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阵子古诗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破阵子古诗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破阵子古诗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破阵子古诗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文:花木君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一年四季,风光变换。大自然梦幻瑰丽之景,神奇造化之功,无不令人赞叹,为之动容。文人骚客,饱学宿儒,触景生情,大发诗兴,历代咏叹美景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尤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居多。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如今寒冬已去,春又来到,花开艳容,树放绿色,放眼望去,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不能无诗,良辰不可无词,当此良辰美景,我们从众多优美的古诗词中,撷取一首北宋婉约诗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词略作赏析,以佐情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诗词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秘书正字、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晚年转拜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获封临淄公,去世后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等。
这首《破阵子·春景》是晏殊咏叹春天景色的佳作,上阕写景,下阕传情,清新婉丽,含蓄自然,描绘生动,状物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青春明媚的春意图,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也就是社日节,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八月初。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代诗人韩偓《不见》诗有“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指“二十四花信风”的梨花,雨水节气后二候为梨花信风,离清明不远了。因而这句指明赋诗时节,前后重叠,皆指雨水后社日之时,有的文章说是清明,应为失误。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日和煦,池塘边稀疏点缀着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黄鹂在清脆的鸣叫,春天白天越来越长,杨柳飞絮,随风轻扬。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用青苔、黄鹂、飞絮等代表春天的景物,来描摹美丽的春日景色。
诗人上阕写春光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上对叶底,碧苔对黄鹂,三四点对一两声,既对偶又妥帖,非常传神,其中尤其是善于运用数字,颇有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疏疏几笔就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深邃艺术造诣。可与之比拟的诸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善于运用数字来写景的佳句。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下阕写人传情,主要描述天真活泼的女子神态。春光明媚,社日不但是男人们祭祀的节日,也是少女们的节日,此日她们停了针线,相约玩耍,正如周邦彦词“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于是笔者看到东边邻居的少女们,在桑田小路上喜相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春天*俗,女子们在春天节日之时,以斗百草为嬉戏。此句则诉说上句“巧笑”之因,诗人看到青春明媚的少女们,笑语盈盈,叽叽喳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以为是她们做了美丽梦幻的春梦而喜悦不已,然而从她们的对话中才知道,原来是在“斗草游戏”中获胜,欢喜雀跃,因而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明 仇英《汉*晓图》斗草局部)
这首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宋代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春光丽人图,上阕描写春日美景,状物传神,凝练隽永;下阕刻画少女神情,天真烂漫,活泼生动;全篇春光无限,春意盎然,欢快流畅,情景交融,堪称咏春诗词佳作!
(明 陈洪绶《斗草图》)
2021/3/6榆木斋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文:花木君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一年四季,风光变换。大自然梦幻瑰丽之景,神奇造化之功,无不令人赞叹,为之动容。文人骚客,饱学宿儒,触景生情,大发诗兴,历代咏叹美景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尤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居多。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如今寒冬已去,春又来到,花开艳容,树放绿色,放眼望去,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不能无诗,良辰不可无词,当此良辰美景,我们从众多优美的古诗词中,撷取一首北宋婉约诗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词略作赏析,以佐情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诗词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秘书正字、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晚年转拜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获封临淄公,去世后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等。
这首《破阵子·春景》是晏殊咏叹春天景色的佳作,上阕写景,下阕传情,清新婉丽,含蓄自然,描绘生动,状物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青春明媚的春意图,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也就是社日节,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八月初。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代诗人韩偓《不见》诗有“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指“二十四花信风”的梨花,雨水节气后二候为梨花信风,离清明不远了。因而这句指明赋诗时节,前后重叠,皆指雨水后社日之时,有的文章说是清明,应为失误。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日和煦,池塘边稀疏点缀着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黄鹂在清脆的鸣叫,春天白天越来越长,杨柳飞絮,随风轻扬。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用青苔、黄鹂、飞絮等代表春天的景物,来描摹美丽的春日景色。
诗人上阕写春光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上对叶底,碧苔对黄鹂,三四点对一两声,既对偶又妥帖,非常传神,其中尤其是善于运用数字,颇有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疏疏几笔就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深邃艺术造诣。可与之比拟的诸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善于运用数字来写景的佳句。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下阕写人传情,主要描述天真活泼的女子神态。春光明媚,社日不但是男人们祭祀的节日,也是少女们的节日,此日她们停了针线,相约玩耍,正如周邦彦词“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于是笔者看到东边邻居的少女们,在桑田小路上喜相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春天*俗,女子们在春天节日之时,以斗百草为嬉戏。此句则诉说上句“巧笑”之因,诗人看到青春明媚的少女们,笑语盈盈,叽叽喳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以为是她们做了美丽梦幻的春梦而喜悦不已,然而从她们的对话中才知道,原来是在“斗草游戏”中获胜,欢喜雀跃,因而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明 仇英《汉*晓图》斗草局部)
这首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宋代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春光丽人图,上阕描写春日美景,状物传神,凝练隽永;下阕刻画少女神情,天真烂漫,活泼生动;全篇春光无限,春意盎然,欢快流畅,情景交融,堪称咏春诗词佳作!
(明 陈洪绶《斗草图》)
2021/3/6榆木斋
《破阵子·春景》古诗词
破阵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诚勇猛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剑说明要收复失地,直接参与战争的决心。但是为何要喝醉,因为现实有人阻挠他抗金和收复失地,所以统一国家的抱负无法实现,才饮酒消愁。看剑说明剑已经被放了很长时间了,喝了酒所以又产生了激情。不久就进入了梦乡。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到处都是一个又一个兵营。
第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五十弦像塞外的声音。五十弦这里应该是瑟。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锦瑟奏出的是悲凉的声音。五十弦,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常用以称瑟。亦指悲哀的乐曲。秋天属金,主刀兵,正好是讨伐叛逆的最好时机。所以古人说秋后问斩,秋后算账,就是这个意思。一方面是粮草充足,马匹强壮,一方面秋天的悲凉,更容易引发士兵的保家卫国的士气。沙场秋点兵,这个“点”字是点兵。大将点兵,战争马上要展开。“点”字体现士兵多,将军认真,精挑细选,所以战斗力很强,这样为后面写战争的胜利作铺垫。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南宋作家,情怀何等一致。朝廷中的反对抗金的守旧贵族对辛弃疾的阻挠,让他终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心酸的遭遇怎么不让我们产生千古之后的共鸣。英雄在时代面前是那么弱小无力,无可奈何。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这是他精忠爱国,永不言弃的精神折射。
另外,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些值得读者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这样设计好像电影特写镜头。现实,梦境,回到现实,前面让人产生悬念,然后进入紧张激烈的战争准备,火热的战斗经历,功成名就,无比欢悦,但是就在此时,突然从梦中醒来,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最后一句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慨叹和想象空间。这样采取以记叙为主的铺叙手法是一种继柳永之后的发展,它采用电影镜头一样的转换,场景不断变化,冲击读者的视听,读者的感情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起起伏伏。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不是那美好的大梦。梦醒之后,作者只能用文字表达这种强烈的愤激之情。
这种写法实际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折射,如实地勾勒作家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的无奈伤心。但其中在梦里能大战一场,可谓酣畅淋漓。
这首词语句通俗,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却写得大气豪放,是为悲壮。悲凉与豪壮并存,通俗与委婉兼有,真是词中写战争的优秀佳品。
破阵子
作者: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白话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析: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汉文学的概称,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
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南唐自先主李昪于公元938年立国,至975年后主亡国,计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成数言。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大国。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这三句是说,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宫中危楼高阁,栖凤盘龙,上迫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一派豪华浓艳的景象。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可见其豪奢。所以此词的上片可视为实录,而且写得词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宋人豪放一路。上片结拍:“几曾识干戈?”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两句是说,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后三句是说,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的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乐工还吹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娥们垂泪而已。教坊的音乐是李煜*日所钟爱的,他前期的不少词中都有听乐的记载,然而此时笙歌已不复能给人带来欢乐,却加深了别离的悲凉。从一国之主骤然沦为阶下之囚,李煜的感受自然是深沉悲痛的,然而千愁百感从何说起,况且面对着这些幽居深宫的宫女,于是只能挥泪而别。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具体时间不详。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被俘。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仄仄”,下句为“**仄仄**”,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仄互对,而是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参看。
整理:zjh20160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1、八百里:牛之名。
2、五十弦:瑟。
3、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
翻译: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
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
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
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破阵子的古诗
破阵子的诗句古诗
破阵子古诗的诗句
破阵子名句
破阵子晏殊的古诗
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光是破阵子的古诗
古诗破阵子的拼音
晏殊破阵子的古诗
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古诗破阵子的名句
破阵子离家的古诗
破阵子的古诗通读
破阵子古诗的诗意
破阵子一起的古诗
破阵子带拼音的古诗
辛弃疾的破阵子古诗
破阵子辛弃疾的古诗
背古诗破阵子的方法
破阵子拼音版的古诗
破阵子这首古诗的内容
破阵子辛弃疾名句
辛弃疾破阵子名句
古诗破阵子春景(有拼音的)
带拼音的古诗破阵子为陈同
破阵子春景古诗的*俗
破阵子拼音版的古诗晏殊
破阵子晏殊名句赏析
破阵子辛弃疾的古诗词
破阵子拼音版的古诗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