧接听,原来是邮递员叔叔打来的,他说我妈妈有份包裹,让我们到金钟洒家门口领取。
我想肯定是爸爸从遥远的他乡寄来的月饼到了。
要不要打电话告诉妈妈,让她去拿呢
不,妈妈在上班,不要惊动她;要不要让奶奶知道
不,她老人家手脚不灵便,对呀,这可是我千载难逢的,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呀
我一个箭步冲出房间,一口气跑到楼下。
果然,在金钟洒家门口站着一个背着邮递包的叔叔,我一猜一定就是他,于是,我大胆地走过去。
问到:“请问,您是刚才打电话给我的邮递员叔叔吧”。
他点点头,他先问我妈妈的名字,接着让我在妈妈的名字下签字,最后才把那箱包裹给我。
哇,好沉呀,一定是里面的月饼又大又多吧
不只不只,里面的月饼也一定又香又脆吧
好奇心和兴奋的心情驱使我一口气蹬上了八楼。
我一到家,急忙打开箱子,啊
好精美的包装呀,我先打开用丝带系成的蝴蝶结纸箱外壳,只见八盒小巧玲龙的月饼躺在里面,我再打开小纸盒,呀
那么小小的一块,还不够我二口,就不知道有多好吃
想着想着口水直想流出,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那漂亮的刀叉,先把月饼让我的鼻子享受享受,这一闻可不得了,我忍不住大大的咬了一口,哇
入口溶化,清甜而不腻,内陷香而软滑,真是太好吃了,我急忙扒开另一块给奶奶,奶奶也说好吃好吃
称赞到:大城市的工艺就是好
我边品味着边欣赏着那里里外外漂亮的图案,不知不觉妈妈回来,妈妈看看二合都是同样的月饼,便说要送给姑姑她们偿一偿。
说心里话,我还嫌太少呢,还要送人
我一百个不愿意,妈妈看出我的心意,便耐心地开导我,听着听着,我脑海里突然闪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词来,并把它告给妈妈。
妈妈高兴的直夸我懂事了。
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比刚才吃的甜饼还要甜呢。
金黄饱满,皮薄馅靓,口感丰厚,皮薄柔软,色泽金黄,图案花纹玲珑浮凸,造型美观,馅大油润,馅料多样,质量稳定,风味纯正,甘香可口,回味无穷
中秋节月饼的诗句
中秋节到了,盼望已久的月亮终于圆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秋节月饼的`诗句,欢迎阅读。
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3、《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4、《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7、《彩云追月/中秋》(当代)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
良辰易逝何如梦。
8、《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苏轼赏月
自唐代起,中秋赏月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文化风尚。王建写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语,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于明月之中。诗圣杜甫也有一些关于中秋主题的佳作。到了宋代,由于新的文学载体词的流行,从而诞生了大量与中秋有关的词作。中秋词记录了不少宋人过节的*俗,非常有趣。
唐代虽然重视八月十五,也有一些赏月活动,但还没有出现中秋节。到了北宋,中秋节才正式形成。得益于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有了明显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人们开始重视中秋节,相关娱乐活动增多。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这样追述北宋中秋:“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每到中秋节,富贵人家就重新装饰自家台榭,民间则到酒楼里占座,以便赏月。宫廷里举办中秋宴会,丝竹之声不绝,附*居民也能听到。儿童也能在这天“放飞自我”,通宵不睡,嬉戏玩乐。
中秋拜月也是一项重要的宋代节俗。在中秋节,不论贫富,男女皆要拜月,或是外出登楼,或在家中庭院,所求各有不同。男孩是希望自己蟾宫折桂,取得科考佳绩。所谓“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女孩们则期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貌似嫦娥,将来能有段好姻缘。
宋代都市
家国破碎,朝廷南渡,南宋中秋却愈发繁盛,中秋词数量都远超北宋。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人口南迁,类似都城临安这种大城市人口密度极高,文人数量多,城市文化依旧繁荣。二是中秋节自带团圆属性,这给了大批南逃的文人和百姓思念故土,感怀故人的好机会。因此每至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即使是穷苦百姓,也要解衣市酒,想方设法过节,不肯虚度此夜。
不论是北宋时人们在中秋节与家人团聚尽情娱乐享受,还是南宋时百姓借中秋怀念故土,感伤家国,这些带有强烈情绪的素材,都激发了文人们的写作欲望。而词本身所特有的长短句形式和音乐特性又与中秋主题有很高的契合度,作者可以通过长短灵活的句子更详细地叙述中秋内容和抒发节日情思,正因如此,宋代文人很爱写中秋词。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中秋词中出现最多的景自当是天上圆月,多情婉约的词人也不会直呼其名,而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力给它创作了许多名字。古人认为,月宫中住着美丽的嫦娥,蟾蜍就是嫦娥的化身,人们便用蟾蜍代指月亮。如曹勋在《尾犯·甲辰中秋》写道:“渐看蟾彩,东山旋升,金饼上云际。”团圆*安就是幸福,古人安土重迁,若非战争、灾害,轻易不离家,这种观念也折射到了月亮之上,“蟾蜍去月,天下大乱”。一旦蟾蜍离开月亮,就意味着天下大乱。
古人还认为,玉兔也住在月宫中,玉兔整天忙着捣药,这是能让人起死回生甚至飞升成仙的灵丹妙药,这一想象也体现在了宋词中:“人自老,兔长生。”“乱呼蟾兔,捣霜为驻颜玉。”可见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也是宋代人的追求啊!
人间仰头看明月
写景自然也要写人,中秋词中的人物也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的词人爱写自己,比如苏轼的“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将自己潇洒飘逸的狂士形象完美地描绘了出来。
文人的词中少不了风花雪月,歌妓是众多词人的笔墨重点。晏几道在《浪淘沙》中先用“阳关声巧绕雕梁”把美人的绝妙之声突显出来,随后一句“美酒十分谁与共,玉指持觞”使得气氛顿时旖旎暧昧起来。不说美人样貌如何如何,全凭读者脑补想象,真可谓是朦胧至极。
文人聚会
好景好色好人,快乐的人用来欣赏,不快乐的人则用来抒发人生怨愁。在南宋中秋节感伤家国沦丧,成为文人常举。朱敦儒在《浪淘沙》写道:“圆月又中秋。南海西头。蛮云瘴雨晚难收。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无酒可销忧。”中秋佳节,正逢秋雨连绵,作者与朋友们相聚,却生出了无限忧愁,唯有抱头痛哭。也有人与众不同,充满豪情,立志收复故土。颍州的李曾伯在和几个北方朋友游玩时谈论起国情,他用“休叹息,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之语表明对战争的信心,借此宽慰友人。
中秋词除了能供人欣赏品鉴外,当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宋代人的中秋*俗。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赏月是中秋节的必备节目,宋代文人最爱赏月,他们特意在中秋这天呼朋引伴,携带美酒佳酿,乘船赏月。比如朱敦儒在《念奴娇》中写道:“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
不过最受文人青睐的赏月场所还得是高楼,它的出场率最高。江西人京镗仅凭一句“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就写尽了文人急于在中秋节登楼观月的心理,以至于山阴人高观国忍不住感叹道:“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似乎是说如果不能在中秋节登楼赏月,那么他过的可能是一个“假”节。
在宋代江浙地区,还有中秋节放水灯的*俗,这在宋词中也能看到。比如毛滂在《踏莎行·中秋玩月》中说:“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堆瑶盏就是水灯。人们一般是用羊皮做成水灯,再把它们放入水中。水灯数量很多,飘满了水面,灯光点点,如同繁星,相当壮观。还有人说放水灯是为了取悦江神,希望自己能*安过江。
吃吃吃当然也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主题了。咱们现代人最熟悉的月饼,虽然有说法起源于唐代,但其实到宋代的时候,还不是人们的节日专属食品。但好吃的宋代人会选择在中秋这天“秋尝”,即品味时鲜。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蟹。比如词人毛开在中秋当天伴着“凉天气”品尝紫蟹鲈鱼。陆游胞兄陆淞不光在中秋节吃蟹,还要搭配上新醅小酒,盛邀友人李汉老西楼赏月。
先赏为敬
写中秋词也慢慢地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爱好。在中秋聚会时,文人们常常在以中秋为题即兴作词,再让歌妓唱合,以此活跃酒桌气氛。辛弃疾的《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就是在这样情境下产生的。向亲友赠送中秋词,也成为一种宋代文人钟情的过节方式,其中产生的佳作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这首写给弟弟苏辙的中秋词,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也道尽了人类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期待。
说起宋词,最先想到的词人可能会有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等。但如果说到宋代中秋词,那脑海里应该只剩下一个名字:苏轼。苏轼对中秋词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中秋》不仅风靡了整个宋代,广受传唱,还成为后代文人“抄中秋作业”的模板。据统计,他们最爱用的中秋词词牌名就是《水调歌头》和《念奴娇》,分别是44次、22次,甚至还仿照苏轼用《水调歌头》写中秋词时加上小序。可以说,苏轼凭一己之力,奠定了整个中秋词的发展之路,是当之无愧的中秋词第一人。一年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圆,祝愿大家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到中秋分外明,果品月饼伴花瓶。红酒香炉迎冰轮,设案拜月女儿情。”转眼又快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阖家团圆,居于自家庭院、楼阁,赏月拜月,品尝月饼、果品,把酒话丰收,举杯共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情浓浓,其乐融融也!
饮酒赏月,对月遥拜,自然少不了月饼唱主角。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佳节馈赠亲友、拜月祭神的节日食品。正如端午称“粽子节”,元宵叫“汤圆节”,春节在北方一些地方呼作“饺子节”一样,中秋节也被称为“月饼节”。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月饼》一诗中写道: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这是最早把“饼”和“月”联系在一起的诗句,这首诗流传甚广,渐渐地就有了“月饼”这个名字,甚至有人将苏东坡称为“月饼之父”。不过以前的月饼不像现在这样小巧圆亮,古时的月饼颇大,叫做“太饼”,八月十五圆月夜,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须将月饼切割成块,先祭拜月神,再分而食之,这才是团团圆圆。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的“团圆”之意更为明显。至清代,月饼才成了现在这样小巧玲珑,正如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言:“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到了*代、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了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因而赞美月饼的诗词也多了起来。清代咸丰年间大臣彭蕴章写道:
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
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
——《幽州土风俗》
诗中描绘的月饼已经有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案,不禁让人想起凄婉美丽的神话故事。
清末文人袁景澜写有一首《咏月饼》诗: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把制饼师傅的精巧技艺以及月饼的品种、特色交代得分外明了,还写出了举家团圆坐,品美酒美食,共赏一轮明月的情景。
阖家团聚,把酒赏月,不仅要摆上一盘码得齐齐整整的月饼,还要摆上石榴、黄梨、葡萄、西瓜、花生、栗子、红枣等应时果品,赏月明也*收。这在清末文人沈兆褆的《吉林纪事诗》中有所体现,诗云: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圞。
而*代学者施景琛的《中秋词》里,则记述了福建各地赠送“双鲤鱼月饼”的*俗:
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
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形状圆圆亮亮的,就好像一轮圆圆满满的月亮,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在这祥和美满的节日里,按照乡俗,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要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双鲤形状的月饼,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民国时期诗人陈海梅的《中秋饼》诗,更有情趣:
正当三五夜清闲,买饼分甘向市圜。
馋口儿童开口笑,如何皓魄落筵间?
把台湾、闽南一带中秋佳节之际,儿童兴高采烈尝饼玩饼的喜悦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童真悠然。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小巧圆亮的一枚月饼,融入了月华的清润、月桂的甜香、月娥的飘逸,演绎出那么多浪漫多情而又温馨备至的故事,成为国人期盼团圆、追求幸福、憧憬美好的象征。
有关中秋月饼诗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月饼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月饼诗
______袁景澜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 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 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
祁启萼
苏东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应将胡饼邀蟾蜍
离岗蓑笠翁,独过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
品饼蓑笠翁,独过中秋节。
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的送,我挥一挥衣袖,来年你还送不送!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中秋夜乃造太饼一枚,众共食之,谓之八月求团圆。 .
饼外情深义重,饼内目的重重。迎来送往惧无踪,徒留一帘幽梦!
不知天上宫阙,月饼卖几钱?
床前明月光,有饼没包装。
床前明月光,月饼收一筐。
何物能摆阔?月饼最出色!
举头望明月。低头闻饼香!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中秋佳节饮酒作诗,向来都是诗人过中秋的必备程序,尤其是我国古代,有好多人借着中秋圆月,月光如洗,抒发自己的感慨。而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更是在中秋夜思乡深切,本是团圆佳节,却难以和亲人相聚一堂,共享欢乐,心中的孤寂和落寞,一时间都化作诗中文字,看似是吟风弄月,实际是情真意切,有感而发。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味道甜美,形状也象征着团圆。其实在北宋年间,月饼这个叫法就存在了,但是中秋节吃的月饼,和我们现在的月饼有很大的区别。那个时候的月饼其实是一种酥软的小饼,里面放上糖浆调匀,这种小点心被当时的人们称作“小饼”或“月团”。
宋代大词人苏轼,在中秋佳节赏月,联想到自己漂泊异乡,思乡之情更甚,吃着“小月饼”,越吃越伤心,写下了一首短短20字的妙诗,诗中五味陈杂,人生百味都蕴含其中,让人读后不知是笑还是落泪,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这首《月饼》: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这首诗一开始就说小饼,可见月饼在当时的叫法和如今有所不同。诗人口中咀嚼着小饼,一口下去,小饼少了一块,正如月亮时圆时缺一样。既然是中秋圆月,为什么苏轼会想到月缺的时候呢,这实际上就暗中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此时苏轼孤身一人,心中自然是无比的惆怅,看似写吃小饼,实际上预示着自己的处境,就像被咬了一口的圆月,人生很不如意。
下一句的酥是指酥油,而饴是指饴糖,酥油和糖混合成小饼的陷,味道十分的甜美,甘之如饴。诗人尝到了里面的内陷,代表心情有所好转,虽然在这月圆之夜只身一人,但是能品尝这人间美味,也算是幸福的了。
第三句和第四句作者的心情又浮动了起来,细细品尝着小饼的味道,瞬间觉得五味陈杂,人生百态好像都蕴含其中,越想越伤心,越品越难过,这不就是人生吗?于是引出诗中的最后一句“相思泪沾巾”。果然,诗人还是忍不住把思乡之情和盘托出,拿着手巾擦着眼中的泪水,但是不知不觉间,手巾已经被泪水浸湿。
其实诗人这种相思之情,范围更加的广泛,这种相思是儿女思念父母、是妻子思念丈夫、是学生思念老师,是人生所有美好思念的集大成,代表了人类最温情的一面,也是月亮最圆的时刻。
我们纵观全诗,诗中的含义通俗易懂,但是意境却颇为深刻,处处都流漏出作者真挚的感情和思念。苏轼曾写过很多中秋诗词,那句脍炙人口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谓是家喻户晓。虽然苏轼祝福着普天下之人,但是自己期盼亲人团聚重逢的希望,却只能通过吃“月饼”来诉说,这其中的滋味,更是让人泪湿衣襟。
通过这首诗,我们还可以看出,其实月饼的叫法早在宋朝就有了,只是和现在我们大众认知的月饼有所差别。据考证,到了明朝时期,中秋吃月饼才逐渐在民间流传,而且形状和大小,都和现在的月饼有相似之处。而到了清朝,中秋吃月饼更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而且制作的手法也是越来越高超,月饼中的内陷也是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月到中秋分外明,果品月饼伴花瓶。红酒香炉迎冰轮,设案拜月女儿情。”转眼又快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阖家团圆,居于自家庭院、楼阁,赏月拜月,品尝月饼、果品,把酒话丰收,举杯共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情浓浓,其乐融融也!
饮酒赏月,对月遥拜,自然少不了月饼唱主角。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佳节馈赠亲友、拜月祭神的节日食品。正如端午称“粽子节”,元宵叫“汤圆节”,春节在北方一些地方呼作“饺子节”一样,中秋节也被称为“月饼节”。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月饼》一诗中写道: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这是最早把“饼”和“月”联系在一起的诗句,这首诗流传甚广,渐渐地就有了“月饼”这个名字,甚至有人将苏东坡称为“月饼之父”。不过以前的月饼不像现在这样小巧圆亮,古时的月饼颇大,叫做“太饼”,八月十五圆月夜,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须将月饼切割成块,先祭拜月神,再分而食之,这才是团团圆圆。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的“团圆”之意更为明显。至清代,月饼才成了现在这样小巧玲珑,正如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言:“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到了*代、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了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因而赞美月饼的诗词也多了起来。清代咸丰年间大臣彭蕴章写道:
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
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
——《幽州土风俗》
诗中描绘的月饼已经有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案,不禁让人想起凄婉美丽的神话故事。
清末文人袁景澜写有一首《咏月饼》诗: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把制饼师傅的精巧技艺以及月饼的品种、特色交代得分外明了,还写出了举家团圆坐,品美酒美食,共赏一轮明月的情景。
阖家团聚,把酒赏月,不仅要摆上一盘码得齐齐整整的月饼,还要摆上石榴、黄梨、葡萄、西瓜、花生、栗子、红枣等应时果品,赏月明也*收。这在清末文人沈兆褆的《吉林纪事诗》中有所体现,诗云: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圞。
而*代学者施景琛的《中秋词》里,则记述了福建各地赠送“双鲤鱼月饼”的*俗:
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
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形状圆圆亮亮的,就好像一轮圆圆满满的月亮,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在这祥和美满的节日里,按照乡俗,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要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双鲤形状的月饼,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民国时期诗人陈海梅的《中秋饼》诗,更有情趣:
正当三五夜清闲,买饼分甘向市圜。
馋口儿童开口笑,如何皓魄落筵间?
把台湾、闽南一带中秋佳节之际,儿童兴高采烈尝饼玩饼的喜悦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童真悠然。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小巧圆亮的一枚月饼,融入了月华的清润、月桂的甜香、月娥的飘逸,演绎出那么多浪漫多情而又温馨备至的故事,成为国人期盼团圆、追求幸福、憧憬美好的象征。
(一)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二)
仙人醉酒问青天,
小小酥饼如明月。
中秋东方共婵娟,
阡陌坡上约不约?
(三)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四)
苏东坡,胡子长,
密州当官本事强。
先抗旱,后除蝗,
百姓家中有余粮。
不贪功,祭上苍,
做个饼儿摆中央。
集干果,汇杂粮,
酥脆甘饴味道香。
中秋夜,月光光,
酥饼相赠有吉祥。
传千年,播四方,
中华传统它敢当。
(五)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六)
都知山东有五仁,
焉知东坡密州制。
问天明月几时有,
美酒酥饼得真知。
(七)
我家窗前,一棵柳,
月亮上树,我就瞅。
八月中秋,月儿圆,
银亮的月饼,挂枝头。
过了几天,我再瞅,
月饼被谁,咬一口。
(八)
月饼的诗句
月饼诗句
关于月饼的诗句
查关于月饼的诗句
月饼的诗句古诗
描写月饼的诗句
关于吃月饼的诗句
中秋吃月饼的诗句
赞美月饼的诗句
送月饼的句子
关于月饼的诗句古诗
和月饼有关系的诗句
月饼句子迷
写月饼的句子
形容月饼好吃的诗句
有写月饼的古诗
月饼的诗句古诗苏轼
月饼说说
赞月饼的诗词
关有月饼的古诗
有关月饼的诗句古诗2句
关于赏月吃月饼的古诗句
描写赞美月饼的诗句
月饼的5言古诗
中秋节吃月饼的诗句
吃月饼祝福
吃月饼的说说
月饼到祝福浯
形容月饼的句子
月饼搞笑句子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古诗
黄腊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赞扬战友的古诗
有关于蜜蜂采蜜的古诗
表达相思的古诗名字
别去在意别人的古诗
短歌行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
感谢当年奋斗的自己的古诗
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古诗词
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七言
友情最深的一首古诗
带有古诗风韵的简笔画
形容人积极生活的古诗
初三的古诗文和文言文人教版
带有芙的古诗词
夜读的拼音版和古诗
形容清纯美丽的古诗
吃货该写的古诗
写出几首赞美教师的古诗
一首古诗的倡导廉洁之风
弘扬红色精神的古诗100字
关于规则的古诗完整版
隋唐时写重庆的古诗词
描写夜晚的自创古诗
关于健康重要的古诗
写三首关于风光的古诗
解落三秋叶的古诗名
嗯劝说贪玩的古诗
古诗自强不息的精神
关于水的古诗名言和词语
游戏制作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