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你余秀华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给你余秀华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给你余秀华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给你余秀华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导语:面对记者提问余秀华《爱》诗歌怎么写出来呢?“我的那些爱情诗,都是在我很痛的时候写出来的。我想,真正能够得到爱情的人,是写不出诗歌来的。我因为爱而不得,所以写了这么多。”新书《我们爱过又忘记》的发布会上,余秀华这个用“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勇气和决绝让中国文坛惊叹的女诗人,*静得坦承自己创作情诗的心声。150首情诗,150个很痛的余秀华,集结在这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里。
余秀华《爱》诗歌
余秀华与小马哥
“我的那些爱情诗,都是在我很痛的时候写出来的。我想,真正能够得到爱情的人,是写不出诗歌来的。我因为爱而不得,所以写了这么多。”
新书《我们爱过又忘记》的发布会上,余秀华这个用“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勇气和决绝让中国文坛惊叹的女诗人,*静得坦承自己创作情诗的心声。150首情诗,150个很痛的余秀华,集结在这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里。书名,取自余秀华的好友,香港诗人廖伟棠名诗《来生书》一句。
读余秀华《我爱你》有感
默然夕拾
我种过一年的稻子
当稻子长到一定的时候
稗子比稻子略高一些
于是人家就去把稗子拨掉
而我就让它与稻子一起长
现在想我家的稗子还真幸运
我拿起鸟弹去捕鸟
但从未有捕获到过
同伴眼子准捕回来很多
褪净煮好叫我吃
现在想想那些跑走的鸟儿
不说它这晚住哪儿
惊吓之余还能活多久呢
我儿子出生的那年那日
有个人被打死抬回村里
早上他们去时就说过
今天野猪打不来人也抬一个回来
正好是说这话的人被抬回来
燕麦跟小麦一起成长
除草时就把它除掉
人们压根儿不知它的价值
如同稗子长在稻田里
告诉你这个提心吊胆的
春天
动物中常以强欺弱
弱势的群体真让人同情
人与人面上嘻嘻哈哈
暗地里也是弱肉强食
从有人类开始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发布会在2016年5月15号的下午,北京单向空间举行。出*嘉宾除了特邀主持小马哥,还有两位歌手蒋山和马頔。
四十依然“惑”
在上一本诗集出版后,余秀华曾两次陷入舆论,皆因为感情方面的传闻:和丈夫离婚,被传有“绯闻男友”。发布会上,余秀华用其特有机变四两拨千斤的回应了这两个问题。
戏谑背后,是余秀华的人生智慧:“婚姻是我自己的,我不能因为这个名声好或者坏,用别人的看法左右我自己。这个事情做了以后,我能够得的到自由和快乐是任何人言论所无法给予的。”
余秀华
谈回诗歌,余秀华显得从容*静:“我的诗歌格局不大,也许第四本第五本会变。”
在余秀华看来,诗人都很无聊,无聊的时候会去看月亮,所以很多诗人包括自己的诗里经常写到月亮和月光,比如床前明月光,春江花月夜。月光是很理性化,很忧愁,很温柔的。余秀华说:“我的骨子里还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2016年,余秀华过了自己四十岁生日。在她看来,自己还不能“四十不惑”。“古人生命比现代人短,所以他们四十不惑,但是现代人生命比他们活的时间久。我老觉得到了四十岁就不惑了,那应该很惭愧。我现在还有很多这样的惑、那样的惑,基本上没有不惑的。我们现在根本就惑不清,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想诗歌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在许多惑或者不惑的过程里有一种安慰,我希望能够惑到八十岁,如果能惑那么久也是好的。我认为我的生活还是在不停的困惑,因为我虽然四十岁,但是我的心理成熟感比较晚,别人20岁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到了40岁还搞不定,我觉得自己非常惭愧。所以说有羞愧感的老女人才能成为诗人。”
马頔朗读余秀华的诗
写诗是因为痛定思痛
这次出版爱情诗集,余秀华说:“我的那些爱情诗,都是在我很痛的时候写出来的。”她一度觉得羞愧,因为觉得好像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对象,可是后来又觉得“我到底是一个花痴。”“我想,自己很多时候不敢定,一是怕伤害别人,自己对爱情一直在渴望着、盼望着,但是我实际的身体情况和我现在的心理状态,真的不适合和一个人爱情。我宁愿像一个多情的花痴,把爱情分成一百份,这样我觉得自己不会受伤害,我爱的人也不会受伤害。”这段话让现场的读者为之动容。
蒋山现场演唱
对余秀华来说,真正写诗的状态是在痛苦之后的*静,所谓痛定思痛。
余秀华身上的种种符号,种种传奇,两位优秀的纪录片导演,都对她进行长达半年到一年的跟随拍摄,两部作品都在国际上得了奖。其中,由著名纪录片导演范俭执导的记录片获得2015年的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纪录片奖,在东京获得亚洲最佳纪录片提案奖。整部纪录片(上下合为《摇摇晃晃的人间》)将在英国*、法国ARTE、丹麦广播公司、芬兰电视台、荷兰ICON电视台、日本NHK等海外电视台将发行。
余秀华《给你》原文
给你》/余秀华
一家朴素的茶馆,面前目光朴素的你皆为我喜欢
你的胡子,昨夜辗转的面色让我忧伤
我想带给你的,一路已经丢失得差不多
除了窗外凋谢的春色
遇见你以后,你不停地爱别人,一个接一个
我没有资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
所以一直活着,是为等你年暮
等人群散尽,等你灵魂的火焰变为灰烬
我爱你。我想抱着你
抱你在人世里被销蚀的肉体
我原谅你为了她们一次次伤害我
因为我爱你
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
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
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
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
我渴求的是自己的欲望,而情偶不过是它的附属品而已。假如有一天我得下决心放弃对象,那让我感到特别难受的是想象的丧失,而不是其他东西。那曾经是一个多么珍贵的结构,我伤心的是爱情的失落,而不是他或她。——罗兰·巴特
曲名:Neige
歌手:Cécile Corbel
所属专辑:La Fiancée
发行年代:2014
风格:法语歌曲
介绍:法*手、竖琴演奏家塞西尔·科贝尔(法语:Cécile Corbel),1980年生于法国西北部凯尔特地区的布列塔尼,孩提时代的Cécile Corbel 就跟随着父母游遍了布列塔尼。少女时期她发现并爱上了凯尔特竖琴。2010年吉卜力动画《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主题曲《Arrietty's song》为Cécile Corbel所演绎。擅长多国语言的她,可以使用法语、英语、印度语、Breton语、Gaelic语、西班牙语演唱。
展开歌词
Encore un rêve Qui succombe à la nuit
另一个不屈于夜的梦
Sans trêve
从未断绝
L'ombre qui s'agrandit
阴影渐长
Elle pourrait bient?0?0t manquer d'air
她可能很快就要窒息
Dans cette tr*ersée solitaire
在这孤独的十字街头
Mélancolie
忧郁症
Dans ces villes où tout s'achète
而在这些贩售一切的小镇
Ici on ne vend pas ces rêves-là
不在货架上的只有梦想
Un bel équipage ou même
或许还有一个勇敢的船员 甚至
Un joli attelage
一辆豪华马车
Et elle veut voir les grandes plaines
她想看看着广袤的草原
Vers le ciel infini
想要无尽的苍穹
Les chevaux sauvages, elle
我不懂诗,但被《我爱你》击中。余秀华的诗《我爱你》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此我爱上诗歌!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中,余秀华朗诵了她的代表作《我爱你》。两位资深主持人窦文涛、梁文道都为之动容。我最初朗诵这首诗时也忍不住流出了眼泪,为她的爱情的清纯、胆怯和美丽。
余秀华的诗《我爱你》
余秀华《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余秀华《在打谷场上赶鸡》
然后看见一群麻雀落下来,它们东张西望
在任何一粒谷面前停下来都不合适
它们的眼睛透明,有光
八哥也是成群结队的,慌慌张张
翅膀扑腾出明晃晃的风声
它们都离开以后,天空的蓝就矮了一些
在这鄂中深处的村庄里
天空逼着我们注视它的蓝
如同祖辈逼着我们注视内心的狭窄和虚无
也逼着我们深入九月的丰盈
我们被渺小安慰,也被渺小伤害
这样活着叫人放心
那么多的谷子从哪里而来
那样的金*从哪里来
我年复一年地被赠予,被掏出
当幸福和忧伤同呈一色,我乐于被如此搁下
不知道与谁相隔遥远
却与日子没有隔阂
余秀华经典诗歌(精选20首)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秀华经典诗歌(精选20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个失眠的人》
她本身就是一个漏斗,光滑,幽冷,附着不了一盏灯火
只有耳朵聪敏:没有月光。落叶翻了一个身
是的,还有一个醉酒的人,他在哪里
他的腹部有雪。
有她想吃的雪。和一个隐隐约约的春天
她拿出那副地图,看那个小小的圆圈
“他一定在,在梦的气泡里游泳”
她的身体上有一块疤,曾经的鳍掉落的地方
知道要重新长出来
是来不及了
2、《一包麦子》
第二次,他把它举到了齐腰的高度
滑了下去
他骂骂咧咧,说去年都能举到肩上
过了一年就不行了?
第三次,我和他一起把一包麦子放到他肩上
我说:爸,你一根白头发都没有
举不起一包小麦
是骗人呢
其实我知道,父亲到90岁也不会有白发
他有残疾的女儿,要高考的孙子
他有白头发
也不敢生出来啊
3、《可疑的身份》
无法供证呈堂。我的左口袋有雪,右口袋有火
能够燎原的火,能够城墙着火殃及池鱼的火
能够覆盖路,覆盖罪恶的雪
我有月光,我从来不明亮。我有桃花
从来不打开
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
我盗走了一个城市的化工厂,写字楼,博物馆
我盗走了它的来龙去脉
但是我一贫如洗
我是我的罪人,放我潜逃
我是我的法官,判我禁于自己的灵
我穿过午夜的郢中城
没有蛛丝马迹
4、《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
春天的时候,我举出花朵,火焰,悬崖上的树冠
但是雨里依然有寂寞的呼声,钝器般捶打在向晚的云朵
总是来不及爱,就已经深陷。你的名字被我咬出血
却没有打开幽暗的封印
那些轻省的部分让我停留:美人蕉,黑蝴蝶,水里的倒影
我说:你好,你们好。请接受我躬身一鞠的爱
但是我一直没有被迷惑,从来没有
如同河流,在最深的夜里也知道明天的去向
但是最后我依旧无法原谅自己,把你保留得如此完整
那些假象你还是不知道的好啊
余秀华红了,38岁的她在2014年年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名声。随着一首题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和朋友圈“病毒般蔓延”,这个湖北钟祥市石排镇横店村的农妇,一夜之间成为媒体坊间谈论的对象,甚至被旅美女学者同时也是诗人的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昨日《南方都市报》)。
依我之见,当“纯文学”话题成为公众话题或者微博热词的时候,一定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毕竟,在一个读诗人口少得可怜的国度,诗人现下的处境是:唯有去世、自杀,或者因为本人是脑瘫患者或者打工妹,他(她)们的作品才因这样或那样的身份标签,得以零散地传播和阅读。*时不读诗或甚少读诗的人,也因周围人的转发、媒体上的谈论,耐着性子琢磨余秀华的诗好在哪里。
即便如专业文学评论者沈睿,她的大力推介是余秀华诗歌得以迅速“走红”的关键,在沈睿那篇流传极广的推介文章中,所用词汇也是“感动”、“震动”“写得真的好”、“让你目眩”、“心在流血”、“语言的流星雨”之类,更多是比拟、譬喻,个人角度的阅读经验与抒发,远谈不上“专业”的诗歌评论。在我看来,抒情有余而专业不足,错过了一次极好的面向公众的诗歌教育机会,有点可惜。
实际上,余秀华通过诗意的方式表达作为身体残障女性的感受,或者表达与农妇、脑瘫患者这类外界感兴趣的“身份”无关的感受,这类私*验在当代的文学创作、新闻报道、网络文章中并不少见,但有关何为诗歌,何为好的诗歌,若错过了余秀华的这次机会,今后恐怕很难再找到类似契机,通过讨论具体的诗人,让诗歌重新回到公众的文学教育与文学感受力当中。这一点何其重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写诗的门槛不高,“梨花体”一时风行,凤姐的诗也可以登上知名文学刊物,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一时没了依归。另一方面,由于诗歌教育的极端缺乏,诗歌甚至一度被高考排除在外———懂诗的人太少,最直接的后果是,缺乏诗意,理解现实反而成了问题。
也许有人问,诗歌为什么重要?在我看,诗歌应该是最远离功利的文学体裁,尤其是在人们钟情于故事和段子,一篇文章能流传多远主要看笑点和槽点有多少的年代,唯有诗歌承载语言本身。就算从最现实的角度,凤姐发表诗歌的待遇是每行诗2-3元,在国内算是不错的标准,试想莎士比亚若有幸生在当今中国,写一首十四行诗,也就能换一个麦当劳套餐。余秀华是明白人,走红之后她在朋友圈写道:“对于诗歌而言,这样的关注度实在不应该。姑奶奶只写自己的诗歌,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尽量写好。”喧嚣之后,希望有文学教育者尽快接力,从诗歌本身进入,让我们知道余秀华们的诗好在哪里。
余秀华的诗和经典语句
余秀华的诗歌中有许多爱情诗。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带有残缺的女人,她对爱的缺失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她的爱情诗并不满足于对爱情欲望的诗意呈现,而是极力展现出丰富复杂、个性鲜明的女性主体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秀华的诗和经典语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
《风吹》
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 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
《雪》
我爱上这尘世纷纷扰扰的相遇
爱上不停重复俗气又沉重的春天
爱上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决心
《源》
幸福如一片叶子含在嘴里
这个三月,走得小心翼翼
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获取水分
并从一条经脉上
得到秋天的走向
想让我的一个短句穿过秋天的埋伏
天凉的时候,我怀抱一紧张
回首,还会惊心
我不知道我身后的脚印
是否如一个酒杯
怀揣着月亮
我开始信任我的*凡,我的世俗
和一钱不值
我把一个句子放在山后长长的斜坡上
让叶子盖满它的身体
可我不知道
哪一片叶子的泪光
会得到整个秋天的原谅
《但是,我不知道》
除了阳光,我总是不够富裕
从春天开始的寂寞的流程
让我越来越满,无法掏空
《阳光肆意的窗口》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
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再见,2014》
我是我自己的灾难,你是灾难的四分之三。
《37岁生日自嘲》
无论如何,我依旧无法和他对称
我相信他和别人的都是爱情
唯独我,不是
《唯独我,不是》
我是穿过一一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
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
《风从田野上吹过》
爱情不过是冰凉的火焰,照亮一个人深处的疤痕后
兀自熄灭
《颤栗》
关于余秀华的诗歌《穿过大半个*去睡你》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余秀华的诗歌《穿过大半个*去睡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穿过大半个*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全诗鉴赏
《穿过大半个*去睡你》的艺术特点,撇开成见,也撇开怜悯,确也有很多值得点赞的地方。我觉得这首诗具备了“一首好诗的所有品质:感受的独特,经验的深刻,表达的明晰,音乐节奏的轻盈”。(杨炼)
《穿过大半个*去睡你》全诗十四行,可分为四节。从内容上看,不错,这首诗开篇直抒情爱,但她是把个人激扬的爱情置放在一个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并且秉持着高尚的爱情标准,也表现了女诗人火辣辣的、敢爱敢恨的直率个性。同时,我们鉴赏这首直抒胸臆的情诗,还必须了解女诗人身体残疾和婚姻困境。由于她的`残疾,不得不接受无爱的婚姻;也是因为她的残疾,她不久沦入无性的婚姻,大她十多岁的丈夫以打工名义远走北京。婚姻对她是一道枷锁,但她的心是自由的。我想,这或是寂寞灵魂的呐喊。她有权利追求爱情梦想。何况她的这种追求只存在于她的精神领域。谁能忍心剥夺?谁又有权力剥夺?当然,从婚姻的忠诚度角度讲,精神出轨也是一种出轨,在封建道德卫道士那里也是不可饶恕的离经叛道行为。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腹诽”,无非是余秀华以诗歌的形式加以表达罢了。一个农村女人,一个留下脑瘫残疾的农村女人,她能怎样?可贵的是她内心追求爱情的精神不死,柔弱的生命不甘*庸,还能在诗里发泄情感,把她生活里仅有的一丝亮色拿来温暖世界。
首先,余秀华对两性的性爱观念有大胆的突破。而这观念的表达,是用通感艺术呈现的。“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一语说透了两性性爱的*等关系,是对那种性行为中男性沾女人便宜的传统性观念的*;敢说真话,也表现了女诗人的真性情。我觉得这应当是当代女性从内心追求男女*等的一种根本表现。这个*等才是性别*等的最后堡垒。女性能够对自己身体做主之日,才是男女*等真正实现之日。
诗人继续深刻表述她对性愉悦的认识。“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这里,女诗人把性愉悦(高潮)的美好用“花朵”、“春天”和“生命”这样艺术化的意象呈现出来。她并提醒,性愉悦的一时激越感觉并不能保证或证明“生命被重新打开”,那或许就是一个“虚拟出的春天”。很多人只盯着“睡你”,从女性裸露的脖颈就往下臆想衣服下的其它部位,而忽略了这些艺术展现。
余秀华成了“网络红人”,不少媒体给她贴上了“脑瘫诗人”的标签,并从她的诗歌作品中,挑出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来对她的创作轨迹进行切入,以博取更多的眼球。拿别人的身体来说事儿,是多么冷漠,相比之下,谁更不健康?请让诗人回归自己内心的美好。出版社适时推出她的诗集,这一切看似完美得水到渠成。
在微信朋友圈里,忽然某一天一个诗人成了转发事件。因为这位诗人是农民,是从小脑瘫的女农民,于是,在众多她写过的诗里,好事者特别拎出了她写的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为公众号标题,赢得了高转发率。
传播是件让人嫉妒的事,很快当年“下半身诗人”的领军人物后转行做出版的沈浩波就发声了,写了篇长长的评价:“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不过再怎么拉低,比起轻浮的‘乌青体’来,总还算不上丢人败兴。”关于诗歌的审美各有各的说法,就像绘画一样,有人就是认为满墙血渍到处残肢是现代艺术,而有人认为绘画首先要给视觉和心灵带来美感。
我更喜欢余秀华的诗,从诗歌本身出发,我看到了简短文字铺陈的美妙,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下去,久了便成就了一幅十字绣。
我认真读了她的每一首诗,文字还原了诗人内心的意境,如果我写诗,真的未必如她。于是我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余秀华的诗,说我看到了最真挚唯美的表达。很快,朋友就有了回复:“依据脑残诗人遭追捧的事实,如果你的智商高于40一般就别再写诗啦,没啥前途。”而另一位朋友表达的则是,“余秀华写的诗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美对情感对尊严的追求,根植于人性的最本源,无关身体或智力的障碍,我们必须要感谢这个特殊的群体,让我们更好地体识生命与人性的本质”。
我更愿意沉浸在诗歌里,为她生命里的诗意轻轻鼓掌。再多的磨难也阻挡不了内心对美好的表达,那是我们灵魂的后花园。难道身体残障就要被质疑被诟病吗?
余秀华的诗集由两个出版社很快分别出版了,几乎跟微信转发同步进行。我问编辑,这是不是炒作?编辑说“真不是”。所谓无巧不成书,无论是否成为营销手段,这并不妨碍阅读的兴趣。已经很久没看到这样的诗了,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多人同时为诗集期待了。一位农村妇女却让我们在字字珠玑间展开了难能可贵的想象。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月光落在左手上》一书从余秀华*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瞬间的意义等。
学者、诗人沈睿说:“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诗刊》编辑刘年则评价,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纷纷在转发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作。许多人对她倍加赞赏,甚至把她形容为“中国的狄金森”。随着知名度暴涨,余秀华在农村的家挤满了前来采访的记者,以及上门慰问的领导。
余秀华为什么会这么红?这是很多人发出的疑问。在我看来,这不过又是一场舆论与大众不经意的合谋。这一切看似不无偶然,实则暗合了媒体议程设置与大众流行的若干规律。只要看明白这些规律,对余秀华何以忽然受到热捧,也就不会感到意外。
作为一个农民诗人和脑瘫患者,余秀华的诗作首先是被国内著名刊物《诗刊》所推介。但她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则受益于拥有几亿用户的微信等新媒介的传播。曾经发行量上百万册的《诗刊》,虽然如今仍是国内诗坛权威刊物,但其发行量已少得可怜,并不具有大众化传播的特质。正是新兴社交网络的崛起,打开了《诗刊》通往广大诗歌爱好者的通道,让余诗有了被更多人自发点赞、分享的机会。
传统媒体的推波助澜,是余秀华迅速进入公众视野的重要路径。即便是在微信等新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包括其新媒体应用)仍是新闻热点的制造者和催化剂。一个身患疾病者、农民、女诗人,这些元素十分符合传统媒体报道偏好,可向读者提供一种充满反差却又具有正能量的阅读冲击力。首先发现余秀华具有报道价值的媒体,无疑有着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话题制造能力。如今赶到余秀华家长“围访”的媒体,则是跟风炒作的资源瓜分者。
但不管微信和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多强,这仍不是余秀华走红的全部重点。关键还要看大众审美偏好及其赏鉴水*。余秀华诗作一开始在微信等社交媒介被自发传播,本身表明她拥有被广泛认可的潜质。事实也是如此。余秀华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励志片,而在微信上传播最为广泛的就是那些或真或假的“心灵鸡汤”。当一个照片上看起来显得有些土气,而气质又略显张扬的“中国版”海伦-凯勒出现在面前,哪怕她不是一个诗人,也很容易打动人们的内心。
何况,余秀华的诗作清新易懂,偶尔有点夸张和大胆想象,这更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水*。可以说,任何进入大众流行舞台的诗歌,首先都必须符合通俗易懂这一特征。无论是汪国真、*慕容,还是北岛、余光中,都逃不过这个大众传播规律。汪国真、*慕容的诗歌大多具有这一特点,而北岛、余光中为人传颂的诗作如《我不相信》、《乡愁》也是如此,虽然这未必是其代表作。余光中曾婉拒当众朗诵《乡愁》,此举可看作他拒绝流行文化的一种姿态,因为这首诗遮蔽了他在诗歌上的真正创作实力。
那么,该如何客观评价余秀华的诗歌创作水*?实际上,只要剥离那些非诗歌的评价因素即可。不妨设想,余秀华只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脑瘫患者、农民,再把她的诗作放到所有诗歌作品中去衡量,得到的答案或许会有很大不同。诗人伊沙谈到余秀华现象时说:更多的读者被同情心所*。这是一个颇为客观的评价。从余秀华的诗作,不难看到有哪些诗人或诗歌的影响痕迹,作品又该落在哪个水*层次。如那首流传甚广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可说是另一首题目类似的网络流行诗的清新版、女体版和反写版。
话说回来,我的本意并不在于批评谁。目前环绕着余秀华的这场话语狂欢,可谓大众流行时代的一种正常现象。余秀华的个人经历及其诗歌作品的流传,也可给许多人心灵上的启迪。只不过,余秀华的人生固然值得颂扬,但不能因此降低诗歌本身的评价标准,否则对作者也是一种伤害。
好在余秀华本人对这一切抱着清醒的态度,没有在这场众声喧哗面前失去判断力。面对纷纷上门采访的媒体,余秀华用“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作出了自己的回应。这是非常难得的人格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是余秀华抵抗现实或者逃避现实的一件武器,是她想象中的个人王国,否则很难将其诗作与个人生存状况关联在一起。因此,人们或许不该过多地去打扰她的这种美好想象。
晚上,去深圳华文圈子里溜达,诗人心庙大哥贴了一首余秀华的诗歌《给姜子牙的一封情书》: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
此刻,风往南吹,一片竹不知臣服于谁
蓝,游曳于云边,时远时*
练飞的八哥意外坠进秧田中间
我一走神,周王的妃子捻住了一捋花胡须
姜哥哥,看我这红裳可否性感
姜哥哥,你走不走,成不成神仙
这万里河山不过把百家姓里的“周”排在最前面“浮生梦一场,世事千变云”
姜哥哥你如今怎么成了同性恋
他结婚那日,你投江而去
而我们,固执地认为你死在云端
姜哥哥你看看今日的河山有没有改变
姜哥哥你的鱼钩再钓不到一个王
但可以钓到我
我比周文王更好看
我说,这首诗我喜欢。立马就有一位美女诗人说不喜欢余秀华的诗歌,太*了,老是用性来入诗。心庙大哥说,你没有读懂她的诗歌。后来,美女找我私聊,我说:“余秀华不算是下半身诗人。她诗中所有的关于性的描写,对于她来说,都是一些极其普通的意象,并不代表性本身。如果你能够读出这些关于性的意象背后所隐喻的东西来,你就会明白,她的诗歌其实极其淳朴唯美,一点也不*。”
我和余秀华在同一个诗歌群里呆了大半年,但是没有说过一句话。她的性格不好,喜欢发脾气,让我对她敬而远之。在她走红网络之前,我只读过了她很少的几首诗,还不知道她是一个脑瘫诗人。关于她的诗歌,我只跟烤鱼说过一句:“她的诗不错,是个用心写字的人。”她走红了之后,我才知道,她竟然跟我一样,也是70后,也出生在农村,只是她比我活得更艰难,因为她是一个脑瘫病人。但是,我仍然很少读她的诗歌。在她被网络媒体越炒越热后,就不断有相熟的诗人,特别是女诗人过来问我对余秀华诗歌的看法,这才让我对她的关注多了起来。
昨天,去了烤鱼群里瞎扯,又有人聊到了她的诗歌。王觅老师说:“余秀华就是一只*的母豹子。”这句点评让我拍案叫绝。王觅老师很不喜欢她的诗歌,所以,他的这句评语是贬义的。不过,我也认为在余秀华的诗里,隐藏着一只*的母豹子。但我的这个点评是褒义的。由于她自出生就成了脑瘫,身体畸形,生活不便,饱受了很多人异样的目光,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她寂寞,孤独,敏感。由于她没有爱情的婚姻,每个月60块钱的低保,她和儿子还需要父母来抚养和照顾,她无奈,疼痛和固执。由于疾病,说话口齿不清,很少与人交流。几十年来,她所有的情感都压抑在内心里,长久的压抑,使她的情感像一只*的豹子,在她的意识中不断地奔跑着,想寻找一条发泄的出口。于是,她选择了诗歌。她的诗中也就因此有了这样一只*的母豹子。这也是她的诗多是情诗的原因,因为只有情诗,才能够让母豹子放肆地,奔放地奔跑,肆无忌惮的嚎叫,酣畅淋漓地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有很多诗人都问过我对她诗歌的看法,我说:“她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左手按住右手敲打出来的,她的每一个诗句都是出于她自己真实的内心,真实的情感。她在写那些诗歌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会因为这些诗句而走红而升官而发财。所以,她的诗歌是纯朴纯洁的。她所有的诗歌都没有高大上的主题,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写作计划。由于她地位不高,生活窘迫,她没有试图宣传过任何正能量。她只是一点一滴,琐碎卑微地抒写,发泄着自己的情感。所以,她的诗歌是干净的。她只有在诗中,才能放肆地想象自己的美,美妙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她不能在生活中飞翔,就在诗歌中飞翔。那些诗歌,就是她对现实的抗争和超越,就是她一次次激情中的*。所以,她的诗歌是真实的。我曾经在一篇诗歌评论里写道:只要是真实地出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情感的诗歌,都是好诗歌。从这点来说,无论她的诗歌是否成熟,都是很优秀的。”
那些说她的诗歌*,下流的诗人,大多是因为读了她的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其实,只要认真滴去读这首诗,你就会发现这首诗根本就算不上*。因为她想表达的,根本就不是同情人去幽会等这些鸟事情,她写的依然是她自己的生活体验,她把体内无法排遣的情感,注入到她的诗歌中。这样,诗里就跳出了这只*的豹子。这些所谓关于性的描写,其实都只是一些幌子。我们读诗品诗,就是要透过这些意象这些幌子,去感受去体验诗歌的内核,而不是停留在诗歌的表层。因为只有内核才是诗人真正想表达出来的东西。
我注意到很多诗评者把她的诗拿去同李白杜甫去比较,同徐志摩海子去比较,这是很蛋疼的一件事情。我想,即使是余秀华自己,也应当没有这样比较过,也不敢这样比较吧?李白杜甫有她这样的生活吗?徐志摩和海子有她这样的体验吗?没有!她有李白杜甫那样的生活吗?她有徐志摩和海子那样的体验吗?没有!那么李白杜甫、徐志摩海子的诗歌关她屁事!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无论是李白杜甫,徐志摩海子,还是余秀华的诗歌,都只是他们自己的阅历过程和人生体验。李白杜甫,徐志摩海子比她的阅历深,见识广,那么他们的诗歌比她的深刻醇厚高深。她没有什么见识,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去过很多地方。所以,这个小女子,只能一点一点地写着她自己的生活。谁能够说一个乡村女子的生活,就不是真正的生活?谁能够说一个乡村女人的诗歌就不是真正的诗歌?谁能够说写自己卑微的生活的诗歌,就不是真正的诗歌?无论她是不是脑瘫,无论她是不是诗人,无论她该不该走红,她和她的诗歌都应该值得尊重。诗歌是很个人化的事情,把自己的诗歌观点和生活体验强加给别人,其实是一种粗暴、侮辱和伤害。
在中国,新诗还处在一种 揣摩实验的阶段,相对于西方诗歌界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大师,我们都是小学生和中学生。我们谁也没有资格给诗歌制定一个固定的标准,要求诗歌一定要这样或者那样去写。就如余秀华的诗歌,她的诗既没有多么优秀,也没有多*差劲,她只是在写自己的诗歌,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写生活中真实的自己,自己的爱恨情仇,疼痛、寂寞,让午夜的自己像一只*的豹子一样,放肆地想象和奔跑,间或发出一声声孤独、暧昧,让人浮想联翩的*。
给你余秀华诗句
余秀华诗句
余秀华花的诗句
余秀华名言
余秀华经典诗句
余秀华语录
余秀华最好的古诗
余秀华最爱的古诗
余秀华经典语录
播放余秀华的古诗
对于余秀华的古诗
余秀华的十首古诗
余秀华的诗与古诗对比
余秀华的诗歌经典语录
余华句子
余华名句
余华名言
余华的名言
余华经典句子
余华的名言警句
余华名言名句
余华活着名句
余生有你句子
余生有你短句
带有秀华的古诗
余华语录
余生是你的句子
余华金典语录
余生有你的句子
余华活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