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

关于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5) 语录(21) 说说(32) 名言(12) 诗词(1k+) 祝福(1) 心语(257)

  • 古诗菊花思维导图

  • 菊花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相信朋友们都对这句很熟悉,那么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赏析

      东晋大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7-03 07:53:23
  • 七年级木兰诗思维导图

  • 七年级
  • 七年级木兰诗思维导图

      七年级木兰诗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 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撒切尔夫人、

      二、简介背景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第二课时

      一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

      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二学生合作探究

      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任务。

      三流探究成果

      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四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五布置作业

      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

      教后记: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在学*的时候可以抓住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情味的特点,背诵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不是那么的枯燥。

    [阅读全文]...

2022-05-02 02:02:06
  • 企业文化变革的路径

  • 企业文化变革的路径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文化变革的路径,欢迎大家分享。

      企业文化变革的路径

      在一个企业中进行结构改革并不需要高超的本领;而进行企业文化变革,想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却很艰难。企业文化如何变革?如何改变员工的行为?回答这些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变革的路径:

      一、具体描述所追求的文化

      要想创造一种新文化,首先必须说清楚它是什么样子。除了描绘企业文化是什么样子外,更重要的是清晰作为基础的核心因素—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一开始只是些口号,是空洞的概念。如果让员工知道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必须将这些概念具体化、使之有血有肉,易于领悟。

      例如:我们常常讲“客户至上”,起初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员工知道“客户至上”是什么?如何让员工理解“客户至上”为什么?如何让员工懂得“客户至上”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个理念具体化:

      ――每一个人都知道,谁是他的客户。

      ――认真对待客户和他的需求。

      ――将内部的伙伴也视为客户,如同对待客户一样地对待他们。

      ――对外对内的服务质量都要高。

      ――与客户的关系活跃、友好和亲切。

      ――争取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积极参与开发新产品和改善服务。

      ――员工与领导的思想言行始终着眼于提高客户的收益。

      改革过程中将出现许多阻力,如果在开始时就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没有具体描述所追求的新文化,必将寸步难行。

      二、审慎地说明改革的必要性

      认识不到必要性,员工就不会去改变行为。虽然这个时候,认识还起不到保证作用。却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在企业中必须向员工们与领导人员讲清楚,为什么非要进行文化改革不可。为此没有必要去贬低已经存续至今的文化,存续至今的文化在过去的条件下也是非常成功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必须要让所有的成员认识清楚。

      文化变革本身不是目的。如同某一组织形式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很好,也可能很不好—样,某些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可能在完成未来共同的任务中很适用,也可能很不适用。换言之,新树立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是战略性的成功因素,更是企业文化变革的方向。

      具体的理由才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也才能创造企业内部改革意识的前提。这正是企业领导做功课的地方,因为有些人从来没有思考过诸如“文化”、“基本价值”或“行为准则”等问题。绝大多数人对企业的境遇采取听天由命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文化”问题完全是新思想,不可能指望他们去塑造和改变文化。

      三、通过榜样的作用建立准则

      虽然,我们处在领导权威普遍不再神圣的时代,但是,企业中影响员工态度与行为的重要因素仍然是高层领导的某些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高层榜样的力量!

      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凡是领导身先士卒,带头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企业,他的企业文化一定成效卓著。

      四、共同致力于文化改革

      企业文化的变革不是领导少数人的工作,而是所有员工全体参与的结果。

      发展文化的第一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提高敏感度,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即有意识地去了解现行企业文化的优缺点;其二是开拓改革企业文化的新思路。作为上司不必事事都亲自去开发,更不必事事亲自去做,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只要推动员工们积极行动起来即可。但是一定要掌握下列几个方面:对“现状”共同作出状态分析;对希望达到的“目标状况”作出描述;提出达到目标的新思想和实施的具体步骤。人们简直不敢相信,员工们在审视和重新塑造企业内部共处与合作的文化时是多么热情和富有想像力。这期间还应该注意不要让员工们闭门造车,必须要让他们走出企业,去看一看那些在组织、领导与企业文化的新形式方面已经有多年经验的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可以获得新思想,第二,不会再有人说:“这一切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实际上根本不管用。”让所有的员工一起发展文化不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且本身就是生气勃勃的新文化的具体体现。

      五、通过人事变动占领关键职位

      在组织中,没有什么比领导岗位上合适的人选更能快速地推动工作的了,所以培养新生的.领导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培养的内容包括选择标准、评选程序和提拔方式。

      领导岗位对企业的总体发展越来越重要。将一些没有用处的领导人员派到某些项目工作中担任领导让其养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想企业中的工作出于激活状态,我认为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不拘一格地将人才提拔到关键岗位上,即刻意提拔那些跟企业价值观相符合的人才,这意味着在挑选标准方面必须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提拔的标准。第二,对于那些不能令人信服或不愿意代表新文化的职能负责人,也应该打破常规请他们退出关键岗位,不论这样做多么困难。因为只要关键岗位上有少数几个“阻碍分子”在活动,整个项目的可信性就将大打折扣。如果相反,领导的行动让所有的人都能看清楚,那应会在大面积上引起反响。

      六、在领导工作中运用奖惩制度

      在人事上可以进行重点调整,但不可能将企业内所有的岗位都任意地进行调整,因为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后备力量,可以而且必须充分利用领导工作中关于奖惩方面的一整套手段。此外还有两个最重要的调控手段:协调目标与评定员工。在这里重要的并不是运用这些手段本身,而是坚持将所追求的文化变成衡量每个人的行为的尺度。

      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不仅需要言论,还需要行动;行为举止都有人在观察和评定;如果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必定后果严重。此时员工才会相信这是一件必须严肃对待的事。这与揭露人的反面形象无关,关键是机制,在此基础上人们在一生中终于有机会学会某些行为方式,同时摒弃一些旧的行为方式。

      七、坚持项目管理

      如果时间很宽裕,改变企业文化自然可以像对待一件没有条条框框的事情那样从容地进行,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让事情“自由发展”。

      如果为使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的精简型组织形式发挥作用,需要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为前提,那么就要把文化改革纳入关键项目并坚决执行。这时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和在修建一所新的行政大楼,投入一条新的生产线或引入新的组织结构时出现的问题一样。

      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意味着改变思想,即便到了改革“软条件’’时,也仍然需要着眼于目标的管理;如设置明确的目标,制定成功的标准,建立便于发挥作用的项目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与时间计划,建立有效的项目监督与选择合适的交流形式。有些改革企业文化的计划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乏始终如一的管理。

      企业文化变革这么难,华为和GE为什么能成功

      很多公司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组织结构、首*执行官或员工,而在于群体组织和文化。所以在从破产的边缘重新走向兴盛的很多公司中,有一些是通过巧妙的财务融资手段获得成功,而另一些则是通过变革文化再次崛起。

      因为在不同文化中工作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表现,所以只有改变文化才能够促使每个人更有效率和更富建设性地完成任务。这种变化需要在客户和员工满意、质量和利润方面发动激烈的变革,才能重新获得社会各方面的信任。

      目标一致

      这有助于企业的变革应该从一开始就设定清晰的目标。企业的所有成员都要对核心目标达成一致共识。如果不能把大家最终都集中到变革上,那么企业将会付出昂贵的代价。

      这个一致的目标还必须体现在企业的战略安排上,换句话说,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应该是企业战略的目标,所有的变革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战略目标而展开的。

      如果企业在战略目标上不清晰,或者没有明确的战略选择,员工对于战略目标的理解也不一致,文化变革就不会取得成效。

      *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全体*人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战略目标的高度一致的认同,正是人们对于发展经济的渴望和追求,观念变革才取得了成效。

      标杆学*

      向身边的同事学*,向一切可以学*的人和事学*,在全公司展开标杆学*的热潮和组织氛围。文化变革需要有标杆企业作为参照,需要给员工明确的示范和标准,如果不能够寻找到学*的标杆,文化变革也无法进行。

      华为为了改变自己,花了10年时间,请IBM咨询团队陪同华为一起成长。华为把IBM作为自己的标杆,并努力让自己接*IBM的标准,这10年的努力,的确让华为成长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全员参与

      文化涉及每个员工行为*惯和工作,因此必须全员参与才会取得成效。

      通用电气的方式是从员工的培训开始,从员工的观念革命开始,再延伸到组织结构的安排,最后到员工行为*惯的调整。

      这也启示我们,文化变革需要全员参与,需要企业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在员工授权及发展中做出投入;需要创建一个组织氛围,使得员工可以很容易参与到企业的所有活动中,并能够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4-09 08:16:02
  •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的论文

  • 思考
  •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的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

      1、人是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发展必须依靠自然界,自然界和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另一方面,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但人的实践要有对象,自然界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同时这种实践活动要受到自然界规律的制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人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存在与活动虽然要依赖于自然界,但并不意味着人完全的受动于自然界,即人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尽管人的身体存在与自然界之中,但人却在理性、意识、认识等方面表现出了高于一般自然界存在物的本质特征,即人能够通过劳动来认识和改造自然,此时的自然界却成了被人认识和改造的客体和对象。因此,人的劳动实践属性决定到了人在自然先在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存在。这是人区别与其他自然界存在物的本质属性。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和人同自身的和解。人同自然的和解,是指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何和谐统一,其实就是人类面对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是自然界真正的复活,是人实现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人道主义。人同自身的'和解,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人的社会性问题。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解,主要是要建立和谐的社会制度。人必须按照良好的社会制度来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与自身的和解。

      二、破除生态文明建设中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1、生态文明就是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即传统意义上的原生态,也就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侵蚀、占有等传统工业文明的时期尚未形成的工业文明状态。当前,我们所讲生态文明不等于回归原生态,不是追求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主义。生态文明和传统的原生态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上自觉的反省。人们随着文明的发展,需要从原始的依靠自然、占有自然、侵蚀自然的丛林状态向自觉保护、遵守自然规律的生态文明进步。

      2、科学进步必然会导致生态危机。*认为:“科学技术只有被资本役使的时候,才成为对自然盘剥的工具”。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危害主要是在违背自然规律和扭曲自然进程,造成与日俱增的、难以根除的污染和核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时才会成为生态的天敌。但这种情况往往是发生在资本疯狂追逐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时才会产生。因此,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危害生态环境的本质属性,只是看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是带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去利用它的。从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角度看,貌似科学技术要对生态危机负责,但这种责任不在于科学技术是否现实地改变了生态环境,而是在于科学技术本身是否代表着人的某种力量。如果人在使用科学技术时一味的追求“自我”意志的实现,而把其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时,可能科学技术就成为了危机生态环境的帮凶。但如果人们遵守自然规律,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使用科学技术,这时,科学技术就会为生态文明服务。所以,人只有超越资本的逻辑,使科学技术具有真正的人民性,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就会实现他对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才不至于遭受自然界的报复。

      3、市场经济一定伴生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经济的运行由资本作为主体,它才会不顾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资本的性质往往又受制于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的任何限制,都会遭到资产阶级的歪曲和削弱,无限放大它的逐利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为了货币量的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只会是他们对落后地区行使经济、政治制裁的借口和依据。而在社会主义中,市场经济并非是一味追求剩余价值的手段和工具,其本质上是为了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运行是被调节和规范的,只发挥其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积极作用。

      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力量的推进

      1、加快科学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包含两重意义:即一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因此,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遵循的法律必须保障其是良法。而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的科学性。一要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从“生态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向“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转变,切实改变生态保护从属于经济发展的被动地位。二要从主要运用“行政强制手段”搞生态文明建设,向更加关注人、关心人,致力于推动建立企业与周边居民和睦相处、自然保护区与原住民形成“伙伴关系”的方向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三要从主要强调立法的数量和速度,向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的质量和效果的转变。

      2、强调全民守法。再好的法律如果没有人遵守,或是只有一部分人遵守,这都会削弱法律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党*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在全社会各个层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和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被普通百姓所知晓,并逐步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拓展宣传法治的方式方法,重视生态文明道德对社会公众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精心培育尊重生态文明光荣、破坏生态文明可耻的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尽快形成依法维护环境权利,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现代公民意识。

      3、重点提升“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依法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也是党的*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这对新时期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时刻牢记职权法定,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办事。一是努力做到越是经济建设项目重要,越是项目审批事情紧急,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越要自觉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越要严格执行生态文明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善于运用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三是要坚决纠正法治与经济建设对立,依法办事会束手束脚,阻碍发展等不正确观念和做法,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努力使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的进程相协调、相统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加快法治建设步伐的号角。这也是给我国依法重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方式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坚持法治规律与*国情的创造性相结合,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合力推进,就一定能开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建成美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阅读全文]...

2022-03-23 21:45:46
  • 咏深山老林的诗句

  • 咏深山老林的诗句

      (一)

      竹林深处月光华,清影灼灼隐绿桠。

      草上露生星亮影,树间枝横鸟栖杈。

      岩泉寂寂流幽谷,绿叶沙沙发轻哗。

      谁说清风常负义,林间处处捡秋花。

      (二)

      大山深处醉烟霞,一路观光到老家。

      脚踩白云翻峻岭,手摩苍霭采桑麻。

      垄间红薯园中蒜,院里青椒架上瓜。

      养性修身清静地,敲诗悟道炫光华。

      (三)

      深山远处我的家,祖辈开荒种谷麻。

      采食蘑菇寻野菜,含辛日子闯生涯。

      黄泥雨水骄阳烤,累月常年淡饭茶。

      富贵贫穷皆认定,勤劳本分乐耕耙。

      (四)

      深山老树密遮空,溪送清幽流谷东。

      坡上绿林藏小兔,岸前碧水印层枫。

      随从玉妹欢争指,追步芳间热闹疯。

      一橹摇开神秘地,凤凰枝落万花红。

      (五)

      家在深山密林处,人归烟雨小桥横。

      门前花草遮来路,架上瓜苗蔓藤篷。

      醉看亭边湖影月,闲聆涧畔瀑啸风。

      常将夜色如帘卷,笔韵诗心寄语诚。

      (六)

      高山峻峭断鸥图,碧溜苍松翠竹姝。

      荡漾晨曦窥晚照,婆娑钩月窃天珠。

      多调水土安千壑,独拥清泉汇万孤。

      微绿衬红阡陌润,阔川秀美跃肥鲈。

      (七)

      春观百里鲜花俏,姹紫嫣红好赋诗。

      夏赏千纱形闪耀,群参众瀑影神奇。

      凉欣满岭丹枫笑,冷喜弥山白雪痴。

      四季分明刀出鞘,游人到此不曾迟。

      (八)

      晨光初起雾茫茫,露重崖深适莽苍。

      山色渐开鸣鸟雀,水声忽见饮牛羊。

      参禅悟道乾坤大,养眼怡情日月长。

      万丈红尘归落处,一丛秋菊绽幽香。

      (九)

      朝阳初出霭苍苍,雾重岚深路更茫。

      云隐峻峰迷鸟雀,水流清涧泛漪浪。

      悬崖谷内乾坤阔,绿树枝头日月长。

      丽景尤佳人少赏,红尘欲断此山藏。

    [阅读全文]...

2022-01-05 15:41:03
  • 思维格局的句子

  • 格局
  • 思维格局的句子

      思维格局的句子(精选200句)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句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结构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维格局的句子(精选200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2、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

      3、人若把自己框在必须的范围内,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和格局。

      4、行动不必须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5、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6、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

      7、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8、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但是要确定你是否付出了努力!

      9、有价值的人不是你摆*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忙多少人,成功要经过冷水关汗水关和泪水关。

      10、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11、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12、自卑心最伤害自己,是最大的障碍。

      13、人生就好像是回力标一样,你投掷出的是什么,收到就是什么。

      14、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15、培育潜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

      16、人生目标确定容易实现难,但如果不去行动,那么连实现的可能也不会有。

      17、永远以用心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

      18、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19、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

      20、什么样的目标,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21、为了未来好一点,此刻苦一点有什么。

      22、只有忍得住寂寞,才能够见明日的繁华。

      23、欲望得不到满足痛苦,欲望一旦满足就无聊,生命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24、世界是真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5、未遭拒绝的成功决不会长久。

      26、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7、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

      28、减少蜗居时间,亲*大自然。

      29、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30、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31、一个人没有钱并不必须就穷,但没有梦想那就穷定了。

      32、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坐等机会。

      33、你要像一个病人似的忍耐,又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

      34、选对事业能够成就一生,选对朋友能够智能一生,选对环境能够快乐一生,选对伴侣能够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能够健康一生。

      35、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36、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37、百句空言,不如一个行动。

      38、每个不满意的此刻,都有个不努力的以前。

      39、战士的意志要像礁石一样坚定,战士的性格要像和风一样温柔。

      40、对等工作的严肃态度,高度的正直,构成了自由和秩序之间的*衡。

      41、在思想上大手大脚,在生活上适可而止。

      42、伤害是别人带来的,开心是自己寻找的,想哭就哭,哭完了之后笑,没有人能把谁的幸福没收。

      43、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44、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45、不要总以自己为中心,不是每个人都把你当人看。

      46、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48、时光的残忍就是,她只能带你走向未来,却不能够带你回到过去。

    [阅读全文]...

2022-02-25 01:22:50
  • 山中王维的古诗

  • 山中王维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王维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中王维的古诗注音版

      shān zhōng wáng wéi

      山 中 王维

      jīng xī bái shí chū,

      荆 溪 白 石 出,

      tiān hán hóng yè xī。

      天 寒 红 叶 稀。

      shān lù yuán wú yǔ,

      山 路 元 无 雨,

      kōng cuì shī rén yī。

      空 翠 湿 人 衣。

      译文

      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山中赏析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开头两句是说,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的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上游的那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青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嶙嶙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的红叶。绚烂的霜树红叶,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尊重和流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元:通“原”,原来,本来。后两句是说,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服。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是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的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丝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的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色,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异曲同工,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王维介绍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阅读全文]...

2022-07-28 14:46:44
  • 关于深山的诗句

  •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杜荀鹤《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容若《蝶恋花·出塞》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江定斋《列岫亭》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白居易《长相思·别情》

    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雳魍魉兼狂风。 ——杜甫《君不见,简苏徯》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吴文英《声声慢·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王昌龄《从军行》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陈子昂《白帝城怀古》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李白《远别离》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张先《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

    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沈佺期《入少密溪》

    舍舟复深山,窅窕一林麓。——杜甫《客堂》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白居易《寓意诗五首》

    不忍同世濁,深山高结庐。——詹初《有感》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李涉《赠长安小主人》

    深山秋事早,君去复何如。——皇甫冉《送元晟归潜山所居》

    刀圭分与医国人,却入深山抱幽独。——胡仲弓《题金粟洞·名山洞府三十六》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

    浅深山远*,浓淡树稀稠。——喻良能《次韵刘淳叟见寄二首·出处双青鬓》

    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陈普《呈江主簿及茗源诸公》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蛮子朝》

    莫隐深山去,君应到自嫌。——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

    何事深山啸复歌,短弓长剑不如他。——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曲罢不相亲,深山头白人。——卢纶《孤松吟酬浑赞善》

    清威严令无纤壒,长路深山不拾遗。——贯休《贺郑使君》

    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司空图《杂题九首》

    中有美人高髻鬟,神宫杳杳居深山。——程敏政《巫山高》

    谁向深山识大仙,劝人山上引春泉。——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散木与散人,深山托深柢。——成鹫《送李明府归田用郭蓺圃韵》

    只疑大造元无物,岂料深山亦有春。——洪咨夔《柳用前韵》

    但令尔心无干戈,虎居深山奈尔何。——戴表元《杖锡虎》

    夜深山月照高枝,疏影细落莓苔矶。——齐己《灵松歌》

    岂知羸卧穷荒外,日满深山犹闭门。——吕温《吐蕃别馆卧病寄朝中诸友》

    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苏辙《次韵子瞻见寄·我将西归老故丘》

    自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并叙《次韵子瞻见寄》

    须知大隐居鄽市,何必深山守静孤。——张伯端《七言四韵十六首·虎跃龙腾风浪粗》

    积水浮香象,深山鸣白鸡。——王维《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

    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李颀《行路难》

    或向深山里敲冰钓鱼,或向闹市中炙火摇扇。——释妙伦《偈颂八十五首·主人翁》

    寒日行深山,路由谷中村。——鲍溶《山行经樵翁》

    春燕营巢在林木,深山露宿随猿猴。——刘基《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苏轼《夜泊牛口》

    昭回下烛光焰长,深山大泽龙蛇苍。——柳子文《次韵呈慎思学士》

    斥逐深山中,穷辱何羸羸。——王禹偁《吾志》

    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戴叔伦《越溪村居》

    [阅读全文]...

2022-06-07 20:29:05
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 - 句子
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 - 语录
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 - 说说
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 - 名言
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 - 诗词
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 - 祝福
深山藏古诗的思维路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