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无名氏的古歌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读无名氏的古歌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读无名氏的古歌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读无名氏的古歌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的意思及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的意思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十九首
作者:无名氏 朝代: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①芙蓉:荷花。
②泽:湿润的洼地。
③遗(wèi):送。
④环顾:回顾、回头看。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⑦同心:指感情深厚。
⑧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赏析】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家乡妻子的诗。诗中运用《诗经》、《楚辞》采香草赠美人的传统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曲折缠绵。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品开篇描述了一幅采莲摘兰的生动画面,莲和兰自古以来就象征男女爱慕之情,象征美好,显然,游子采莲摘兰是为了心中最美的.人。这一场面充满了愉悦轻快甜蜜的情调,但诗人却在这愉悦轻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转,心中骤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伤,“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把这些美艳芳香的花草送给谁呢?当然是心爱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结发妻子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由眼前的花草触发思年故乡亲人之情,心中淡淡的哀愁油然而生。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回头眺望故乡,故乡却在千里迢迢之外,路程遥远,没有尽头。“还顾”这一动作性的画面,充满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的情感,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主人公的动作和那充满渴望的情思,而“漫浩浩”又极写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哀愁又加深了一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心意相同的结发夫妻却要远远地分居两地,是何等痛苦难耐的事呀!不但如此,而且相聚之日还遥遥无期,甚至一直要忧伤到“终老”,感情发展到极致,最后只有痛苦和无奈了,令人心如刀绞,随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品构思巧妙,语言精炼,感情含蓄,给读者留下的空间想象很大,让人觉有很多种答案,却又难说那个是完美的。意韵深厚,余味无穷。
《古歌·秋风萧萧愁*》
作者:无名氏
秋风萧萧愁*。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
1、萧萧:寒风之声。
2、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飙风:暴风。
3、修修:与“翛翛”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
4、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赏析:
读这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一派浓重的忧愁所笼盖——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读到这里,读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有人认为,《古歌》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确。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它应该就是“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怎样长足的进步。能够与它比美的,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了。
《杂诗》
作者:无名氏
*寒食雨草萋萋,着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
1、着: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译文:
时令将*寒食,
春雨绵绵春草萋萋;
春风过处苗麦摇摆,
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呵,
我却有家归去不得?
杜鹃呵,
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赏析: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宋无名氏《九张机·一张机》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宋无名氏《白石郎曲》
多谢师尊传演教,要令后学悟真诠。——宋无名氏《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演教堂》
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宋无名氏《鹧鸪天·冬至阳生才两日》
腊前冬至後,报春意、动南坡。——宋无名氏《木兰花慢·腊前冬至後》
嵩阳若兴黄山比,独少灵砂一道泉。——宋无名氏《黄山》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宋无名氏《行香子·天与秋光》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名风標。——宋无名氏《陶公醉石》
梅子成阴,海棠初谢,小园才过清明。——宋无名氏《满庭芳·梅子成阴》
正是清明天气,茅草池塘鲜丽,何处不相宜。——宋无名氏《水调歌头·东风卷帘》
过清明骤雨,五候台榭,青烟散入,新火开时。——宋无名氏《风流子·淑景皇州满》
海棠开后雨冥绵,寒食清明又一年。——宋无名氏《柳塘送春·海棠开后雨冥绵》
门外小桥寒食夜,月明人去杏花残。——宋无名氏《捣练子·初酒醒》
酒後依旧见。枫叶满阶红万片。——宋无名氏《红窗迥·河可挽》
仙翁初度,遇端阳佳节,又还两日。——宋无名氏《酹江月·仙翁初度》
春雨濛濛,淡烟深锁垂杨院。——宋无名氏《点绛唇·春雨濛濛》
金钱掷罢娇无力,笑倚栏干屈曲中。——宋无名氏《宫词》
花萼楼前春正浓,濛濛柳絮舞晴空。——宋无名氏《宫词》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宋无名氏《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宋无名氏《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宋无名氏《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任意咆哮,如瓶泻泉。——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枉费工夫,去磨砌砖。——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安用机关。——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戈甲俱宁,太*四边。——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一味醍醐,我知自然。——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云雾敛,月正圆。——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石女停机,金针线穿。——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谢三郎许我钓鱼船。——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不出波澜。——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浮沉自然。——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自喜欢。——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这些消息,谁敢乱传。——宋无名氏《斗鹌鹑·木马嘶风》
标格清高,性姿雅淡,群芳独步惟梅。——宋无名氏《满庭芳·标格清高》
当年秀气,付作此奇材。——宋无名氏《满庭芳·标格清高》
不逐东风桃李俗,冰霜里、弹压春回。——宋无名氏《满庭芳·标格清高》
文章,推大手,关征小试,暂费筹财。——宋无名氏《满庭芳·标格清高》
我殷勤为寿,起舞持杯。——宋无名氏《满庭芳·标格清高》
品格清高,姿容闲雅,别受化工深意。——宋无名氏《喜迁莺·一阳初起》
似玉容寂寞,无言有泪。——宋无名氏《喜迁莺·一阳初起》
疑是佳人,巧拈香酥,枝上玉纤轻缀。——宋无名氏《喜迁莺·一阳初起》
成实後,有调和鼎鼐,一般滋味。——宋无名氏《喜迁莺·一阳初起》
虚无混沌未分前,大道元居太极先。——宋无名氏《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三清殿》
自一而三同祖炁,澄清高上积阳天。——宋无名氏《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三清殿》
百年如梦蝶。——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叹古往今来,多少豪杰。图王霸业。——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今只有狐踪兔穴。——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想荣华秉烛当风,富贵似汤浇雪。——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省也,损身薄利害己,虚名却如吴越。——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柴门掩,是非绝。——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向午窗容膝,小溪垂钓,坐对云山万叠。——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夜横琴,伴我知音,碧天皓月。——宋无名氏《瑞鹤仙·百年如梦蝶》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唐无名氏《望江南·莫攀我》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唐无名氏《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五里滩头风欲*,张帆举棹觉船轻。——唐无名氏《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唐无名氏《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唐无名氏《无题》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唐无名氏《无题》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唐无名氏《无题》
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唐无名氏《无题》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唐无名氏《无题》
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唐无名氏《无题》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唐无名氏《无题》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唐无名氏《无题》
《刺勒歌》
作者:汉乐府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北方边地奇丽风光的乐府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其具体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皆已无从考据。
此民歌诗词远为鲜卑文,现今流传下来的敕勒川辞系从鲜卑语翻译而来。相传是北齐时期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所唱,以此来激励士气。此民歌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雄浑朴质,具有典型的北方乐府民歌的特点。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尽管现今已不能确切地说敕勒川在什么地方,但可以肯定是大漠草原中,阴山脚下。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诗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诗。诗人轻松的用笔为我们勾画了雄奇壮丽的风景,语言自然朴质,超越了一切的装饰效果。古人曾评论说:“能发挥自然之妙如此,当时徐、庾辈不能也。”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宋无名氏《九张机》赏析,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九张机》
——无名氏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 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响,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宋无名氏《九张机》赏析:魂绕幻境,一眼回眸,醉了思念
读罢无名氏的《九张机》,一抹莫名的情愫袭上心头,是哀伤?是惋惜?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那绵长悠远的相思,那细腻柔婉的情思,在我的心扉间幽幽地萦绕着。
春天,挥舞长袖,染绿了桑树,染清了溪水,染醉了采桑女子的心。风和日丽的日子,女子身着精心裁剪的衣裙,跑到缀满嫩叶的桑树下,欢跃而轻快地采摘新嫩的桑叶。春天,你真美!女子停下忙碌的双手,陶醉而贪婪地睁大双眸,携一抹春天的暖阳,赏一树桃花的嫣红。枝头欢愉歌唱的黄鹂鸟,你是否也喜欢采桑女子的妩媚娇俏?你不停地啼鸣,莫非是想与采桑女子一起饱尝春天的美丽?
不远处,一簇簇灿若云霞的桃花,映红了采桑女子的脸颊,人花相映,自是美好。可想来,应该是“桃花得气美人中”更贴切,桃花的妖娆更是得益于采桑女子的娇艳妩媚。你看,那青骢马下的少年看得痴迷了。桑树林中,桃花丛畔的她,应该是桃花仙子吧,人世界的庸脂俗粉怎会如此清新脱俗?
君那深情的眸光,她岂能不知?可是,萍水相逢怎能将芳心轻易托付?还是逃离那深情的注视吧。然而,那深情的眸光和飘逸洒脱的身影已在她的心中荡起了圈圈涟漪,她的心再也恢复不到以往的*静。忍不住,她偷偷回眸,再看一眼,就看一眼。不想,那娇羞的回首,醉了一世情缘。
落红点点,飞絮蒙蒙,转眼春天即去。春蚕吐丝了,采桑女子挥动着灵巧的双手,引线穿梭,她要为轻歌曼舞的宫女织出美丽的锦缎。也或许,织锦的繁忙可以削减思绪的烦乱。
可是,咿哑的织布声仍旧扰乱了她的心,青骢马前的少年哦,你在哪里?为什么你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浮现?盘花易绾心难整,一怀愁绪惹憔悴。思念的桃花雨淋湿的少女的整个天空。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可知。君可知,你不在眼前,她的整个世界都是你。眉间心上,无计逃避。这满腔的愁绪,该向何人诉?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就把对你深深的思念,一线线织入锦缎的丝丝缕缕之中吧。为了你,她心甘情愿地将思念的苦酒一饮而尽,纵然辣的双眸盈泪,也无怨无悔。
于光滑的锦缎之上织几行娇艳美丽的花朵,花朵四周,添一对双飞双舞的蝴蝶。阳光静静地透过窗棂流泻到室内,照着那一对双飞的蝴蝶,绕花缠绵的蝴蝶哦,你可是山伯伴着英台飞?你可知我心中的山伯何日回?
再织一对相亲相爱的鸳鸯,伴着春光花间戏水。可是,裁衣之时,倘若被人轻轻一剪,只落得鸳鸯两分飞,岂不令人心儿碎。惹得离恨一场,无计再相聚。
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回文诗,这又是何人的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呢?莫非天下女子都中了爱情的蛊,任由思念侵蚀心扉?思念宛如一枝饱蘸的毒液的箭,射向了痴情女子的心房。
渗着深深地思念,和着浓浓的爱恋,织就一朵朵并蒂花。“相思树上双栖翼,连理枝头并蒂花。”一针针,一线线,从头到尾,落满相思。
想来,红尘中的遇见都是缘分的唯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花开时节,染香的是缠缠绵绵的心情;风起时,吹乱的是环环绕绕的心事。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忆江南》(唐 )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欣赏阅读]
古诗:无衣
朝代:
先秦
作者:
佚名
原文: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注释:
①七:虚数,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②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③安:舒适。吉:美,善。④六:一说音路,六节衣...
鉴赏
此诗与《秦风·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但前人往往曲为之说,《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
读无名氏的古歌古诗
金缕衣的古诗无名氏
画的古诗无名氏
无名氏的古诗杂诗
19首无名氏的古诗
无名氏的古诗全集
播放无名氏的古诗
形容无名氏的古诗
最有名的无名氏古诗
无名氏写的最好的古诗
无名氏写人生的古诗
古诗菩萨蛮无名氏写的
古诗十九首的无名氏元汉
霍顿与无名氏台词
古诗十九首的全诗无名氏
无名氏的古诗有哪一个
送别无名氏的古诗视频
送别无名氏的古诗拼音版
霍顿与无名氏经典台词
汉朝的无名氏写的古诗诗酒手机
28字无名的古诗
无名宫女的古诗
歌颂无名英雄的古诗词
无名姓的古诗词
无名墓碑上的古诗
无名无作者的古诗还是事吗
无名是哪个朝代的古诗
无名之辈名句
一首无名伤感的古诗
缅怀无名先烈的古诗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