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

关于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0) 说说(22) 名言(32) 诗词(169) 祝福(1) 心语(1)

  • 《木兰诗》课文知识梳理

  • 知识,阅读
  • 《木兰诗》课文知识梳理

      在学完初中语文的每篇课文后,及时地复*课文知识点是学*的关键,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课文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南朝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 通假字: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C.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3.古今异义:

      A.愿为市鞍马:市:古义:买;今义:集市。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但是。

      C.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D.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

      E.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一词多义:

      ①帖:A.昨夜见军帖:文告、文书。B.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②市:A.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B.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③将:A.出郭相扶将:扶持。 B.将军百战死:将领。

      5.互文的翻译: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年以后,有的战死了,有的回来了。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文:雄兔、雌兔都脚步跳跃、双眼迷离。

      6.成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能我是雄雌。”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别真相。

      7.思想内容:

      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8.文章结构:

      第一、二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

      第三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四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第五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第六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第七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9.木兰的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柝t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 惟:只。

      (3)愿为市鞍马 市:买。

      (4)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 著:穿。

      (7)双兔傍地走 傍:靠*,贴*。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9)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阅读全文]...

2022-03-17 12:55:28
  • 语文知识点梳理

  • 语文,教育
  • 语文知识点梳理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易错生字:

      春:下面是“日”。齐:上面长横两边露头。

      绿:右边“录”下面不是水。花:右下不是匕。

      岁:上面山最后竖下面露头。亲:注意横长度不同。

      声:上面是士。知:矢字旁最后是点。

      忙:竖心旁的点要注意,亡横长。多:两个夕上下要对齐。

      知:左半部分是两横,第一横莫忘。

      2同音字、音*字区别:

      冬(冬天)白(白云)声(叫声)?只(一只)有(没有)

      东(东西)百(百万)生(生气)?知(知道)友(朋友)?

      3加偏旁变成新字:

      舌(话)月(朋)门(们)工(红)

      早(草)卜(处)夕(多)(岁)亡(忙)

      4多音字:

      行xíng 行走 行人 不行 人行横道 行车

      háng 一行 银行 车行

      5重点词语:

      万物复苏?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说话?朋友?春天

      高兴?你们?红花绿草?爷爷?春节?岁月?亲人?行走?古诗

      笑声叫声?多少?到处?处处?知识?很忙?

      6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识字1》和《语文园地一》中有关词语写下来。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阅读全文]...

2022-07-20 17:12:46
  • 高中语文知识梳理

  • 知识,教育,语文
  • 高中语文知识梳理

      在我们的学*时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 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屈原:名*,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屈原。"楚辞":一种诗歌样式,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书中主要收集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 歌。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楚辞》中影响最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

      3、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乐府诗",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乐府的艺术特色:①叙事性强。②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样式多样。③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4、《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首句作题目。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干金"。

      5、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号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代表作有《白马篇》等。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后人称之为"诗仙"。

      7、自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钱塘湖春行》(七律)。

      8、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人。名篇有《鸟呜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昧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9、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著有《杜工部诗集》。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世称他为 "诗圣"。"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诗人。选人中学课本的作品有《陋室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其中的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寄北》《锦瑟》。

      1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作《关山月》《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凰》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著有《剑南诗稿》。

    [阅读全文]...

2022-02-13 22:47:29
  •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 知识,阅读
  •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2.文言词语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石壁,五色交辉( 辉映 )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 )( 潜游在水中的鱼 )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

      二、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石壁,五色交辉

      译:*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探究

      1.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2.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拓展内容:《答谢中书书》的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7-30 20:38:10
  •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梳理

  • 知识
  •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梳理

      引导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篇《阿房宫赋》是大诗人杜牧的名作,这篇文章也是历来高考重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了一下关于《阿房宫赋》中的文言知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梳理

      一、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数作动,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形,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属)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5、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否焉(代词,它)

      ③且焉置土石(哪里)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代词,在那里)

      6、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表并列)

      ②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

      ③谁得而族灭也(表递进,并)

      ④授之书而*其句读者(表并列)

      ⑤学而时*之,不亦乐乎(表递进,并且)

      7、夫:

      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于拒秦(语气词,不译)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句首语气词,表示议论,不译)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

      二、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作动,统一)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作动,坐辇车)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作状,在早上,在夜晚)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作名,搜集保存的金银珠宝)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作动,把……当作……)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作动,灭族)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形作动:感动悲哀;鉴:意动,以……为鉴)

      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作动,出现彩虹)

      三、古今异义的词

    [阅读全文]...

2021-11-24 14:56:49
  •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梳理

  • 初中,知识
  •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梳理

      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在很多学生眼中电学部分的学*最为头痛。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容量大、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对于不少学生来讲是个难学的部分。但再难的学*内容若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注重练*,善于总结,成绩的提高也不为难事。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梳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

      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

      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

      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Rt,电功率选用P=I2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

      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

      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

      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阅读全文]...

2022-07-25 21:56:45
  • 化学黑色固体知识点梳理

  • 教育
  • 化学黑色固体知识点梳理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化学是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黑色固体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化学所有有颜色的沉淀和溶液初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固体颜色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1、黑色固体(5种):木炭2、红色固体:铜——紫红色氧化铁Fe2O3——红(棕)色

      3、淡黄色固体:硫

      4、蓝色晶体: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5、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6、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7、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8、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二)、液体颜色

      1、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2、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蓝色溶液:含有Cu2+溶液—硫酸铜溶液

      4、黄色溶液:含有Fe3+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铜溶液硝酸铁溶液

      硝酸亚铁溶液5、浅绿色溶液:含有Fe2+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6、无色液体:水稀盐酸

      ().固体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稀硫酸酚酞试液氯化亚铁溶液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

      追问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有化学式就更好了

      回答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Cu.氧化铁Fe2O3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5.淡黄色固体:硫磺S

      6.无色固体:冰H2O.干冰CO2.金刚石C

      7.银白色固体:银Ag.铁Fe.镁Mg.铝Al.汞Hg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Fe.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碳黑C.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Fe(OH)3

    [阅读全文]...

2022-04-05 22:04:22
  • 《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

  • 古诗文
  • 《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阅读全文]...

2022-04-24 07:51:35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梳理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梳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考生们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可在教招考试中,我们到底应该了解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呢?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招考试中是一个重点,客观题、主观题都可能考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

      知识点梳理:

      一、需要层次包括哪些?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特别在做单选时把握好不同需要的本质。

      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低到高呈金字塔状。最开始是5个层次,之后又加了2个,变成7个层次。

      1、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如:吃、喝、拉、撒、休息、性等。

      2、安全需要: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如:“铁饭碗”、合同、五险一金等。

      3、归属于爱的需要,也叫“社交需要”: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的需要。如:亲情、爱情和友情等。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他尊、权利欲。如:公开奖励、表扬、荣誉奖章、名声、地位等。

      5、认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求知欲。

      6、审美需要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希望与渴求。

      7、自我实现需要是发掘自身潜能、使理想得以实现、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的需要。如:“高峰体验”时的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未满足时的空虚感。

      一、哪些是缺失性需要?哪些是成长性需要?这儿容易出多选题,大家必须记清楚。

      1、“缺失性需要”又称“匮乏性需要”、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2、“成长性需要”又称“生长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三、记下面两句话,特别是做多选、判断时考生应该留意描述:

      1、一般情况下,当底层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才会向高层需要发展;

      2、特殊情况下,当底层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就去寻找高层需要。

      考查方式:

      一、客观题:

      1、单选题:画家必须作画才能得到最大满足,诗人必须写诗才能获得最大满足,这类现象体现了(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2、多选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求知的需要 B、自尊的需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于爱的需要

      3、判断:当低层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发展高层需要。

      二、主观题:试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观点

      ① 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② 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需要在**后出现;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 低级需要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也叫缺失需要(deficit or deficiency need),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直接危及生命;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是满足这种需要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所以叫做生长需要(growth need)。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等。

      ④ 马斯洛看到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区别,他后来澄清说,满足需求不是"全有或全无"的现象,他承认,他先前的陈述可能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即在下一个需求出现之前,必须百分之百地满足需求"。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的满足就可以了。例子: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不考虑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⑤ 个体对需要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对自尊的需要超过对爱和归属的需要。

      理论应用

      一、生理需要应用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低级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例如:当一个人很饥饿时,那么他极需要食物。假设人需要工作的薪酬来生存,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二、安全需要应用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低级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例如:一个工作者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受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应用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社交需要应用

      例如:人们积极社交,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四、尊重需要应用

      尊重需要(Esteem needs),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阅读全文]...

2021-11-24 16:12:05
  • 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归纳

  • 知识,语文,阅读
  • 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归纳

      关于陶弘景的作品《答谢中书书》有着怎样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归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基础知识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2.文言词语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石壁,五色交辉( 辉映 )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 )( 潜游在水中的鱼 )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

      二.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石壁,五色交辉

      译:*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探究

      1.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2.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四.文言知识

    [阅读全文]...

2022-01-22 00:48:06
当前热门
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 - 句子
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 - 语录
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 - 说说
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 - 名言
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 - 诗词
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 - 祝福
关于古诗的知识梳理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