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的古诗

关于梳理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梳理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梳理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梳理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8) 语录(6k+) 说说(4) 名言(1k+) 诗词(30) 祝福(1k+) 心语(115)

  •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 阅读
  •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

      典故

      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又载,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7、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东*,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文章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独自驾车出行,在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1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1、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2、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半句出自《烈女传母仪传》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者借此表达有幸在宴会上结识了各位名士。

      1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史记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即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这两句是说,未遇推荐之人,只能赋凌云之赋而自惜。

      14、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列子汤问》记载的高山流水的故事。这句的意思是说既遇知音,就在宴会上赋诗作文,不以为惭。

      1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的兰亭*的情况。《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这句是说,名胜之地,终难免于荒芜。

      三、出自文人词句的典故

      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作者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创作背景/《滕王阁序》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两句诗,意思是: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其中流露出来的既有少年的凌云壮志,又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可以用它来形容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

      要有凌云壮志,认为怀才不遇,一个基本的条件是你必须有“才”,是个“才子”。王勃就是一位非常有才情的诗人。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就是说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思路十分流畅,其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英勇豪迈。王勃既然有这样的才能,志向自然高远。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他曾上书右丞相刘祥道,请求推荐自己。其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的话。这里的“气”其实就是不凡的志向。成为经天纬地的大人物,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是少年王勃的追求目标。

      然而却时时处处因才高而遭他人嫉妒,他的仕途充满坎坷和危机。唐高宗麟德三年(666),他经刘祥道推荐,参加了制科考试。虽然对策非常完美,但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朝散郎”的闲职。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他为沛府修撰,其实是想利用王勃的文才为自己歌功颂德。在此期间,由于写了一篇讽刺当时宫廷斗鸡的《檄周王鸡》的开玩笑的文章,得罪了唐高宗,被赶出了沛王府。经受仕途的这一番挫折,王勃一度对仕途失去信心,于是去蜀游历,放纵诗酒,文名因此大振。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底至次年初,王勃从蜀地返长安参加科选。其友凌季夫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在此任内,因藏匿官奴罪犯曹达,不久又因为担心走漏风声将其杀死。因此犯下死罪。后虽得赦免,但连累其父,被贬为交趾县令,远放到南方的蛮荒之地。

      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要从南昌府经过。在南昌逗留期间,正赶上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举行盛会,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展示预先写好的一篇《滕王阁序》,又假惺惺地让别人先写,其他文人碍于都督的面子,都不肯贸然下笔。只有王勃没有推辞。王勃为什么要写《滕王阁序》,除了想借此机会表现一下自己的文才,让人家了解自己不凡的志向外,恐怕还有相当大的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的成分。

    [阅读全文]...

2021-11-27 00:02:58
  • 《木兰诗》课文知识梳理

  • 知识,阅读
  • 《木兰诗》课文知识梳理

      在学完初中语文的每篇课文后,及时地复*课文知识点是学*的关键,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课文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南朝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 通假字: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C.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3.古今异义:

      A.愿为市鞍马:市:古义:买;今义:集市。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但是。

      C.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D.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

      E.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一词多义:

      ①帖:A.昨夜见军帖:文告、文书。B.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②市:A.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B.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③将:A.出郭相扶将:扶持。 B.将军百战死:将领。

      5.互文的翻译: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年以后,有的战死了,有的回来了。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文:雄兔、雌兔都脚步跳跃、双眼迷离。

      6.成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能我是雄雌。”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别真相。

      7.思想内容:

      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8.文章结构:

      第一、二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

      第三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四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第五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第六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第七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9.木兰的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柝t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 惟:只。

      (3)愿为市鞍马 市:买。

      (4)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 著:穿。

      (7)双兔傍地走 傍:靠*,贴*。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9)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阅读全文]...

2022-03-17 12:55:28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梳理前四首

  • 七年级,语文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梳理前四首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梳理前四首,欢迎大家分享。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作。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天成的大手笔。

      [参考译文]月夜,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只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赏析]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

      [参考译文]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悠扬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有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入封常清北庭幕府。安史之乱**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场景。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赏析]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自己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感情,这里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指泪流纵横的样子。“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长安的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参考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两袖都沾湿了,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想写信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安。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赏析]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三、四句写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阅读全文]...

2022-06-14 22:40:45
  • 梳理心情的句子,心情不好需要梳理的句子

  • 心情,心情不好
  • 1,生活就是这样,去面对各种猝不及防的问题,整理心态,梳理心情,然后一步一步的迎面而战!心态历练出来了也就没有那么多害怕的了。

    2,是时候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用最新的姿态生活,自己才是自己最强的后盾!

    3,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箭弦张弛有度,才能保证最佳的状态;找个适合自己的方式,梳理心情。看温暖心灵的美文、静静聆听自然的声音、与朋友聊聊天、找个无人打扰的空间大声叫喊……

    4,梳理沾染风尘的心情,安抚疲惫的心灵,于流年的**仄仄中展望,船过水更幽,云过天更蓝,风景通幽处,仍能觅得满树花开的嫣然。

    5,不知道该如何梳理此刻的心情。震惊,不知所措,悲伤,自责,愧疚,遗憾,想念……太多的情感混杂在一起。更多的还是没来及,我还没来得及长大,时间就老了,我还没来得及实现诺言,时间就走了……想说的话有很多,可是脑子都是乱的,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只愿,别再留遗憾。

    6,憋屈,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梳理一下自己。沉淀下来,希望会好起来!

    7,当情绪低落时,为何不去梳理自己的心情,将心中的抑郁放弃。放弃之后,你会发现心会如此灵动,情会如此轻松……

    8,每次坐高铁都是一场梳理心情整理思绪的旅途。

    9,在人生的盛年里,洋溢着生命的馈赠。在春的夜晚,回望来时路,梳理着心情,感叹着流年。

    10,此时心情低落的你,梳理一下自己,别忘了你会拥有那片阳光的。

    11,梳理好自己才能有心情,爱自己多一点,他人才会更爱你。

    12,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整理自己的心情,时时刻刻崩溃再自我安慰自我梳理。

    13,三年,我这委屈又骄傲的三年,突然觉得自己挺失败的,三年的感情没有一个好结果,好吧,是时候好好梳理自己的心情了。

    [阅读全文]...

2022-01-23 23:22:25
  • 语文知识点梳理

  • 语文,教育
  • 语文知识点梳理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易错生字:

      春:下面是“日”。齐:上面长横两边露头。

      绿:右边“录”下面不是水。花:右下不是匕。

      岁:上面山最后竖下面露头。亲:注意横长度不同。

      声:上面是士。知:矢字旁最后是点。

      忙:竖心旁的点要注意,亡横长。多:两个夕上下要对齐。

      知:左半部分是两横,第一横莫忘。

      2同音字、音*字区别:

      冬(冬天)白(白云)声(叫声)?只(一只)有(没有)

      东(东西)百(百万)生(生气)?知(知道)友(朋友)?

      3加偏旁变成新字:

      舌(话)月(朋)门(们)工(红)

      早(草)卜(处)夕(多)(岁)亡(忙)

      4多音字:

      行xíng 行走 行人 不行 人行横道 行车

      háng 一行 银行 车行

      5重点词语:

      万物复苏?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说话?朋友?春天

      高兴?你们?红花绿草?爷爷?春节?岁月?亲人?行走?古诗

      笑声叫声?多少?到处?处处?知识?很忙?

      6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识字1》和《语文园地一》中有关词语写下来。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阅读全文]...

2022-07-20 17:12:46
  • 高中语文知识梳理

  • 知识,教育,语文
  • 高中语文知识梳理

      在我们的学*时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 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屈原:名*,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屈原。"楚辞":一种诗歌样式,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书中主要收集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 歌。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楚辞》中影响最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

      3、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乐府诗",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乐府的艺术特色:①叙事性强。②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样式多样。③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4、《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首句作题目。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干金"。

      5、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号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代表作有《白马篇》等。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后人称之为"诗仙"。

      7、自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钱塘湖春行》(七律)。

      8、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人。名篇有《鸟呜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昧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9、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著有《杜工部诗集》。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世称他为 "诗圣"。"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诗人。选人中学课本的作品有《陋室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其中的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寄北》《锦瑟》。

      1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作《关山月》《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凰》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著有《剑南诗稿》。

    [阅读全文]...

2022-02-13 22:47:29
  •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梳理

  • 高考,教育
  •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梳理

      高三物理一轮复*中要坚持做到一个不落,必须分清重难点复*,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是等于路程的。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2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2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高考物理必考电学知识点总结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高考物理必考电学公式知识点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阅读全文]...

2021-11-27 05:19:21
  •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梳理

  • 知识
  •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梳理

      引导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篇《阿房宫赋》是大诗人杜牧的名作,这篇文章也是历来高考重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了一下关于《阿房宫赋》中的文言知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梳理

      一、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数作动,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形,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属)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5、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否焉(代词,它)

      ③且焉置土石(哪里)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代词,在那里)

      6、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表并列)

      ②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

      ③谁得而族灭也(表递进,并)

      ④授之书而*其句读者(表并列)

      ⑤学而时*之,不亦乐乎(表递进,并且)

      7、夫:

      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于拒秦(语气词,不译)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句首语气词,表示议论,不译)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

      二、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作动,统一)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作动,坐辇车)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作状,在早上,在夜晚)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作名,搜集保存的金银珠宝)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作动,把……当作……)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作动,灭族)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形作动:感动悲哀;鉴:意动,以……为鉴)

      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作动,出现彩虹)

      三、古今异义的词

    [阅读全文]...

2021-11-24 14:56:49
  • 法语关系代词用法梳理

  • 法语
  • 法语关系代词用法梳理

      关系代词是法语语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内容,在各种国内、国外考试中都作为必考点出现。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法语关系代词用法梳理,欢迎阅读!

      【重要概念】

      1. 关系从句,也叫形容词性从句,由关系代词引导,其作用在中整个复合句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 关系代词引导关系从句,是连接两个分句的桥梁。它代表主句中的先行词。

      【梳理总结】

      一、 简单关系代词qui,que,où,dont

      1. qui

      qui在从句中做主语,先行词可以是人或物。

      例:Je naime pas les gens qui mentent. 我不喜欢说谎的人。

      代替先行词les gens(人),在从句中做主语

      例:Elle regarde les voitures qui passent dans la rue. 她看着街上过往的车辆。

      代替先行词les voitures(物),在从句中做主语

      例:L’homme à qui je parle est mon professeur. 跟我说话的那个人是我的老师。

      代替介词à加先行词l’homme(人),在从句中做主语

      2. que

      que在从句中做直接宾语或表语,先行词可以是人或物:

      例:Le parfum quelle porte sent vraiment bon. 她搽的香水很好闻。

      代替先行词le parfum(物),在从句中做直接宾语

      例:La lettre que jai écrite est très longue. 我写的那封信很长。

      代替先行词la lettre(物),在从句中做表语

      3. où

      où在句中作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先行词是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名词。

      例:Lendroit où je travaille nest pas loin. 我工作的地方不远。

      代替介词à+先行词l’endroit,在从句中做地点状语。

      例:Il faisait très froid le jour où tu es venu. 你来的那天天气很冷。

      代替介词à+先行词le jour,在从句中做时间状语。

      4. dont

      dont 在从句中可以做间接宾语、状语或补语,用法比较多样。总结起来可以简单地记忆为代替de引导的补语。先行词可以是人或物。

      例:J’ai acheté un ordinateur dont je suis très satisfait. 我买了一台电脑,对它非常满意。

      代替形容词补语de cet ordinateur。être satisfait de qqch. 对……满意

      二、 ce qui,ce que, ce dont的用法

      当先行词是中性代词ce,指代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不需要重复的东西。

      例:Voici le menu. Choisis ce qui te plat. 这是菜单,选些你爱吃的吧。

      ce 指代les plats,虽然上下文中没有出现,但是根据le menu可以得知。

      例:Ecoutez bien ce que je vais dire. 好好听我接下来的话。

      ce指代les choses

      例:.Je connais déjà ce dont tu parles. 你说的'我已经知道了。

      ce指代les choses。parler de qqch.

      三、关系代词quoi

      只能代物,前面一般会有介词。它的先行词限于ce,rien,quelque chose等这些不确定的或泛指的词。(很多同学会觉得 quoi 很难理解,其实 quoi 就是 que 的重读形式,所以和介词连用的时候就用quoi 而不用que。)

      例:C’est ce à quoi nous songions. 这就是我们所想的。

      songer à qqch.

      四、 复合关系代词lequel,laquelle,lesquels,lesquelles

      当先行词指物,关系代词前又有介词时,一般使用复合关系代词。

      使用时要注意:和先行词性数一致,与介词连用时注意缩合形式

      例:Il m’a posé des questions auxquelles je n’ai pas pu répondre. 他向我提了一些问题,我回答不出来。

      代替des questions。répondre à qqch.

      例:Il y a un arbre dans la cour à l’ombre duquel on dne souvent. 院子里有棵树,我们经常在树下吃饭。

      替arbre。à l’ombre de cet arbre。

      注意:如果先行词是人,倾向于用介词+qui而不用复合关系代词。比如刚才的例句:L’homme à qui je parle est mon professeur. 跟我说话的那个人是我的老师。

    [阅读全文]...

2022-01-14 05:56:20
  •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 初一,历史,初中
  •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在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第三章秦、西汉、东汉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全文]...

2022-07-02 23:20:06
梳理的古诗 - 句子
梳理的古诗 - 语录
梳理的古诗 - 说说
梳理的古诗 - 名言
梳理的古诗 - 诗词
梳理的古诗 - 祝福
梳理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