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廉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廉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廉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廉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顾炎武《廉耻 》原文及翻译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顾炎武《廉耻 》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廉耻 》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媿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能以无耻为可耻,就能免于羞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国家领袖人物)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首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么?
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而太公望对答武王则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因为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难道还有欺凌*民、抢劫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么?”《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贪婪重视财物但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么!我对辽东的事件不能无感。
杜子美诗道:“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诗人本来的意思,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了他,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并且筑了小城防守。从此以后朔方防御侵掠的战事就没完没了,至今还成为边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贪财引起的。所以贪财的人作将帅便边关到夜间也洞开着无人防守。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可以治国吧!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 1682)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廉耻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廉耻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作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芻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恥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日知录集释》
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末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国家领袖人物)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首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么?
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而太公望对答武王则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因为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难道还有欺凌*民、抢劫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么?”《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么!我对辽东的事件不能无感。
杜子美诗道:“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诗人本来的意思,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了他,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并且筑了小城防守。从此以后朔方防御侵掠的战事就没完没了,至今还成为边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贪财引起的。所以贪财的人作将帅便边关到夜间也洞开着无人防守。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可以治国吧!
关于礼貌的名言有很多,都是告诉我们要从小从现在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对于礼貌的名言句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做一个对长辈尊敬,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爱护小孩子,和他们和睦相处,都这样都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关于礼貌的名言 礼义廉耻
2、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3、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Arthur Schopenhauer
4、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5、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6、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礼记
7、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斯鸠
8、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9、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10、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11、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12、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13、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ju.51tietu.net
14、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5、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16、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17、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18、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萨迪
19、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20、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21、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22、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24、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5、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洛克
26、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27、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28、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29、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30、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三联阅读
31、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培根
32、 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33、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34、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35、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36、 礼貌是一种语言。它的规则与实行,主要要从观察,从那些有教养的人们举止上去学*。--洛克
37、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38、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39、 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吴兢
40、 礼貌是人生*惯的第一件大事。
41、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42、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43、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44、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45、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46、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47、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48、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49、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50、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51、 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唐•吴兢
52、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寄别耻若师沈阳 其三
释今无〔明代〕
好读离骚卧雪堆,空怜宋玉楚江哀。秋风若解离人意,吹到城南一夜回。
寄别耻若师沈阳 其二
释今无〔明代〕
吾道萧条惯客程,年年秋动别离情。海天一色云千里,寒角三更雁几声。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耻维
陈淳〔明代〕
耻以维其心,在心每知愧。不善临吾前,真如负芒刺。
寄题长溪杨耻斋梅楼楼乃其先世读书之所
陈鉴之〔宋代〕
乃翁爱书书满楼,万轴插架堪汗牛。乃翁爱梅梅绕楼,千年老干如苍虬。梅护群书俗尘绝,书对梅梢滋味别。有时掩卷静倚阑,檐角一枝擎淡月。雁行编简相从久,笔砚收功竟负。儿孙登楼凛生敬,谓此梅花乃先友。一新丹雘焕枅拱,黄卷依然对姬孔。汲泉不是灌梅花,培养君家读书种。袍香青紫云路同,盛事何翅继乃翁。后来应有跨灶者,百花头上文正公。吾知乃翁好梅音,不旬区区为名第。霜飚天地惨无色,谁得东皇第一义。惟梅气禀超卓越,首送春风入书幄。对之心地悟理学,此是天民尹先觉。
东坡墨竹为陈耻庵题
张弼〔明代〕
东坡写竹不求工,格度自与书法通。干如小篆叶如籀,石棱飞白真如邕。
典酣谭笑驱造化,墨花乱洒皆清风。区区指点求彤似,俗夫有眼无神瞳。
忆昔南安寺中壁,曾辱先生洒香墨。謟夫欲献侂冑家,翩然飞入钱塘碧。
钱塘山水更清妍,韩庄鸡犬无颜色。此图今置德星堂,千载奇珍遇真识。
东海先生歌且谣,墨君阁下闻仙笛。
追和耻庵诗韵
黄淮〔明代〕
寸心长拟与天游,岂料无才齿系囚。千里亲庭劳梦寐,故山先陇长松楸。
喜逢阮籍能青眼,自笑冯唐尚黑头。何日共沾新雨露,佩环依旧步瀛洲。
题张耻独手卷
朱浙〔明代〕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我诵古人言,应知古人心。
古人几千载,其心垂至今。伏地雷惊蛰,闻天鹤在阴。
勿谓独不知,俨若鬼神临。勿谓独不彰,殷若钟磬音。
所以君子人,幽独在所钦。夫君号耻独,兹意一何深。
逝将书户牖,庶用存规箴。性情时静观,义理日幽寻。
毋使尔茅滋,望致蓁莽侵。童冠相追随,读书松桂林。
人事多乖违,出入昴与参。君游碧海涯,我老青云岑。
秋山风日佳,蓬萍偶盍簪。抚卷索我诗,引吭为君吟。
务学贵得朋,独知岂所任。静定恒自持,狂驰谁共禁。
愿言崇令德,致重比南金。
承少参孙拙庵佥宪王耻斋二明公枉驾茶园
林光〔明代〕
道夷荆棘剪篷蒿,父老欢呼导羽旄。十里风光瞻使节,一川云水醉人豪。
裒衣博带寿閒运,野鼠天狐迹已逃。看尽青山一回首,几人挥破簿书劳。
陈方伯耻庵挽诗 其一
陈献章〔明代〕
乾坤如此老,没齿向斯文。公自沧溟水,人无觳觫君。
衣冠全素履,江海挹清芬。病起须持酒,青山欲到坟。
陈方伯耻庵挽诗 其二
陈献章〔明代〕
中年倦俯仰,上疏乞山林。黾勉南州牧,迟回北极心。
民蒙三日雨,世病一钩金。殄瘁声悲处,龙蛇岁值今。
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非十二子》
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围炉夜话·第二十则》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格言联璧·惠吉类》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格言联璧·接物类》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篇》
华而不实,耻也。——《国语·晋语·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汉书·传·司马迁传》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靖康耻,犹未雪。——岳飞《满江红·写怀》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格言联璧·学问类》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格言联璧·敦品类》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日知录·卷十三》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淮南子·泰族训》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陆龟蒙《别离》
罪莫大于亵天,恶莫大于无耻;苛刻心术之恶,过莫大于深险。——《格言联璧·悖凶类》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与其忍耻贪生,遗臭万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镜花缘·第九十回》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独漉篇》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司马迁《酷吏列传序》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司马迁《管晏列传》
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战国策·齐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篇》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日知录·卷十三》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李白《鞠歌行》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王维《老将行》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其二》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李商隐《韩碑》
拒腐.自律 诗十首
陈南波
寇准一生惟谨慎,
禄山谦恭未篡时。
一朝得意权在手,
双开落寞人笑痴。
此图与内容无关
宵小太过猖獗,
上帝犹不过眼。
待到表演妆卸,
丑陋尽道人前。
此图与内容无关
满桌尽佳肴,
动辄只一瓢。
端好自家碗,
莫恋他人盘。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水面很*静,
肥鱼独猖獗。
一水润万物,
肥鱼不可留。
此图与内容无关
世上货品千万家,
一餐只啖几鱼虾。
端碗不恋他人盘,
自饱肚腩乐哈哈。
此图与内容无关
野花野草漫山坡,
只摘几束不求多。
回得家来插花瓶,
点缀美好幸福窝。
此图与内容无关
评说他人容易,
更难管住自己。
色利惑于眼前,
看你晕不晕迷?
此图与内容无关
一只丽燕冲天飞,
不惧疾风不惧黑。
若问燕子何处去?
风雨过后现彩虹。
此图与内容无关
硕鼠最怕见光,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在潍七年,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事无贿赂、清正廉明,始终保持本心。
关注民生
郑板桥担任知县期间,经常到乡下“借问民苦疾”,不坐轿子,穿着布衣草鞋,打着“桥”字灯笼,微服出行,到农村,到集市,到百姓中间去,到田间地头去,访贫问俗,到处查访。由于郑板桥经常不在衙门里,上司下来,经常找不到坐衙的“醒板桥”,却找到田垄上的“睡板桥”。
案无留牍。郑板桥在潍期间时常训导属下:听差办案要诚实、勤慎。并赋诗一首:“君是天公办事人,吾曹臣下二三臣;兢兢奉若穹苍意,莫待雷霆始认真。”郑板桥时刻关注民情,夙夜在公,实现了案无留牍。
有谴我任
郑板桥就任潍县知县时,恰逢潍县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灾荒。百姓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面对灾情,郑板桥寝食难安,上书朝廷请求开仓放粮,朝廷却迟迟不予答复,郑板桥想私开粮仓,县丞和典吏认为,私自开仓犯的是刀剐之罪,不可操之过急,最好等上面批示。郑板桥听了生气地说:“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两袖清风
郑板桥说“宦贫何畏,宦富可惴”“吾既不贪,尔亦无恚”。他抨击世俗,“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在潍县时,他倡修潍县城墙,工程浩大,一钱一物他都概不经手。 (《学*时报》)
1.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2.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3. 修身养性心如玉,纵欲贪色形成魔。
4.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5.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6. 水清不纳污垢,政廉不迷财色。
7. 范公典范在,后乐而先忧。
8. 静心超然,守一分宁静;少私寡欲,保一生*安。
9.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10. 以诚为人,以勤为政,以廉为官。
11. 固本清源,反腐倡廉。
12. 树若正直,能参天成伟材;人若正直,可明理识大局。
13. 欲虽不可去,求应有所节。
1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5.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16.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17.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18. 管好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1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 公生明,廉生威。
21.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22.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
23. 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任凭红尘翻滚,我自风清月明。
24.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25. 松是害,严是爱,廉洁自律做表率。
26. 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
27. 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28.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29.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剑。
30.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31. 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32. 严格自律出廉政,服务创新谋发展。
33.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意衰。
34.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5. 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36.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
37.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38. 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39. 不怕法律无情,就怕自身不清。
40.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41.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
42. 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
43. 镜不蒙尘可照人,人无贪贿可正气。
44.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45. 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46. 做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
47. 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48. 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49.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50. 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51. 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初夏时节,在美丽的柳叶湖畔,我欣然登上司马楼,细细品读唐朝朗州司马刘禹锡的诗词,不觉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诗人的诗心是什么?诗词中缊藏的清廉的灵魂又是什么?诗心,就是理想,是人民,是态度。
理想,是诗和远方。
刘禹锡,从年轻时起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忧国忧民。针对唐朝中期的时弊,立志改革图强,报效朝廷,关注百姓。“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朗州十年,他却意志坚定,光明正大,不负桑梓,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写就了“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长歌。
“功利存乎人民。”刘禹锡根据多年在基层治理的经验,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响彻古今的施政箴言。他主张政治清明,关心百姓疾苦、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罢除官市、惩治腐败。像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态度,是人生思考。
刘禹锡经历政治挫折之后,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入,哲学思想逐渐成熟,他在《天论》三篇之中提出了“天人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共进,强调了人的积极作用,将千年来的天人关系推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自己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站在朗州大地上,高唱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来对待贬谪的艰辛与苦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豪”。
廉魂,就是风骨,风格,风范。
风骨,是浩然正气,也是逆境人生的铮铮铁骨。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体现了他的心智,也体现出了他那种刚正不阿、甘心清廉的风骨精神。他不会去跟别人盲目攀比,他也并不觉得住在陋室中有什么不好,只要自己的心智还是正直的,那么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刘禹锡摒弃一切杂念,不计较名利得失,修炼出空灵清澈的心境,是多少人难以企及而又不舍追求的崇高境界。
风格,是人品格调。刘禹锡的风格特征表现为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与*妥协的勇气,豁达、乐观的个人品质和格调。
刘禹锡在被贬官到朗州的日子里,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抱着一种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
风范,是清廉风气。
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刘禹锡才华横溢,一身正气。既有诗人的内在气质,又有为官的清廉品性。
刘禹锡“筑清风台”。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传播追求真理,像屈原一样,“吾将上下而求索。”倡导廉洁清风,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
清廉是做人之本,为官之道。反腐倡廉同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思考的课题。“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说明了腐败就会亡国的道理。
诗心廉魂,就是点亮人生,开启未来。
正如梁衡在常德唐诗墙——柳叶诗韵序中写道:常德唐诗墙至少给我们三点启发,一是经典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久不衰;二是经典需要传播,要经常请出来擦拭擦拭,以重放光芒;三是经典要回归生活,反哺民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当此人心浮躁、文化淡忘之时,立唐诗墙于碧水之岸,振诗心于名利之时,诚为一大善事。
湖水荡荡,杨柳依依,当游人信步柳叶湖畔,偶一回首,读到了墙上的哪一首诗或哪一句话,也许会心有所悟,点亮他的人生,开启他的未来。
廉耻的古诗
廉耻有关的古诗
有关廉耻的古诗
古诗童心的廉耻
以廉耻为内容的古诗
廉耻为主题的古诗
知廉耻的古诗词
关于女人廉耻的古诗
关于廉耻的名言
不知廉耻的句子
那些古诗是描述廉耻的
不知廉耻的说说
关于廉耻的四言绝句古诗
知廉耻的国学经典语句
提醒女人知廉耻的句子
关于无耻之徒不讲廉耻的古诗词
形容不知廉耻的句子
骂不知廉耻女人的句子
耻的古诗
带耻字的古诗
以耻为荣的古诗
知耻的古诗
耻有关的古诗
羞耻的古诗
以天为荣以贪为耻的古诗
耻的古诗词
知耻后勇的古诗
无耻的古诗句
关于知耻的古诗
关于耻的古诗句
古诗文的生物题
古诗咏柳一课的教学反思
田园乐其六古诗的诗意
苏东坡芍药的古诗
中间有一字跟不字的7字古诗
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古诗串烧
参与构成踝关节的古诗
形容一个人太直白的古诗
清明致敬先烈的古诗词
描写清清的小河的古诗
玉环的古诗歌曲
写花海美景最经典的古诗词
盼望妻子病愈的古诗词
奈何桥上的孟婆古诗
关于围屋精神的古诗
悦字的古诗
力了秋把扇丢的古诗
跟早上麦田里的霜有关的古诗
冬奥会里的古诗词
表达无缘的古诗词
从一个字开始的古诗词
关于扎实的古诗词
预防火灾的古诗词
古代思念人瘦了的古诗
描写爱人身体的古诗
描写晋文公重耳的古诗
父母恩念儿女的古诗
青葱年少的古诗
带有生命的古诗
古诗江南春的景色
适合做古诗的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