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彭的古诗

关于关于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彭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6k+)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7) 诗词(1) 祝福(1k+) 心语(51)

  • 《入彭蠡湖口》诗词鉴赏

  • 《入彭蠡湖口》诗词鉴赏

      鉴赏,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入彭蠡湖口》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入彭蠡湖口》

      南北朝: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入彭蠡湖口》古诗简介

      《入彭蠡湖口》是晋宋之际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此诗作于前往临川途中由长江入彭蠡湖口时。诗中细致地描写了入彭蠡湖口的经过与所见的景物。面对彭蠡湖,诗人看到灵异不显,异人隐迹,暗喻贤人隐世之理,故最后发出“弦绝念弥敦”之叹。全诗意境疏朗高远,笔致趋于跳荡,用典不露痕迹,情景理融为一体,显示出山水诗进一步脱略玄言诗影响的历史进程。

      《入彭蠡湖口》翻译/译文

      我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因为风潮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彭蠡水波涛奔流,时而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来,奔流而下。沿途,有时乘月夜游,聆听哀怨的猿啼,湿露而行,赏玩芳草的浓香;有时晨起远眺,*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如聚。我想凭借与寥夜清晨静景的对晤,来参透这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不解。因不耐静思默想,于是攀登悬崖,登上了石镜山;牵萝扳叶,进入了松门顶。访异探秘,登高远望,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记载,已成难以追寻的故事;沧海桑田,这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理,更难以考究。如今灵物异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药,温润水玉,早已灭其明光,辍其流温。对于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我奏起了《千里别鹤》曲。突然断弦一声,万籁俱寂,唯有那无尽愁思在江天回荡。

      《入彭蠡湖口》注释

      ⑴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彭蠡湖口:即今鄱阳湖口,长江与鄱阳湖在九江附*与相接。

      ⑵倦:厌倦。水宿:栖住于水中的船上。此句意谓厌倦了水上长途旅行。

      ⑶具论:详细述说。

      ⑷骤:急疾。回合:聚合;汇合。此言风浪拍打在洲岛上。圻(qí)岸:曲岸。崩奔: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

      ⑸狖(yòu):长尾猿。

      ⑹浥(yì):湿。馥(fù):香气浓郁。芳荪:香草名。此句说露水沾在芳荪的叶子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⑺屯:聚集。

      ⑻千念二句:各种感慨日夜缠绕在心头。

      ⑼石镜、松门:山名,二山都*鄱阳湖口。李善《文选注》引张僧鉴《浔阳记》曰:“石镜山,东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人见形。”又引顾野王《舆地志》曰:“自入湖三百三十里,穷于松门。东西四十里,青松徧于*。”

      ⑽三江《尚书·禹贡》:“三江既入。”郑玄注:“三江分于彭蠡,为三孔,东入海。”

      ⑾九派:浔阳的别称。即今江西九江,上二句说古代关于三江九派说法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无从知晓。

      ⑿灵物:珍奇神异之物。吝珍怪:惜其珍奇怪异之状。

      ⒀秘精魂:隐藏其精神魂魄。二句说江湖中本来有很多神异之物,但都不显现出来。

      ⒁金膏:道教传说中的仙药。灭明光:韬光而不显现。

      ⒂水碧:玉的一种,又称碧玉。《山海经》:“耿山多水碧。”辍:停止。流温:指水玉温润。二句说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灭其明光,止其温润而不见。

      ⒃千里曲:曲名,即《千里别鹤》曲。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欲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叹别鹤以舒其愤懑。故曰《别鹤操》。鹤一举千里,故名《千里别鹤》也。”

      ⒄弦绝:曲终。李善《文选注》说:“言奏曲冀以消忧,弦绝而念逾甚。故曰‘徒作’也。”

      《入彭蠡湖口》赏析/鉴赏

      《入彭蠡湖口》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怀帝元嘉八年(431年)晚春,由京城建康赴临川(治今江西南昌)内史任途中。其前,会稽太守孟顗诬谢灵运在浙聚众图谋不轨,谢灵运赴京自诉,总算文帝“见谅”,留他在京。一年后外放江西,其实含有驱虎离山,断其根本之意。谢灵运对这种明用暗放的手段心中是了然的。先此二度归隐,已使他悲愤难已,今番横遭罗织,自然更添怨恨,所以从离开石首城起,所作《初发石首城》《道路忆山中》诸作中,他均以遭谗流放的屈子自比,一旦进入彭蠡湖口,心潮更与风涛同起伏,遂以如椽雄笔,总揽入湖三百三十里景物,抒达幽愤。

      彭蠡湖(鄱阳湖)口即江州(今江西九江)口,为彭蠡与长江交接处。自《尚书·禹贡》后,古书对湖口水势的记载有“三江既入”“九江孔殷”等说,由于地貌变迁,加以传说悠谬,是三为九,本费猜思,而具体何指,更莫衷一是。于是种种的传说也应运而生。这本是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处所,加以水流吞吐,水道复杂,更有一派奇景壮观,于是催发了诗人们千百次吟咏,谢客此诗是其中最早的也是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入彭蠡湖口》文学赏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诗总纲。“倦”“难”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贯穿始终的主脉。诗人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因为风潮难于一一具说;亦即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这是说此行观感,推而广之,则又是多年旅程颠沛的总结;深而究之,更为隐隐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风波在诗人心中投下的阴影。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承“难具论”写彭蠡水势:波涛奔流,时而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来,奔流而下,这凶险的水势,是所以为“难”的注脚,也传达出诗人烦扰起伏的不*心声。

      五、六句笔势陡转,忽开清景,说沿途,有时乘月夜游,湿露而行,聆听那哀怨的猿啼,赏玩那芳草的浓香;有时则晨起远眺,只见*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顶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两幅恬静的美景,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七、八句剔出了它们的内涵。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原来静景并不表现诗人心情的*静,他只是想凭借与寥夜清晨静景的对晤,来参透这“难具论”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只是个“难具论”。于是他感慨万千,再也不耐静思默想。他攀登悬崖,登上了浔阳城旁庐山之东的石镜山;牵萝扳叶,穿过四十里夹路青松,进入了湖中三百三十里的松门山顶。访异探秘,登高远望,企望灵踪仙迹能照彻他心中的疑难,东去江流能启迪他纷乱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记载,已都成难以追寻的故事;沧海桑田,何以有这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理,更难以认真考究。郭景纯的《江赋》曾说长江“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魂”,又说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然而如今灵物异人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药,温润水玉,更早已灭其明光,辍其流温。“天地闭,贤人隐”,对于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诗人再也“倦”于寻究,于是他奏起了愤懑哀怨的《千里别鹤》古琴曲。“黄鹤一远别,千里顾徘徊”,是到了永作归隐决计的时候了,但是心中的一点情愫又不能够真正泯去。心潮催动着他紧拔快弹,企望让琴音来一洗烦襟。突然断弦一声,万籁俱寂,唯有那无尽愁思在江天回荡。

      《入彭蠡湖口》表现了大谢诗作的新进境。观谢集,大抵在永嘉三年(422年)三十八岁前,他的诗作留存既少,风格也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诗》)、太康(如《九日从宋公戏马台》诗)之绪,尚未形成明显的独特风格。永嘉之贬后直至二番归隐的将*十年间,他以幽愤之情合山水清音,确立了其山水诗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于于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将感情的变化隐隐传达出来,意脉贯通,夭矫连蜷,而炉锤谨严,曲屈精深,典丽精工。但是针法时嫌过细,状物时嫌过炼,使典时嫌过直,理语时嫌过多,读来时有滞重之感,而缺少后来杜甫、韩愈等人那种大开大合,变化洒脱的气魄。这个弱点在二次归隐时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并不大。至此诗则已可显见杜、韩诗作的先兆,表现有三:

      其一是边幅趋于广远。谢灵运先此之诗,所记游程较窄,虽然早已突破了*即事生情的樊篱,而总是借一地之景抒积郁之情,探玄冥之理,但毕竟边幅较狭,大气不足。此诗则以二十句之数,总揽入湖三百余里诸景,以少总多,边幅广远为前所未有,也因此显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远。

      其次是笔致趋于跳荡;这不仅因为揽景大而纵横多;更因为泯去了前此诗作中的针痕线迹。“春晚”、“白云”一联之陡转逆接,空间传神,充分表现了这一进展。不仅打破了一景一情,转转相生的格局,在一节写景中即有几个感情层次,而且深得动静相生,浓淡相间,张弛得宜之效。这种跳荡又与其固有的谨严相结合,全诗倦、难并起,再由“难”生发展开,最后归到深一层的“倦”,更透现出倦中之愤。在这一主线中,又以“千念”“万感”一联与三江九派一联,一逆接,一顺转,作两处顿束,遂将跳荡之笔锋与严谨的组织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后来杜、韩诗结构命笔的最重要的诀窍。

      其三是景语、情语、理语更形融合:谢诗的理语,决非人们常说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随情生发,这在前几篇赏析中已多次谈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为一体。此诗的“理”则融洽得更好。全诗实际上都在说理之“难具论”,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这一点,再以下写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却完全由即目所见写出,无有痕迹。最后“弦绝念弥敦”一句更有无尽远思,味在酸咸之外。如果说先此的谢诗,多由情景生发归结到理,那末此诗已倒了过来,理已变成了情景表达的陪衬,显示了山水诗进一步脱略玄言影响的进程。

      人们常说六朝诗至齐梁间的谢朓才初逗唐音。其实谢朓之影响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响王维、孟浩然一脉;论到大篇的诸种艺术手段,与杜、韩一派的大手笔,初逗唐音的则非谢客莫属。

      《入彭蠡湖口》作者简介

    [阅读全文]...

2022-05-10 20:43:31
  • 古代诗人简介之彭端淑

  • 诗人,古代
  • 古代诗人简介之彭端淑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诗人简介之彭端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生*

      彭端淑出生于一个富庶家庭。其祖父彭万昆为明末怀远将军,清初为简州(今四川简阳市)判官。以军功勇著,授四川都督佥事(qiānshì,都督佥事是正二品)。彭端淑的8位叔父,多为举人、知县。他从小聪敏颖异,常受先辈崇实黜浮,又宜力学,毋自弃的教诲,与兄端洪、弟肇洙、遵泗等苦读于翠笼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过山,得学识渊博的父亲彭珣(xún)亲授。还得益于其外祖父、进士出身的夹江名儒王庭诏的教益,长进不小。及入县学,再得合江进士、蜀中制义(八股文)匠手董新策点拨,学业立就。

      雍正四年(1726),彭端淑乡试中举。雍正十一年(1733)与孪生弟弟彭肇洙同榜登进士第,授吏部主事。乾隆十年(1745)升吏部员外郎,旋迁文选司(负责人事任免)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充任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出署三江要口,五州之屏藩重地的广东肇罗道署察使。

      彭端淑待民宽厚,为官一意为民,常以清慎自励。每出巡议事察访,必轻衣减从,随行不过一二人,并明令所经各州县一律禁止迎接款待,违者严惩,深得吏民称歌。彭端淑断案明决果断,对民间诉讼的误断,无不一一更正,使民相安。初到粤东,遇积案3000余件,他立即调集各州县案卷,会同幕僚开诚布公,明断有声。不一月,全部案结,吏民无不惊佩。又督修省城书院,延请名师月课,亲为指授,士风甫振。彭端淑旬月之间便弄清了肇罗道所属州县陈积老案三千余件,由是声威大振,朝廷大吏深相倚重。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彭端淑在为官期间,虽力求进取,决心兴利除弊,上报朝廷,下慰民望,不愿碌碌终此一生。而当时的清王朝虽已进入极为兴盛的乾隆时代,经济文化也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兴旺景象,但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复杂了起来。彭端淑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看到了清王朝表面繁荣下面民生维艰的社会现实,官场中的明争暗斗,最高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因而内心逐渐滋生了一种愤懑和惆怅之情,消极避世的隐退思想也逐渐地发展了起来。

      乾隆二十六年(1761),彭端淑随船督粤西粮运,船行在南海中,不慎失足坠水,虽被搭救脱险,但他却认为这是大难即将临头的预兆。他感叹:人于宦途不满意,辄以咎人,此谁挤之者!今不葬鱼腹,天于我厚矣,复何望焉。此时的`彭端淑已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有了充分认识,决意隐退,遂借口此事,辞官归蜀,隐于成都白鹤堂,入锦江书院(今成都石室中学),走上了课士育贤的道路。

      锦江书院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成都原文翁石室遗址上建立的省立最高学府。学员选自省内秀才以上人员,学员学费、生活费由清*拨给该院的学田供给,在院学生有两百人左右的规模。彭端淑在该院任主讲、院长20年。

      文学成就

      彭端淑的主要成就在其文学方面,其歌和散体及文学批评理论在当时的影响都非常大。他与李调元、张问陶以文名鼎立蜀中,被誉为清代蜀中三才子。彭端淑早年曾醉心制义(也称制艺),其制义亦技压蜀中,是继韩琢庵、董新策后唯一能发虑经旨的制义大家。甫入京,即以制义名噪京师,深得蔡寅斗、胡稚威、沈适芳等的推崇,谓为不世之才,咸推重之。但制义这种*的创作倾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彭端淑在文学道路上的发展,直到50岁他才挣脱束缚,诗学魏、文学左史,文风为之大变。特别是他辞官后,主动与人民接*,充分了解了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更以无比忧愤的心情,力擎巨笔,写出了一首首含蓄沉凝、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彭端淑后期的作品,题材极为广泛,或忧国忧民,如忧旱几经旬,农夫心独苦(《七月十六日》);或愤世嫉俗,如……深山夜月一声啼,天地有春留不得。今古世事如苍狗,王侯蚁蝼同枯朽,……胡为岁岁啼不住?似含孤愤争自诉!(《杜鹃行》);或抚时感事,如骨肉难无故,同怀七剩三。何时重聚首,一解忧心愤(《忆弟》)。

      彭端淑与其弟彭肇洙、彭遵泗在当时都以文才知名,时称三彭。其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其现存作品有《白鹤堂文集》四卷、《雪夜诗谈》二卷、《粤西纪草》一卷、《以下八家诗选》若干卷、《蜀名家诗抄》二卷以及《晚年诗稿》、《碑传集》、《国朝文录》、《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广东通志》等。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议论小品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即出于本书。

      文学思想

      彭端淑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他鄙夷那些宴饮登临,往来赠答之作,极力推崇陶潜()屏迹躬耕,托意诗酒和抚时感事、爱国忧君(《与友人论陶杜诗》)的作品。指出杜甫入川后的作品所以能振奋人心,是与他贬官后的陇蜀之行的经历相联系的。少陵入蜀后,数岁且频移、不缘经胜处,焉得发奇思(《题杜工部入蜀后诗》),又进一步肯定公倘不来蜀,胸襟何由阔。蜀中得公诗,山川为增色(《题杜工部草堂》)。他这些观点重视了客观事物和外界环境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指出贤者为诸并非其初意欲为如是之诗,而是其思想感情受客观环境的感染,是感情喷发而成。从而得出了志动而为情,情发而为言 (《与友人论陶杜诗书》)的结论。这个观点对于文学产生的根源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由于彭端淑曾醉心制义和古文,受先代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别是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很深,加之崇实黜浮的先辈遗训谆谆在耳,这些又决定了他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无法走出唯心主义的泥潭。

      彭端淑曾说,作文之道有三:曰学、曰识、曰才,才即作者的文学才能。彭端淑指出:才有大小,授于天而不可强加者也,才固授于天者也(《文论》)。他认为、之所以能网罗古今,洞悉情事,是因为天实授以绝人之才(《文论》)。这些观点片面肯定作者的个人才能,忽略了作者的主观努力,与有德者必有言(程颐《语录》)的程朱理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出了其世界观中的局限性。

    [阅读全文]...

2022-07-15 11:38:02
  • 李彭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悠悠缺陷界,本无莸与薰。——李彭《呼酒告竭不果饮徒饮浆因次渊明述酒韵》

    封老朱颜在,髯髯已白须。——李彭《封氏野老留饮看白兔是晚微雪》

    酌醪招倦客,唤妇煮肥鲈。——李彭《封氏野老留饮看白兔是晚微雪》

    玉兔君家有,银罂客舍无。——李彭《封氏野老留饮看白兔是晚微雪》

    醉馀看舞雪,未觉客情孤。——李彭《封氏野老留饮看白兔是晚微雪》

    商飙吹汉皋,水满郎官湖。——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狂策上秋兴,拂尘观画图。——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娟然春风面,觞咏聊欢娱。——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中有超绝人,髯髯多髭须。——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笔端吐奇胸,紫凤兼天吴。——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草木方变衰,安得兰蕙俱。——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生绢如无有,酣放间歌呼。——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可怜谢馀杭,沾醉攲坐隅。——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诗悭遭重劾,罚酒输行厨。——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遥遥数千里,定交在须臾。——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金谷望尘友,鸾鸟何其愚。——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嗟彼许敬宗,握笔侍玉除。——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将图来此传,悬知不相如。——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画中见胜韵,真欲诛奸谀。——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临风增想像,候雁度晴虚。——李彭《题兰亭修禊图》

    禅翁竟补栖禅处,兔角龟毛杖佛僧。——李彭《送规老住虔之慈云》

    久厌宗雷同保社,却凭章贡浊埃尘。——李彭《送规老住虔之慈云》

    定携天上苍鹰爪,去接西江白业宾。——李彭《送规老住虔之慈云》

    大庾岭头梅正好,同风千里一枝春。——李彭《送规老住虔之慈云》

    三年不饮虎溪水,一笑来尝鹰爪芽。——李彭《庐山道中·其三》

    荣衰等湛露,变更如剧棋。——李彭《谢灵运诗云中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取以为韵遣兴作十章兼寄云叟·其二》

    冥冥万事定,何用机心为。——李彭《谢灵运诗云中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取以为韵遣兴作十章兼寄云叟·其二》

    贫贱俯中岁,没齿甘无闻。——李彭《呼酒告竭不果饮徒饮浆因次渊明述酒韵》

    啸歌夜漫漫,曜灵未能晨。——李彭《呼酒告竭不果饮徒饮浆因次渊明述酒韵》

    飞霜凝暑路,调齐何殷勤。——李彭《呼酒告竭不果饮徒饮浆因次渊明述酒韵》

    亡于天地间,而生经纬文。——李彭《呼酒告竭不果饮徒饮浆因次渊明述酒韵》

    怀宝何必售,千载犹心亲。——李彭《呼酒告竭不果饮徒饮浆因次渊明述酒韵》

    伊优与肮脏,荣衰本同伦。——李彭《呼酒告竭不果饮徒饮浆因次渊明述酒韵》

    道人欲居甘露灭,年来寄食温柔乡。——李彭《寄甘露灭》

    开单展钵底事远,举案齐眉风味长。——李彭《寄甘露灭》

    要知在欲是行禅,久聚荷花颜色鲜。——李彭《寄甘露灭》

    秋涛风怒何掀掀,莫倒危樯沈法船。——李彭《寄甘露灭》

    李彭,宋南康军建昌人,字商老。李常从孙。博览强记,诗文富赡宏博,锤炼精研,颇多警句,名列江西诗派。与苏轼、张耒等相酬唱,与苏庠齐名,时称“苏李”。又工书,兼熔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法于一体。有《日涉园集》。

    [阅读全文]...

2021-12-17 00:49:57
  • 彭于晏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生活中的女朋友还是温柔一些好。即使野蛮也要有她的道理吧。如果没来由地野蛮,那就是心理、生理都有问题了。

    2.自己就一路跌跌撞撞过来,再惨都经历过了,再惨能有多惨?有梦想坚持,就不要担心太多东西。

    3.我不会害怕或者说不想回往,我还年轻,可能又会碰到低潮或者下一个失败,就当成一个经验,不用太担心。

    4.我喜欢小孩,不知道生几个小孩,两个恰恰好,三个可以斗牛,四个可以打麻将,五个可以打篮球。

    5.爱是不会分心的,爱是专一,是勇气,是负责任。

    6.心情不好时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找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像我就是去运动,运动会让自己开心。

    7.一直都希望做一个认真、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下一步的计划就是继续努力,不停地拍出好作品。

    8.未来我也不设限说一定要做到什么样,但是我希望接下来能够越来越好,把握每一个作品,每一个演出,好好做到100分。

    9.做演员很幸福很开心,因为工作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成为我人生的经历,因为演员的关系,可以过不同的人生,因为每个角色也不一样。

    10.LOVE是要自己去体验的,爱自己,爱别人,爱这个世界。

    11.人生很长,假如都为了别人怎么看的话,会很辛劳,不如面对自己的人生,开心一点。

    12.我所演的每一场戏对自己来说都是一场磨练,我希望所演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让自己内心有所改变,希望很值得。

    13.我相信演戏是我该做的事,它能满足我对世界的好奇,也能让我发现自己性格中新的方方面面。

    14.爱情也是靠经验和缘分的。只要爱到了,不会在意对方家境。

    15.只要是没尝试过的角色就想去演,对自己也是一种磨练。趁着自己年轻、有热情,还有很多角色可以尝试,不管这个尝试的结果怎样,过程有多艰苦,都是很好的锻炼。

    16.一个女孩子如果能够做到孝顺,其他的肯定都不用你去要求,她一定是个上乘的女孩子。

    17.男儿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但是这句话下一句是当你哭的时候,这个人就是真正的男人了。

    [阅读全文]...

2022-04-17 21:51:30
  • 彭端淑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彭端淑名言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彭端淑《白鹤堂文集》

    3、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彭端淑《白鹤堂文集》

    4、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彭端淑《白鹤堂文集》

    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也易;不为,则易者也难矣。——彭端淑

    [阅读全文]...

2022-04-04 14:07:45
  • 孟浩然的唐诗《彭蠡湖中望庐山》

  • 唐诗,庐山
  •   《彭蠡湖中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写在鄱阳湖中远望庐山的情景。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候明发,渺漫*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彭蠡湖中望庐山》注释】

      彭蠡湖:即今鄱阳湖。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义名匡早。

      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

      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挂*: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明发:天亮,拂晓。

      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九江:即指浔阳江。

      黤(yǎn)黕(dǎn):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容霁:一作“凝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当:耸立。

      曙空:明朗的天空。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限:束缚。于役:有事远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彭蠡湖中望庐山》白话译文】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彭蠡湖中望庐山》创作背景】

      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出游湘赣,这首诗当作于诗人为张九龄幕府从事时因公出差经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往扬州途中。

      【《彭蠡湖中望庐山》赏析】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显得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东晋高僧慧远,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显露出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是因为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如今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末两句暗寓出诗人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阅读全文]...

2021-12-02 02:34:08
  • 古诗《风》

  • 文学
  •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1:22
  • 雨的古诗

  • 雨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4、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

      5、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

      8、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9、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12、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13、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

      1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

      16、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1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1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2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2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2、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23、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

      2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26、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2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8、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3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32、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33、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

      34、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35、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梦中作》)

      36、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3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40、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41、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42、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43、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4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6、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8、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49、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阅读全文]...

2022-06-21 17:16:26
  • 彭元逊:六丑·杨花

  •   《六丑·杨花》

      彭元逊

      似东风老大,

      那复有当时风气。

      有情不收,

      江山身是寄,

      浩荡何世?

      但忆临官道,

      暂来不住,

      便出门千里。

      痴心指望回风坠,

      扇底相逢,

      钗头微缀。

      他家万条千缕,

      解遮亭障驿,

      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

      等行人岁岁,

      日下长秋,

      城乌夜起。

      帐庐好在春睡,

      共飞归湖上,

      草青无地。

      愔愔雨,

      春心如腻。

      欲待化、丰乐楼前帐饮,

      青门都废。

      何人念流落无几。

      点点抟作雪绵松润,

      为君裛泪。

      赏析:

      本词咏杨花。杨花有情但世道无情,丝丝袅袅随风飘零天涯,故杨花深得身世坎坷的词人共鸣。上片写杨花有情而痴心。“似东风”八句写暮春时东风仿佛已经衰老,杨花有情却谁也不收,江山辽阔,身世飘零如寄,飘荡荡不知时变世易。“痴心”六句承上之“有情”,辞意转进写杨花虽飘荡无依,仍眷恋美人之轻扇和钗头。下片写杨花终生不渝的春心,“瓜洲”七句承上片“江山身是寄”,具体描述了杨花或依舟于瓜洲渡口,或飘下于长秋宫殿,或春睡于帐庐,或流离于湖上,展现了杨花孤身羁旅飘零空阔江山的情状。“愔愔雨”三句推进一步,写杨花之“欲待化”,即将要消亡化去之际,虽湿粘不飞,不能赴丰乐楼饯别行人,不能去青门伴随高士隐居,却依然“春心如腻”,依然有着至死不渝的柔腻缠绵,执着坚韧的“春心”,婉曲地传达出词人对故国江山和羁旅行人的深情挚意。最后“何人念”三句感叹无人怜念杨花一生流落,生命短暂,以“为君裛泪”向杨花深致伤悼,实为词人为自身命运之伤悼。本词并没有固守词家所谓不粘不滞的行规,而是直抒其情,随意任性,洋洋洒洒,如漫天飞舞无可依归的落絮游丝,倒也清新别致。

    [阅读全文]...

2022-04-03 19:50:39
  • 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的诗词

  • 莫发邬阳市,晓榜彭蠡口。

    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

    舟人释篙笑,此是风伯候。

    杙舟未及深,飞沙忽狂走。

    暗空转车毂,渌水起冈阜。

    众帆落高张,断缆已不救。

    我舟旧如山,此日亦何有。

    老心畏波澜,归卧塞窗牖。

    土囊一已发,万窍无不奏。

    初疑丘山裂,复恐蛟蜃斗。

    鼓锺相轰豗,戈甲互磨叩。

    云霓黑旗展,林木万弩彀。

    曳柴眩人心,振旅拥军後。

    或为羁雌吟,或作苍兕吼。

    众音杂呼吸,异出殊圈臼。

    中宵变凝冽,飞霰集粉糅。

    萧骚蓬响乾,晃荡窗光透。

    坚凝忽成积,澎湃殊未究。

    紵缟铺前洲。琼瑰琢遥岫。

    山川莽同色,高下齐一覆。

    渊深窜鱼鳖,野旷绝鸣雊。

    孤舟四邻断,余食数升糗。

    寒虀仅盈盎,腊肉不满豆。

    敝裘拥衾眠,微火拾薪构。

    可怜道路穷,坐使妻子诟。

    幽奇虽云极,岑寂顿未觏。

    一年行将除,兹岁真浪受。

    朝来阴云剥,林表红日漏。

    风棱恬已收,江练*不绉。

    两桨舞夷犹,连峰吐奇秀。

    同行贺安稳,所识问癯瘦。

    惊余空自怜,梦觉定真否。

    春阳著城邑,屋瓦冻初溜。

    艰难当有偿,烂熳醉醇酎。

    [阅读全文]...

2022-03-12 15:07:55
当前热门
关于彭的古诗 - 句子
关于彭的古诗 - 语录
关于彭的古诗 - 说说
关于彭的古诗 - 名言
关于彭的古诗 - 诗词
关于彭的古诗 - 祝福
关于彭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