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

关于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162) 说说(458) 名言(25) 诗词(9k+) 祝福(75) 心语(1)

  • 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

  • 端午节,传统,文学
  • 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阅读全文]...

2021-12-15 17:21:06
  • 端午传统古诗词

  • 传统,端午,文学
  • 端午传统古诗词(精选19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传统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阅读全文]...

2022-03-02 05:43:23
  • 传统节气夏至最美古诗词

  • 传统,节气,夏至
  • 《夏至日雨》

    宋代: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到义宁自夏至秋不得家书思亲谋归不遂》

    宋代:曾丰

    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余暇北窗孤。

    灯前夜雨无宁竹,枕上秋风有战梧。

    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

    白云一望二千里,羞听林间反哺乌。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至后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阅读全文]...

2022-01-23 20:30:29
  •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
  •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导读:说了一千句一万句壮志豪言,不行动你还是碌碌无为;如果你行动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你就有可能解决了温饱大计。下面是好句摘抄小编为你精选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1.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5.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6.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刘威《七夕》

      7.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8.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9.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0.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1.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2.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3.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4.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佚名《月夜思乡》

      15.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16. 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17.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8.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9. 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0.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1.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22.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23.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

      24.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乐·孤花片叶》

      25.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7. 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28. 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9.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30.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31.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月夜》

      32.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寒食》

      33. 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4.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35.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6. 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7.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38.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9.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0.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1.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42. *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43.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44.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5.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6. 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7. 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48.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9. 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阅读全文]...

2022-06-15 07:29:09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写作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2、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6、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8、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

      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2、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1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1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1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1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18、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9、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20、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22、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2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2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2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2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27、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28、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

      29、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3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3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32、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3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34、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3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36、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37、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3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3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4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41、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

      4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43、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4、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45、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46、重阳高会古*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

      47、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48、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

      49、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阅读全文]...

2022-04-18 12:49:30
  •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文学
  •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古代有很多描写我国的传统节日的精彩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节日的古代诗句集锦,希望你们喜欢!

      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3、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5、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8、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9、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10、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1、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2、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3、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4、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6、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7、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18、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19、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20、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1、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3、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24、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5、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6、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8、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9、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30、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1、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32、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3、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3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6、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4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1、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42、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43、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44、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45、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46、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7、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48、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9、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阅读全文]...

2022-06-23 13:01:55
  • 冬至10种传统美食

  • 传统,美食,冬至
  • 冬至10种传统美食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冬至10种传统美食,希望有所帮助!

      1、饺子

      冬至到,吃水饺!饺子是冬至不能少的食物之一。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很多地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馅多种多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喜好。不过在冬至这天吃的饺子,大多数人会选择羊肉馅的。理由是羊肉性温热,冬至吃可起到温阳作用,帮助机体驱寒,还有温养脏腑的作用。的确,在大冬天应适当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韭菜、大葱、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有助于温阳保暖,利于养生。不过,若本身就有“上火”的情况,则不宜过度食用温热食物。

      2、汤圆

      关于冬至日的饮食,南北方*俗不同,北方通常要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则有吃汤圆的*惯。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讲究一些的要吃“四式汤圆”。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3、鸡蛋挂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吃冬至面是安徽北方过冬至的*俗。“冬至面”,俗称“挂面”,是面食其中之一,系当地人传统手工制作而成。手工挂面制作非常讲究,均以上等小麦为原料,配以精盐、鸡蛋等天然原料,经过和、醒、盘、挂、拉等8道工序,伴随半天时间的运作最终成型。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4、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俗据说是从汉代那时候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滕州羊肉汤主要将羊骨头一起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配上一个由辣椒油、花椒面、盐、味精等调和就成羊肉汤。

      5、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日里吃的汤圆相比,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6、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糍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7、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盘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8、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9、九层糕

      在台湾,到现在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就是我们经常看见的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和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先祭祖,然后一家人分着吃。说是小孩子吃了以后会聪明乖巧,大人吃了事业有成,老人则是越吃越长寿。

      九层糕是一种甜米糕,做工讲究。民间用白米浸透,用石磨磨成水粉,搅拌成浆,加入糖水,用铜盘放一层薄水粉,加热蒸熟,然后逐层加粉至九层。蒸熟的九层糕层次分明,软滑可口。有些人还用食用色素掺入,每层红白相间,十分好看。节日期间,人们将蒸好的九层糕切成菱形小块,每四块叠成一盘(三块在下,一块在上),先敬神、后敬祖先,然后是全家吃糕。取其吉祥之意。春节时,人们往往以松糕、年糕、煎堆、油角互赠亲友,但九层糕则不赠与别人,据说分给别人会把吉祥分薄,于己不利。

      10、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阅读全文]...

2022-06-02 02:05:39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集锦

  • 传统节日,文学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集锦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王建《寒食》

      2、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3、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4、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5、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6、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8、但看*地游,亦见摧辀死。——邵谒《长安寒食》

      9、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0、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1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2、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3、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14、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5、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1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8、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9、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20、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1、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2、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23、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24、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25、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26、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27、*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28、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9、双缕绣盘金,*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0、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1、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2、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3、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4、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5、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6、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7、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8、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9、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40、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1、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2、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43、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45、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6、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7、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48、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49、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寒食》

    [阅读全文]...

2021-11-27 18:20:36
  • 泉州传统美食攻略

  • 美食,传统
  • 泉州传统美食攻略

      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品牌城市、*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拥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泉州传统美食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蚵仔煎

      蚵仔煎的秘诀就在于新鲜蚵仔。靠海吃海的泉州,早市上的蚵仔现剥现卖,颗颗肥美,入口才会是鲜美多汁。加上鸡蛋的黄,番茄酱汁的红,极具色彩冲击力。入口后,番薯粉Q弹软糯,甜中带咸、咸中带辣,咬到一块蚵仔,鲜甜的味道又马上在口腔中爆炸开来,品尝过后相信你会马上明白,简单的蚵仔煎为什么会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市井小吃了。

      2、东街肉粽

      一向温婉南方人在粽子这口上却不明白北方人的清淡。我们泉州人的粽子就是要加肉、加蛋黄、加香菇,甚至加虾仁、加鱿鱼等海味。当然,米要是晶莹剔透的上等糯米,对了,记得一定得趁热,吃的时候别忘了淋上甜辣酱或是蒜蓉哦!

      3、面线糊

      说起老泉州的早晨,怎么能少了一碗热乎乎的面线糊呢?面线糊虽然叫糊,但口感可决不能糊,佐以虾、蛏等海味,或是鸭血、猪大肠等辅料同煮,面线根根分明却又入口即化。来上这样一碗的面线糊,再搭配一根酥脆的油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顿完美的早餐了。

      4、洪赖鸡爪

      几乎每个在福建生活过的.人都曾在大街小巷看到过洪濑鸡爪的招牌。看似简单的一道卤味,其实经过了卤制、蒸煮、晾干三道工序,香料的味道在这繁复的过程中被牢牢锁进紧实的皮,香脆的肉中,绝对是佐酒的第一佳品。

      5、大虾米粉

      大虾米粉顾名思义,一定得是两指宽的新鲜大虾才够鲜甜,正宗的煮不烂的闽南米粉才够Q弹,再加上切得薄薄的,带着弧度的瘦肉片,让人吃了一碗还想吃。

      6、土笋冻

      带外地来的小伙伴吃土笋冻是每个泉州人的乐趣。看他们带着好奇,沾着蒜蓉酱吃下脆生生,冰冰凉的土笋冻,再恶作剧般告诉他们“土笋”是来自海底蚯蚓般的生物,看着他们的表情乐不可支,还不忘解释“土笋”的蛋白质多么丰富,营养多么丰富……

      7、崇武鱼卷

      崇武鱼卷是在崇武才吃得到的小吃。选用上好的马鲛鱼、鳗鱼或是鲨鱼,剔去内脏和骨,与地瓜粉、猪肉、鸡蛋、葱等辅料一起搅拌后卷成卷状,这时如果用手指轻轻按压,真的可以感受到鱼卷的弹性哦。圆圆的鱼卷也寓意着“头圆尾圆”,寄托着勤劳善良的惠安女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8、牛肉羹

      新鲜牛肉绞成泥,加少量地瓜粉抓匀,锅中水烧开后牛肉下锅,再加简单调味、水淀粉和葱姜即可。牛肉羹的做法就是这么简单,你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也随处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它的味道也是简简单单,**淡淡。就是这么寻常的一道牛肉羹,*常根本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但要是离家日久,最想念的反而是最简单的牛肉羹。

      9、甜品石花膏

      石花膏乍一看很像超市里卖的果冻,其实它的原料是一种来自海底,名叫石花草的植物。吃的时候加上红豆、银耳、仙草蜜、蜂蜜等辅料,夏天吃起来清甜解暑,十分爽口。

    [阅读全文]...

2022-07-08 08:36:05
  • 春节的传统美食介绍

  • 春节,传统,美食
  • 春节的传统美食介绍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美食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饺子

      饺子,古称“角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春卷

      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汤圆

      南方的元宵节庆食品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

      年糕

      年糕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鱼

      过年有鱼喻意年年有余。所以人们还特意不把鱼吃完,留到次日即新年,年年有余,去年的收获多,吃用不完,余到今年都还有,在物质贫乏的古代,这是人们对物质的渴望向往。成了现在的*俗。

      豆儿酱

      豆儿酱是老北京传统小菜,其实它就是升级版的皮冻。在过去,它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地道下酒菜,有冰箱以后,炎炎夏日也能吃上下酒美容消暑的缤纷小皮冻了。

      炸丸子

      年夜饭上必有丸子,因为丸子象征了合家团圆。以前春节期间,各家总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吃饭时间不固定,也没有很多时间炒菜。事先准备好丸子,端上来就能吃。

      糖瓜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卤炸豆腐

      卤炸豆腐是一道老北京有名的*小吃。豆腐嫩滑,汤汁鲜美深受百姓喜欢。自“豆腐”传到北京,那吃法就越来越多,并得到了南北结合口味提升,经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北京自己的特色。尤其到了明代的中晚期,京城的“六必居”开张以后,调味品更加丰富,又出现了“卤炸豆腐”这一小吃,经过不断改良传至今日。

      萨其马

      萨其马是老北京传统糕点,前身是一种满族的传统饽饽——搓条饽饽。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缠”,更名为萨其玛。

      食鲤鱼

      老北京有除夕夜食鱼的*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饺子

      老北京的满、蒙旗人管饺子叫“煮饽饽”。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饺子是一定要吃的。按传统的老北京*俗,并非大年三十这天吃饺子,老北京讲究吃的是“五更饺子”,即初一早上吃。大年三十吃大鱼大肉,年夜饭吃完开始剁馅、包饺子,过了零点则不能再动刀。过年包饺子要全家人一起,体现一家人的团结和睦,齐心协力。饺子里不光有馅料,还会放一些洗净的硬币和枣,图个吉利。

      到了五更天,素馅饺子煮熟之后先上供。仪式过后,全家人到院子里燃放鞭炮。回到屋里小孩给老人磕头,拿压岁钱。之后,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新年头一口儿”了。

      蜜供

      蜜供亦叫“蜜供尖”,是敬奉佛祖的佛堂里,码得似小塔式的、下方上尖祭祀专用的面食品,大小不一,高矮不等,不论斤,论“堂”卖。这种蜜供尖顶端像个小金字塔状,塔尖上插有福、寿、禄、喜、财带花的字签子。

      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是老北京汉族传统风味小菜。老北京失传的点心和菜肴很多,但芥末墩儿依然保存了下来,一是这道菜太有特点了,二是因为用大白菜作原料具有普遍性。芥茉墩儿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讲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儿。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吃得油腻,换换口味,芥茉墩最好不过了,清爽、利口,颇受老北京人喜爱。

      年糕

      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作方法。明、清时,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老北京的年糕由**小吃店在春节时大量供应,是满族拜神用的祭品,满族名字叫飞石黑阿峰。

      春节食俗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饺子中有的饱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饱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饱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阅读全文]...

2022-01-18 17:36:11
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 - 句子
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 - 语录
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 - 说说
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 - 名言
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 - 诗词
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 - 祝福
广西传统美食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