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无名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无名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无名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无名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的意思及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的意思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十九首
作者:无名氏 朝代: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①芙蓉:荷花。
②泽:湿润的洼地。
③遗(wèi):送。
④环顾:回顾、回头看。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⑦同心:指感情深厚。
⑧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赏析】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家乡妻子的诗。诗中运用《诗经》、《楚辞》采香草赠美人的传统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曲折缠绵。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品开篇描述了一幅采莲摘兰的生动画面,莲和兰自古以来就象征男女爱慕之情,象征美好,显然,游子采莲摘兰是为了心中最美的.人。这一场面充满了愉悦轻快甜蜜的情调,但诗人却在这愉悦轻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转,心中骤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伤,“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把这些美艳芳香的花草送给谁呢?当然是心爱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结发妻子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由眼前的花草触发思年故乡亲人之情,心中淡淡的哀愁油然而生。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回头眺望故乡,故乡却在千里迢迢之外,路程遥远,没有尽头。“还顾”这一动作性的画面,充满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的情感,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主人公的动作和那充满渴望的情思,而“漫浩浩”又极写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哀愁又加深了一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心意相同的结发夫妻却要远远地分居两地,是何等痛苦难耐的事呀!不但如此,而且相聚之日还遥遥无期,甚至一直要忧伤到“终老”,感情发展到极致,最后只有痛苦和无奈了,令人心如刀绞,随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品构思巧妙,语言精炼,感情含蓄,给读者留下的空间想象很大,让人觉有很多种答案,却又难说那个是完美的。意韵深厚,余味无穷。
《杂诗》
作者:无名氏
*寒食雨草萋萋,着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
1、着: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译文:
时令将*寒食,
春雨绵绵春草萋萋;
春风过处苗麦摇摆,
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呵,
我却有家归去不得?
杜鹃呵,
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赏析: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汉]汉无名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释:
【1】青青:本意为蓝色,引申为深绿色,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
【2】陵: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此处指大的土山或墓地。
【3】柏:四季常青的树木,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4】磊:众石也,即石头多。会意字,从三石。
【5】生:生长,生活。
【6】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
【7】远行客:在此有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的意思。客,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此句言人在世上,为时短暂,犹如远道作客,不久得回去。
【8】斗酒:指少量的酒。
【9】薄:指酒味淡而少。
【10】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
【11】宛: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与湖北、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12】洛:洛阳的简称。
【13】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盛热闹的气象。
【14】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冠带是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民。
【15】索:求访。
【16】衢:四达之道,即大街。
【17】夹巷:央在长衢两旁的小巷。
【18】第:本写作“弟”。本义为次第、次序,此指大官的住宅。
【19】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20】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亦为宫门的代称。
【21】极宴:穷极宴会。
【22】戚:忧思也。
【23】迫:逼*。
作品赏析: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三。
这首诗与《古诗》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见后)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诗词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唐无名氏《望江南·莫攀我》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唐无名氏《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五里滩头风欲*,张帆举棹觉船轻。——唐无名氏《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唐无名氏《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唐无名氏《无题》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唐无名氏《无题》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唐无名氏《无题》
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唐无名氏《无题》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唐无名氏《无题》
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唐无名氏《无题》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唐无名氏《无题》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唐无名氏《无题》
《古歌·秋风萧萧愁*》
作者:无名氏
秋风萧萧愁*。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
1、萧萧:寒风之声。
2、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飙风:暴风。
3、修修:与“翛翛”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
4、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赏析:
读这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一派浓重的忧愁所笼盖——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读到这里,读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有人认为,《古歌》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确。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它应该就是“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怎样长足的进步。能够与它比美的,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了。
歌颂无名英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小编带来的歌颂无名英雄诗词。
1.《日子》
春天,种一些日子
浇水 施肥 再加点爱心和善良
日子就会发芽
夏天,日子开始疯长
打药 锄草 最重要的是
让日子在日子中生长
秋天,日子挂在门口
一天天的便红火了起来
冬天,静静地坐下来
围着炉火
嚼着日子
谈论着日子以外的故事
2.《好日子》
披一身阳光
诗歌中穿行
恬淡的目光远山飘扬
我的孩子 雪地上
甜润的笑声
浸透花香
西墙边 妻子静静的微笑
无限的柔情
染红了枝头的小鸟
夕阳下 炊烟冉冉升起
3.《妻和我》
妻和我
并肩走着
秋风**
落叶的间隙里
我们话语不多
忙完了一天
此时我们
走在一起
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气流
偶尔妻也会
挽起我的手臂
靠得很紧
如果没有熟人
这个姿势会
持续到回家
4.《忆多年前的`一个夜晚》
你总是做好晚饭
等我
那一夜
你我脉脉相偎在一起
一言不发
忘记了雪花在门口飘扬
屋外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少年答孟氏)
少年〔唐代〕
神女得张硕,文君遇长卿。逢时两相得,聊足慰多情。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孟氏游家园作)
孟氏〔唐代〕
可惜春时节,依然独自游。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寄妾赵氏(一作赵氏诗)
房千里〔唐代〕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
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
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汪给事太夫人程氏挽辞太恭人谕氏挽辞
陆游〔宋代〕
爵邑恩荣盛乡闾誉望尊。儒科传累叶,上寿萃高门。阡茂新栽柏,堂余旧树萱。故民何以报,沾洒望秋原。耄齿人谁及,高门世共荣。始终膺备福,稚老遇升*。纶綍褒嘉事,乡闾恻怆情。吾诗傥传世,亦足见*生。
李氏园(李茂贞园也,今为王氏所有。)
苏轼〔宋代〕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其北临长溪,波声卷*陆。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谁家美园圃,籍没不容赎。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蜀。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谷。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俗犹呼皇后园,盖茂贞谓其妻也。)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何当力一身,永与清景逐。
苏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称)
苏轼〔宋代〕
君不见董邵南,隐居行义孝且慈。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卜算子(湖州砖墙吴氏女失身于土山张氏作妾)
曾觌〔宋代〕
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雪压风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喷。半醉折归来,插向乌云鬓。不是愁人闷带花,花带愁人闷。
惜分飞(吴氏馆寄内童氏)
陈著〔宋代〕
筑垒愁城书一纸。雁雁儿将不起。好去西风里。到家分付眉颦底。落日阑干羞独倚。十里江山万里。容易成憔悴。惟归来是归来是。
西州为鞠氏游氏语
佚名〔魏晋〕
鞠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三辅为张氏何氏语
佚名〔魏晋〕
何氏算,张氏钩。何氏肥,张氏瘦。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
言之易,行之难——《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及弟子《季氏将伐颛臾》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红楼梦·第八回》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败莫大于不自知。——《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解老》
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勉学篇》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颜氏家训·序致篇》
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吕氏春秋·论·士容论》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吕氏春秋·论·开春论》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吕氏春秋·览·恃君览》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训·教子篇》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
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惠能《菩提偈》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佚名《秦风·无衣》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传·东方朔传》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春恨》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金缕衣的古诗无名氏
画的古诗无名氏
无名氏的古诗杂诗
读无名氏的古歌古诗
19首无名氏的古诗
无名氏的古诗全集
播放无名氏的古诗
形容无名氏的古诗
最有名的无名氏古诗
无名氏写的最好的古诗
无名氏写人生的古诗
古诗菩萨蛮无名氏写的
霍顿与无名氏台词
古诗十九首的无名氏元汉
古诗十九首的全诗无名氏
送别无名氏的古诗视频
无名氏的古诗有哪一个
霍顿与无名氏经典台词
送别无名氏的古诗拼音版
汉朝的无名氏写的古诗诗酒手机
28字无名的古诗
无名宫女的古诗
无名姓的古诗词
无名墓碑上的古诗
无名无作者的古诗还是事吗
无名之辈名句
无名之火的说说
风云无名台词
无名之辈句子
无名是哪个朝代的古诗
积累与黄河有关的古诗
带沫的古诗词形容女孩
有关适合疫情期间的感恩古诗
诗词中有山字有水字的古诗词
然后写月亮的古诗
赞美爱情表达相思的古诗词
描写中秋节景象的古诗
游子的古诗中的思亲
童年的回忆古诗手抄小报
搜集杨万里的其他古诗
灶王节的古诗词
古时候形容女子的古诗词
爱时间的古诗
以疏结尾的古诗词
村晚这首古诗从中获得的启发
韩愈的著名古诗是哪一首
思乡的古诗及写作背景
游子思亲思乡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高中
夸男人成熟稳重的古诗
有窗户有花有树的古诗
形容一起聊天到天亮的古诗
抗击新冠肺炎的古诗词
描写少年欢乐嬉戏的古诗
屈原的古诗网名
凉州的古诗拼音
经常读古诗的坏处
救灾捐赠的古诗
描写战争后惨不忍睹的古诗
一语双关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元日古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