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对联的古诗

关于沧浪亭对联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沧浪亭对联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沧浪亭对联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沧浪亭对联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 语录(2) 说说(1) 名言(514) 诗词(115) 祝福(1k+) 心语(165)

  • 《初晴游沧浪亭》古诗鉴赏

  • 文学
  • 《初晴游沧浪亭》古诗鉴赏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晴游沧浪亭》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宋代〕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译文

      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

      连明:直至天明。

      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

      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鉴赏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阅读全文]...

2022-02-18 05:51:36
  • 初晴游沧浪亭古诗赏析(初晴游沧浪亭古诗翻译)

  •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81首古诗词

    纯音乐-钱塘湖春行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0:50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古诗今译:

    池塘水涨了起来,是因为昨夜的春雨一直下到天明;春云轻柔,仍有浓厚的云块遮掩天空,阳光偶有射下,时晴时阴,但天气已经渐暖。

    帘内无人,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花丛、竹林经过夜雨洗涤,一片寂静,不时从中传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注释解说:

    ⑴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⑵连明:直至天明。⑶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⑷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品鉴鉴赏: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年),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迁居开封。景佑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同*章事兼枢密使杜衍,支持范仲淹改革,他遭反对派倾陷,被勤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以诗文寄托愤懑。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文多论政之作,辞气慷慨激切。又工书法。

    [阅读全文]...

2022-07-24 21:35:38
  • 沧浪亭记诗词

  • 沧浪亭记诗词

      古诗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译文翻译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注释解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过:拜访。

      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

      崇阜:高山。

      并(bàng):通“傍”。

      杠:独木桥。

      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北碕:北边曲岸上。

      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闵:同“悯”,悲悯。

      寻:长度单位。

      锱珠: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阅读全文]...

2022-04-20 10:43:59
  • 《沧浪亭记》古文赏析

  • 古文
  • 《沧浪亭记》古文赏析

      《沧浪亭记》是归有光应僧人文瑛之请而作。它记述了沧浪亭的历代沿革、兴废,感慨于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能长留天地间。从中悟及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沧浪亭记》古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沧浪亭记①

      作者:归有光

      浮图文瑛②,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③。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④”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⑤,广陵王镇吴中⑥,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⑦,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⑧,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⑨。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⑩。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⑾。尝登姑苏之台⑿,望五湖之渺茫⒀,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⒁,阖闾、夫差之所争⒂,子胥、种、蠡之所经营⒃,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⒄,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

      ①作者的这篇文章记述了沦浪亭的演变过程,并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赞美了苏舜卿的沧浪亭;而那些盛极一时的宫馆园囿,却早已不存在了。作者的寄寓是很深的。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能于*淡直朴中见出深意,这正是作者散文的特点。

      ②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文瑛,生*不详。庵:小庙,多为女尼所居。

      ③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诗歌奔放豪健,风格清新,与梅圣俞齐名,世称“苏梅”。为权臣忌恨而被贬逐,后退居苏州,营作沧浪亭(1045年建),并作文为记。该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④亟(qì),多次,屡次。亭之胜,沧浪亭的美丽景色。所以,表原因。

      ⑤吴越:指吴越王,即唐末钱镠,官拜节度使。后拥兵自重,建国吴越,称吴越国王,是五代十国时的十国之一,辖地包括今浙江、江苏西南、福建东北部地区。

      ⑥广陵王:指吴越王钱镠的儿子钱元瓘。吴中:指苏州一带地区。⑥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这里指内城。

      ⑦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孙承祐:钱镠的孙子钱俶的岳父。

      ⑧迨:到,等到。淮南:唐代设置的淮南道,治所在扬州。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了宋王朝。

      ⑨禅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

      ⑩复,恢复,重建。构,房屋建筑,这儿指亭子。荒残,荒废、残破。灭没,埋没。馀,这儿指废墟。

      ⑾夫(fú),句首语气词。朝(cháo)市,朝廷和集市。易,替换,变更。

      ⑿姑苏台:在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建。

      ⒀五湖:这是泛指包括太湖在内附*所有的湖泊。

      ⒁太伯:周代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传说太子准备将幼子季历立为王,于是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就远避江南,遂为当地君长,成了春秋时吴国的开国者。

      ⒂阖闾:春秋时吴国的国王(公元前514-公元前496年)。夫差:阖闾的儿子,吴国的国王(公元前496-公元前475年)。

      ⒃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哥哥伍尚,被楚*王杀害,他投奔到吴国,曾辅助吴王夫差伐越。仲蠡:指文种和范蠡。文种,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楚人;范蠡,春秋末年楚人,曾辅助越王灭吴。

      ⒄钱镠:吴越国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公元907-公元932年)。传位四世,后统一于宋王朝。⒄释子:佛教徒的通称。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弃了俗姓,以佛释迦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称为释子。

      ⒅澌:冰块。因冰块不能持久,容易消融,所以又有溶化的意思。这里的澌然,就是冰块消融的样子。

      【译文】

      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流水环绕,是苏子美沧浪亭的故址。他多次求我写沧浪亭记,说:“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于今请您记叙的,是我为什么要建这个亭子。”

      我说:先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造了一座花园在内城的西南面,他的外戚孙承估,也造了一座花园在它的旁边。直到淮南一带地方都归了宋朝时,这些花园也还没有荒废掉。苏子美开始建筑的沧浪亭,到后来是和尚居住了。这样沧浪亭就改成了大云庵。自有了大云庵以来又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古代遗迹旧事,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之上重新恢复了苏子美的沧浪亭,这样又从大云庵改成沧浪亭。

      从古到今由于时代变迁,宫廷和街市也发生了变易。我曾登上姑苏山上的姑苏台,眺望那浩淼辽阔的五湖,苍翠葱笼的群山,而古时太伯、虞仲所创建的,阖闾、夫差所争夺的,子胥、文种和范蠡所经营的,如今统统都没有了,这大云庵和沧浪亭又值得什么呢?尽管如此,那钱鏐因天下纷乱才窃取了权位,占据了吴越这块地方,国富兵强,传了四世,他的子孙和姻戚,都趁着这个机会奢侈僭位,大建宫馆苑囿,盛极一时,而苏子美的沧浪亭,却被文瑛和尚敬重如此。可见读书人想要垂名千载,不像冰块那样一下子被溶解消失掉,这确实是有一番道理存在的呢。

      文瑛好读书又喜做诗,常和我们在一起(徒步云游),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讲解】

      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沧浪亭,是苏州市的四大古名园之一。它原是五代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又说是五代末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到北宋时,诗人苏舜钦购得,并临水筑亭,题为“沧浪亭”,园也因亭而得名。后来又屡易其主。南宋初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故又名韩园。由元至明为佛寺。本文就是归有光应僧人文瑛之请而作。它记述了沧浪亭的历代沿革、兴废,感慨于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能长留天地间。从中悟及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阅读全文]...

2022-06-24 20:04:42
  •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   《初晴游沧浪亭》

      作者: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

      1、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作者被贬废后购建,取名“沧浪”。

      2、连明,直至天明。

      赏析:

      全诗未用一个直接表情的字眼,但景中寓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境界,正是诗人闲适恬静心情的写照,即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诗人有《沧浪亭》诗云:“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费尽心机搞阴谋,耍弄权术)。”细细品味这几句诗,对理解这首绝句很有好处。

      也许是“好雨知时节”,昨晚“随风潜入夜”,一直下到天明,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你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上轻柔的春云像娇嗔的姑娘在照镜,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似的,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看来,宋朝诗人颇喜欢“弄”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开了先例,欧阳修“夜深江月弄清辉”和苏舜钦的这一句紧紧跟上,就象今天的人喜欢用“搞”字。用多了,就缺乏新鲜感,诗词创作最重的还应是首创精神。尽管“弄”字都用得不错,能出境界,但毕竟不如首创者。第三句先写“水晶帘莹更通风”,春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落下斑驳的倩影;再写“花重锦官城”和“绿竹半含箨”那种境界,无论是花,无论是竹,都给人“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那种清新的感觉。今天,园里没有客人来,诗人独自观赏,踽踽前行,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心头不禁涌起“沧浪独步亦无淙”之无绪。最后一句以动衬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效应。欧阳修也有《沧浪亭》诗曰:“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做为这一句诗的解说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诗人还有《沧浪静吟》云:“静中情味世无双”,这静中的“幽独闲放之趣”,隐藏着诗人被罢黜后的落寞情绪。诗人嘴上说在这静谧的园中可以“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其实心中是非常痛苦的,只是没有明说罢了。哀莫大于心死,诗人对朝庭早已“心死”。

    [阅读全文]...

2022-06-17 05:49:33
  •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诗词赏析

  •   【原文】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赏析】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阅读全文]...

2022-04-17 21:32:50
  •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

      ⑴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

      ⑵连明:直至天明。

      ⑶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

      ⑷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娇云”句:娇美可爱的云既浓密又浓和,以时晴时阴作游戏。

      参考译文

      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简析

      庆历五年(1045)至庆历八年(1048),苏舜钦因赋闲而旅居苏州*四年,其间定居沧浪亭也超过三年,诗作甚多。此诗写景清新明快,精心炼字,一“弄”字赋予云以灵动之美,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后两句以静衬动,景之清新,物之鲜嫩,情之明快融为一体。兴趣天然,意味隽永。

      赏析

      《初晴游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雨后沧浪亭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恬静安逸的心情。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阅读全文]...

2021-12-04 12:09:31
  • 游帖·沧浪之行(组诗)

  •   1、游帖·沧浪之行

      

      沧浪行、敛光好、去是从未见过的路。

      离合悲欢往事尚堪被铭记,归是在找

      远游中缺*的那人印记,窗外响起人潮红绿。

      

      先生风流客宾潇洒、狂笑翰墨你我皆为

      口吐白沫的失意者唱到:

      “惜梦可怜为容寻

      对镜无端惊鸿鸣”

      

      何处是了无牵挂修身之所、我吐露

      这二十年的身体大梦一场,徒有新添的恸哭。

      

      2、记事帖·闲谈

      

      夏日的气息撩逗贪玩的小兽

      舔舐端*的月亮一如*似无味的脊背

      搜寻记忆里只不过是一只始终在寻找

      新鲜肉食的狐狸。淌于唇边的蜜语

      于是有人选择喝酒、流浪与孤独

      坐上旋转木马、缠绕无人认领的天空上

      不仅仅有乌鸦、君王和少女的裙摆

      更多的星辰滴落、神佛在对岸的

      左眉种上的一道紫痂就像

      抓紧每一寸在生活开阔处滋生的

      湿漉漉的苔藓、那人类间最大的敌意

      无非是梦一场的疯言乱语与缅怀一切

      有靠*的人也有远去的人、彼此拥抱

      像一张对折的白纸、入殓师一般

      熟稔的动作轻盈而洁净。揉皱。

      

      3、友人帖·易燃易爆炸

      

      我记得你的模样

      取一缕你的发

      摹一丝不苟的轮廓

      投一段未加修饰的音节

      撩起裙摆的褶皱

      “抱歉失荆州本非我意就像

      我养那么多表明爱意的白鸽

      为了撕破黑夜最后的遮羞布

      淌于唇、止于齿的羞耻是恋人

      眼里的滚烫、即将成熟的弦月”

      而你依旧沉默、胀破了滚圆的石榴

      宣告雨季正式的到来、乌鸦衔着

      休止符铺满被诅咒的天空

      注定了这是一场胡言乱语的修辞

      

      4、避世帖

      

    [阅读全文]...

2022-03-20 09:18:33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关于亭子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2、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3、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4、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5、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6、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7、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边多。

      *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8、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9、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10、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11、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阅读全文]...

2022-03-17 04:55:39
沧浪亭对联的古诗 - 句子
沧浪亭对联的古诗 - 语录
沧浪亭对联的古诗 - 说说
沧浪亭对联的古诗 - 名言
沧浪亭对联的古诗 - 诗词
沧浪亭对联的古诗 - 祝福
沧浪亭对联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