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

关于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9) 语录(11) 说说(71) 名言(13) 诗词(2k+) 祝福(27) 心语(1)

  • 旷达的诗句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旷达的诗句》,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旷达的诗句

    1、《偈颂三十八首》

    宋释如净

    解地祥和布袋头,虚空豁达逞风流。

    2、《颂证道歌证道歌》

    宋释印肃

    豁达空,拨困晨,不着片衣爱向火。

    3、《颂证道歌证道歌》

    宋释印肃

    方得名为观自在,豁达灵光非内外。

    4、《北亭》

    唐白居易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

    5、《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唐王昌龄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6、《拟古》

    宋田锡

    曲逆汉功臣,少年尝窘厄。

    7、《截树》

    唐白居易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

    8、《水调歌头言道》

    元李道纯

    三元秘秋水,未悟谩猜量。

    9、《菩萨蛮》

    宋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10、《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1、《杂诗三首》

    唐王维

    之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之二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之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1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4、《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5、《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阅读全文]...

2022-03-04 13:37:30
  • 描写淡泊名利的古诗

  • 淡泊
  •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五代)冯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道道甚分明。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物,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栽合少求。

      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身足早宜休。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熟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宋]辛弃疾

      出处从来自不齐。后车方载太公归。

      谁知孤竹夷齐子,正向空山赋。

      黄菊嫩,晚香枝。

      一般同是采花时。

      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

      [宋]朱熹

      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

      (明)方惟深

      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灰尘。

      《福建通志·卷十六》:方惟深,字子通,隐居不仕,以诗知名。

      [清]曾国藩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阅读全文]...

2022-02-08 21:41:54
  • 表现淡泊名利的古诗

  • 淡泊
  •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简 析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净化,或者说,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结庐在人境”是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特佳,飞鸟投林的黄昏,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融淳净;此时的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这是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从庐山一带傍晚的自然环境说,一切都显得和融浑朴,充满生机,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都合于自然之,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冥会妙合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评 析

      此诗是描写陶渊明劳动生活的代表作。虽写劳动,其主旨却并非写劳作之艰辛,而是表现一种审美情趣。试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荷锄夜归图。艰辛自是艰辛,诗人也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呀!后两句正可以看作是此诗全篇的眼线,是透露诗人心绪之所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咏雪寄。大雪中望遍千山看不到一只飞鸟;找遍万条路,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处境的严酷,心情的孤寂。

      《江雪》的深层意蕴,寄托了一种傲然独立,清竣高洁的人格理想。诗人曾参与过政治革新,但改革失败后,受到排斥,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内心的孤独,便通过环境描写反映出来。当时的政治环境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样,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诗人不屈服于压力,依然故我,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独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钓的渔翁。

      寒江独钓的画面和深刻的含义使全诗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意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阅读全文]...

2022-02-02 02:45:51
  • 苏轼旷达的诗词风格

  • 苏轼,阅读,文学
  • 苏轼旷达的诗词风格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面对生活的苦难,他始终表现出洒脱达观的旷逸情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为之倾倒,本文就来分享一篇苏轼旷达的诗词风格,欢迎大家阅读!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了1000年的12位英雄,包括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等,其中惟一入选的*人是苏轼。《世界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一个*人的生*,尚属首次。苏轼缘何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关、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苏轼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但他却以旷达的人生态度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为后人留下厚重的精神财富。

      一、探究旷达情怀产生的渊源

      (一)性格的形成

      要探索苏轼的人生情怀,须了解其性格的早期形成。苏洵对其二子的脾性甚是了解,这从他给二子的命名可知。他在《名二子说》中,阐明为子取名的缘由:“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是辙者,善处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轼”是车厢前端供扶手的横木,暴露于外。“辙”是车轮碾过的印迹,既无行车之功,也免翻车之祸。取“轼”以体现苏轼率直外向的性格,取“辙”表示苏辙的*和深沉。苏洵的这个判断在苏轼、苏辙身上得以应验。苏轼锋芒外露,个性真挚坦率,“临事必以正,不能俯抑随俗”。苏轼正直的性格与其家庭教育分不开,他的母亲非常注重苏轼的人格教育。在《宋史·苏轼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苏轼十岁时,“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暗,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少年时代就向往像范滂一样,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决不逃避。

      其弟苏辙在为苏轼所写的墓志铭中也提及苏轼性格形成的一个原因,“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庄子旷达超脱、任性逍遥的思想促成了苏轼“胸中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性格的形成。正是这种性格,支撑着苏轼在极度失意的仕途中却从未倒下,用道家的超脱与旷达的精神主宰他的词风。

      (二)佛禅释的影响

      苏轼诗词所表现的宽阔胸襟与豁达态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苏轼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和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苏轼从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极深,自幼便“奋厉有当世志”,终身以“兼济天下”为己任。他一生都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不委曲求全,不迎合时俗,不跟风,不苟从。无论*执政,还是旧党当朝,他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便遭遇那么多的磨难,他心中“望美人”(《前赤壁赋》)垂顾的期望一直未能消弭,为朝廷所用的执着也时时撞击心扉。

      在面临官场的挫折与劫难后,苏轼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在被贬黄州之后,基于对命运的反思,开始对佛教进行认真的研读。在《答毕仲举书》中,苏轼说:“学佛老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所谓“静”、“达”,就是身在黄州的苏轼对佛学的期许,那象征着佛教空静与达观的境界,就是既要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民生,又要在面临人生失意之际,善于开解心结,转换心态,勇于面对挫折磨难。道家的“真”,也是苏轼评价一切的准则。苏轼的主体人格有一种独立于世的品质,一种超逸绝尘的性情,因而不苟于流俗。苏轼乐天知命的思想来源于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观点。知命,不是听天由命,而是积极尽人事直到无可奈何而后已。乐天,是一种无信誉外物,不受外物所累,随遇而安的处世观。因而,素食一生既能竭尽人事,又能随遇而安,无往而不乐。

      二、解读旷达情怀的内涵

      “旷达”,是一种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其内涵是指解脱、超越,改变固有的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发现事物的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苏轼旷达情怀中难能可贵的是在三次贬谪、多次流放中仍表现出安然处之,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吟咏自然,享受清风明月般的恬然自安

      苏轼描写大自然的词,取材广阔,意境深远。在对大自然的吟咏中,也表现出摆脱自我、融入自然的旷达境界。“让自己有限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郭预衡《*古代文学史》)

      1、放情山水,忘怀物我

      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住在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对于经历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他在《西江月》中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这首小词,反映苏轼在黄州的放旷生活,写景之中,处处有“我”,“我”之情怀,即在景中。写于同时期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读完上片,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一位风神萧散的人物,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在这安恬幽美的夜晚,他醉复醒,醒复醉,恣意所适;时间于他,三更,四更,无所不可;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坦然处之。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对于历尽宦海沉浮、九死一生的苏轼来说,现在置身于这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物我两忘,自然超适。

      2、寄寓物象,彰显人格

      苏词咏物,不但重形似,而且重神似,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高远寄托和旷达情怀。苏轼词中常咏月、咏梅、咏鸿,用这些寓意高远的自然物象来表现自己傲世独立的旷达之情。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红梅》)词中把红梅人格化,也是苏轼的自我独白。他发掘和升华了自然界所塑造的梅花凌寒不屈、迎风斗雪的品格——“梅格”,即使泛点红色,但冰容玉质未肯迎合时俗。苏轼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对梅花的描写中,把自身的思想和人生理想寓于“梅”的形象之中,让“梅”成为自己人生际遇和人格的代言物。苏轼还借孤鸿表明心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这里用孤鸿衬托,足以表达其“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语)。“孤鸿”不仅表现了某种人生哲理,而且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具体地说,孤鸿的超世拔俗、高举独行正是词人自我人格的写照,同时也蕴含了一种人生如幻的哲理,“杳杳而没,不计东西”。还有透露出人生只是个悠悠长途,所经所历不过是鸿飞千里行程中的暂时歇脚,不是终点和目的地,总有希望和未来。可见,苏轼在承认人生悲哀的前提下,又始终追求人生的自由;在面对人生的缺憾时,会提出了强烈而美好的愿望,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躬自反省,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错综复杂的北宋政局中,作为保守派代表人物的苏轼成为*围攻的目标,遭遇了人生的劫难。被贬黄州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低谷,却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答李端叔书)他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艰苦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他要努力创造出兴味盎然的生活。例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原是生活中一件极普通的小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但其深层蕴含,却是词人的处世态度。词的上片写冒雨而行的心情,在铺天盖地的骤雨袭击下,诗人仍是那样的安闲自若:“一蓑烟雨任*生”,活脱出一个履险如夷、泰然自处、任天而动的仙人形象。词下片写雨后景物和感受,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夕阳斜照,而酒意早已飘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出苏轼不畏人生坎坷,安之若素的超然情怀。

      也正因为这种情怀,从元丰五年七月到十月,苏轼在黄州赤壁的三次歌咏,成为千古绝唱。《前赤壁赋》中的一番主客对话:“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里诗人用明月和江水比喻人生,揭示人生的两方面:一方面,生命渺小、短暂,不可挽救的逝去;另一方面,生命又是永恒的。江水东流,明月亏缺,但是水流不断,月缺又月圆。每个生命都与江水、明月一样长存天地。苏轼走出了历代文人对人生短暂的感伤,领悟到只要将自己的每一分投入到自然界无限的境界中,享受每一分生命、月光,抒写用心咀嚼的文字,便是永生、永恒。古人曾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对于此时的苏轼来说,立言成为他在黄州时期实现不朽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身在逆境,他总能把稍纵即逝的感受,把对人生坚定不渝的信念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使之永留人间,使生命焕发光辉。

      (三)通达事理,营建自得其乐的精神家园

      苏轼遇事通达,能从多角度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使自己不陷于政治的漩涡、不沉于苦难的深渊,表现出一种理性的追求。

      被贬惠州、儋州意味着苏轼的命运再次遭受重大的挫折。环境更加险恶,生活更加艰难,但是他通晓事理的睿智和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的聪明,赋予了他解脱忧患的非常人所及的能力,“超然自得,不改其乐”(《与元老侄孙书》),林语堂亦称他为“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忧患来临,一笑置之”。如果说当年被贬黄州之时,苏轼还有东山再起的斗志和希望,此时一贬再贬,他早已将生死得失置之度外。苏轼明白,在人生败落低迷的极点上,必须做终极的人生思考方能解脱自己的心灵,超脱现实的苦难。苏轼顿悟,人生并非只能一味地往上爬升,暂停脚步,欣赏沿途风景,也无不可。因此在晚年备尝艰苦,九死一生之际,他笔下的春景仍富有生机与活力:“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减字木兰花》)海南岛在宋时被目为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所咏,多是面对异乡荒凉景色,兴起飘零流落的悲感。而苏轼此词却以欢快跳跃的笔调,呈现出不同的景象。“*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与此意留蛮荒。他年谁与作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九疑吟》)苏轼与其他逐客不同,他对异地风物不是排斥、敌视,而是怀着第二故乡的感情。即此一端,亦可见词人确实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自我拓展了享受人生乐趣的心灵空间和营建了自得其乐的精神家园。

      综观苏轼一生,正如其自嘲:“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虽然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表现出洒脱旷达的精神。现在看来,即便遥隔*十个世纪,苏轼的至理哲语,依然亲切如昨,仍具现实的生命力,在人生不同的心境里,都会折射出智慧、旷达、欣愉的光芒。

    [阅读全文]...

2022-06-28 01:03:07
  • 旷达的诗句

  •   1、《偈颂三十八首》

      宋·释如净

      解地祥和布袋头,虚空豁达逞风流。

      去赤得,住亦得,大用现前无轨则。

      2、《颂证道歌·证道歌》

      宋·释印肃

      豁达空,拨困晨,不着片衣爱向火。

      见他富贵便嗔嫌,业海深深何处軃。

      3、《颂证道歌·证道歌》

      宋·释印肃

      方得名为观自在,豁达灵光非内外。

      野桥村店混尘流,乞我一文充布袋。

      4、《北亭》

      唐·白居易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

      宅北倚高岗,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

      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

      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

      *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5、《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唐·王昌龄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着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6、《拟古》

      宋·田锡

      曲逆汉功臣,少年尝窘厄。

      巷馆虽*门,轩车尽嘉客。

      事魏言不从,说楚谋无获。

      来归隆准公,罄伸图霸策。

      绛灌竞生妬,谗非相见迫。

      封金欲拂衣,将举鸾皇翮。

      豁达英主心,信遇终无隔。

      小节不掩名,勋庸自辉赫。

      7、《截树》

      唐·白居易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

    [阅读全文]...

2022-05-19 11:26:24
  • 古人淡泊的诗句

  • 古人,淡泊
  • 古人淡泊的诗句

      中国最早得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得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古入淡泊得诗句,请参考!

      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2、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3、挡不住今天得诱惑,将失去明天得幸福。

      4、为入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5、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6、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8、与入方便,随遇而安。

      9、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

      10、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11、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2、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13、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14、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5、入入廉政,腐败灭亡;入入自律,党风自强。

      16、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入。——唐·白居易

      19、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20、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1、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

      22、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23、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24、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2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27、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9、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1、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薛宣《读书录》

      2、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

      3、碧云风月无多。莫被名缰利锁。——张孝祥《柳梢青》

      4、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5、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6、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菜根谭》

      7、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李白《短歌行》

      8、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杜牧《洛阳长句》

      9、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10、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1、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1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苏轼《满庭芳》

      1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4、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李白《战城南》

      15、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16、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17、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李白《天台晓望》

      18、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19、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其二》

      20、穷达皆为身外名,公侯可废刀头取。——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阅读全文]...

2022-01-22 18:16:22
  • 淡泊名利的诗句

  • 淡泊
  • 淡泊名利的诗句

      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2)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过于烦恼和过于愉悦都是过高评价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后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5)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7)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8)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9)胸怀广大,须从*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10)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11)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2)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13)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用憎恶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显出他的优越。——夏多布里昂

      14)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15)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16)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17)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18)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19)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20)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

    [阅读全文]...

2022-04-01 17:53:08
  • 淡泊名利的诗句

  • 淡泊
  • 淡泊名利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淡泊名利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2、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4、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

      5、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6、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7、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8、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栽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身足早宜休。

      9、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0、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11、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

      12、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爱亦无怖。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7、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18、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21、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22、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23、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熟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24、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2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6、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27、人无情趣官多贵,案有琴书家必穷。

      28、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

      29、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30、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

      3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2、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33、一心忠赤山河见,百战功名日月知。

      34、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35、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36、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

      37、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38、丹青不知老之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9、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40、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4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42、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

      43、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44、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45、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46、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47、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48、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4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阅读全文]...

2022-05-27 08:23:53
  • 淡泊名利的诗句80句

  • 淡泊
  • 淡泊名利的诗句80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淡泊名利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菜根谭》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7、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8、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9、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0、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13、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14、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胸怀广大,须从*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17、万里不惜死,朝得成功——唐·高适

      18、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李白《短歌行》

      19、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20、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1、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22、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3、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24、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25、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26、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27、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8、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29、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30、胸怀广大,须从*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1、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2、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3、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4、人无情趣官多贵,案有琴书家必穷。

      5、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6、碧云风月无多。莫被名缰利锁。

      7、*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8、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

      9、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10、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11、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12、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13、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14、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15、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16、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17、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18、世道良自退,荣名亦空虚。

      19、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阅读全文]...

2022-01-31 18:33:06
  • 旷达的诗句有哪些(态度潇洒心境豁达恬淡的诗句)

  • 态度,潇洒,豁达
  • “有我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总有一句诗词,写尽你的悲欢离合,总有一句诗词,诉尽你的款款心曲,

    如果自己也能写首诗,诉一诉此时的心情,该多好呀!

    《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教你学写格律诗。

    我手写我心,我诗诉我情。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免费课程吧!

    古人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岁月无情,时间流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最重要的是看淡人生。

    当你看淡了感情,你就不会自我折磨;当你看淡了生活,你就不会一身怨气;当你看淡了离别,你就不会过度伤感……

    当我们看淡世事沧桑时,内心才会安然无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21岁中进士,但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此时,苏轼遥想千古风流人物都被大浪淘尽,那么一己之荣辱又何足悲叹!

    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

    看淡现实,悲伤消离。有些事,我们必须学着用淡定从容的去面对,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有些事情,决不能放弃,要努力向前,冲出去,拥有到的一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晚年的王维,早已看透仕途的艰险,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过着亦官亦隐的快意生活。王维看淡成败,宁可*庸,也不要沽名钓誉。

    有自己的喜好,坚持下去,人生的美好,在于经历生命的种种,依然对生活报以热情。

    人,总要经历过,才没白活一回,我们总是期许岁月静好,但是,岁月怎会都静好?

    所有的处世不惊的背后,都是浮浮沉沉的过往;所有勇敢的背后,都藏着一颗不服输的心;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孜孜不倦的探求和执着;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来自长久的承受和磨练。

    那些岁月风烟漫过的地方,是灵魂深处的宁静,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因为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廷,门客董庭兰也无奈离开长安,此时的董庭兰,心情极度失落。

    这年冬天,当他碰到高适时,却心中一暖。高适说: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得意算什么,不能一世得意,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失意怕什么,不能一直倒霉,谁也不知道惊喜何时到。

    谁也不是生来就坚强,谁也不是天生就懂得,都是在生活的摸爬滚打中,一点点的变成熟,知道了是是非非,做到了淡定从容,学会了取舍,看淡了离别。

    《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唐代: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人生有太多遗憾了,无数个过往都难以重来。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我们在回忆中挽留过去,能得到的也只是满心的酸楚。

    [阅读全文]...

2022-03-18 16:20:26
当前热门
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 - 句子
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 - 语录
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 - 说说
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 - 名言
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 - 诗词
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 - 祝福
古诗中的淡泊旷达的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