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

关于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8) 说说(157) 名言(8) 诗词(2k+) 祝福(42) 心语(1k+)

  • 关于田园诗情的佳句

  • 《春日田园杂兴十二首》 宋·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田园作》 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尚恬素。

    卜邻*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骛。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8、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9、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0、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2、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3、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4、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6、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17、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18、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19、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20、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21、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22、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23、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好词:

    生机勃勃 沃土千里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羊肠小道 牛肥马壮 麦浪翻滚 山环水绕

    生活恬静 依山傍水 青山绿水 青山环抱

    树高林密 野草遍地 绿草如茵 百花争艳

    好句:

    1.一条条小河宛如蓝色的缎带缠绕着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远处一座座造型古朴、色彩和谐的小屋,一派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

    [阅读全文]...

2022-01-26 07:58:22
  • 田园诗情课文主要内容

  • 田园诗情课文主要内容

      《田园诗情》以优美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下面我们来看看田园诗情课文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田园诗情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归于*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田园诗情》的文本解读

      写在前面:

      早在9月29日,林特就带领工作室成员前往浦口铁小参加区际联片教学研讨,遗憾的是因为学校事务冲突未能前往学*,错过了聆听王世贵老师《田园诗情》的第一次教学,更错过了林特“有效对话,言意兼得”的精彩讲座。今日下午前往信大附小,参加沿江区2010年新教师培训暨名师工作室之课例研讨活动,听到了王老师在前一次授课基础上修改之后再执教的《田园诗情》,学*了林特“追寻教学的.三重境界”,多少弥补了一些遗憾。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我没有教过,以前也没有听过他人执教,自己更没有做过深入的思考。前日接到林特参与研讨的作业,诚惶诚恐。但是为了与大家切磋自己的思想,我认真学*了课文,学*了诸位老师对王老师第一次教学的剖析,收获很多。

      至于这篇课文,如何开展“有效对话”,不敢多说,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只想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与大家做个交流。希望林特与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一、读题

      《田园诗情》,题目本身就让人充满遐想。

      先不急着读文,读题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脑海中出现什么?田园诗——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成大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陆游的“萧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一首首歌咏田园生活的诗,一幅幅描绘乡村山野的画、一段段依恋自然风光的情,很自然地在我们脑海中跳跃。这是*古代的田园诗。那么,这篇课文写的是哪里的田园诗呢?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田园风光?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带着这样的疑问,将目光转向文章的内容。

      二、读文

      初读课文,感觉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牧场风光的散文,有水,有花,有牛羊家畜,有牧民的生活,行文散漫自如,但又紧密围绕荷兰是“牧场之国”展开,真应了那句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细细咀嚼,感觉这更是一首诗,一首荷兰牧场的现代诗,一首现代西欧的田园诗。

      文章共七个自然段,以“总分总”段式描写了荷兰是“牧场之国”。分写部分就是几幅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画——奶牛图、骏马图、家畜图、**图、沉睡图。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阅读、想象、再创作。

      读,要读出画面的特点——奶牛是安静的,即便有跑前跑后的牛犊,这是一种美妙与安宁;骏马是自由的,辽阔的原野任它们驰骋,这是一种任性与释放;家畜是安闲的,它们欣赏这属于自己的王国,这是一种幸福与祥和;**是寂静的,偶尔的汽笛有着“鸟鸣山更幽”的味道,这是一种和谐的宁静;沉睡中的一切是*静的,这*静蕴藏着黎明后的生机勃勃,这是生命的萌动。

      想象与再创作是阅读这篇课文必不可少的内容。荷兰是造就画家的圣地,梵·高、蒙德里安、伦勃朗等著名画家都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产生创作的灵感。阅读每一段落,都可以创作一幅精美的油画。共同的背景是那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镶嵌其间,纵横交错的运河将其与外界相连。不同的是那背景上的主角儿。朗读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文字变成画面,再用画面来丰富文字的内容。比如第三自然段“骏马图”,学生朗读后要能在眼前浮现出成群的、剽悍的、飞奔的骏马,要能想象出那些骏马自信、富有、自由的神情,就连那鬃毛也随风飞舞!要能读出这群自由王国的主人对原野的征服与依恋。

      这样的异国风光固然美丽,但是教师的解读绝对不能代替学生的感悟。教师需要通过图片等资料的补充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也许,学生还能悟出一些教师没有解读到的东西。

      三、再读题

      读文之后,再来读题。解决最初的疑问:这是一首怎样的诗?诗中蕴含了怎样的情?可以从整体把握,也可以局部思考。可以说,这是一首描绘牧场风光的诗,是一首安宁祥和的田园诗,是一首生机勃勃的牧场诗,是一首天人合一的自然诗,是一首富足美好的和谐诗……诗中饱含着对牧场的钟情神往,对牧场上奶牛、骏马、家畜的喜爱,对荷兰风光的赞美,对悠闲安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讴歌。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这份田园诗情,很赞同林特“觅词寻句,散文改诗”的结课设计。林特在“凤凰语文”上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介绍,不再赘述。

    [阅读全文]...

2022-01-30 17:23:15
  • 田园诗情课文原文

  • 田园诗情课文原文

      《田园诗情》它是一篇描写荷兰美景的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田园诗情课文原文,欢迎阅览。

      田园诗情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归于*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附】《田园诗情》教学反思。

      《田园诗情》它是一篇描写荷兰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风车之国而闻名于世。文章中着重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了原野上的动物来进行教学,以突出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然后抓住其它几处句子,让学生体会水之国和花之国的美丽。

      当讲到第二节有关草原的描写“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时,这时我就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以各种形式来读,圈画关键词语“极目远眺”“碧绿”“丝绒般”“黑白两色”,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自然地感受:“极目远眺”读出草原之广,一望无边;”碧绿“,这是怎样的一种绿?不必用语言描述,把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丝绒“摸过吗?什么感觉?读出了草原的*整、柔软。

      对于教学,学生的自主体验才是“重中之重”。本课向我们展示了荷兰牧场之国的“五幅美图”。我提问:“五幅美图你喜欢哪幅?找到那段,美美地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美?”每到一处,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此时,课文已清晰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师生互动,也可老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最后,我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把自己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文为本,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学生不仅进一步把握了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而且认识到了“只有懂得享受宁静的人,才不会去破坏自然,才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

    [阅读全文]...

2022-07-04 13:07:22
  •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和主要内容思想

  • 思想,山水,文学
  •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和主要内容思想

      山水田园诗指以自然界的山水风光、乡村田园的悠闲生活等为主要内容,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等情感的诗歌。

      山水田园诗中常用的意象可以归类为:

      1.常见的人物形象:渔夫、樵夫、农夫、隐士、谪宦(被贬谪的官吏)、牧人、浣女等。

      2.常见的景物:空山、明月、溪水、芦花、清泉、竹林、竹篱、古寺、茅屋、柴门、桑麻、炊烟、菊花、莲蓬、暮钟、渔舟、鹤、蜂、鹭鸶、白鸟、鸳鸯、酒、蛙、鸡犬、蓑衣、鸥鹭、蚕种、燕子、黄鹂等。

      3.常用典故:

      (1)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2)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3)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与世无争,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4)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

      4.音乐:《采莲曲》《长干曲》等。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1.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诗歌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等来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歌首联写诗人步入古寺,看见旭日初升,光照树林。颔联诗人穿越竹林掩映的幽径,走到花木环绕的禅房。颈联写这美好的环境使人忘却尘世的杂念,远处青山上光芒柔和,飞鸟在自在欢唱,清潭倒映着身影,一片空明。尾联诗人陶醉在这幽静美妙的地方,感到天地间的一切都失去了声响,只有悠扬宏亮的钟声回荡在高空。整首诗通过描写清晨游览禅院的所观所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喜悦。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绚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情。首联写瀑布的气势不凡:从万丈高山落下,仿佛从天而降。颔联写瀑布下落时的雄壮:冲破丛生的杂树奔流而下,摆脱缭绕的云烟显现山间。第三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瀑布的绚丽:阳光照耀下,瀑布好像一道彩虹,天气晴朗时,远听瀑布好像风雨声传来。尾联诗人由衷赞叹瀑布的秀美:庐山原本秀丽,而这悬挂于万丈高山的瀑布,与天相接相融,更添庐山的豪情。全诗在赞叹瀑布的同时也流露着诗人此时的开阔胸襟和满怀豪情。

      2.表现诗人对悠闲安逸的田园生活的喜爱。清新的田园美景,淳朴的农家气息,让诗人获得心灵的自由,充满归隐田园的渴望。如: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清新明净的景物,充满了恬美浓郁的农家气息。上片写田园风光。春水涨满横塘,芳草在微风中摇摆,鹅儿在岸边嬉戏。诗人留恋着一路的美好景致,慢慢行船。下片写田园农事。江南农事晚,“谷雨才耕遍”,“才”字写出农事节奏的轻松,农人的悠闲。冈上的麦子已秀穗,蚕已入眠。“看看”是即将的意思,最后两句写出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全词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3.表现隐士的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诗歌通过对隐士所处的环境、日常活动的描绘,赞颂隐士的高尚品格,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思。如: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诗歌首联用“野径”“桑麻”衬托出陆鸿渐住处的幽静。颔联描写了篱边的菊花,虽未开放,但“*种”反映出陆鸿渐刚到新居就种上菊花的急切,体现出陆鸿渐的高洁情操。最后两联写未遇到陆鸿渐的情况。叩门无应答,离去又不舍,因此去询问邻居。西邻的回答道出了陆鸿渐每日的行踪,从侧面刻画了一个整日留连山水、超尘脱俗的隐士形象,也表现出诗人对陆鸿渐的赞美,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赵师秀《岩居僧》)

      诗歌首联直接点题,写出僧人所居之处远离人烟。颔联描绘山间景象,飞鸟穿林而过,山花自在摇曳。这些景象衬托出僧人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僧人的生活,用冰下水煎茶表现出僧人的高洁。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岩居僧这种远离尘世、淡泊宁静、高雅脱俗的隐居生活的渴望。

      4.表现闲适*静的表面掩藏的复杂心绪。有些山水田园诗表面上似乎在写山水的清幽、心境的悠闲,然而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孤寂、苦闷、矛盾、无奈等心情。如: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溪居》)

      这首诗表面上写诗人居住在愚溪之畔的闲适生活,然而背后却隐含着被贬的忧愤孤独。开篇两句,诗人用自我解嘲的口吻说被贬到这里是件幸事,内心的痛苦无奈可见一斑。颔联“闲依”“偶似”体现出被闲置的百无聊赖。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诗人一天生活的悠闲自在。尾联“不逢人”“长歌”写出心底的孤独和愤懑,表现出了强作闲适之态的无奈。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梁栋《野水孤舟》)

      诗歌前两联点题,描绘了雨后溪流迷漫、行路被阻、小舟系岸的冷清沉闷的画面。这本该是乡村常有的景象,但在诗人看来,它们却有了另一层内涵。诗人身处南宋末期,看着这些想到了国家的风雨飘摇,想到了自己的前途未卜。后两联抒怀。颈联“空”“坐”二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绝望和无力回天的无奈。尾联表明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想法,其实这不过是诗人面对国势的衰微、前路的渺茫而无能为力的悲愤之语。

      高考对山水田园诗考查的角度:

      1.考查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如2013年辽宁卷选了宋代张的《竹轩诗兴》,要求学生分析“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的精妙之处。2012年福建卷选了宋代李纲的《望江南》,要求学生赏析“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的精妙之处。

      2.考查诗句中字词的表达效果。如2013年湖南卷选了宋代贺铸的《钓船归》,要求学生分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2010年湖南卷选了陆游的《好事*》,要求学生赏析上片“蓑”“映”二字的妙处。

      3.鉴赏诗中塑造的形象并分析情感。2013年辽宁卷要求学生分析诗人的形象。2013年湖南卷要求学生探究这首词的思想情感。

      4.考查意境的营造。如2009年全国I卷选了宋代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要求学生回答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

      【延伸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郊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①?

      〔注〕①栖栖:形容忙碌不安的样子。

    [阅读全文]...

2022-05-11 22:36:03
  • 经典田园诗十首(田园风光的古诗大全)

  • 经典,田园风光
  • 清朝末期,岭南诗坛独占鳌头,其中曾*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诗人之一。曾*经曾在张之洞主办的广雅书院学*,在名师亲授的情况下,学业有成,后跟随兄长赴京赶考,中得进士,得到翁同龢的举荐,后来又得到赴日考察的机会,在日本与梁启超成为莫逆之交。他的诗深受当时读者和后世读者的爱戴,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曾*经的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精华思想。

    据说,曾*经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弟兄四个,他排行老三,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之自己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使得成绩优异,入朝为官后成为光绪帝的老师。值得一提的是,他与梁启超关系密切,晚年一病不起之时,梁启超曾多次看望病榻上的曾*经,其病逝后,后世也是梁启超等几位好友料理的。

    作为一代诗词名家,曾*经的诗歌影响力巨大,纵观其存世之作,大致可分为两种题材,其一感时伤事,忧国忧民,这是因为时代背景所致,国家政局垂危,在这种情况下,曾*经用诗歌寄托自己对国家担忧之情感。其二则是寄意田园诗,这也因为自己遭遇所致,晚期他退出政坛后,心态*和,书写雅致生活,体现他闲适的生活情调。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善于社交,这是因为其大方热情,善良朴实的性格,在他的诗文中也能够看出诗人的性格。在曾*经存世之作之中,诗歌内容出现明显的转变。早期,他进入仕途,大部分精力花在仕途上,所以在诗歌中体现出仕途所遭受的不幸,一般感伤、感叹较多,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

    他因病辞官,内容脱离郁郁寡欢之气,从田园与隐居方面找到解脱与安慰。这一时期曾*经的诗,色彩相对更加鲜艳,内容转变较大,心态更加*稳,也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心态*。前期诗歌曾*经学*商隐较多,将各家之所长汇聚一身,形成隐晦深微的风格。后期学*陶渊明为甚,又兼取梅尧臣的诗风,追求恬静的生活状态。

    在诗歌内容上,曾*经可谓下足功夫,有咏物诗,有酬宴诗,有离别诗,有寄题诗,也有田园诗等。咏物诗单纯咏物;酬宴诗与友人把酒言欢,勾勒出一幅幅欢乐的画卷;离别诗表达其对政局的担忧与无奈;寄题诗展现出其淡泊的心态;田园诗则体现出曾*经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展现出他对世态炎凉已经看淡。

    前期的诗,曾*经善于用“梦”作为意象,将孤独的意识和忧患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对自己为官进行深度思考,表达的是官场的应酬与交际。后期的作品着重表现归隐之心,是其对人生的思考,诉说自己的人生意义。

    总之,曾*经在当时晚清诗坛地位显著,他与梁鼎芬、罗惇曧、黄节并称“岭南*代四家”。1926年,曾*经去世,享年60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位晚清诗坛重要的诗人十首佳作,体会诗文背后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思。

    玉芙新婚为赠

    曾*经 〔清代〕

    翡翠鸳鸯小小思,星河摇影露华滋。

    逢场忍俊今亲试,授简催妆只费词。

    最是挑鸾宜白袷,更教壁月照琼枝。

    春风桃李嫌粗俗,心许垂灯却扇时。

    春心 六首 其一

    曾*经 〔清代〕

    十日层楼*雨,三年故国百思量。

    逢人只信春憔悴,不道闻欢觉小伤。

    自题蕉桐凉月画扇

    曾*经 〔清代〕

    蕉桐得雨色逾净,云月通宵气已秋。

    欹枕乍闻初雁过,拂帘低见一萤流。

    夜晴有月

    曾*经 〔清代〕

    飘风骤雨遂终日,星月娟娟夜复晴。

    出户偶然成履迹,隔河隐约有歌声。

    注汤煮饼供宵养,兀坐挑灯宛故情。

    真妄世间谁与辨,明朝叱犊事深耕。

    寒夜校参同契

    曾*经 〔清代〕

    稀微道妙此犹存,真火还须辨武文。

    为读参同眠较晚,地炉银铫水微温。

    自题梅花

    曾*经 〔清代〕

    花瓣钩完略点椒,孤根犹恐暗香飘。

    弯埼隔水深深见,只与幽人慰寂寥。

    题丁叔雅遗墨

    曾*经 〔清代〕

    旧日交亲原不薄,他生怨悱便何如。

    人间夭枉兼常痛,肠断丁三数纸书。

    遣童杨漕种树

    曾*经 〔清代〕

    每逢春到遣栽花,准备尧夫小小车。

    未许外人知此意,客来与吃赵州茶。

    冷红簃填词图

    曾*经 〔清代〕

    西风久下藤州泪,社作今无竹屋词。

    解训二窗微妙旨,樵风一卷亦吾师。

    消寒诗有跋

    曾*经 〔清代〕

    惜哉其人美且才,断肠漱玉例堪哀。

    [阅读全文]...

2022-02-20 20:12:20
  • 关于《田园诗情》的课后练*题

  • 关于《田园诗情》的课后练*题

      学*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练*题,供大家参考。

      一、比一比,再组词

      碧( ) 顽( ) 芒( )

      壁( ) 玩( ) 茫( )

      载( ) 架( ) 挡( )

      栽( ) 驾( ) 铛( )

      二、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后面打“√”

      ⒈玩皮 牲畜 挡板闪烁 ( )

      ⒉勃子 装载 漆黑马蹄 ( )

      ⒊田园 骏马 严肃遮掩 (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草原 ( )的骏马

      ( )的低地 ( )的'牲畜

      ( )的原野 ( )的小鸡

      ( )的郁金香 ( )的绵羊

    [阅读全文]...

2022-01-03 02:46:30
  • 田园诗派

  • 写作
  • 田园诗派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田园诗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田园诗派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古往今来,陶渊明的诗作及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田园诗,它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于口语,有的*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流派概述

      在*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梁朝学者钟嵘,在《诗品》中高度评价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歌的宗师。此后历代著名诗人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无不敬仰效模他。

      陶渊明不仅千百年来在国内为后人所雅爱,在国际上也有巨大影响,朝鲜、日本、苏联、英、美、法、德等许多国家把对陶学的研究当作人类文化和世界文学加以研究和发展,因而陶渊明的诗歌、散文和学术思想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思想内容

      田园诗派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陶渊明是*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

      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

      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田园诗派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田园诗派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田园诗派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如《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所以,他的田园诗在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

      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 《怀古田舍》诗说:“*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

      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怀。 《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归园田居》第四首说:“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 《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岁暮和张常侍》说:“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乞食》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田园生活过到如此困顿地步,田园诗写到如此辛酸程度,古今唯陶渊明一人而已。

      这些诗虽然大多数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见当时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民们的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

      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田园诗派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会所提出的*,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

      陶渊明是封建社会中的诗人。衡量封建社会中的作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首先就要看到他的作品是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就是对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的曲折反映。

      田园诗派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这里的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诗人指出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是桃花源中人们的先世为逃避嬴秦*而开辟起来的一个新世界。他们“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这实际表明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

      我们肯定《桃花源》,主要是肯定它的批判性。在这里“桃花源不只是隐士的天地,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农民的乐土”。“桃花源”这个空想社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的彻底否定。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是强烈的、积极的。他的“秋熟靡王税”的大胆设想,对历代文人创作揭露封建剥削、赋税征徭的作品很有启发。清初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原君》)主张为了全体人民的福利,取消君位,这种思想和陶渊明的思想是相通的。

      综上所述,田园诗派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过,这是通过诗人思想的三棱镜透视出来的农村生活,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陶渊明不是单纯地通过直接描写农民日常的痛苦生活,来鞭挞现实社会的不合理,而是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幽美的田园景象乃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他不是主要通过描写现实中的丑来批判丑,而是通过描写理想中的美来否定现实中的丑的。诗人这种独特的把握现实的方式,是由他个人特定的社会思想所决定的。

    [阅读全文]...

2022-07-25 22:05:42
  • 山水田园诗有哪些古诗(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

  • 山水
  •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创作的鼎盛时期,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风格流派,是一个时代昌盛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根据时代风格的不同,唐代诗歌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这就是影响力最大的“四唐”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不同时代的诗人也有不同的阅历与性格,时代的变迁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由此产生。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唐代诗坛盛行的两大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与东晋的陶渊明,唐朝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内容是反应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他们的作品风格大多恬静淡雅,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多以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呈现。下面欣赏一下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

      山居秋暝

      作者:(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边塞诗派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最初出现在汉魏六朝时期,发展至隋朝数量不断增多,在盛唐达到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王维、李颀。边塞诗的题材十分丰富,有描写残酷的战争与战场的,也有描写边塞雄浑壮美的景色与风情的。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盛唐边塞诗的思想内容也十分广泛。诗人们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因此抒发出的情感也千差万别,有喜有乐、有褒有贬,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也有的哀怨动人。边塞诗的体裁丰富,歌行、律绝都有佳作,发展至盛唐时期古诗体的创作已经十分成熟。

      下面来欣赏一下边塞诗派的代表作:

      凉州词

      作者:(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其一)

      作者:(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全文]...

2022-04-06 10:25:10
  • 田园诗句大全_田园古诗词五言绝句

  • 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田园诗句大全》,愿对您有所启发。

    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聂夷中《田家》

    3、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4、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5、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8、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欧阳修《秋怀》

    9、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一》

    10、高田如楼梯,*田如棋局。杨慎《出郊》

    1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3、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田上》

    14、家在寒林独掩扉。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15、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6、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17、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聂夷中《咏田家》

    18、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19、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2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1、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曹植《野田黄雀行》

    22、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聂夷中《咏田家》

    23、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24、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5、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孟浩然《田园作》

    2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7、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8、也应惊问:*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9、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元镇《寒食书事》

    30、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31、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32、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水中鸥。杜甫《江村》

    3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4、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李白《树中草》

    35、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36、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吴文英《扫花游送春古江村》

    37、疏篱曲径田家小。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38、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七》

    39、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40、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41、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42、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43、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44、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4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6、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47、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48、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49、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50、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阅读全文]...

2022-06-01 22:36:36
  • 小学生爱国古诗田园诗104句

  • 小学生,经典
  •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11、<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阅读全文]...

2021-12-06 15:49:41
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 - 句子
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 - 语录
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 - 说说
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 - 名言
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 - 诗词
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 - 祝福
田园诗情古诗的内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