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藜麦相关的古诗

关于与藜麦相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藜麦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藜麦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与藜麦相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80) 诗词(3) 祝福(1k+) 心语(51)

  •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 诗人
  •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麦田》是著名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其中又有怎样的意境呢?下面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麦田古诗宋杨万里相关内容吧!

      《麦田》原文

      作者:杨万里

      无边绿锦织云机,

      全幅青罗作地衣。

      个是农家真富贵,

      雪花销尽麦苗肥。

      麦田杨万里注音:

      wú biān lǜ jǐn zhī yún jī ,

      quán fú qīng luó zuò dì yī 。

      gè shì nóng jiā zhēn fù guì ,

      xuě huā xiāo jìn mài miáo féi 。

      麦田译文:

      只有织云彩的织机才能织出这无边的绿色锦缎,大地就像披上了一件用整幅的青罗做成的衣服。这才是农家真正的财富,残雪已经消尽,绿油油的麦苗在茁壮成长。

      麦田注释:

      锦:绸缎。

      织云机:比喻麦田如锦绣,由天上织机织成。

      销:消、融。

      麦田杨万里赏析:

      全诗描绘了早春雪融,麦苗返青的美景,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表现作者与农家共欢乐的真挚感情。

      作者个人资料: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扩展阅读:杨万里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中兴四大家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5-10 15:48:21
  • 诗名含有麦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麦字的诗词

  • 次韵袁起岩瑞麦。此麦两岐已黄熟。其间又出

    范成大〔宋代〕

    民和神福固其宜,况有仁先四者施。吴稻即看收再熟,周牟先已秀双岐。蕙风半老黄金穗,梅雨重春绿玉枝。乐不可支聊发咏,田间日日是芳时。

    仲夏酿荔枝酒成与欧麦二友同酌次韵一首因麦有及于天宝故事因及之

    黄佐〔明代〕

    南风吹绿北窗前,荔子浮缸似醴泉。锦*玉杯惭地主,鹄袍凫舄集儒仙。

    云安雇直犹倾盏,天阙微呼不上船。觞咏有馀风味少,红尘飞骑笑当年。

    观刈麦

    白居易〔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宋代〕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

    纳兰性德〔清代〕

    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

    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湔裙谁独上渔矶。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苏轼〔宋代〕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麦秀歌

    佚名〔先秦〕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

    黄庭坚〔宋代〕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采桑子·烟迷露麦荒池柳

    辛弃疾〔宋代〕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打麦

    张舜民〔宋代〕

    [阅读全文]...

2021-12-02 10:16:37
  • 含有麦字的古诗词 带麦字的诗词名句

  •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李颀《送陈章甫》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无名氏《杂诗》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杨万里《悯农》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李贺《南园十三首》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白居易《观刈麦》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李白《荆州歌》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温庭筠《题卢处士山居 / 处士卢岵山居》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佚名《载驰》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周密《野步》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佚名《古歌》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王建《田家行》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袁宏道《满井游记》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苏轼《浣溪沙·徐州*园中》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纳兰性德《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王建《田家行》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李颀《送陈章甫》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

    田舍翁亦当积三斛麦。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将家就鱼麦,归*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佚名《麦秀歌》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苏轼《画堂春·寄子由》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纳兰性德《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择璘《咏杜鹃花》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青青河畔草,嘉麦生同墟。——边定《送王时敏之京》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张舜民《打麦》

    绛纱囊里水晶丸。——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雍裕之《农家望晴》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阅读全文]...

2021-12-19 19:40:34
  • 《观刈麦》诗词

  • 文学
  • 《观刈麦》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观刈麦》诗词,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作者自己。

      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岁晏(yàn):年底。晏,晚。

    [阅读全文]...

2022-04-09 21:21:00
  • 关于麦浪的诗句

  • 柳浪青青麦浪黄,山风吹雨湿衣裳。——缪公恩《野店》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苏轼《南歌子·晚春》

    沧湾潮应沙痕瘦,碧陇烟生麦浪肥。——陈造《春晚郊外》

    麦浪农畴晚,桐花客路春。——释文珦《柘溪道中》

    千顷田畴麦浪花,数家林薄笋抽芽。——陈著《青山下》

    麦浪摇成涌,梅飞去若仙。——赵蕃《常山道中二首·发轫茅檐雨》

    麦浪摇波柳映津,吴乡春色见今晨。——赵蕃《姑苏道中》

    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苏轼《新年五首·晓雨暗人日》

    稻针刺水连青亩,麦浪翻云涨碧空。——宋无名氏《初夏·晓来掠面更东风》

    连连麦浪摇空阔,挺挺松幢暝寒。——陈造《春阴二首·连连麦浪摇空阔》

    梅黄积雨思无欢,麦浪摇晴喜给观。——曹勋《冲啬有新泉》

    春风来过御儿溪,野雉低飞麦浪齐。——沈明臣《语儿溪》

    稻针刺水连青亩,麦浪翻云涨碧空。——白玉蟾《夏五即事二首·晓来掠面更东风》

    鸦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欧阳修《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

    传呼稳凭筍舆行,喜见漫山麦浪*。——王炎《和游尧臣劝农韵》

    闻道郊原麦浪*,但虑飞蝗遗孽耳。——王炎《招魏倅项教授小饮》

    秧针刺水轻浮绿,麦浪翻风半挟青。——袁说友《和子西喜雨》

    去去渔歌里,翩翩麦浪中,吴儿惯浮浪,早已逐飘蓬。——袁说友《舟遇逆风有叶舟坐二小儿以一竿挂二笠代帆而》

    花容帖雨蜂儿静,麦浪翻风燕子凉。——李新《送钱使者三首·翠羽颁书出紫皇》

    花容贴雨蜂儿静,麦浪翻风燕子凉。——李新《送权守解印趋阙》

    风行麦浪高,日暖柳阴直。——王柏《牧歌寄谦牧翁》

    午风薰径草,麦浪摇新晴。——李廌《西郊》

    连天麦浪波千顷,扑地杨花雪一团。——华岳《宿横溪桥》

    水波随日动,麦浪受风*。——王迈《池上归道间即事二首·一雨恼春思》

    渐令融罢春泥软,麦浪黏天燕子飞。——叶适《题阎才元喜雪堂·*压龙山五尺危》

    稚秧针水未入种,秀麦浪畦犹督耕。——郑清之《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雷伯四月瘖无声》

    昼永花阴直,风轻麦浪匀。——章甫《春尽》

    麦浪浮浓绿,山眉晕远青。——杨冠卿《夹江·麦浪浮浓绿》

    轻风翻麦浪,细雨落花天。——刘学箕《野馆》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

    摇鞭喜人肥城界,桑柘阴浓麦浪深。——王恽《过沙沟店》

    东风葵麦浪,回首野人家。——张翥《清明游包家山》

    [阅读全文]...

2022-07-18 17:25:02
  • 关于荠麦的诗句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萧梁台殿一灰飞,荠麦清明雉兔肥。——徐渭《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苏轼《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盖将兆稌黍,岂但秀荠麦。——卫宗武《春雨·青皇初布令》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韩愈《琴操十首·猗兰操》

    [阅读全文]...

2021-12-22 09:00:48
  • 古诗《风》

  • 文学
  •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1:22
  • 雪的古诗

  •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阅读全文]...

2021-12-09 06:08:39
  • 莲的古诗

  •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阅读全文]...

2021-11-25 16:15:51
  • 荞麦花开组诗

  • 花开
  • 荞麦花开组诗

      ◎荞麦花开

      那会儿,我在高过太阳的天山上

      跟着风儿跑

      太阳收起了露水灯笼

      我脚下的这片高地

      嫣红的娇羞开始泛滥

      浪漫,溢过四周的山顶

      红色的茎、白色的花

      正在摇曳、上升

      到处弥漫着诗韵

      荞麦花洗着白云

      天变得纯粹的蓝

      我偶尔抬头

      看见昨晚的一爿月牙

      依旧挂在老柿子树上

      我想起了思念的味道

      如同白绒绒的茅草花

      随风飘过山峦

      清纯的歌谣从远方传来

      微风翻动着书页

      我伸出双手

      想把灵魂折叠成风筝,一起放飞

      荞麦花越开越美

      美得恍惚,美得心颤

      我看见她在微笑

      记忆就像焦距,慢慢拉*

      背景却在虚化,模糊不清

      这一刻,我希望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或者蜜蜂

      而不只是匆匆过客

      ◎天山村看日出

      突然想起去天山村

      行走的路上,就在编织五彩丝线

      想象,在离天很*的地方

      坐到一根树丫之上

      占据温暖的位子

      敞开心扉,随着一束光线游走

      把潮湿的灵魂晾晒

      清晨,明月与清风辗转了一夜

      终于退去。我的指尖

      却不敢去触碰那轮羞涩的太阳

      我想在朝霞满天的晨雾中

      穿梭流离的'往事,寻觅一朵

      触手可及的云霓

      寄放陈年积攒的些微心事

      让每一颗尘埃在霞光中洗涤、漂染

      ◎柿子红了

      月亮之上的天山村

      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

      红艳得就怕灼伤了眼睛

      如同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

    [阅读全文]...

2022-02-18 08:48:14
与藜麦相关的古诗 - 句子
与藜麦相关的古诗 - 语录
与藜麦相关的古诗 - 说说
与藜麦相关的古诗 - 名言
与藜麦相关的古诗 - 诗词
与藜麦相关的古诗 - 祝福
与藜麦相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