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播放余秀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播放余秀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播放余秀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播放余秀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余秀华红了,38岁的她在2014年年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名声。随着一首题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和朋友圈“病毒般蔓延”,这个湖北钟祥市石排镇横店村的农妇,一夜之间成为媒体坊间谈论的对象,甚至被旅美女学者同时也是诗人的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昨日《南方都市报》)。
依我之见,当“纯文学”话题成为公众话题或者微博热词的时候,一定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毕竟,在一个读诗人口少得可怜的国度,诗人现下的处境是:唯有去世、自杀,或者因为本人是脑瘫患者或者打工妹,他(她)们的作品才因这样或那样的身份标签,得以零散地传播和阅读。*时不读诗或甚少读诗的人,也因周围人的转发、媒体上的谈论,耐着性子琢磨余秀华的诗好在哪里。
即便如专业文学评论者沈睿,她的大力推介是余秀华诗歌得以迅速“走红”的关键,在沈睿那篇流传极广的推介文章中,所用词汇也是“感动”、“震动”“写得真的好”、“让你目眩”、“心在流血”、“语言的流星雨”之类,更多是比拟、譬喻,个人角度的阅读经验与抒发,远谈不上“专业”的诗歌评论。在我看来,抒情有余而专业不足,错过了一次极好的面向公众的诗歌教育机会,有点可惜。
实际上,余秀华通过诗意的方式表达作为身体残障女性的感受,或者表达与农妇、脑瘫患者这类外界感兴趣的“身份”无关的感受,这类私*验在当代的文学创作、新闻报道、网络文章中并不少见,但有关何为诗歌,何为好的诗歌,若错过了余秀华的这次机会,今后恐怕很难再找到类似契机,通过讨论具体的诗人,让诗歌重新回到公众的文学教育与文学感受力当中。这一点何其重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写诗的门槛不高,“梨花体”一时风行,凤姐的诗也可以登上知名文学刊物,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一时没了依归。另一方面,由于诗歌教育的极端缺乏,诗歌甚至一度被高考排除在外———懂诗的人太少,最直接的后果是,缺乏诗意,理解现实反而成了问题。
也许有人问,诗歌为什么重要?在我看,诗歌应该是最远离功利的文学体裁,尤其是在人们钟情于故事和段子,一篇文章能流传多远主要看笑点和槽点有多少的年代,唯有诗歌承载语言本身。就算从最现实的角度,凤姐发表诗歌的待遇是每行诗2-3元,在国内算是不错的标准,试想莎士比亚若有幸生在当今中国,写一首十四行诗,也就能换一个麦当劳套餐。余秀华是明白人,走红之后她在朋友圈写道:“对于诗歌而言,这样的关注度实在不应该。姑奶奶只写自己的诗歌,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尽量写好。”喧嚣之后,希望有文学教育者尽快接力,从诗歌本身进入,让我们知道余秀华们的诗好在哪里。
导语:面对记者提问余秀华《爱》诗歌怎么写出来呢?“我的那些爱情诗,都是在我很痛的时候写出来的。我想,真正能够得到爱情的人,是写不出诗歌来的。我因为爱而不得,所以写了这么多。”新书《我们爱过又忘记》的发布会上,余秀华这个用“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勇气和决绝让中国文坛惊叹的女诗人,*静得坦承自己创作情诗的心声。150首情诗,150个很痛的余秀华,集结在这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里。
余秀华《爱》诗歌
余秀华与小马哥
“我的那些爱情诗,都是在我很痛的时候写出来的。我想,真正能够得到爱情的人,是写不出诗歌来的。我因为爱而不得,所以写了这么多。”
新书《我们爱过又忘记》的发布会上,余秀华这个用“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勇气和决绝让中国文坛惊叹的女诗人,*静得坦承自己创作情诗的心声。150首情诗,150个很痛的余秀华,集结在这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里。书名,取自余秀华的好友,香港诗人廖伟棠名诗《来生书》一句。
读余秀华《我爱你》有感
默然夕拾
我种过一年的稻子
当稻子长到一定的时候
稗子比稻子略高一些
于是人家就去把稗子拨掉
而我就让它与稻子一起长
现在想我家的稗子还真幸运
我拿起鸟弹去捕鸟
但从未有捕获到过
同伴眼子准捕回来很多
褪净煮好叫我吃
现在想想那些跑走的鸟儿
不说它这晚住哪儿
惊吓之余还能活多久呢
我儿子出生的那年那日
有个人被打死抬回村里
早上他们去时就说过
今天野猪打不来人也抬一个回来
正好是说这话的人被抬回来
燕麦跟小麦一起成长
除草时就把它除掉
人们压根儿不知它的价值
如同稗子长在稻田里
告诉你这个提心吊胆的
春天
动物中常以强欺弱
弱势的群体真让人同情
人与人面上嘻嘻哈哈
暗地里也是弱肉强食
从有人类开始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发布会在2016年5月15号的下午,北京单向空间举行。出*嘉宾除了特邀主持小马哥,还有两位歌手蒋山和马頔。
四十依然“惑”
在上一本诗集出版后,余秀华曾两次陷入舆论,皆因为感情方面的传闻:和丈夫离婚,被传有“绯闻男友”。发布会上,余秀华用其特有机变四两拨千斤的回应了这两个问题。
戏谑背后,是余秀华的人生智慧:“婚姻是我自己的,我不能因为这个名声好或者坏,用别人的看法左右我自己。这个事情做了以后,我能够得的到自由和快乐是任何人言论所无法给予的。”
余秀华
谈回诗歌,余秀华显得从容*静:“我的诗歌格局不大,也许第四本第五本会变。”
在余秀华看来,诗人都很无聊,无聊的时候会去看月亮,所以很多诗人包括自己的诗里经常写到月亮和月光,比如床前明月光,春江花月夜。月光是很理性化,很忧愁,很温柔的。余秀华说:“我的骨子里还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2016年,余秀华过了自己四十岁生日。在她看来,自己还不能“四十不惑”。“古人生命比现代人短,所以他们四十不惑,但是现代人生命比他们活的时间久。我老觉得到了四十岁就不惑了,那应该很惭愧。我现在还有很多这样的惑、那样的惑,基本上没有不惑的。我们现在根本就惑不清,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想诗歌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在许多惑或者不惑的过程里有一种安慰,我希望能够惑到八十岁,如果能惑那么久也是好的。我认为我的生活还是在不停的困惑,因为我虽然四十岁,但是我的心理成熟感比较晚,别人20岁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到了40岁还搞不定,我觉得自己非常惭愧。所以说有羞愧感的老女人才能成为诗人。”
马頔朗读余秀华的诗
写诗是因为痛定思痛
这次出版爱情诗集,余秀华说:“我的那些爱情诗,都是在我很痛的时候写出来的。”她一度觉得羞愧,因为觉得好像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对象,可是后来又觉得“我到底是一个花痴。”“我想,自己很多时候不敢定,一是怕伤害别人,自己对爱情一直在渴望着、盼望着,但是我实际的身体情况和我现在的心理状态,真的不适合和一个人爱情。我宁愿像一个多情的花痴,把爱情分成一百份,这样我觉得自己不会受伤害,我爱的人也不会受伤害。”这段话让现场的读者为之动容。
蒋山现场演唱
对余秀华来说,真正写诗的状态是在痛苦之后的*静,所谓痛定思痛。
余秀华身上的种种符号,种种传奇,两位优秀的纪录片导演,都对她进行长达半年到一年的跟随拍摄,两部作品都在国际上得了奖。其中,由著名纪录片导演范俭执导的记录片获得2015年的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纪录片奖,在东京获得亚洲最佳纪录片提案奖。整部纪录片(上下合为《摇摇晃晃的人间》)将在英国*、法国ARTE、丹麦广播公司、芬兰电视台、荷兰ICON电视台、日本NHK等海外电视台将发行。
导语:*凡的女人,却写出如此炙热充满冲动的诗歌!余秀华改变了我对诗人的认识!他们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如你我这样的*凡人!余秀华 最好的诗太接地气了!①的左口袋有雪,右口袋有火。能够燎原的火,能够城墙着火殃及池鱼的火,能够覆盖路,覆盖罪恶的雪。我有月光,我从来不明亮。我有桃花,从来不打开。 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
余秀华 最好的诗
①的左口袋有雪,右口袋有火。能够燎原的火,能够城墙着火殃及池鱼的火,能够覆盖路,覆盖罪恶的雪。我有月光,我从来不明亮。我有桃花,从来不打开。 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
②你是知道的,在万千花朵里把春天找出来。 需要怎样的虔诚,这一天,风从田野里捎来清晨,捎来苹果的味道。如此透亮的日子,当赠一壶忧伤。
③我的残疾是被镌刻在瓷瓶上的两条鱼,狭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一白一黑的两条鱼。
④一个人身上是层层叠叠的死亡和重生。
⑤如何让你爱我,在我日渐衰老的时候,篱笆上的牵牛花兀自蓝着,比天空多些忧伤的蓝。如何让你爱我,在我更为孤单的时辰,村子里的谷子已经收割,野草枯黄繁茂,你在满天星宿里,怎么能找到来路?我只有一颗处女般的内心了,它对尘世依旧热爱,对仇恨充满悲悯。
⑥一朵云,浮在秋天里。白,白得有些疼。天空蓝,蓝得也有些疼
⑦你不知道在这深秋能把光阴坐得多深, 一棵树的秘密不会轻易袒露给一个人。 你以为从春到秋,一棵草已经袒露了所有:喜悦,悲悯,落魄,枯萎, 这些词在午夜微光摇曳,亲切友善。它们对应着一片天空,无数星群。你去过的草原和沙漠,我也去过; 你喝过的葡萄酒和鸩毒,我也喝过; 你流浪的时候,我也没有一个自己的家。 大地宽容一个人的时候,那力量让人惧怕。这荒原八百里,也许更大,不过一个寂寥的寺庙,修行的人仍心有不轨。你身体尚好,乐意从一个荒原走到另一个荒原,你追寻最大的落日,想让自己所有的呜咽都逼回内心,退回命运。我就在这里,哪里也不去。我喜欢那些哭泣,悲伤,不堪呼啸出去,再以欢笑的声音返回。
⑧总有这样的一个人,在千山万水以后,在许多人以后,从容地走来,让你陷进巨大的沉默,无法动弹。
⑨一个人活得不需要冒险了, 这是不需要原谅的,坠落是长久以后的一次摊开,俱碎也罢,俱焚也好。
⑩就这样保持语速,一颗果实挤在一堆果实里, 怀揣小小星辰。 风慢下来的时候,时光也慢下来,我有足够的时间在万事万物里停留, 去触摸。
11.要一个黄昏,满是风。和正在落下的夕阳。 如果麦子刚好熟了,炊烟恰恰升起,那只白鸟贴着水面飞过,栖息于一棵芦苇,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
余秀华 最好的诗
《不要用一些傻命题来扭曲余秀华》
最*来咨询我余秀华诗歌怎么样的诗友越来越多,似乎我就应该是一个诗歌判官,不回答又显得我这个无名诗人像名诗人那样摆架子,一一回答吧,我又实在不愿意把同样的话说了又说,只好写篇东西在此集中回答一下。
说实话,对于这样一个境遇的女诗人,我不愿意板起面孔鸡蛋里挑骨头,因为她并不是那种整天出*研讨会在官方刊物频繁获大奖的既得利益者,但也不愿意加入到摇旗呐喊的炒作队伍中,因为这些诗歌也并非就是出类拔萃的重量级,因此无论批评与赞扬,都不如心底的一句默默祝福,祝福她灾难从此过去,好日子接踵而来,然后静心写作越写越好。但若仅仅如此回答,好像是对支持信赖我的诗友的一种敷衍,这不符合我的为人,那就连那些官方红专家、红诗人提出的傻问题也一并回答吧:
傻命题1号,余秀华是大众诗人还是精英诗人。
提出这问题的专家教授红诗人,可能比余秀华还要脑瘫,人家好歹是脑子没问题的假脑瘫,他们反而是脑袋有毛病的真脑瘫。为何这样说?因为自从有了地球,有了人类,有了诗歌,你见过小众化的所谓精英诗歌被大众炒作出名的吗?不属于大众文化领域的东西,大众又怎么能趋之若鹜呢?因为你炒作了,燕窝、鱼翅就能取代大白菜、豆腐风靡大众餐桌吗?至于提出这个问题的那个沈浩波诗人就更可笑了,他大概以为他自己写的那种就属于精英文化吧。
客观说,就当前中国诗歌的现状而言,也许把诗歌分成大众和小众两种更可靠一些,因为中国坚持小众化写作的那帮诗人正在成为精英的路上,但又缺少作为精英文化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把他们当作可进入文学史的文化精英为时尚早。比如,洛夫、欧阳江河、柏桦、余怒、陈先发、车前子等诗人,到目前为止仍处在玄学思考的“朦胧诗”阶段,距离更具普遍性的哲学尚有距离。他们为什么要朦胧?因为他们的思想高度还远未抵达可以突破前人玄学见解并有确定性创见的程度,所谓“朦胧”,更确切说是用自己的“公案语言”来复述、互文前人的“公案”罢了。
那么,这个傻命题就到此为止吧,余秀华的诗是大众文化不假,但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牛汉、北岛、舒婷、海子、汪国真等等也全是大众文化,垃圾、下半身、梨花、羊羔、废话等等也属于大众文化。所有被大众热烈追捧过、痛恨谩骂过的诗歌统统属于大众文化领域内,但大众文化并不丢人,丢人的是大众文化中那些下流、龌龊、肮脏的下三滥诗。
傻命题2号,余秀华的诗歌存在技术问题。
这个问题本来不傻,但因为出这个问题的是那些有嗅觉没味觉的砖家叫兽,使它也变成了傻命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所有被这些砖家叫兽捧红的诗人,技术问题都比她严重得多!余秀华写诗本就属于不自觉宣泄自身灾难和不幸的“本能写作”,和那些妄图靠诗歌来拉帮结派混饭吃,靠诗歌来换取名利社会地位的家伙本就不是一回事,她的诗歌有机体构成是以自身感受为主体的,语象都是原生态的,她想犯那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技术错误也没机会犯,因此技术问题对于她并不是个问题。比如这些傻专家质疑的这两句: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他们说这两句老套、陈旧不时髦,是因为他们把“枪林弹雨”、“ 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当成了以往“歌德体”传统诗歌中的正面修辞,其实在此属于略带揶揄、反讽成分的隐喻用法,“枪林弹雨”替代的是世俗的压力,因为这并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爱情,甚至可以说是“偷情”,那么世人背后的议论不形同“风刀霜剑严相逼”吗?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只有在经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折磨后,才在一个早晨下定了决心,当然了,如此说也不能证明这首诗就是好,恰恰相反,是很不好。
傻命题3号,余秀华与狄金森、诺贝尔奖
这三个词语连在一起形同“风”“马”“牛”,提出这个命题的炒作者是有多傻有多傻。只不过我所说的“傻”和砖家叫兽们认为的“傻”还不是一回事,砖家叫兽认为的“傻”仅仅是二者在诗坛地位的相差悬殊,以及由此所引发出的诗歌重量级差距的猜想。但我认为的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歌理念之间的差别,无论是诺奖诗人,还是艾米莉·狄金森,总体都隶属于现代主义的元诗写作,而余秀华则应属于后现代风格的抒情诗,若前者关注的是普世价值、终极真理,她所关心的只是自身的喜怒而乐,比较类似于海子的“我不关心人类,只关心你”。但我如此说,也并非就是贬低余秀华,抬高迪金森,恰恰相反,如果余秀华就是换一种写作模式,文本就肯定比迪金森差吗,我想也未必。迪金森虽然和惠特曼、里尔克等等大诗人都属于元诗写作,但她大部分作品仍然是清汤寡水的,放在今天诗坛已不值一提,虽然历史地位放在那,但和辛波斯卡这样的诺奖女诗人相比,诗歌肌质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傻命题4号,*情节
把一个残疾人在破罐子破摔的极端情绪下写的一首临屏诗和一个*联系起来,也是大脑缺弦的里格楞想法,就凭她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生存环境,她想**起来吗?想妖娆妖娆给谁看?我建议有此想法的人去参观一下她的个人影集,如果还不够,再去参观下她住的那个小村庄。即便从伤风败俗破坏诗坛生态的角度来责难她,恐怕也很难把这个帽子扣在她头上,因为,她是躺着中枪的,要怪也只能怪借她炒作发行量的《诗刊》,因为若没有《诗刊》搞这么个炒作活动,她写的诗有几个人看?她想伤风败俗也没那个机会啊。因此,必须把余秀华和沈浩波、尹丽川等人的诗彻底区分开来,因为余秀华虽然也写过几首低俗的诗,但也只是本人极端情绪下的率性之作罢了,并未向沈、尹那样把这种诗当做一种文体去炒作,拿此来诋毁她未免以偏概全。至于拿她与xx人的隐私来炒作,更是属于践踏道德底线之举了,在此不讨论。
她的诗究竟算几流?
若按我的“立体标准”来评价她,她的诗仍旧属于缺少高度和厚度的“*面诗歌”,首先,她的诗不存在观照普世价值、追问永恒真理的终极关怀,她不关心宇宙、地球、人类,祖国,真理等等大命题,仅仅立足于自身喜怒哀乐的本能宣泄,甚至即便往爱情上靠,也是欲多于爱,因此“高度”是缺失的。其次,她的诗虽然可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汪洋恣肆的美,诗力场的营造(宽度)可圈可点,想象力飞扬跋扈又语出自然,但也只是一过性的,因为缺少了沉淀其中的理性思考,读者短暂的陶醉过后,便成为过眼云烟。当然,这些缺点与其说是她的,倒不如说当前是当前女诗人写作的一种“共同缺陷”更合适。
那么如何给她的诗歌定位呢?尽管我不愿意把诗人之间分出品级,但若不具体又像在和稀泥,也只好姑且守俗一次:首先,她的诗歌肯定达不到路也诗歌中的理性思辨高度,跟娜夜、叶丽隽等人诗歌语言的高度自觉性相比,她也有点泥沙俱下,西娃、郑皖豫等女诗人靠玄学思维建构的文气,她也欠缺了几分,但要比施施然、李成恩、余*等刚*诗不久的女诗人要成熟一些,比金铃子、宋晓杰等女诗人因为炫技造成的伪叙述成分要少一些,总体跟钟硕、玉上烟、夜渔、青蓝格格、灯灯、小西、霜扣儿、依米一等女诗人差不多,应该在女诗人中接*三流了。为了避免被我的一家之言误导,还是选几首她们的诗读者自己鉴定吧:
《你我在纸上》
【余秀华】
单薄。一戳就破。一点就碎
我没有决定什么,却这样被安排了
但是秋天风大
路越走越危险,到深夜还不肯停下来
中年的隐喻错综盘结
却一说就错
热衷画图的人,有落叶,有秋果
我都给他看了
他看不到的是:一篮橘子下埋的另外
他粗矿,他温柔,他慈悲
哦,我愿意他危险
并涉及到我
《山间事》
【钟硕】
我读史,收敛坐姿,远山有大美
替我活过的人们都去了
◆ 和妈妈一起回家
村里扩建公路,路基都毁了
连同一直挂在天上的月亮也毁了
一场雨,把刚刚踩出的一条小经毁了
一个年老的女人拉着一个走路不稳的女人
一双沾满泥巴的脚拖着另一双陷在泥巴里的脚
一个声音说走错了,另一个声音说没有错
40岁的生日在不远的一个深夜里等着
妈妈说40岁的生日不给我过了
妈妈说我离婚了,40岁的生日过得没意思
妈妈拉着我的手回家
拉得那么紧,不允许我颤抖
妈妈说的那些话铿锵有力,不像一个病人
回家以后,妈妈房间的灯很快就熄灭了
我一夜没有熄灯
以为这样,就能早一点触碰到黎明
◆猫
猫在屋檐下的椅子上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而下一次,它还会在槐树下追它
它把自己旋转成一个漩涡
——-我们都是在假设里兀自沉迷的人
月季花。它咬下一朵
另一朵它要留到月亮升起来
月光混淆的事物,它从不试图辩清楚
比如另外一只走在屋脊上的猫
许多年,我们终于养出了一只不怕人的猫
给它挠痒的时候,下手重一点,它就咬你一口
这样的故意
让我们身上的阳光动荡
◆ 春天又一次按时到来
他在树下闭着眼睛。他去寺里看过两次桃花就不去了
悟性这个时候薄若浮冰:春天的战场已经布置好
他的另一个分身在阁楼上写下:
把兵荒马乱的欲望*成大家闺秀的诗行
新长成的孩子在用旧的春天里奔跑
绝望在希望的新婚之夜按时死去
才孵出的喜鹊忘了前世歇过的屋檐,当然淋过它的一场雨
也得忘记自己汇集过的河流
把春天交给左右为难的诗人。抒情如鲠在喉
她想给几个人发短信,约一约去桃花岛的事情
这明目张胆偷情的嫌疑
一下子败给了身体里不停上涨的潮浪
如果我70岁,我就有70个春天
一个春天10块钱,刚好够一个中级宾馆睡一夜
想想寂寞太长,一夜不够
也就罢了
◆ 小黄鹂
我喊一只小黄鹂,喊得嘴肿了。春天没有确切的消息
那些少女总如受惊的鱼群,在大街小巷里游穿
祖国是生产少女的工厂。但是她们很快就旧了
一些人在期待回炉重塑
我不懂诗,但被《我爱你》击中。余秀华的诗《我爱你》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此我爱上诗歌!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中,余秀华朗诵了她的代表作《我爱你》。两位资深主持人窦文涛、梁文道都为之动容。我最初朗诵这首诗时也忍不住流出了眼泪,为她的爱情的清纯、胆怯和美丽。
余秀华的诗《我爱你》
余秀华《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余秀华《在打谷场上赶鸡》
然后看见一群麻雀落下来,它们东张西望
在任何一粒谷面前停下来都不合适
它们的眼睛透明,有光
八哥也是成群结队的,慌慌张张
翅膀扑腾出明晃晃的风声
它们都离开以后,天空的蓝就矮了一些
在这鄂中深处的村庄里
天空逼着我们注视它的蓝
如同祖辈逼着我们注视内心的狭窄和虚无
也逼着我们深入九月的丰盈
我们被渺小安慰,也被渺小伤害
这样活着叫人放心
那么多的谷子从哪里而来
那样的金*从哪里来
我年复一年地被赠予,被掏出
当幸福和忧伤同呈一色,我乐于被如此搁下
不知道与谁相隔遥远
却与日子没有隔阂
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诗人。小编为您整理了他的名言名句38句。
1、把这人世埋个严实——余秀华
2、女人在孩子的坟墓前沉默,整夜流不出一滴泪村庄荒芜了多少地,男人不知道女人的心怎么凉的男人更不知道。——余秀华
3、我爱上这尘世纷纷扰扰的相遇。爱上不停重复俗气又沉重的春天。爱上这承受一切,又粉榈木鲂摹!—余秀华
4、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余秀华
5、“有人的一生,经不起一次检点,我左手压住右手,不让它抖。”——余秀华
6、命啊,有一截就这么袒露着,如一块石头渐渐呈现褐色。天光落下来。我时常有一种冲动:举手投降。——余秀华
7、我是看不见风的,如同爱是看不见的但是树梢在摇动我在院子里呆了一上午。——余秀华
8、姐姐在远方碰倒了昨夜的月光。你松开了一个人的手。一个劫应声打开。——余秀华
9、山可穷水可尽。谁不是撒泼无奈耗尽一生。谁不是前半生端着。后半生就端不住。——余秀华
10、我想起在一场爱情里,我也这样流泪过。便把酒杯里的酒,都倒进了酒窝。——余秀华
11、我爱你,是把所有的肯定爱成否定,把所有的可能爱成。不可能。——余秀华
12、月光里有雪的消息,它淡淡的雪是年岁里的谎言,埋不住它而月光越来越白,像要说话。听不听,全凭一种心情。——余秀华
13、远远看去你也缩小为一粒草籽。为此我得在心脏上重新开花了。——余秀华
14、春天里的事物都太浅薄,我不要春天,不要玫瑰。不要你眼里的泪光。我只要你。我只要你一个完整的朝夕。——余秀华
15、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余秀华
16、它们说。飞得高有什么用呢。饿的时候。就会落下来。——余秀华
17、那些麻雀,它们的闲言碎语掉了很多在地面上,毫不在意。仿佛人间本该承载它们不担心那片云会掉下来它们是多深多深的水潭。——余秀华
18、一棵树会在何时怀上花朵,一条蛇会在哪里劫取彩虹。——余秀华
19、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余秀华
20、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余秀华
21、一定有云朵落在水里面了,被一条鱼喝进去了。——余秀华
22、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余秀华
23、她骑马穿过林荫道,总是想流泪回来,马就变成褐色的了,她也不计较了她喂它好饲料,让它饮最干净的月光,而它还是瘦了。——余秀华
24、我首先露出了纸质身体足以写许多谎言,写到你信以为真。——余秀华
25、作为一根草。我曾经多少次想给你一个春天。不赞你以伟大。但愿你以*安。——余秀华
26、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余秀华
27、最初,她是红色的,在木桥上摇摇晃晃也可以被一只纸船驮到对岸。那时候它的耳朵夹了一朵野花对未来的日子满心欢喜。——余秀华
28、他的白衬衫装满了风。那时候太阳低了。——余秀华
29、月亮圆一百次也不能打动我。——余秀华
30、你怀里的花朵藏着枯萎。不碰,我们彼此是彼此。一碰,它就落。——余秀华
31、我是我自己的灾难,你是灾难的四分之三。——余秀华
32、爱情不过是冰凉的火焰,照亮一个人深处的疤痕后。兀自熄灭。——余秀华
33、你一言中的的那句话,我不敢重复。——余秀华
34、一直深信,一个人在天地间,与一些事情产生密切的联系,再产生深沉的爱,以至到无法割舍,这就是一种宿命。——余秀华
35、把命运交给夜风,也就交给了你。日子还悠长呢,说到绝望有多少矫情。——余秀华
36、在没有伴侣的人世里。我是如此丰盈,比一片麦子沉重。但是我只是低着头。接受月光的照耀。——余秀华
37、而爱,是你满头白发时,准确地交出了我的名字后。比天空更深的。沉默。——余秀华
38、风起的时候,我们*惯把裙子和思想一同按下。——余秀华
本来,诗人被边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诗人也认了这个事,大家基本上都是为内心写着,作为人生陪伴,娱己而已。
所以,一个诗人写了几十首诗,一千个诗人写了数千数万首诗,这都不是个事。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种兴趣,一份认识自己的手段与诗歌*。可是,这些年,总有诗人的名字出现在大众领域,那便是以消遣的,消费的形式出现。被消费的基本和他的身份或人的特征有关。从梨花教主赵丽华开始,然后是打工诗人郑晓琼,乌青体诗人乌青,去年以来不断出现的自杀了的90后打工诗人许立志。岁末,脑瘫诗人余秀华被《诗刊》推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半个月来,其在媒体和大众中炸开了锅,余秀华家里竟然也被媒体围得水泄不通。一个农民,一个残疾人被围观,被全面消费,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有些招架不住。连她家的十几只兔子也因记者去死了好几个。
所以,对于余秀华,她的诗歌被赞誉也好,批评也好,都是让她被动出一回名。而这名的加速却是她残疾人的身份——被冠以脑瘫诗人的面目出现,人们大叹,一个脑瘫患者竟然写出《我跑遍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诗歌?这就是人类猎奇的本性吧。如果不是因为脑瘫,不是因为一个农民的身份,不是她作为脑瘫的农民写了《我跑遍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诗歌,大众是很难关注到余秀华的。
可是,大众永远只是关注那些奇异的标题,就像当年盯住赵丽华的《田纳西馅饼》一样,乌青的诗歌《白云》一样,完全忽略了他们还有很多优秀的诗歌呢。只要他们觉得不像自己认为的诗歌,也不能理解当代的诗歌,便大做文章,大加嘲弄,全然否定中国当代诗歌。以至于诗人成为一个时代负面的标签,哪怕自杀,精神出问题也是诗人的专利,制造一个印象,那就是只有诗人才那样不正常,大众老百姓都是好的,健康的。这时候,作为诗人,我应该多说几句。
首先,诗人在这个世界还活着,还在努力营造诗歌帝国。他们贫穷也好,富裕也好,他们没有放弃这个缪斯王国,一直在写着,表达着,寻找着那道窄门之光。在语言的殿堂,吸收西方现代性的精华同时,传承着中华诗国的优异秉质,在诗歌语言中找到与心灵对应的那份明光,实现以诗进道,感悟人生的意图。如果大家能耐心一点,真正理解和参透诗歌语言深处的精微表达,感应现代诗歌带来的震颤与呼喊,那是诗歌的幸事。如果不能,先请放下非议,去做做功课吧。
其次,余秀华的诗歌有幸被诗歌界推出,被发现,这本该是她的幸运。因为她的确是位优秀的诗人。单凭大家嘲笑的那几首诗已经是令诗人们叹为观止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的题目大胆,并非只是标新立异。而是作为抒情诗歌的一种大胆表达。整首诗是一种自由飞驰的想象之旅,是语言的集体大爆发。这里的睡你可以是爱你,可以是找你,但她放弃了庸常的字眼,而是直接大胆地进入目标想象去让思维与情感运行。表达的节奏喷张,激情清澈而饱满,语言表达连贯而语义多变,辐射的外延又是那么宽广而舒展——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还有很多诗,如《经过墓园》《井台》《梦见雪》《致雷*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以及很多乡村生活的诗歌,就不一一细述了。我是认为她的诗歌可以进入一流女诗人行列。无论其宽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其无意或有意的高度。尽管很多写作是带有无意识的表达和模仿,但就其当下的成果,绝不能把她作为一个标签来对待的。
最后,希望社会能正常接受诗人这个身份。他们和大家一样,都不靠诗歌养活自己,都有自己的职业和生存方式,只是内心选择了诗歌,需要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经营把玩,这都是个人世界的行为,不对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为何要对诗人刻意解读和妄加评议呢?如果能,请你认真领会一首好诗。如果不能,请绕行。世界是*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行走的轨迹。就是这么回事。
这几天,诗人余秀华先来南京,又到安徽碧山,参加了几场诗歌分享会。紧接着,她还要延续这种走马灯一般的生活,去郑州、合肥、武汉等地参加活动。这半年多来,暴得大名的余秀华基本上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度过,其只言片语常被媒体捕捉、放大,被人们津津乐道。
扎根于那片苦难的土地,尤其是深陷于生活与人生的困顿乃至绝望,余秀华的诗歌语言纯粹、意象新颖。从默默无闻到“横空出世”,从田间地头走向聚光灯下,网络时代或者说微信时代,一切都显得那么神奇,大众仿佛一夜之间从“谈诗色变”转向了“人人谈诗”。
余秀华的诗歌,主题集中于爱情的惶恐、生活的苦难、人生的无措,冲突与错位是她对诗歌的主要营造方式。一定意义上来说,余秀华的疼痛,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她身上的标签,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这个时代的“同情”与“取暖”。
对无数人来说,那个传说中的“诗歌”,或许就来自于半年多前的那个微信。尤其是余秀华身上的标签,仿佛更加拉*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余秀华的诗歌,表现的就是这种大多数人每天体验却又无法言说的“小疼痛”。“你们读的是自己,而不是余秀华。”余秀华的思维比较跳跃,很多时候还很“机灵”,当然,这些对诗歌来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但放在余秀华身上,一种强烈的反差就让读者和观众特别“受用”。
诗歌来自于个体与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而这个时代的消费与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努力促进着两者之间的“和解”。余秀华从凌乱不堪的乡间走向纷纭喧嚣的舞台,是不是越来越“舒服”?我们看到的是,余秀华越来越懂得“配合”,每一个场合都能够说出让主办方高兴的话来,一个曾经“不谙世事”的诗人,各种场合越来越得心应手。但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也越来越需要解答:一个个被冠之为“草根”的艺人往往都是昙花一现,余秀华能够逃出生天吗?
一个参加诗歌分享会的朋友说,“人少了,诗歌的声音出现了”。余秀华是不幸的,恰恰是这种不幸成就了她,她又是幸运的,然而这种幸运或许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毁灭作为诗人的她,这就是一个悖论。余秀华的诗歌能否走远,最关键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不能实现进一步升华;走出一个小圈子后能否走向一个大视野。余秀华说,“每一个时辰都是孤独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余秀华,而现在,我们对作为诗人的余秀华最好的呵护,或许就是把这种孤独还给她。
晚上,去深圳华文圈子里溜达,诗人心庙大哥贴了一首余秀华的诗歌《给姜子牙的一封情书》: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
此刻,风往南吹,一片竹不知臣服于谁
蓝,游曳于云边,时远时*
练飞的八哥意外坠进秧田中间
我一走神,周王的妃子捻住了一捋花胡须
姜哥哥,看我这红裳可否性感
姜哥哥,你走不走,成不成神仙
这万里河山不过把百家姓里的“周”排在最前面“浮生梦一场,世事千变云”
姜哥哥你如今怎么成了同性恋
他结婚那日,你投江而去
而我们,固执地认为你死在云端
姜哥哥你看看今日的河山有没有改变
姜哥哥你的鱼钩再钓不到一个王
但可以钓到我
我比周文王更好看
我说,这首诗我喜欢。立马就有一位美女诗人说不喜欢余秀华的诗歌,太*了,老是用性来入诗。心庙大哥说,你没有读懂她的诗歌。后来,美女找我私聊,我说:“余秀华不算是下半身诗人。她诗中所有的关于性的描写,对于她来说,都是一些极其普通的意象,并不代表性本身。如果你能够读出这些关于性的意象背后所隐喻的东西来,你就会明白,她的诗歌其实极其淳朴唯美,一点也不*。”
我和余秀华在同一个诗歌群里呆了大半年,但是没有说过一句话。她的性格不好,喜欢发脾气,让我对她敬而远之。在她走红网络之前,我只读过了她很少的几首诗,还不知道她是一个脑瘫诗人。关于她的诗歌,我只跟烤鱼说过一句:“她的诗不错,是个用心写字的人。”她走红了之后,我才知道,她竟然跟我一样,也是70后,也出生在农村,只是她比我活得更艰难,因为她是一个脑瘫病人。但是,我仍然很少读她的诗歌。在她被网络媒体越炒越热后,就不断有相熟的诗人,特别是女诗人过来问我对余秀华诗歌的看法,这才让我对她的关注多了起来。
昨天,去了烤鱼群里瞎扯,又有人聊到了她的诗歌。王觅老师说:“余秀华就是一只*的母豹子。”这句点评让我拍案叫绝。王觅老师很不喜欢她的诗歌,所以,他的这句评语是贬义的。不过,我也认为在余秀华的诗里,隐藏着一只*的母豹子。但我的这个点评是褒义的。由于她自出生就成了脑瘫,身体畸形,生活不便,饱受了很多人异样的目光,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她寂寞,孤独,敏感。由于她没有爱情的婚姻,每个月60块钱的低保,她和儿子还需要父母来抚养和照顾,她无奈,疼痛和固执。由于疾病,说话口齿不清,很少与人交流。几十年来,她所有的情感都压抑在内心里,长久的压抑,使她的情感像一只*的豹子,在她的意识中不断地奔跑着,想寻找一条发泄的出口。于是,她选择了诗歌。她的诗中也就因此有了这样一只*的母豹子。这也是她的诗多是情诗的原因,因为只有情诗,才能够让母豹子放肆地,奔放地奔跑,肆无忌惮的嚎叫,酣畅淋漓地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有很多诗人都问过我对她诗歌的看法,我说:“她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左手按住右手敲打出来的,她的每一个诗句都是出于她自己真实的内心,真实的情感。她在写那些诗歌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会因为这些诗句而走红而升官而发财。所以,她的诗歌是纯朴纯洁的。她所有的诗歌都没有高大上的主题,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写作计划。由于她地位不高,生活窘迫,她没有试图宣传过任何正能量。她只是一点一滴,琐碎卑微地抒写,发泄着自己的情感。所以,她的诗歌是干净的。她只有在诗中,才能放肆地想象自己的美,美妙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她不能在生活中飞翔,就在诗歌中飞翔。那些诗歌,就是她对现实的抗争和超越,就是她一次次激情中的*。所以,她的诗歌是真实的。我曾经在一篇诗歌评论里写道:只要是真实地出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情感的诗歌,都是好诗歌。从这点来说,无论她的诗歌是否成熟,都是很优秀的。”
那些说她的诗歌*,下流的诗人,大多是因为读了她的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其实,只要认真滴去读这首诗,你就会发现这首诗根本就算不上*。因为她想表达的,根本就不是同情人去幽会等这些鸟事情,她写的依然是她自己的生活体验,她把体内无法排遣的情感,注入到她的诗歌中。这样,诗里就跳出了这只*的豹子。这些所谓关于性的描写,其实都只是一些幌子。我们读诗品诗,就是要透过这些意象这些幌子,去感受去体验诗歌的内核,而不是停留在诗歌的表层。因为只有内核才是诗人真正想表达出来的东西。
我注意到很多诗评者把她的诗拿去同李白杜甫去比较,同徐志摩海子去比较,这是很蛋疼的一件事情。我想,即使是余秀华自己,也应当没有这样比较过,也不敢这样比较吧?李白杜甫有她这样的生活吗?徐志摩和海子有她这样的体验吗?没有!她有李白杜甫那样的生活吗?她有徐志摩和海子那样的体验吗?没有!那么李白杜甫、徐志摩海子的诗歌关她屁事!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无论是李白杜甫,徐志摩海子,还是余秀华的诗歌,都只是他们自己的阅历过程和人生体验。李白杜甫,徐志摩海子比她的阅历深,见识广,那么他们的诗歌比她的深刻醇厚高深。她没有什么见识,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去过很多地方。所以,这个小女子,只能一点一点地写着她自己的生活。谁能够说一个乡村女子的生活,就不是真正的生活?谁能够说一个乡村女人的诗歌就不是真正的诗歌?谁能够说写自己卑微的生活的诗歌,就不是真正的诗歌?无论她是不是脑瘫,无论她是不是诗人,无论她该不该走红,她和她的诗歌都应该值得尊重。诗歌是很个人化的事情,把自己的诗歌观点和生活体验强加给别人,其实是一种粗暴、侮辱和伤害。
在中国,新诗还处在一种 揣摩实验的阶段,相对于西方诗歌界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大师,我们都是小学生和中学生。我们谁也没有资格给诗歌制定一个固定的标准,要求诗歌一定要这样或者那样去写。就如余秀华的诗歌,她的诗既没有多么优秀,也没有多*差劲,她只是在写自己的诗歌,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写生活中真实的自己,自己的爱恨情仇,疼痛、寂寞,让午夜的自己像一只*的豹子一样,放肆地想象和奔跑,间或发出一声声孤独、暧昧,让人浮想联翩的*。
余秀华名言
余秀华诗句
余秀华花的诗句
余秀华最好的古诗
余秀华最爱的古诗
余秀华语录
播放余秀华的古诗
对于余秀华的古诗
余秀华的十首古诗
余秀华的诗与古诗对比
给你余秀华诗句
余秀华经典语录
余秀华经典诗句
余秀华的诗歌经典语录
带有秀华的古诗
余华名言
余华句子
余华的名言
余华名句
余华语录
余华金典语录
中华优秀传统的古诗
余华活着摘抄
余华说过的名言
活着余华摘抄
余华活着语录
弘扬中华优秀的古诗
余华经典句子
余华的名言警句
余华名言名句
写景摘抄400字初中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摘抄
摘抄边框图片大全手绘
好词佳句摘抄大全高中
西游记第八章摘抄评析
格列佛游记每章摘抄
上下五千年好段摘抄
值得摘抄的美段
丁立梅遇见摘抄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好句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
追风筝的人摘抄加感悟
名著美段摘抄
比喻段落摘抄
关于友情的美文摘抄
优美散文摘抄200字
美文美段摘抄赏析
优美的散文摘抄100字
格列佛游记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林语堂散文摘抄
三国演义名句摘抄赏析
摆渡人读书笔记摘抄
堂吉诃德精彩片段摘抄
汪曾祺散文集摘抄
红楼梦精彩片段摘抄赏析十篇
老人与海好段摘抄赏析
三角地好词好句摘抄
议论性语段摘抄大全
偷影子的人摘抄加赏析
故都的秋摘抄
关于阅读的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