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文/在海一方
中秋佳节皓月圆,传统月饼品齐全。
豆沙枣泥栗仁馅,五仁绿豆芝麻甜。
青丝玫瑰添彩韵,花样月饼耀民间。
月圆人圆家团圆,明月千里共婵娟。
2021年中秋创作于江苏连云港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角,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象征团圆美好的祝福。
作为一个中华传统美食的爱好者,我们不仅要传承美食,更要传承文化。关于中秋月饼的古诗词,你了解多少呢?
【北宋】苏轼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曾向昭容于内传,绿绨亲押圣人前。
三千里路秦宫月,和雪和烟到楚天。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俗。月饼与各地饮食*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二
明代:袁宏道
盘中犹折半宫花,刻凤攒龙自内家。
不是国师争袖得,也应坠破紫袈裟。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将旧样说阴晴。
等閒放出中秋月,并与春灯一夜明。
赋得月饼得甜字五言八韵
清代: 吴敦常
三百茶团外,佳名饼肆添。
时光逢月满,风味话秋甜。
捣面疑舂兔,蒸酥俨炙蟾。
圆裁轮影细,高叠塔形尖。
裹到红绫煖,修成玉斧铦。
屑霏琼碎杵,粉腻镜开奁。
偶为登盘擘,非同破璧占。
霓裳歌听罢,绮*好频拈。
咏月饼
清 袁景澜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上面这首诗记录了做月饼的过程。其实,月饼的历史要追溯的很久,北宋开始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说法。饴,就是麦芽糖;酥,就是酥油,两者相拌,相当于现在的馅。
南宋时,岳家军北上抗击金兵。一路上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老百姓为表达对岳家军的拥戴之情,中秋这天,家家用红糖、麦粉烙成军民“同心饼”慰问岳家军。岳家军不负百姓众望,杀得金兵丢盔弃甲。为纪念这次胜利,岳家军每年中秋节都吃“同心饼”。这里的“同心月饼”已经成为军爱民,民拥军的象征。
淞南乐府
清 杨光辅
淞南好,时物存秋香。
月饼饱装枣肉馅,
甜果新谷渐登场。
江乡节物词
清 吴曼云
粉膏圆影月分光,
每际中秋得饱尝。
只恐团凼空说饼,
征人多半未还乡。
月饼
清 祁启萼
中秋节物未为低,
(一)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二)
仙人醉酒问青天,
小小酥饼如明月。
中秋东方共婵娟,
阡陌坡上约不约?
(三)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四)
苏东坡,胡子长,
密州当官本事强。
先抗旱,后除蝗,
百姓家中有余粮。
不贪功,祭上苍,
做个饼儿摆中央。
集干果,汇杂粮,
酥脆甘饴味道香。
中秋夜,月光光,
酥饼相赠有吉祥。
传千年,播四方,
中华传统它敢当。
(五)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六)
都知山东有五仁,
焉知东坡密州制。
问天明月几时有,
美酒酥饼得真知。
(七)
我家窗前,一棵柳,
月亮上树,我就瞅。
八月中秋,月儿圆,
银亮的月饼,挂枝头。
过了几天,我再瞅,
月饼被谁,咬一口。
(八)
苏轼赏月
自唐代起,中秋赏月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文化风尚。王建写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语,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于明月之中。诗圣杜甫也有一些关于中秋主题的佳作。到了宋代,由于新的文学载体词的流行,从而诞生了大量与中秋有关的词作。中秋词记录了不少宋人过节的*俗,非常有趣。
唐代虽然重视八月十五,也有一些赏月活动,但还没有出现中秋节。到了北宋,中秋节才正式形成。得益于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有了明显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人们开始重视中秋节,相关娱乐活动增多。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这样追述北宋中秋:“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每到中秋节,富贵人家就重新装饰自家台榭,民间则到酒楼里占座,以便赏月。宫廷里举办中秋宴会,丝竹之声不绝,附*居民也能听到。儿童也能在这天“放飞自我”,通宵不睡,嬉戏玩乐。
中秋拜月也是一项重要的宋代节俗。在中秋节,不论贫富,男女皆要拜月,或是外出登楼,或在家中庭院,所求各有不同。男孩是希望自己蟾宫折桂,取得科考佳绩。所谓“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女孩们则期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貌似嫦娥,将来能有段好姻缘。
宋代都市
家国破碎,朝廷南渡,南宋中秋却愈发繁盛,中秋词数量都远超北宋。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人口南迁,类似都城临安这种大城市人口密度极高,文人数量多,城市文化依旧繁荣。二是中秋节自带团圆属性,这给了大批南逃的文人和百姓思念故土,感怀故人的好机会。因此每至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即使是穷苦百姓,也要解衣市酒,想方设法过节,不肯虚度此夜。
不论是北宋时人们在中秋节与家人团聚尽情娱乐享受,还是南宋时百姓借中秋怀念故土,感伤家国,这些带有强烈情绪的素材,都激发了文人们的写作欲望。而词本身所特有的长短句形式和音乐特性又与中秋主题有很高的契合度,作者可以通过长短灵活的句子更详细地叙述中秋内容和抒发节日情思,正因如此,宋代文人很爱写中秋词。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中秋词中出现最多的景自当是天上圆月,多情婉约的词人也不会直呼其名,而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力给它创作了许多名字。古人认为,月宫中住着美丽的嫦娥,蟾蜍就是嫦娥的化身,人们便用蟾蜍代指月亮。如曹勋在《尾犯·甲辰中秋》写道:“渐看蟾彩,东山旋升,金饼上云际。”团圆*安就是幸福,古人安土重迁,若非战争、灾害,轻易不离家,这种观念也折射到了月亮之上,“蟾蜍去月,天下大乱”。一旦蟾蜍离开月亮,就意味着天下大乱。
古人还认为,玉兔也住在月宫中,玉兔整天忙着捣药,这是能让人起死回生甚至飞升成仙的灵丹妙药,这一想象也体现在了宋词中:“人自老,兔长生。”“乱呼蟾兔,捣霜为驻颜玉。”可见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也是宋代人的追求啊!
人间仰头看明月
写景自然也要写人,中秋词中的人物也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的词人爱写自己,比如苏轼的“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将自己潇洒飘逸的狂士形象完美地描绘了出来。
文人的词中少不了风花雪月,歌妓是众多词人的笔墨重点。晏几道在《浪淘沙》中先用“阳关声巧绕雕梁”把美人的绝妙之声突显出来,随后一句“美酒十分谁与共,玉指持觞”使得气氛顿时旖旎暧昧起来。不说美人样貌如何如何,全凭读者脑补想象,真可谓是朦胧至极。
文人聚会
好景好色好人,快乐的人用来欣赏,不快乐的人则用来抒发人生怨愁。在南宋中秋节感伤家国沦丧,成为文人常举。朱敦儒在《浪淘沙》写道:“圆月又中秋。南海西头。蛮云瘴雨晚难收。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无酒可销忧。”中秋佳节,正逢秋雨连绵,作者与朋友们相聚,却生出了无限忧愁,唯有抱头痛哭。也有人与众不同,充满豪情,立志收复故土。颍州的李曾伯在和几个北方朋友游玩时谈论起国情,他用“休叹息,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之语表明对战争的信心,借此宽慰友人。
中秋词除了能供人欣赏品鉴外,当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宋代人的中秋*俗。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赏月是中秋节的必备节目,宋代文人最爱赏月,他们特意在中秋这天呼朋引伴,携带美酒佳酿,乘船赏月。比如朱敦儒在《念奴娇》中写道:“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
不过最受文人青睐的赏月场所还得是高楼,它的出场率最高。江西人京镗仅凭一句“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就写尽了文人急于在中秋节登楼观月的心理,以至于山阴人高观国忍不住感叹道:“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似乎是说如果不能在中秋节登楼赏月,那么他过的可能是一个“假”节。
在宋代江浙地区,还有中秋节放水灯的*俗,这在宋词中也能看到。比如毛滂在《踏莎行·中秋玩月》中说:“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堆瑶盏就是水灯。人们一般是用羊皮做成水灯,再把它们放入水中。水灯数量很多,飘满了水面,灯光点点,如同繁星,相当壮观。还有人说放水灯是为了取悦江神,希望自己能*安过江。
吃吃吃当然也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主题了。咱们现代人最熟悉的月饼,虽然有说法起源于唐代,但其实到宋代的时候,还不是人们的节日专属食品。但好吃的宋代人会选择在中秋这天“秋尝”,即品味时鲜。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蟹。比如词人毛开在中秋当天伴着“凉天气”品尝紫蟹鲈鱼。陆游胞兄陆淞不光在中秋节吃蟹,还要搭配上新醅小酒,盛邀友人李汉老西楼赏月。
先赏为敬
写中秋词也慢慢地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爱好。在中秋聚会时,文人们常常在以中秋为题即兴作词,再让歌妓唱合,以此活跃酒桌气氛。辛弃疾的《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就是在这样情境下产生的。向亲友赠送中秋词,也成为一种宋代文人钟情的过节方式,其中产生的佳作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这首写给弟弟苏辙的中秋词,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也道尽了人类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期待。
说起宋词,最先想到的词人可能会有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等。但如果说到宋代中秋词,那脑海里应该只剩下一个名字:苏轼。苏轼对中秋词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中秋》不仅风靡了整个宋代,广受传唱,还成为后代文人“抄中秋作业”的模板。据统计,他们最爱用的中秋词词牌名就是《水调歌头》和《念奴娇》,分别是44次、22次,甚至还仿照苏轼用《水调歌头》写中秋词时加上小序。可以说,苏轼凭一己之力,奠定了整个中秋词的发展之路,是当之无愧的中秋词第一人。一年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圆,祝愿大家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到中秋分外明,果品月饼伴花瓶。红酒香炉迎冰轮,设案拜月女儿情。”转眼又快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阖家团圆,居于自家庭院、楼阁,赏月拜月,品尝月饼、果品,把酒话丰收,举杯共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情浓浓,其乐融融也!
饮酒赏月,对月遥拜,自然少不了月饼唱主角。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佳节馈赠亲友、拜月祭神的节日食品。正如端午称“粽子节”,元宵叫“汤圆节”,春节在北方一些地方呼作“饺子节”一样,中秋节也被称为“月饼节”。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月饼》一诗中写道: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这是最早把“饼”和“月”联系在一起的诗句,这首诗流传甚广,渐渐地就有了“月饼”这个名字,甚至有人将苏东坡称为“月饼之父”。不过以前的月饼不像现在这样小巧圆亮,古时的月饼颇大,叫做“太饼”,八月十五圆月夜,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须将月饼切割成块,先祭拜月神,再分而食之,这才是团团圆圆。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的“团圆”之意更为明显。至清代,月饼才成了现在这样小巧玲珑,正如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言:“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到了*代、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了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因而赞美月饼的诗词也多了起来。清代咸丰年间大臣彭蕴章写道:
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
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
——《幽州土风俗》
诗中描绘的月饼已经有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案,不禁让人想起凄婉美丽的神话故事。
清末文人袁景澜写有一首《咏月饼》诗: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把制饼师傅的精巧技艺以及月饼的品种、特色交代得分外明了,还写出了举家团圆坐,品美酒美食,共赏一轮明月的情景。
阖家团聚,把酒赏月,不仅要摆上一盘码得齐齐整整的月饼,还要摆上石榴、黄梨、葡萄、西瓜、花生、栗子、红枣等应时果品,赏月明也*收。这在清末文人沈兆褆的《吉林纪事诗》中有所体现,诗云: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圞。
而*代学者施景琛的《中秋词》里,则记述了福建各地赠送“双鲤鱼月饼”的*俗:
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
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形状圆圆亮亮的,就好像一轮圆圆满满的月亮,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在这祥和美满的节日里,按照乡俗,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要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双鲤形状的月饼,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民国时期诗人陈海梅的《中秋饼》诗,更有情趣:
正当三五夜清闲,买饼分甘向市圜。
馋口儿童开口笑,如何皓魄落筵间?
把台湾、闽南一带中秋佳节之际,儿童兴高采烈尝饼玩饼的喜悦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童真悠然。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小巧圆亮的一枚月饼,融入了月华的清润、月桂的甜香、月娥的飘逸,演绎出那么多浪漫多情而又温馨备至的故事,成为国人期盼团圆、追求幸福、憧憬美好的象征。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关于月饼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月饼的古诗,供大家学*参考!
中秋鲜果列晶盘,
扩展阅读
1、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杜甫《丽人行》
2、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王崖《春游曲》
3、
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春词》
5、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
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王勃的《春游》
6、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7、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l)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关于春节的古诗
1、《除夜》
中秋月饼的诗句
古时候,月亮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神秘的'。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中秋月饼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饼外情深义重,饼内目的重重。
不知天上宫阙,月饼卖多钱?
床前明月光,有饼没包装。
何物能摆阔?月饼最出色。
举头望明月。低头闻饼香。
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
品饼蓑笠翁,独过中秋节。
我挥一挥衣袖,来年你还送不送!
我有一块月饼,不知与谁能共?
细草微风岸,今年送礼多。
淞南好,时物存秋香。月饼饱装枣肉馅,甜果新谷渐登场。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
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______袁景澜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 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 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
-祁启萼
苏东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在**淡淡的学*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要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饼的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传统月饼的特点是形式古朴、皮薄松软、馅料充足,吃起来酥绵爽口、甜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非传统月饼的特点是外形及馅料新颖独特,在馅料使用上的油脂及糖分较低,口感吃起来更加香醇,更加美味。
月饼是古代中秋节时人们常用来拜祭月神的一种供品,也是现中秋节的一种时节糕点。月饼有象征大团圆的意义,于是又称团圆饼。月饼常为圆形状,口味鲜香软糯,十分受众人喜爱。
月饼的品种繁多,现分为传统月饼和非传统月饼。传统月饼有:京式月饼、晋式月饼、广式月饼、滇式月饼、潮式月饼、苏式月饼等;非传统月饼有:法式月饼、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椰奶月饼等等。
我国月饼品种繁多,按造型分有光面与花边之分。有圆形与椭圆之内形等。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孙悟空、老寿星月饼等。卡通造型的月饼,打破了以往月饼多为圆形的传统。其实早在清代,福州人就能吃到不一样形状的月饼了,有鱼形、花形、龟形、人形等。
按产地分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徽式月饼、衢式月饼、秦式月饼、甚至日式等;
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饼、蛋黄月饼等;
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从造型上又有光面与花边之分。
各产地月饼的特点:
广式月饼:皮薄、松软、香甜、馅美苏式月饼: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
京式月饼:外形精美,皮薄酥软,层次分明,风味诱人潮式月饼:重油重糖,口感柔软。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在北方有必须市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4:6,以馅的特殊风味为主,口感脆松;
滇式月饼:皮酥馅美,甜咸适中,色泽澄黄,油而不腻。滇式月饼主要起源并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周边地区,目前也逐渐受到其它地区消费者的喜欢,其主要特点是馅料采用了滇式火腿,饼皮疏松,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
徽式月饼:小巧玲珑,洁白如玉,皮酥馅饱;
衢式月饼:酥香可口,芝麻当家其中,广式月饼更是以考究的用料,精细的工艺,严谨的制作,使其皮薄柔软,色泽金黄,图案花纹玲珑浮凸,造型美观,馅大油润,馅料多
样,质量稳定,风味纯正,甘香可口,回味无穷而成为月饼宗族的龙头老大。令社会不一样阶层,不一样收入水*,不一样生活趣味的消费者垂涎,构成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举国上下皆食广式月饼的潮流。甚至旅居海外的华侨、留学生等,*至日本、东南亚、远至澳洲、美国,都以广式月饼中为中秋赏月必备之佳品。广式月饼是目前最大的一类月饼,它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其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2:8,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
苏式月饼: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的特点是饼皮疏松,馅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于其它类月饼。
衢式月饼,可谓自成一体,是浙江省衢州市的地方特色。其特点是以芝麻为重要原料,所以衢式月饼也被称为"衢州麻饼"。其主要代表有"杜泽桂花月饼"和中华百年老字号"邵永丰麻饼".徽式月饼,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加工制成,饼焰采用野菜(苦板菜),经过腌制加工,拌以新鲜猪板油和白糖而成。主要代表是"梅干月饼"。
其它帮式的月饼相对量较少,"年年中秋明月夜,岁岁月饼有不一样"*年来,新款式月饼层出不穷。如冰皮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椰奶月饼、茶叶月饼等。
下头我们就来看看现今的新款月饼:
1、像形月饼:过去称猪仔饼,馅料较硬,多为儿童之食;外观生动,是孩子们的新宠。
2、冰皮月饼:特点是饼皮无须烤,冷冻后进食。以透明的乳白色表皮为主,也有紫绿红黄等颜色。口味出各不相同,外表十分谐美趣致。
3、海味月饼:是比较名贵的月饼,有鲍鱼鱼翅紫菜鳐柱等,口味微带咸鲜,以甘香著称。
4、果蔬月饼:特点是馅料主要是果蔬,馅心滑软,风味各异,馅料有哈密瓜凤梨荔枝草莓冬瓜芋头乌梅橙等,又配以果汁或果浆,所以更具清新爽甜的风味。
5、茶叶月饼:又称新茶道月饼,以新绿茶为主馅料,口感清淡微香。有一种茶蓉月饼是以乌龙茶汁拌和莲蓉,较有新鲜感。
6、杂粮月饼:原材料采用五谷杂粮,口味鲜美健康时尚。
7、保健月饼:这是前年才出现的功能月饼,有人参月饼钙质月饼药膳月饼含碘月饼等。
8、椰奶月饼:以鲜榨椰汁淡奶及瓜果制成馅料,含糖量含油量都较低,口感清甜,椰味浓郁,入口齿颊留香。有清润健胃美颜功能。
9、黄金奶油月饼:饼皮奶油味十足,色泽呈黄金色,口感极佳。
10、迷你月饼:主要形状小巧玲珑,制法精致考究。
11、纳凉月饼:是把百合绿豆茶水糅进月饼馅精制而成,为最新的创意,有清润美颜之功效。
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花样的月饼推出。
“养生”月饼与传统月饼有没有区别
那么,何谓“养生月饼”?它与传统月饼又有什么区别?
超市里的月饼促销员介绍,“养生”月饼主要从两个方面与传统月饼区别开来:一是在用料上,采用具有保健功能的材料,如螺旋藻、燕窝、鲍鱼等;另外便是从制作工艺上进行改革,如少加糖分、减少食用油用量、缩短烘焙时间等。比如一款官燕鲍翅月饼,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里面的燕窝可以提供保健的功效。而低糖、无糖的月饼则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老人吃也适合。
相对于一般的月饼,“养生”月饼有两个方面的区分度:一是口感,经工艺革新达到更加清淡、适口、不油腻的`口味;二是食用功效,比传统月饼更加绿色、健康,甚至可以起到保健的功效。
“养生”月饼往年也有,今年的品种更多。“功效”类养生月饼除了有燕窝、鲍鱼,稻香村、金满园等品牌推出了“螺旋藻”月饼,还有饼家推出“虫草”月饼,以提高免疫功能作为大卖点。往年出现过低糖鲜花、紫薯等水果月饼,今年更有五花八门的龙井茶月饼、普洱茶月饼等。此外,稻香村推出的沙棘、山药等“野菜”月饼系列,也抢去不少眼球。
营养度究竟有多少?
燕窝、人参这类月饼的营养度究竟有多少?螺旋藻月饼的保健效用又有多大?无糖、低糖等“健康”月饼便意味着低能量与低负担吗?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山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赵春晓主任。在赵春晓看来,当下风头正劲的“养生”月饼,有几个问题需要消费者注意:
(1)应景食品大多功效有限
赵春晓指出,无论何种保健品,其功效性的发挥都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保健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养生”月饼的养生度面临两方面的考验:一是质量问题,保健类药膳的功效性,首先必须依赖其贮藏环境和制作条件,因此,确保产品质量是消费者购买“养生”月饼的第一关;二是时效问题,“养生”月饼就算有再好的保健功效,毕竟也是应景类食品,而不是一种常吃的食物,因此,就算人参、燕窝、螺旋藻等名贵材料有质量保证,但这种“一年一度”的饮食行为,保健功效非常有限。
(2)无糖并非真“无”糖
对于已成流行食品的“无糖”、“低糖”月饼,赵春晓指出,这些月饼的含糖量确实比普通月饼低,但不能简单将其视为糖尿病患者、减肥人士的无负担选择。事实上,“无糖”或“低糖”,只是一个非常表面的原材料用量说明,并不代表月饼真的就“无”糖或“低”糖。月饼的主要原材料是淀粉,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同样会转化为糖分。商家以“无糖”或“低糖”作为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理由,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容易让不适宜食用月饼的人“上当”。
因此,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和减肥人士,对“无糖”、“低糖”仍然需要慎重。
中秋佳节将至,象征着阖家团圆的月饼也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王博士提醒大家,中秋月饼五种吃法最科学:
一、宜早不宜晚:
月饼是高糖、高脂食品,早上或中午吃可以补充能量,也不易发胖。但晚上则应少吃或不吃月饼,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可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二、宜鲜不宜陈:
月饼大多含有较多的脂肪,一旦存放过久,容易发生变质,油脂也会氧化酸败,不利于健康。
三、宜少不宜多:
月饼含油脂、蔗糖较多,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胃满、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糖升高等反应。老年人、儿童更不宜多吃。尤其是无糖月饼中所含的油脂并不少于普通月饼,热量仍然较高,会导致糖尿病人血糖升高。高血脂、高胆固醇人群要少吃肉馅、蛋黄馅月饼。
四、保存适宜冷藏:
中秋节有什么*俗?
有哪些优美的中秋节诗词?
哪句最令你动容?
一起来看~
中秋节*俗
1、月饼,每到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
在节日当晚,一家人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每个人都要吃,这代表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团员。
2、设香案,中秋季也是祭月的节日,人们会设香案,点上香,放上水果、月饼等,香案置于院落中,表达了对月亮的祭拜,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的敬仰。
3、赏月,这一天月亮很美,由古代文人骚客们发起,他们的诗句及作品促使这种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俗,这一天一家人一起赏月那叫圆满,一个人漂泊在外赏月,会异常孤单。无论如何,这一天,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看几眼月亮。
中秋节诗词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最多情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最有想象力的中秋诗词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
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中秋未到话月饼的诗词
1、李白家的月饼
床前明月光,有饼没包装。举头望明月,低头闻饼香!
解读:这没包装的饼肯定是*民化的散装冰糖麻饼之类的,其实还真好吃。小时盼过中秋节,就是那麻饼的香味想起来叫人流口水。估计你今日闻着那香味,回味的就是儿时的美梦吧?
2、杜甫家的月饼
细草微风岸,今年送礼多。何物能摆阔?月饼最出色!
解读:算你有眼光,找到了最佳礼品。估计你还是费了几番心思的,跑了很多超市、精品礼品店之类的吧?唉——要送礼也不容易啊!
3、柳宗元家的`月饼
无权鸟飞绝,没钱人踪灭。品饼蓑笠翁,独过中秋节!
解读:你当年没辉煌过,咋会有如此感叹?
4、苏轼家的月饼
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不知天上饼,能卖多少钱?
解读:人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至于天上嘛,可能要好些。我想至少都是二般三般黑吧。同理可证,天上月饼至少也应卖二三般的钱吧。
5、徐志摩家的月饼
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的送,我挥一挥衣袖,来年你还送不送?
解读:悄悄地送,悄悄地收,怕啥嘛?人情往来正常事,何必羞羞答答?就算饼盒装现金装金银珠宝,就算有人看见,谁会把你手中饼盒打开来看?还不就是明明白白一合饼而已。你只是要小心检查,别把堆积如山的饼乱丢给喂猪的,或乱送给穷亲戚什么的,以免把可爱的金钱珠宝和着那一番好意给糟蹋了。顺便提个醒,如果要品一品那美味,小心里面夹有钻石之类的异物,一是别被咯着牙了,二是小心被卡住喉咙了。至于明年送不送,何必想那么多?今朝有饼今朝香甜,管他明年是继续悄悄收,还是牢中画饼充饥度日如年。小徐呀,你的目光太远大啦,别去考虑那么多哟!
6、琼瑶家的月饼
我有一块月饼,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送饼之人能懂。饼外情深义重,饼内目的重重。迎来送往惧无踪,徒留一帘幽梦!
解读:美女呀,你真的是樱桃小口啊?你不看看今日之月饼,不就是比樱桃大不了多少的吗?这样的月饼才真的是珍品呢!那么大一丁点儿,还要“谁与共”,一口就下肚肚了耶!别那么浪漫好不好?
提前祝所有活跃的 、沉默的、 热情的、 深沉的 、玩酷的 、耍赖的、 在线的、隐身的朋友们中秋快乐!
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
有写月饼的古诗
关有月饼的古诗
月饼的诗句
月饼诗句
月饼的5言古诗
肉月饼上的古诗
月饼的古诗赏欣
中秋与月饼的古诗
月饼的诗句古诗
吃月饼赏月的古诗
和月饼有关的古诗
与月饼相遇的古诗
礼盒月饼的古诗
唐代月饼的古诗
关于月饼节的古诗
关于卖月饼的古诗
古诗月饼的诗意
有月饼的古诗词
关于月饼的古诗吧
赞叹月饼的古诗
月饼说说
赞月饼的诗词
送月饼的句子
写吃月饼赏月的古诗
用月饼和水果的古诗
关于关于月饼的古诗
关于月饼的古诗很短
玉兔吃月饼的古诗
关于月饼的古诗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