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诗和源的古诗

关于带诗和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诗和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诗和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诗和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4) 语录(2k+) 说说(9) 名言(502) 诗词(587) 祝福(1) 心语(52)

  • 含有源字的古诗词 带源字的诗词名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秦观《点绛唇·桃源》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李商隐《碧城三首》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 亲士》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乐事回头一笑空。——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君者,源也;水者,流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太*御览·治道部·卷一》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阴符经·下篇》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杨万里《桂源铺》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夫尚俭者开福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列传·卷五十》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也。——《论衡·卷二·率性篇》

    野者上,园者次——《茶经·一之源》

    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文心雕龙·情采》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格言联璧·持躬类》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杨万里《桂源铺》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王维《桃源行》

    遥看一处攒云树,*入千家散花竹。——王维《桃源行》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茶经·一之源》

    [阅读全文]...

2022-06-04 15:24:41
  • 漓漓源上草古诗词119句

  • 经典
  • 折荷有赠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折荷有赠

      唐代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译文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

      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

      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注释

      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玩:赏玩、欣赏。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红蕖(qú):荷花盛开的样子。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

      荡漾:水波微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佳人: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相似: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所引起的想念。汉苏武《留别妻》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李白《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鉴赏

      这首诗与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这或许是由于传抄之误的缘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发愤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这里虽无愤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的。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及吴均“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这首诗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妙,毫无人工的痕迹。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当时李白二十九岁,与许氏夫人居安陆(今属湖北)。

    [阅读全文]...

2022-01-23 15:19:51
  • 桃源行古诗词鉴赏

  • 桃源行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源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

      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荡着船不知远*,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注释

      行(xíng):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歌行”。

      望夷宫:秦国宫名.秦相赵高在此杀秦二世胡亥。鹿为马:史载赵高欲作乱.恐群臣不听,乃指鹿为马,凡言鹿者皆被杀。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里用来概指秦国政治的黑暗。

      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乃修筑长城。由于工程浩大.环境艰苦,死了不少人。这里用来指代秦国繁重的劳役。

      避时:逃避乱世。

      商山翁:指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人.史称“商山四皓”。

      桃源:代指桃花源。

      经几春:度过了多少冬春。

      薪:柴火。

      渔郎”二句:本自《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桃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诸语。漾舟,泛舟。

      世上:指渔人。山中.指桃源中人。

      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吹战尘:指发生战乱。西晋先是有“八王之乱”。随后是外族人侵.终至灭亡。

      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宁:岂。

      赏析:

      头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诗开篇,点明了陶花源的来历。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举两件事:一是指鹿为马胡亥,二是修筑长城害民伤财。说明秦政昏暗朝纲乱,民心尽失,并独创“种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之意。

      “此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自由*等的社会生活。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果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无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独创“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虽源于陶诗“秋熟靡王税”,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远,虽有血缘亲情,但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人自由*等。

      “渔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渔人与桃源人的交流和叹。渔人荡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为惊叹。“惊相问”“山中岂料今为晋”则出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诸语的缩写。“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知道暴秦无道的具体情况。此句并说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隐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汉、魏、晋多个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沧桑之变。

      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对天下战乱不息、朝代替换的感慨。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醉如痴,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战乱之苦,悲泪泣下而沾巾,感叹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已不复出现了,桃源人只经过一次秦末之乱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换代,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沧桑之变故的残酷现实。真是可叹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厌恶与对和*自由*等生活的向往。

      本篇故事新咏诗,与晋唐朝诗风格调有异,一是重整体脉络而不作具体描绘,二是叙述以议论出,语意出新取胜,虽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则自创新格,以议论为特点,浓缩陶渊明诗意,精炼词句,独造名句,运思谋篇上胜过了前人。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阅读全文]...

2021-11-23 18:55:43
  • 桂源铺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桂源铺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源铺古诗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桂源铺

      作者: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桂源铺注音:

      wàn shān bú xǔ yī xī bēn ,

      lán dé xī shēng rì yè xuān 。

      dào dé qián tóu shān jiǎo jìn ,

      táng táng xī shuǐ chū qián cūn 。

      桂源铺翻译:

      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然而,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桂源铺赏析:

      原诗是说小溪的无法阻断,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让出一条路使它走出前村来。今人每爱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的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而且是制造骚乱困扰而已。

      个人资料: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拓展:孟郊《烈女操》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列女操》作者: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注解」:

      1、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

      2、殉:以死相从。

      「解释」: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就象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评析」: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同时以古井水作比,称颂妇女的守节不嫁。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然而,就全诗看,从题目到内容的全部,都是为了明确的主题的。就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糟粕的,应予批判。

    [阅读全文]...

2022-01-29 14:14:25
  •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古诗赏析

  • 八月,中秋节
  •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古诗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翻译

      *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那些行动的物体全在视野之中,天那么高,地那么*,仿佛可以看见千万里之外:“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云彩聚集,星斗挪动,仙乐奏响,让人肌骨寒肃。金色的霞光从东面渐渐升起,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

      诗里面的“少君”是指能和神仙沟通的人。西汉武帝时有一个方士叫李少君,他自言见过神仙,能得长生不老之法,骗取了汉武帝的信任。以后人们就以“少君”代指游仙的`向导。

      鉴赏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可以说百人百解。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许这种种理解,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谪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县就位于这里。在这里他不免悲凉之感,所以写了许多诗词以排遣愁绪。著名的《竹枝词》《浪淘沙》都写于这一时期。更巧的还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写于桃源就不可知了。

    [阅读全文]...

2022-01-04 23:02:46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古诗译文及赏析

  • 文学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古诗译文及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古诗译文及赏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

      ①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骗。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赏析: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但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

      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译文及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

      晓: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阅读全文]...

2021-12-10 15:45:55
  • 马的古诗

  • 马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

      【唐】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病马

      【唐】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马

      【唐】李峤

      天马本来东,嘶惊御史骢。苍龙遥逐日,紫燕迥追风。

      明月来鞍上,浮云落盖中。得随穆天子,何假唐成公。

      病骢马

      【唐】罗隐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

      自经梅雨长垂耳,乍食菰浆欲折腰。

      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

      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

      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

      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咏马

      【唐】杨师道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骢马

      【唐】沈佺期

      西北五花骢,来时道向东。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鞍上留明月,嘶间动朔风。借君驰沛艾,一战取云中。

      紫骝马

      【唐】沈佺期

      青玉紫骝鞍,骄多影屡盘。荷君能剪拂,躞蹀喷桑干。

      踠足追奔易,长鸣遇赏难。摐金一万里,霜露不辞寒。

      咏马二首

    [阅读全文]...

2021-11-30 05:17:24
  • 雨的古诗

  •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4、《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睛。

      5、《山花子》

      满清·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6、《清*乐》

      满清·纳兰性德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7、《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阅读全文]...

2022-03-26 07:48:48
  • 春 古诗

  •   春天是美好的,看那便把春天的时光写进了诗中。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泊船瓜洲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雪

      唐代:韩愈

    [阅读全文]...

2022-03-13 13:47:11
  • 描写婺源古村落的诗

  • 描写婺源古村落的诗

      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婺源古村落的'诗,欢迎大家阅读学*。

      (第一首)

      婺源三月暖,林麓郁芊芊。

      水白云磨镜,桥飞影合圆。

      清晖穿旧阁,老巷辩残联。

      露饮村原外,依稀五柳烟。

      (第二首)

      青石小径探幽源,村社群山掩映间。

      黛瓦粉墙彰古道,吴风楚韵育儒贤。

      勤读勤垦民情厚,亦贸亦农家业延。

      朱子衣钵传万代,茶盐天下墨香酣。

      (第三首)

      蒿溪黛瓦翠微森,惬意斜阳证古今。

      一圣朱熹亦凄惨,九巅天佑几浮沉。

      歙徽百宅黄花圃,县治三迁白鹭林。

      水媚青春川最媚,老祠挑月鉴初心。

      (第四首)

      青山绿水白云间,鸟语虫鸣百卉香;

      流水潺潺桥下走,无穷魅力在山乡。

      高山流水弹一曲,羡煞当年伫听郎;

      靖节先生归去也,桃花源里不堪当。

      (第五首)

      大树千秋绿,清溪绕古村。

      墙高三尺巷,井老几街人。

      石板留苔迹,灰砖刻旧痕。

      小桥流水去,故事掩深门。

      (第六首)

      碧水石桥衔落花,空山老树抚流霞。

      居中堪念三玄远,转首犹观一径斜。

      鸡犬闻声殊轨辙,舟车绝影淡生涯。

      欲留残息此间驻,但恨桃源非我家。

      (第七首)

      夜雨无妨入赣中,春风万里觅芳踪。

      垂杨尽处接桃李,遍地黄花份外荣。

      晓起村头还晓起,一坑过后又一坑。

      嶂山婺水应知我,月月年年忆旧盟。

      (第八首)

      苍天钟秀古村行,四面青山抱水迎。

      商埠依稀烟雨过,民居仍旧小桥横。

      曲星斗井文渊默,明月宗祠剑匣鸣。

      青史斑斓龙尾砚,随风直上绿萝茎。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花影》

      【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农村》

    [阅读全文]...

2021-12-14 05:33:52
当前热门
带诗和源的古诗 - 句子
带诗和源的古诗 - 语录
带诗和源的古诗 - 说说
带诗和源的古诗 - 名言
带诗和源的古诗 - 诗词
带诗和源的古诗 - 祝福
带诗和源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