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绩的古诗

关于曹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曹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曹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曹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508) 诗词(27) 祝福(1k+) 心语(51)

  • 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

  • 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阅读全文]...

2022-05-01 12:20:22
  • 七步诗曹植古诗

  • 七步诗曹植古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作者曹植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萁与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残酷斗争与作者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步诗曹植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这句意思是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萁与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作者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表达了曹植内心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比较有理。他以为曹植《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以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愿文】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2021-12-07 03:09:35
  • 房兵曹胡马杜甫古诗(房兵曹胡马古诗意思)

  • 杜甫
  •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这时杜甫身处洛阳,正是其游齐赵、裘马轻狂的时期。杜甫自身善骑射,且爱马,对马有真感情,常在咏马诗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就是作者通过描绘一匹神清骨峻、驰骋万里的“胡马”来表达对房兵曹立功万里之外的期望,以及自身锐于进取的精神。

    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胡:此指西域。

    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宛,读鸳,*声。大宛名是指著名的好马。

    锋棱:骨头棱起,好似刀锋。形容骏马骨骼劲挺。

    批,削,割。竹批:像斜削的竹筒一样尖锐。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无空阔:意指任何地方都能奔腾而过。

    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xiāo)腾:健步奔驰。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疾速轻盈。

    所向无阻,不怕路途遥远,真可将生死托付于它。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阅读全文]...

2022-01-18 05:10:59
  • 《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 曹操
  • 《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诗

      《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赏析】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读此诗,恰如其分呀!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阅读全文]...

2022-05-12 08:34:37
  • 曹操著名古诗词

  • 著名,曹操,文学
  • 曹操著名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操著名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度关山》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2、《短歌行》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对酒》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阅读全文]...

2022-06-20 00:31:33
  • 七步诗曹植古诗译文

  • 文学
  • 七步诗曹植古诗译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步诗曹植古诗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话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得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得,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文学赏析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得《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得《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得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得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这首诗纯以比兴得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得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得“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得豆子,用以制成调味得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得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得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得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得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得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得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得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得,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得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当然,这首诗得风格与曹植集中得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得锤炼和意象得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得比喻,明白而深刻得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得读者得称赏。

    [阅读全文]...

2022-04-01 04:37:10
  • 曹操古诗观沧海的原文加赏析

  • 曹操,学*,知识
  • 曹操古诗观沧海的原文加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操古诗观沧海原文加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操古诗观沧海原文加赏析

      原文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翻译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赏析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曹操薤露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薤露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译文:

      汉朝自建国到现在已是二十二世,所重任的人(何进)真是徒有其表。猴子虽穿衣戴帽,可究竟不是真人,(他)智小而想图谋大事,做事又犹豫不决,致使君王(少帝)被劫。白虹贯日是上天给人间的凶兆,这应验在君王身上,而(何进)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乱臣贼子(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杀害君主,焚烧东京洛阳。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献帝)被迫着西迁至长安,一路上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注释:

      ①惟汉廿二世:汉代自高祖刘邦建国到灵帝刘宏是二十二世。

      ②沐猴而冠带: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③知小而谋强:智小而想图谋大事,这里指的是何进。

      ④狩:狩是指古代帝王出外巡视,而古代史书上遵守“为尊者讳”的原则,往往以天子出逃或被掳为“狩”,这里是指少帝奔*津的事情。

      ⑤白虹为贯日:“白虹贯日”是一种天象,指太阳中有一道白气穿过,古人以为这是上天预示给人间的凶兆,往往应验在君王身上。

      ⑥贼臣持国柄:指董卓之乱。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

      ⑦“瞻彼”两句: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据《尚书·大传》中说,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在商朝灭亡后,经过殷墟,见到宫室败坏,杂草丛生,便写下了一首名为《麦秀》的诗以表示自己的感慨与对前朝的叹惋。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诗史”这顶桂冠人们往往奉献给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其实这种以诗歌记录现实,展现历史的创作倾向,并不始于杜甫,曹操在这方面就很突出。其《薤露行》与《蒿里行》就被明代钟惺的《古诗归》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这首《薤露行》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中*六年(189),汉灵帝死,太子刘辩即位,灵帝之后何太后临朝,宦官张让、段珪等把持朝政,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密召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以期铲除宦官势力,收回政柄,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张让又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奔*津,后被率兵进京的董卓劫还。

      董卓在这次进军京城中窃取国家大权,旋废少帝为弘农王,不久又将其杀死,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为汉献帝。于是关东各州郡的兵马起而讨伐董卓,社会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董卓放火烧毁了京城洛阳,挟持献帝西迁长安。 曹操的诗就写了这个历史过程。汉代自高祖刘邦建国到灵帝刘弘是二十二世,诗中举其成数,故云“二十世”,一说应作”廿二世”。

      曹操对何进的讥刺甚烈,以为他本是个徒有其表的人就像猕猴戴帽穿衣,硬充人样,然终不成其为人。何进智小而图谋大事,自然就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他作事犹豫不决,致令少帝被劫。“狩”是指古代帝王出外巡视,而古代史书上遵守“为尊者讳’的原则往往以天子出逃或被掳为“狩”,这里就是招少帝奔*津事。“白日贯虹”是一种天象,指太阳中有一道白气穿过,古人以为这是上天预示给人间的凶兆,往往应验在君王身上。这里是指弘农王少帝于初*元年(190)正月被董卓杀戮之事,何进也遭到杀身之祸。诗的前八句以何进为主线而回顾了汉末的历史,曹操以为何进胸无谋略,优柔寡断,虽欲铲除宦官,反而误国殃民,身罹其害,造成了君王被持,汉祚覆坠的局面。

      这八句中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而且有曹操个人对此的鲜明观点,直抵一篇史论。“贼臣持国柄”以下便转到董卓之乱。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自封为太尉,续进为相国,随之逼宫杀帝,焚烧洛阳,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献帝被迫西迁长安,长途跋涉,被裹胁一同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一片凄惨景象。这六句将董卓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害揭露无人遗,因而曹操在结句中说: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据《尚书.大传》中说,商纣王受的庶兄微子在商朝灭亡后,经过殷墟,见到宫室败坏,杂草丛生,便写下了一首名为《麦秀》的诗以表示自己的感慨与对前朝的叹惋,这里曹操以此来比况自己对汉室倾覆的悲伤与感叹。《薤露行》属于乐府《相和歌 相和曲》歌辞,原先它与《蒿里行》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薤露”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曹操用此古调来写时事,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清代沈德潜说:“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

    [阅读全文]...

2022-07-03 21:25:46
  • 情诗曹植翻译赏析(情诗曹植古诗词鉴赏)

  • 情诗
  • 相信提起曹植,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那首《七步诗》。当时已经称帝的曹丕,害怕弟弟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便设法要除去他,于是便命他七步作诗,否则便要杀死他。曹植无奈之余便作了《七步诗》,以此引动了哥哥内心的骨肉亲情,从而免于身死。

    虽然《七步诗》因此得以广为流传,被世人所熟知。但是要论文学造诣,这首诗在曹植的众多诗篇中其实并不出彩,他的代表性诗歌当属《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而笔者本期要分享的便是这首经典情诗《七哀诗》。

    《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这首诗写的是女子的闺情。起首两句是对于环境的描写,皓月当空,清冷的月光洒在高楼之上,一位女子正在高楼之上徘徊,这也奠定了全诗凄清冷寂的气氛。月夜高楼徘徊,自是相思难耐,这也自然引出了三、四两句。女子沐浴在月华之中,内心却被绵绵愁思所充盈,悲叹于无限哀愁之中。

    这样的一幅月影高楼女子剪影图,自然也让人好奇,这女子到底是谁?他为何而悲叹。于是紧接着四句诗人便交代了女子的身份和悲叹的原因。原来她是离乡出外闯荡久久未归的游子的妻子,丈夫离开已经十年有余,她只能独自一人在寂寞孤独中度日。

    接下来四句则是进一步抒发了思妇的哀怨伤怀。男子就像路上扬起的清尘,而女子就像道路上污浊的泥水,两个人便是这般相异,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在一起和谐度日。这里既是喻意两人相差太远,同时也是写男子高高在上,女子卑微难以攀附,说出这般言语,女子内心的悲恸哀婉可想而知。其实女子也知道,他们之间再在一起的机会渺茫,所以这里看似叹问,实则是抒发内心的悲苦。

    最后四句则是表明了思妇的心志。虽然知道自己已经被丈夫所抛弃,但是她对于这段感情却从未动摇,依旧想要化作西南风,吹拂到丈夫怀中,和他团聚。虽然她自己心里也清楚,丈夫的怀抱不再为自己而开,即便自己再怎么愿意也无济于事,自己还能有什么依靠呢?全诗至此作结,但女子的哀怨伤感却绵绵不绝,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倘若我们将这首诗当作一首简单的闺怨情诗,其中表达出来的哀婉和伤感已让人动容。但这首诗并不是一首简单的情诗,同时它也是曹植的抒怀之作。曹植以思妇自比,来表达自己被作为作为君王的哥哥所抛弃,想要致君为国却没有机会,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哀愁和愤懑。可以说这首诗诗情和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确实做到了“情兼雅怨”。

    这首诗自出世以后,一直被世人所推崇,像这样的名篇佳作,一般都会有文人予以模仿,但这首诗流传了200多年却始终无人敢仿,直到200年后的南朝才有位小和尚汤惠休将它仿成了一首肉麻情诗《怨诗行》。

    汤惠休这首诗比起曹植的别有寓意,就要单纯许多,它只是简单的闺情诗。而且比起曹植诗中直接急切的哀怨,汤惠休的诗作中表达的怨则要委婉许多,也肉麻了许多。究其原因,其实是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所区别,曹植诗中的女子是自感夫妻之间感情零落再难有团聚之时,有着隐隐的绝望;但是汤惠休诗中的女子,虽有怨气,但更多的是“爱深怨亦深”,对于这段感情始终未曾绝望,抱有一丝丝的希望。虽然只是模仿之作,但是汤惠休也模仿出了变化和新意,这其实是很有水*也很难得的。

    当时汤惠休这首诗流传开来之后,被皇帝看到,惊艳于他的才华,便下了道旨意,命其:还俗。自此,世间少了一位擅写情诗情词的和尚,却多了为诗风流畅华美的士大夫。

    对于曹植的原诗和汤惠休的模仿之作,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阅读全文]...

2021-12-31 15:02:30
  • 曹操《龟虽寿 / 神龟虽寿海》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曹操
  •   龟虽寿/神龟虽寿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te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i):良马,千里马。

      6.伏:趴,卧。

      7.枥(li):马槽。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9.已:停止。

      10.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11.但:仅,只。

      12.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13.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犹有”和“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创作背景

      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阅读全文]...

2022-04-14 09:05:51
  • 曹操《冬十月》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曹操,十月
  •   冬十月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时间比前首稍晚。前八句写初冬的气候和景物。“鹍鸡”,鸟名,形状象鹤,羽毛黄白色。北风刮个不停,严霜又厚又密,鹍鸡晨鸣,大雁南飞,猛禽藏身匿迹,熊罴入洞安眠,肃杀严寒中透出一派*和安宁。中四句写人事。钱、镈,两种农具名,这里泛指农具。“逆旅”,客店。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诗篇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要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朱干说:“《冬十月》,叙其征途所经,天时物候,又自秋经冬。虽当军行,而不忘民事也。”(《乐府正义》卷八)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本诗的作意。

    [阅读全文]...

2022-04-08 11:00:23
当前热门
曹绩的古诗 - 句子
曹绩的古诗 - 语录
曹绩的古诗 - 说说
曹绩的古诗 - 名言
曹绩的古诗 - 诗词
曹绩的古诗 - 祝福
曹绩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