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谈中国古诗词的魅力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谈谈中国古诗词的魅力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谈谈中国古诗词的魅力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谈谈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诗词文化传承千年,它不仅可以抒*感陶冶情操,也可以寄情山水,表达政治抱负等等。古代有无数先贤大家,以诗为乐,以词为乐,他们留下无数宝贵的优秀作品,那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笔者闲暇之余,亦或伤感之时偶尔会写几首小诗以排解心中苦闷,或者抒*感!若您阅读的同时能呈现出笔者心中所想,诗中所绘的画面亦是笔者的最大荣幸。希望您能喜欢!
我心早已入深山
愁苦无人替,空心空折枝。
飞入深山处,青灯长伴时。
禅院
遥望云端千丈雪,低嗅枝头几度梅。
雪山梅花图
一缕残阳,一抹殇,
一杯清酒,一江春水。
残阳饮酒图
月半孤城黄沙
深巷陋室凉茶
蒲扇,湿榻
几声叹息,几户人家
也罢!也罢!
孤城黄沙图
深巷陋室图
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古代文人高尚的情操和文人的风骨,永远值得我们学*,传承
,发扬。
谈谈诗词的魅力
*日,我竟喜爱起了古诗词。简练的一排字里竟饱含着风情万种,叫我忍不住去探索着古人内心波涛起伏的情感。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简简单单的一句诗,蕴含着诗人对梅花深切的喜爱。梅花竟在寒冬盛放,毫不隐藏它刚毅的性格,如此坚强,叫人敬佩,自愧不如。“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芭蕉在古人眼里,无疑是最能煽动人类各种愁情的植物了。尤以雨打芭蕉之景为甚,像极了那情人絮语,离人眼泪,叫人心生惆怅,惆怅万千。“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诗人引用“比目”和“鸳鸯”,传达着他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对能与爱人双宿双栖,好似连体婴的渴望!那种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一起,死也心甘情愿的心境,竟叫人心生悲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中借园中葵春茂秋败的景象,比喻人少时的美好和老时的凄凉;用河水东流不复返表达:时间从不会为一个人停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年少不努力,待到白了少年头,只能空悲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傍晚,一轮血红的太阳坠下,落日残照,牵引诗人惆怅、感伤的心弦,“西下”,“昏鸦”一道点明时间已到傍晚,深秋又是离人归家的季节,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这如何教无家可归的.人不引起痛断愁肠之感?
简练的诗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好的诗词,反复吟诵,总能从中领悟到不一样的风情。这大概就是诗词独特的魅力,它能带你领略这大千世界,带你领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竹顽强的生命力,带你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带你感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春天的勃勃生机……
读诗,悟诗,品诗,真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一种享受。它的魅力,无法言喻,无处可在。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我时常觉得自己读书太少所知有限,尤其像中国古典文学这么庞大深远的领域,我知道的简直是少到连皮毛都不足以去形容了。举个例子,最*有一本书《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大家看了如获至宝,这时候我才后知后觉拿起来看,才发现作者顾随先生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叶嘉莹这位全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大家,她的师父她的老师。
我发现顾随有另一个笔名叫“苦水”,是民国年间一个小说家,而且顾随很特别,他过去在北京大学读的是英文系,所以他是一个典型的民国时代的学人,中西贯通的大家,他上课启发了许多的后来学子,比如叶嘉莹。
这本《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很多朋友觉得这本书会让人想起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但其实是各有不同,有一点是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他们那一代人上课的特征,就是说到哪就是哪,真的配上了这本书名的“感发”二字,有感而发,明明是要跟大家讲一件事,上课的时候说着说着就跑马跑远了。
但这个跑马跑远了又怎么样呢,看叶嘉莹写的序,她说先生之讲课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生所接触过的讲授诗词最能得其神髓,而且也最富于启发性的一位难得的好教师。
讲课讲了一小时,说是要讲诗,居然连一句诗都不讲,表面上看来以为都是闲话,实则所讲的却原来正是最具启迪性的诗词中之精论妙义,正是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他讲韩愈的部分,因为以往我们一般不太把韩愈当成大诗人。但这里偏偏讲退之师说,他说韩退之非诗人,而是极好的写诗的人,怎么解呢,他就引述了当时在日本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小泉八云,把诗人分成两种,一是诗人,二是诗匠。顾随说,我也不肯把韩愈叫做诗匠,但他又不算是诗人,不妨名之曰poem writ-er,“作诗者”。盖做诗人甚难,虽不作诗亦可成为诗人,但是像韩愈这种人他不能叫诗人,因为在顾随标准下能叫诗人的很少,诗匠很多,他介乎二者之间,就叫做“作诗者”。
你以为他要讲韩愈的诗了,不,他又开始说起来中国文学尤其在韵文上面有两种风致,一种叫夷犹,一种叫锤炼,为什么要这么讲呢,是因为他讲韩愈的诗我们欣赏他学*他,学*他锤炼。但是没想到老先生这么一讲开夷犹又讲下去好长时间,夷犹这两个字今天我们大家都不太好解,按照一般解释“犹豫不决”的意思,但很明显夷犹的意思其实是远远超出我们一般理解的“犹豫不决”,他说夷犹有点像飘渺,但是他说中国文学不太能表现飘渺,所以最好叫夷犹。
举个例子,《楚辞卜居》 里说“泛泛若水中之凫”就叫做夷犹,有点用力但又显得自然,水鸟在水中如人在空气中,这叫自得,自得就是夷犹这两个字。
老先生忽然又谈到一些诗的观念,这也是能够让我们很多喜欢文学的人有启发的,他讲到形容词别用太多,太多了就不给人真切印象,要找恰当的字用,而且要懂得观,能够观,他又提到了观必须要有余裕,也就是孔子讲“行有余裕,则以学文”,力使尽了你就不能观看自己了,诗人必须养成任何匆忙境界中皆能有余裕,写景有余裕,悲极喜极也感到情真时,必须要等激烈的到头了,过去了才有余裕……老人家到最后果然就只拿一首韩愈的诗说了几句结束了。当年叶嘉莹做学生时,上课听老师如此讲课,学到很多东西。今天若老师上课这么讲,学生肯定评分很低,而且还挨骂。
这本书里最独特的地方是看到顾随对于中国诗人的一些品评判断,很好玩,比如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的大诗人,像李白,老先生对他很不客气,几乎关于李白的部分都是批评为主的。一般人都说李白写诗豪迈,他就说到《将进酒》、《远别离》 最可以代表太白作风,太白诗第一有豪气,但顾先生认为,豪气很不可靠,颇*于佛家所谓“无明”,也就是愚笨,一有豪气则成为感情用事,感情虽非理智,而真正的感情也不是豪气,真正的感情是充实的、沉着的,所以他比较喜欢杜甫。
他接着下来还要说到很多人歌颂的《将进酒》,他说这首诗不免俚俗,他说李白杜甫两个人,有趣的地方是李白有时候流于俗,杜甫有时候流于粗糙,李白有时候顺笔写去不免就露出破绽,比如他讲《将进酒》的结尾,老先生告诫大家,初学者容易喜欢这种句子,这句子有什么问题呢,有劲但是不可靠,夸大没有内在力,实在上只是自欺欺人,自己麻醉自己,追求心安。在他心目中中国最好的诗人还是陶渊明,那么除此之外他又提到了一些诗人,甚至盖过李白的,比如说初唐诗人王绩的《野望》。
再比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像评李白一样的'评法,就好像暗示他也写得很俗,但这个俗却又好了,为什么呢,他这么讲,唐朝的人写诗不避俗,不避俗自然不俗,俗都不要紧。宋朝人怎么样呢,宋朝人避俗,比唐人俗的还俗,这句话写的真好!他就说到陈子昂这首诗,用意很好,这个意,古人今人不同,今天的人讲意思也就说讲道理,是相对的,而诗是可以说理的,绝对的理。就是超越是非善恶好坏,那么最大的真理就在《登幽州台歌》里,一切是非善恶皆可以放下,这个诗是诗里面用意的代表作。其实很高的哲学论文里也有一派诗情,说理的文章也可以写得很有诗意,不但有深厚的哲理也有深厚的诗情,比如说《论语》,或者庄子里《逍遥游》、《养生主》、《秋水》,《论语》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但意味无穷而且韵味无穷。然后他忽然又来句英文,意思就是说一个哲学家在他最好的时候是个诗人,而诗人在他最好的时候又应该是哲学家……
他继续讲,诗人总该寂寞,要有寂寞心你却要能够写出伟大的热闹的作品来,他又讲到小说,像《水浒传》、《红楼梦》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极穷困潦倒的时候曹雪芹他难道不寂寞吗,但是寂寞的时候却能够写热闹的作品,寂寞心老写寂寞写下去,那就是枯寂那就没意思了。
顾随,学者、作家、诗人、剧作家、书法家。1920年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长期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著作甚多。
谈谈经典的魅力与意义
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在意义的范畴之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谈谈经典的魅力与意义,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为一个思想的载体,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厚智慧沉淀。从文化和历史上看,各个民族都已经形成很多著作,并不是每一部著作都能成为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选择的。今天被我们称之为经典的著作,都是经过历史长时期大浪淘沙后的成果。
经典从古代传到现在,大多已逾千年历史,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在不断显示其思想中蕴含的永恒魅力。经典作为一种历史智慧的载体和集锦,也构成了任何一个新时代文化创作的原点。所以,经典之所以会不断吸引我们去回顾,事实上也是因为每个时代的文化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是要以已有的文化积累作为出发点的。
从一定意义上经典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谈到智慧,就应当把它同一般的知识加以区分。自文字出现以后,人类所生产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说在不同层面上都包含了某种方面的知识。但知识和智慧并不完全一样。一般来说知识是对某个具体领域的一种把握,而智慧往往超越了知识所具有的限度。今天我们所学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每一个领域都有它自身的限度,但智慧提供了对人、宇宙和人生的一种整体理解。如果我们单纯着眼于知识的话,我们会认为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诸如孔子、柏拉图等,在某些像物理、化学等具体知识层面上,也许还没达到今天一般大学生甚至中学生的水*。但从智慧层面来看,这些大思想家通过天才的直觉、洞察、洞见,体悟到人生、宇宙中深邃的真理,我们却往往并不具备这种体验。所以,智慧和知识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智慧凝结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体悟。今天我们研究经典,在某种意义上是把以往思想家们所走过的智慧之路再领略一遍,这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我们通过阅读经典来面对思想家本身,产生与他们相似的深入体悟,这就是智慧探索之路,这也是我们重新提倡经典的意义和必要性所在!
从文化演化来看,我们处在一个商品物化浪潮推涌而来的时期。它让我们获得了物质的巨大满足,而忽略精神的需要,更让我们失去深入思考获得智慧的机会,比如互联网就是这样一种双刃剑。然而,我们又处在需要开创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关头。时代在不断呼唤着具有智慧的人才。这种人才,并不是仅仅拥有、掌握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的人,他需要大智慧。在这个意义上,通过阅读经典,领略思想家们的智慧之路,把握思想家们在以往历史上积累起来的深层智慧,是符合时代的要求的。
同时,我也想说说阅读经典涉及到的三个问题:
一、学和思的统一问题。孔子很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学和思的关系。所谓学,它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一种接受和掌握。我们现在说学*在课堂里,但其实学校里的学*,主要是一个接受、掌握前人或者同时代人创造的已有知识的过程。然而思相对于学,更多和一种创造性的思考相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学和思的统一,就表现为接受掌握已有知识文化成果,和在这之后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的结合。所以,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如何将了解以往大思想家们的哲学智慧和我们在新的背景下创造性的思考结合起来的问题!
二、理解和评判的关系问题。我们首先会面临一个理解文本的问题。以*的经典为例,古代我们用文言文表达,到现在很多字意思已经发生变化,所以现代人首先面临如何理解、准确把握文言文的问题。而西方经典从英文或其他国文字翻译成中文,同样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更需要另外一种文意、语义的把握。而更深入下去理解,就涉及到观念的把握。按今天的视角来看,经典分别属于如哲学、历史、教育、经济等等一些专业领域,那么这些经典是不是只表达了专业领域的观点?它展示的又是怎样一种深层智慧?和上面所说的“思”相联系,这就产生一个评判的问题。理解主要是了解以往思想家们思考的内容,而评判就需要站在更高高度上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思考的结果,看看它们在今天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所以,如果说理解是“若乎其中”,那么评判就是“出乎其外”。而对于经典,我们既要“若乎其中”,又要“出乎其外”!
三、个人思考和群体交流的关系问题。个人的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表面化的活动,它需要立足于每一个个体的独立阅读之上,这是一个基础。交流也必须以独立的思考理解来作为基础。但每一个个体的理解、视野受制于他的背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能更好地更深入地更透彻地去理解经典文本,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群体交流更像是一种思想启迪和激发,通过互相的讨论、对话、交流,可以使彼此都得到一份启迪。一些可能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通过交流、通过互相批评、讨论之后,会将问题引向一个更深入的层面。所以个人的阅读与思考,和群体之间的一种讨论,两者互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去阅读经典,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经典不是一次、两次阅读就可以完事大吉的,一部经典是很耐读的。每一次阅读,我们都会读出新的味道,因为我们在每次阅读时,都会有新的知识背景、新的视野产生,这也是经典永恒的魅力所在。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这个格言对我们阅读经典依然是有作用的。
愿我们在阅读经典中体会到智慧的魅力和意义。谢谢!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1998~2000)。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哲学学会*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编委。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
坦言失败的魅力经典励志故事
1925年,大作家沈从文被当时任*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
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是小学毕业,闯入上海文坛时间虽不长,但颇有名气。
名气毕竟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了原班的学生之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也很多。面对台下座无虚*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然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慢慢*静下来,并开始讲课。可原先准备好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仅仅在10分钟内就讲完了。
同学们自然纳闷:这离下课时间还早呢,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
很有自知之明舶沈从文,没有天南海北地信口开河来硬撑“面子”,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道:
“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这句老实的“坦言失败”的话刚刚写完,立刻赢得同学们善意和原谅的欢笑与掌声。
胡适深知沈从文的学识、潜力和为人,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不无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
坦言失败的真诚,当然不是随机应变的智慧,但它具有比智慧更加诱人的魅力。有些凭借随机应变的智慧难以收场的局面,坦言失败的真诚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其划上都能接受的句号。
导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完美的意境,全在中国最精美的古诗词里!以下是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画堂春》(纳兰容若)《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青玉案.元夕》(辛弃疾)《雁丘词》(元好问)《江城子》(苏轼)《一剪梅》(唐寅)《苏幕遮》(周邦彦)《系腰裙》(张先)《虞美人》(蒋捷)《钗头凤》(陆游)《钗头凤》(唐婉)《苏幕遮》(范仲淹)
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
《画堂春》
(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雁丘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剪梅》
(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系腰裙》
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那么,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二)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三)一字诗 陈沆 清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四)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五)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六)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八至(唐 李治)
至*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九)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十)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2、《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5、《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6、《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7、《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8、《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9、《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0、《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5、《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6、《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7、《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8、《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9、《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采苹》 先秦·佚名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静女》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风雨》 先秦·佚名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9、《子衿》 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0、《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后宫词》 唐·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13、《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5、《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7、《秦风·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8、《北风》 先秦·佚名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19、《君子偕老》 先秦·佚名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晰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20、《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中国风爱情古诗词
你可能知道“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你也许还背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爱而不得时或许也会道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为大家分享了爱情古诗词,欢迎欣赏!
《上邪》
——汉乐府民歌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凤求凰》
——汉·司马相如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清·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
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中国古代诗词的诗趣
中国古代诗词直抒胸臆者不在少数,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为国捐躯的浩然正气。然大多含蓄蕴藉,如果你不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故事恐一时难以理解。
杜牧《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初看,这是一首咏物诗,感叹时光不居,红花易凋。但狂风吹花自然之事,花落果成令人欣喜,纵不如此,又与你杜学士何干。其实,与杜牧的关系大了。
相传风流倜傥、疏狂不羁的杜牧早年游湖州,参观民间水戏,路见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长得十分可爱,因年幼而未娶。杜牧与女孩的母亲约定,十年之后来娶。孩子的母亲说:“十年后君不来,该当如何?”杜牧给女孩的母亲写了一纸协议,约定杜牧十年后他没来,女孩可自行许配人家。
十四年后,杜牧如愿以偿做了湖州剌史。找到了当年的女孩,想要娶她,不想女孩三年前已经嫁人,并有了两个孩子。杜牧很生气。但想到此时强娶会惹出事端,况且是自己违了约定,晚来了四年。最后,又给了女孩厚礼,此事算是圆满结束。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杜牧的心里难免伤感,自责让自己后悔终生的迟到。惆怅之余,作此诗,题名“叹花”, 其实“叹女”。
诗开篇一个“自”字表达了对自己的自责。二句中“不须惆怅”正表明了骨子里的惆怅与伤感,四句“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子”语含双关,明指果子实指子女。不知此诗背后的故事,你就很难理解杜牧那痛彻心扉的自责、惆怅与感伤。这种惆怅其实是与春的归去没有多大关系的,无非是怀人的由头而已。
朱庆馀,中唐后期诗人,越州(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全唐诗》仅存其两首。其中就有《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中写了一个新娘,新婚之夜,红烛不灭。待到晨光熹微,新娘早早起来在烛光中梳妆打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拜见公婆。此时,她的内心依然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的打扮是不是漂亮,能不能讨得公婆的欢心。于是,在画好眉,梳好妆后,只好问一问身边的丈夫的意见。
诗写得极其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洞房昨夜停红烛”渲染了新婚之夜的美好和新娘一夜忐忑不安的心情。“待晓堂前拜舅姑”,“待”是等待,也是期待。“待晓”,一夜红烛不灭,新娘在忐忑中等待着天亮,也期待着天亮,希望着拜见公婆的那一刻能得到公婆的欢心,从而能被这个家庭所接纳。“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夜未眠的新娘,早早地起来梳妆,尽管她自己已经感觉很用心很完美了,但还没有把握,还须要问问丈夫的意见。作为一个新娘子,自然十分羞涩,这种想法不好大声说出,让别人听到,只好低声一问。
全诗有烘托,有语音描写,有动作描写,把人物忐忑的心理,娇羞的神态,焦急的期待极其精微传神的刻画了出来。
就这一层来说,诗已经很漂亮了。但我们要看到诗的原标题《*试上张水部》,就会感到它要表达的意思远没有这么简单。
原来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明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得到认可并介绍给主考官。朱庆馀的这首诗投赠的对象就是擅长文学乐于提拔新人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朱庆馀*日向他行卷,已得到张籍的赏识,临*考试,朱庆馀还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能不能得到主考官的认可,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诗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的不安和期待。这如同姑娘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能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未来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就稳定,日子就好过。反之,就没有好日子过。如果自己的`文章能得到主考官的青睐,科场一举成名,就会直入仕途。今后的人生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如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反之,就可能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终老林泉(如罗隐)。
这首诗单从描写新娘在的忐忑与期待,就已经是上乘之作了。但它实与新娘无关,只不过借此表达诗人面对科考时的忐忑与期待罢了,透过这一层来看这首诗,更让人击节叹赏。
让人欣喜的是这首诗得到了张籍的巧妙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为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写了一位越州的采菱姑娘,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她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才艺出众。却又暗自沉吟起来。虽然其他姑娘穿着丝绸制成的贵重衣服(齐纨),可并不值得人们看重。相反这位采菱姑娘的如珠玉一般的歌喉价值万金。诗的前两句实指朱庆馀文采出众,但追求完美,显得不够自信。后两句是说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被人们看重,而朱庆馀却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和朱庆馀的赠诗一样,张籍的答诗把朱庆馀比作相貌既美,歌喉又好的采菱姑娘,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朱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诗中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我想朱庆馀看了张籍的诗,一定会打消“入时无”的顾虑。朱的赠诗妙绝,张的答诗绝妙,两首诗珠联璧合,被传为千古佳话。朱庆馀从此声名大震。
说的张籍,他的另一首诗《节妇吟》历来为人们称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在字面上,这是一首哀怨凄美的诗,其中的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现在也常被人引用,表示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因为时与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绝之意。
《诗筏》中评价:此诗情词婉恋,可泣可歌。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意志坚决。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初看这首诗写的是男女情事,实际上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张籍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因此不为所动。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当时藩镇之一的*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章事的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
诗一开篇就以“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含有谴责之意。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做到了“富贵不能淫”,。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以节妇的坚贞不二自比,来表示对李师道的拒绝。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中国文化的精华是诗歌,诗歌的语言追求蕴藉含蓄,往往言在此而已在彼。我们欣赏诗要走进诗人,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更深入地诗歌,领略诗歌的意外之趣,得到阅读的意外惊喜。
谈谈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谈谈对中国古诗词的认识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中国古诗词中的魅力
中国古诗词里的魅力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在哪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郦波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的论文
中国古诗词在声乐中的魅力
谈谈中国古诗中的酒文化
老梁谈古诗词的魅力
谈谈中国古诗中的意象的总结
中国古诗的魅力所在
中国诗词的魅力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社会实践
中国古诗文的魅力搞笑
领略中国古诗魅力的标语
浅谈中国古诗词的情感美
中国最魅力的古诗
谈中国古诗的含蓄美
谈谈古诗词中春与秋的不同
谈谈古诗词中的意象的作用
谈谈对古诗词的感受
谈谈古诗词的理解
浅谈中国古诗的特点
谈谈国学与古诗词的关系论文
谈谈背古诗词后的好处
谈谈古诗中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