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孜州的古诗

关于关于甘孜州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甘孜州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甘孜州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甘孜州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5) 语录(1) 说说(5k+) 名言(486) 诗词(102) 祝福(1k+) 心语(52)

  • 四川甘孜海螺沟旅游攻略

  • 旅游,旅行
  • 四川甘孜海螺沟旅游攻略

      导语:海螺沟是亚洲最东低海拔现代冰川发现地,海拔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0.5米-1100米,是*至今发现的最高大冰瀑布。沟内蕴藏有大流量沸热温冷矿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高的冰蚀山峰,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金山、银山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A、行

      从成都茶店子汽车站乘车出发,穿二郎山隧道抵达泸定县,再转乘泸定县到磨西镇的班车,全程需要9小时,另外,成都新南门车站有直达海螺沟的旅游车,每天早晨发车,票价104元/人左右。

      ★成都到海螺沟自驾车有3条线路可供选择——

      线路一、由成都经成雅(经双流、新津、邛崃、名山、雅安)高速公路,过天全,穿二郎山隧道抵海螺沟风景区,全长280公里左右,行程5-7小时左右。

      线路二、由成都经成雅(经双流、新津、邛崃、名山、雅安)高速公路后,翻泥巴山、过汉源、石棉等县,全长468公里,行程1天可抵达海螺沟风景区(12小时左右)。

      线路三、由成都经都江堰、卧龙自然保护区、小金、丹巴、泸定,全程750公里,行程2天可抵达海螺沟风景区。可先参观四姑娘山,然后再转道小金县,沿小金河下行一直到丹巴县,不仅风景优美,而县路况相当好(全程柏油路/水泥路),丹巴县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风景区,以碉楼、藏寨及墨尔多神山最为著称,还有丹巴的美人全国出名。之后乘车经过八美、塔公、新都桥(沿途景色美不胜收)前往康定,再往海螺沟。在这段路中除康定-泸定这段路外,其它路段路面均非常良好,非常好行驶,如果4-5位好友,租一辆越野车或面包车,走这条路,可以饱览四姑娘山、海螺沟、丹巴、康定的绝美景色,绝对值得。

      B、吃

      去海螺沟途中,可在康定、泸定用餐,如果运气好,还可品尝到野味。海螺沟内,由于海拔较高,饭菜不易熟透,外地人较不易适应,康定之后,就以藏族菜为特色了,藏族以熏烤肉为主,辅之以青稞,酥油茶,酸奶等饮品。如果您住在海螺沟最好的宾馆---金山饭店,宾馆所提供的菜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很有特色。当地的名菜有虫草鸡、贝母鸡、天麻肘子、酸菜腊肉和野菜等绿色食品。

      C、住

      沟口磨西镇有很多宾馆、招待所、农家乐等,仅四星级宾馆就有冰川饭店、明珠花园、长征酒店、贡嘎宾馆等,价格也从20-200元/人,应有尽有。 景区内从一营地到三营地均有宾馆,但每一个营地的宾馆数量不多,档次也较高。 距沟口最*的是贡嘎神汤宾馆,房价约300多元/间,温泉可免费。 一营地有雪域温泉假日酒店,二星级左右,房价从100至200元左右,含温泉。 二营地只有1家宾馆,温泉度假村房价从100至400元左右,含温泉。 三营地有金山饭店等,是三星级,房价200元-300元不等。 以上房价仅是*常淡季价,春节期间有较大的涨幅。

      D、门票信息

      海螺沟门票:75元/人

      海螺沟温泉:65元/人

      海螺沟观光车票:80元/人(双程)

      海螺沟观光索道:150元/人(双程)

      燕子沟门票:85元/人

      燕子沟观光车票:80元/人(双程)

      E、温泉信息

      海螺沟二号营地的温泉,这是闻名中外的,一般到海螺沟旅游,如果不泡这里的温泉那是最大的遗憾。二号营地温泉水质清澈,温度从高到低均有,温泉从高到低流到不同的水池中,温泉水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及治疗作用,二号营地温泉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原始古朴,没有多少人工制作的痕迹。 二号营地温泉费用约50元/人,如果住在二营地的温泉宾馆中,则可免费享受温泉,当然房价也是比较高的。

      除了二号营地之外,现在海螺沟又开发出了另一处温泉,那就是位于沟口与一号营地之间的地方,已有商家在此修建了号称贡嘎神汤的温泉疗养宾馆,其水质与二营地相似,建有大型温泉游泳池及各类小疗养温泉。 另外,一号营地也有温泉。

      F、出行小贴士

      a、从磨西镇进入海螺沟三号营地约30多公里,此段路面,从二号营地到三号营地,已覆盖了较厚的冰雪,弯急坡多,车辆行驶比较危险,现在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只能换乘当地的观光车进入。

      b、冰川上旅行有一定的探险性,请在游览前先了解冰川基本知识和游览须知。高山气候易变,请注意携带御寒防雨衣物,不要穿高跟鞋、塑底或易滑鞋上冰川。 冰雪反射阳光较强,请戴墨镜保护眼睛。

      观赏大冰瀑布,严禁跨越冰川警戒线。

    [阅读全文]...

2022-05-31 11:25:19
  • 四川甘孜阿坝地区的“高碉”文化

  • 文化
  • 四川甘孜阿坝地区的“高碉”文化

      高碉,古代部落和村寨用以防御外部侵犯的防御性建筑。土碉基本为四角,高度20米以内。高碉外观下宽上窄,随高度增加而内收,巍峨雄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川甘孜阿坝地区的“高碉”文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和西北部。境内居住着藏族及汉、羌、彝、回等十多个民族的人民。在甘孜、阿坝地区,除了现存许多较为复杂的地方土语和散落的“语言孤岛”,以及独特的民风民俗为我们追溯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线索外,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历史遗留:一个是*几十年来在这些地区的许多地方陆续发掘和发现的“石棺”墓葬;另一个就是一直影响着当地人民居宅建筑的体系和基本形态的“高碉”建筑,它们是至今还存在着的历史化石标本。

      一、“高碉”的分布、形状及其作用

      “高碉”的分布在甘孜、阿坝地区十分广泛。高碉的东部起点,今可见的在阿坝藏羌自治州境内,以氓江为界。自岷江以西,多碉楼建筑,而且愈西则碉楼建筑愈多,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丹巴,则碉楼按成群。其南部至康定、九龙、荣得,西部至巴塘、白玉,北部至甘孜、德格。就水系而言,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流域皆有。就生产区划而言,农区牧区都有。除此而外,在甘肃境内,曾有过三角“高碉”,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县也有类似的建筑。

      “高碉”的类型,按照其所用主要材料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用石块垒砌的石碉。

      一类是用粘土夯筑而成的土碉,这类碉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南一带的得荣、乡城、巴塘一带,新龙,白玉,德格等地间而有之。

      在甘孜、阿坝广大地区的藏族人民中间,无论是石碉的砌筑技术或是土碉的夯筑技术,由于经历了漫长*史的经验积累,堪称精湛、高超。而且在建造“高碉”中,不断创新,力求在高度上和外观上尽可能地使其富有美感,显出雄伟、壮观的气势。一般的碉都在二十米以上,最高的达五十米左右,犹如立地金刚。在外观造型上亦有多样。除四角碉外,还有三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甚至十三角。1965年笔者曾在丹巴县岳扎半山上,看见一座矗立在一个巨大孤崖上的石调,犹如一柄利剑直插云天,在既无起吊设备,又无法搭设支撑架的孤崖上,竟然将长宽各五米左右,高约四十米的庞然大物建造起来,实在令以人难想象。在城厢的蒲各顶(汉意为金城)寨,现只有一百八十一户人家,但“高碉”就有四十二座之多。其中一座与众不同的高五十多米的巨型十三角碉,传说是当地的土酋,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别出心裁而修建的。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二十年代末在康区考察时,曾对康区的“高碉”作了这样记述:“夷家皆住高调,称为夷寨子,用乱石垒砌,酷似砖墙,其高约六五支以上,与西洋之洋楼无异。尤为精美者,为丹巴各夷家,常四五十家聚修一处,如井壁、中龙、梭坡大寨等处,其崔巍壮丽,与瑞士山城相似。”“番俗无城而多碉,最坚固之碉为六棱……凡矗立建筑物,棱愈多则愈难倒塌,八角碉虽乱石所砌,其寿命常达千年之久,西番建筑物之极品,当数此物”。

      如果以“高碉”的修建者和使用范围来分类,大致可以归结为家调和寨碉两类。家碉,即一户或几户友好邻居,或几家*血统亲属,为了自身的安全,而紧靠住房附*建造的碉·JH·埃德加在《华西边疆研究会日志—一金川群体部落成份》一文中这样描述道:“他们有的人把自己刷得洁白的房舍修建在高七十五呎到一百五十呎的塔楼下……”这里说的塔楼就是家调。在大小金川地区过去还有一种风俗:凡本地人,家里生下男孩后,就得开始备石取泥。筹建高碉,倘若男孩长大**,家碉还没有修好,就别想娶到媳妇。这至少可以说明家调在人们主活中的重要性。寨碉,是指一个部落或一个土司管辖的自然村落,或几个相邻的自然村落,为了抗击外来的武力进攻,由部落首领或土司头人组织所属臣民建造的碉,它包括哨碉和战调两种。哨调往往修建在视野十分开阔和地形极其险要的地方,作为嘹望和警戒用,一发现紧急情况,立即以烽火为号。因为它只是作警戒用,所以修得比较小,作战性能较战调差一些。战碉则又高又大,门开得特别高,它不仅能容纳守卫的人和大量的石块、箭簇等武器,粮食、柴、草、水也要储备其中,村里的老弱妇孺和性畜都能藏在里面,能够凭此调进行较长时期的抵抗。

      现在遗留下来的“高碉”建筑,主要的是明清以后的建筑物了,它已经不能完全表现明清以前乃至更久远的本来面目。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其它历史遗留,以及历史记载来研究它的源流;但是现存的高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线索,所以不能不说“高调”文化是打开四川藏、羌以及其它有关民族的发展历史和古代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二、“邛笼”与“高调”的区别与联系

      “邛笼”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专家们普遍认为是羌语的译音。《北史·氏培》中呼之为“石巢”,《唐书》又称为“多周”。后人解释“多周”即是“雕”、“碉”。李贤在《后汉书》中注云:邓笼“今彼土夷吸为‘雕’也”。以此一说,导致后来“邛笼”即“碉”说的定沦,而且没用至今。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藏族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改畜逐水草”,“联毛帐以居”的帐篷建筑;

      一种是独具特色的木结构井干式建筑;

      再就是具有典型代表的碉式建筑。

      传统的建筑技术分,则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石砌技术;

      一种是土夯行术。

      在传统建筑形式和传统建筑技术中,碉式建筑与砌石技术和“邛笼”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碉式建筑中,大量的是居住建筑,少量是“高碉”建筑,可以《后汉书》中所指的“邛笼”就是这两种建筑的源,而这两种建筑是“邛笼”建筑所派生出来的两支。人们往往把藏族居住建筑和阿坝州茂汶一带羌族的居住建筑都称之为碉房或碉楼,这不能说是没道理的。尽管它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之变,已经不可是单纯“垒石为室”,而是已经聚合了井干式和干栏式建筑体例和夯筑技术成为一种复合体,但是它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邛笼”建筑的基本造型和特征。这才是“邛笼”建筑的主体分支。而“高碉”建筑只是承袭了“邛笼”建筑中的高度,增强增强防卫能力而使砌石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一个次要分支。犹如我国古代中原的城市,它的总体建筑包括这个城市的所有建筑,但其中护城河与城墙只是防卫性建筑。同样古代甘孜、阿坝地区的“高调”建筑也只是防卫性建筑。我们不能说护城河与城墙就是这个古城的总体建筑的代表,哪么“高调”也不能算作藏族传统建筑的代表。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冉龙马龙人“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邓笼”。如果我们把全文和这段话连贯来理解,所谓“室”就是指冉马龙人居住的房屋,其基本特征是用石头彻的,而且很高。《北史·氏传》曰:“‘附国’“*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磲,以备其患。其石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石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文中之“石巢”除了保持了《后汉书》中“邓笼”的上述基本特征外,已经将“多周”的具体形态表述出来,说它的基础部分只有三四步宽,顶部宽二三步。这种“磲”显然那时已经从居室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种建筑形式了。所以说《唐书》中所指的“多周”应是“磲”而不是“邛笼”。以“浮图”名状,表达极为形象,故后人又有“高碉”为“浮图”之说,盖源出于此。“邓笼”为古羌语音,但是在芦花、黑水一带的藏族人们中间,称“高碉”为“龙垮”而不称“邛笼”。“笼”同“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

      笔者曾经在四川藏区力求找到想象中古代“邛笼”建筑的典型历史遗留,来证实“邛笼”并不等同于“高碉”的论断,结果有几点发现:

      1.在康定营管区,有为数极少的建筑,它的形式是,前面是与一般居住建筑相同的布局,或二层,或三层。使是,在居宅的后半部将砌体加高,使其突出部分更加具碉型,这个部份与居室是整体相连的,宅比居室高出一倍半到两倍,其通道是从居室的*顶而上,用独木梯攀登,门一般高出手顶三米左右。*时这个突出部分只是用来储备粮草用,遇到紧急情况,主人们才将它们用来藏身和防卫。

      2.无论是阿坝州的嘉城地区,还是甘孜川康南、康北、康东地区,在许多藏房的*顶上均有一些小设施:

      一是修在正面角上的人们熟知的“松科”,它是因为藏族信仰的缘故,用来放吉祥烟的。在后面角上还修有一个长宽约六十公分,高约一米,上面插着嘛呢经幡的小砌体,当地人们称之为“色可尔”,以表示其祖先曾经在这个部位上。恰是建“碉’的部位。因为高调对于单户人书说,工程量过大,难以承担,加之居室部分后来经过多年的改进,已经具备足够的防卸性能己不必建碉。为不忘先祖,故以简单的`形式作为纪念。

      3.藏族对“高碉”的称乎大概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宗”,最早的含义即是指“高碉”,即是堡垒之意。后来引伸出县的专称(指县级行政区域治所名),例如得荣县叫得荣宗,炉霍县叫章谷宗。任乃强先主认为“羌人谓乱石砌成之碉楼为“宗”。还阐述了它的创造者是钟羌人,故名“钟”,这个“钟”与藏文中的“宗”有什么联系呢?是否同出一辙,均为古羌语译音?目前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尚难以断定。在康南一带称“高碉”为“绛宗”,实际上就是“宗”的同称。只是在其前面加了一个“绎”字。“绎”是今云南丽江一带的古名,“绛宗”是说“宗”是居住在那里的纳西族人建造的。乡城一带称之为“毕雍”,实际上是由于口语发音的关系,仔细分辨就是“绛”音的稍变。

      另一种是“可尔”,它是较“宗”更为专一的对“高碉”的称呼,丹巴一带藏族口语称之为“卡”,这也是山于地方发音造成的,实际与“可尔”是一层意思。前面已经提及,黑水一带的藏族称“高碉”为“龙垮”。“垮”是指倾斜的意思,因为“高碉”建筑下大上小,向内倾斜,故以形称之。以上三种称呼,语音相*,指物明确,都指“高碉”,它们都是古羌语的译音。

      藏族对居住房屋的称呼为“空巴”,这是一个普遍的统称。至于称“家、家里,屋、屋里”叫“钦龙”,不但音与“邓笼”相*,而意基本吻合,这个称谓来自古羌语的译音不是没有可能性的。

      三、关于几种对“高碉”建造者的看法。

      四川甘孜、阿坝地区“高碉”建筑的出现,历史久远,其说不一。

      “爱剑教之四畜,遂见敬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春秋战国时期,羌族一部份部族中农业生产的出现,是“邛笼”建筑出现的根本因素。“冉马龙部族,君长以什数”,究竟是哪一支在“邛笼”建筑之后,开创“高碉”建筑之先河的呢?最初形成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北史·附国传》载:“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有嘉良夷,即其部所居,种姓自相率领,土俗同附国同,语言少殊,不统一。”又载:“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有水,阔百余丈,并南流。”这两段话说明:嘉良夷的生活*俗与附国大致相同。既然那时居住在雅砻江流域的附国已经出现了“高碉”,无可置疑居住在“邛笼”之乡的嘉良夷地应早于附国出现。嘉良夷的确切居住地点在大渡河流域,即今阿坝州嘉绒藏区。《新唐书·西爨蛮传》述嘉良夷的地域在“雅江五百里之诺诈、三恭、布岚,欠马、让川、远南、卑庐、夔龙、曜川、金川、东嘉良、西嘉良等十三部”。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三位同志在《羌族史·西山八国》中说“哥邻系自称之译,而嘉良则译自他称,两者实际是一个部落。”还指出,“现在这个地区的*还自称‘哥邻’。但是,自称为哥邻的*尚不止此。阿坝州的汶川、理县、马尔康、小金、金川、理塘,甘孜州的丹巴,以及雅安地区的宝兴诸县境内,约有十一万居民还保留着与此相同的称号。”“今丹巴县大小金川江合处的东岸,有中龙,大寨两村,为百户之邑聚,在一山弯的斜坡上。依山临江。外人不易至,隔江望之,有数十高碉参天,恰似在上海望浦东工厂的烟囱林,为金川地区一大奇观。……其似烟囱之高碉,皆十层左右之守望碉,亦皆乱石块所砌,多已废败。估计建成已千余年矣。此区在隋唐世称‘嘉良夷’,声名甚大。疑此碉群即嘉良夷故都,历史衰败耳。”综观四川甘孜、阿坝地区各地的“高碉”,无不以大小金川的“高碉”作为例证,因为这里的“高碉”之精品均汇聚于此。以今推古,要说这里就是“高碉”文化的发祥地,其理由是充分的。

    [阅读全文]...

2021-12-13 13:02:06
  • 甘孜州美食攻略

  • 美食
  • 甘孜州美食攻略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最大的藏区。全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川呈南北纵列式排列。有贡嘎山等著名大山,有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等主要河流,雪山、高原、峡谷、草原,自然风光多姿多彩。以下是甘孜州美食攻略,欢迎阅读。

      巴塘团结包子

      单独说团结包子并非是十八军进巴塘才开始发明的,旧时团结包子确切一点说叫蒸肉,早在几百年前巴塘老祖宗就会做了,而且传承至今,说通俗一点叫大包子,在**前,其制作需要的成分多而贵,限于经济条件和当时的物质匮乏,大多数家庭不敢“青睐”,只有极少数富家人享有,因此在过去显得微不足道。

      巴塘团结包子按进食的人数而定包子的大小,有多少人共同进餐,就下足够的面粉,做成一个大包子,管叫大家吃饱。在节日,或者是同学、朋友、亲人相聚,就做一餐团结包子。吃团结包子的时候,进餐的人们围坐在一起,把冒着腾腾热气、喷着浓浓香味的团结包子摆在桌子中央,然后每人面前放上一个小碟子,碟子里盛上蘸水。除此之外,还要打出一壶浓酽的酥油茶。这就是团结包子的第二种特色:民族特色。同时也是藏汉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藏汉食法、藏汉调制、藏汉共餐)。

      “团结包子”由于它的馅儿多种多样,形成了它的另一个特色:多功能。馅儿可以是牛肉、猪肉,也可以用米粉、玉米粉、土豆块等。因此可以佐酒,可以下饭,可以作为家常便饭,也可以作为迎接亲朋的佳肴。特别是在巴塘人传统的民间娱乐“打*伙”时,“团结包子”更显魅力,制作简便,老幼皆宜,饭菜同熟,清香、怡人、可口。

      甘孜糌粑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食用糌粑时一般用酥油茶和糌粑面搅拌后即可,有条件时可再加白糖和奶渣,这样可以增添美味,增加食欲感;汉族食用糌粑时,如果没有酥油茶,可用猪化油或熟清油代替,再加开水和白糖搅拌即可食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搅拌后的糌粑面均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应少食多餐,这样才有利于消化吸收。

      康定牦牛肉

      3500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耗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炒红烧,清炖或凉晒成干巴等,其味独特,吃耗牛肉在迪庆,实在是一种享受。并可在市场购买干巴,肉松等作馈赠青朋好友的礼品。牦牛肉可以粘辣椒油,味道仍然鲜美。康定的牛肉不仅有牦牛肉,还有熏牛肉等等,比起其他康定特产更是别具一番风味。

      康定的牛不仅能做成吃的,而且非常有用呢!康定牦牛体躯强壮,被毛粗长,尾短毛长似马尾,腹侧及躯干下部丛生密而长的被毛,形似围裙,故卧于雪地而不受寒。蹄底部有坚硬似蹄铁状的.突起边缘,故能在崎岖的山路行走自如。上唇薄而灵活,能采食矮草。毛色以黑居多。与普通牛杂交后代称犏牛,但雄性犏牛不育。

      牦牛是生活在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山草原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有的人说牦牛浑身是宝,一点没错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很有利的交通工具,可以载人、托东西,而且它们的肉质鲜嫩不像黄牛或水牛肉那样粗糙,牦牛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扫帚,牛鞭则是一道壮阳药。

      丹巴香猪腿

      香猪以青饲料为主,从不喂人工饲料,终年随牛、羊混群放牧,嘴长耳小、头狭额直、体窄背凸、四肢结实,奔走迅速。丹巴香猪腿名扬美人谷,为许多游客所喜爱,其制作方式的独特更是让人称奇。每年冬季,丹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肥猪。宰猪前多将猪的四脚捆住,在胸口用刀开一孔,将手伸人胸腔扯断心肺连接处,然后缝好刀口,反复用干草把猪毛烧尽后将其剖开,并把肥、瘦猪肉分离开,剥去板油,将猪腿按原形分离,尔后经霜冻、柏枝熏、风干后存放在储藏室内。猪腿存放一冬后,色、香、味俱佳。

      食用时煮成半熟或用炭火将表皮烘烤,切成小块状或撕成粉丝状,在100米内即可闻到香味,入口鲜嫩而清香,营养丰富,诱人食欲。

      道孚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特有的传统风味美馔。它以选料严、烹制精、营养丰富,香醇味美而誉满中外。牛羊肉泡馍的吃法很讲究,烹制泡馍前,食者自己将馍掰碎,碎如绳头,以便入味。掌勺师傅看馍走汤,逐碗烹制,武火急煮,两翻装碗即成。传统煮法有“干泡”、“口汤”、“水围城”。食时切忌搅动,讲究从一边“蚕食”,以保持鲜味。食后饮用“高汤”一碗,浓香溢口,回味不绝。

      甘孜奶渣

      传统的饼干小吃“推”,由奶渣和酥油制成。 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从牛奶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助消作用,外出*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

      【甘孜州康定简介】

      康定县是甘孜州东部开放开发县,已被*批准为对外国人开放县,被四川省列为旅游观光城市。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重要景点大多分布在县境内。

      康定,情歌的故乡、茶马互市的重镇、锅庄文化的发祥地;雄伟的雪山,晶莹的湖泊,碧绿的原野;这里风光迷人,歌声醉天下。

      【康定交通】

      康定位于位于甘孜州东部,因为海拔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交通。

      到达康定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客车或者自驾等方式。

      乘坐飞机可以直接飞抵康定机场,再乘坐机场大巴到达康定。

      康定本身没有火车站,所以不推荐选择火车前往。

      甘孜州康定汽车站是康定唯一的长途客运站,可以乘坐大巴车前往。

      除此之外,还能自驾到达康定,一般都是从成都或者西昌进入康定。

      康定城不大,城内交通比较方便。

      【康定住宿】

      康定城内的住宿比较方便,条件较好。在康定汽车站附*有许多民营小旅馆,如果你是赶第二天的早班车,住在这里是不错的选择。这些旅馆大多5-20元/床,有基本的洗漱设备,卫生条件尚可。如果你有更高的要求,附*还有新建的宾馆,各种价位的都有,可以砍价。

      贡噶山-海螺沟旅游区有三大主要宿营地:

      一号营地,位于达干烟沟口,距磨西约11公里;

      二号营地,位于热水沟瀑布附*,距一号营地6公里,周围景点较多,可就*游览森林,温泉;

      三号营地位于冰川观景台约2公里。

      【康定购物】

      东大街*寺以南地段,集中了不少藏族服装店和藏饰店,但实际上,大多是江浙、广东的布料,加上四川*师傅的剪裁。其他的一些“民族用品”店也丝毫不便宜,如果一定要买点什么,也许可以买一买藏族歌手的CD,这边的流行歌曲系统和内地的大异其趣。

      如果不怕价格高,可以到村窗酒吧右边的服装店看一看,女老板和隔壁酒吧老板是一对操着娴熟英文的藏族夫妻,她店里的服饰华丽轻盈,可是一件镶金边的白色对襟藏式男上衣就可能要价200元。

      假如需要补充一些旅行用品,可以去情歌广场南侧的亚拉户外店去解决你的需要。

      康定的名优土特产品很多,“康定青豌豆”、“康定雪豆”、“康定花椒”、“康定核桃”等畅销全国,“张大哥”牦牛肉干更在众多土产中独占熬头。野生食用菌的经济、营养价值都很高,其中尤以松茸(青杆菌)为上品,在康定您也能买到这种长期出口日本的野生菌。康定还盛产药用植物,名贵品有:贝母、虫草、大黄、黄芪、天麻、羌活、茯苓、当归、红景天、沙棘等。

    [阅读全文]...

2022-07-01 03:42:13
  • 描写扬州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扬州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扬州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扬州慢》

      作者: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忆扬州》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5.《解闷十二首》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6.《维扬竹枝词》

      作者:黄慎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7.《扬州》

      作者:郑板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8.《登岸见新秧弥望》

      作者:黄文阳

      水田漠漠碧如油,遍插新秧卜有秋。

      一望青青青不断,绿杨回首忆扬州。

      9.【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0.【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1.【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12.《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阅读全文]...

2022-03-07 19:32:10
  • 八声甘州古诗

  • 宋词
  • 八声甘州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声甘州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赏析1】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赏析2】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阅读全文]...

2022-04-16 19:48:49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

      此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阅读全文]...

2022-06-16 02:52:11
  • 凉州词古诗意思

  • 凉州词古诗意思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古诗意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王翰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鉴赏评价

      其一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评价

      《唐诗绝句类选》:语意远,乃得隽永。

      《唐诗直解》:悲慨在“醉卧”二字。

      《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增订唐诗摘钞》:诗意在末句,而以饮酒引之,沉痛语也。若以豪饮解之,则人人所知,非古人之意。

      《而庵说唐诗》:此诗妙绝,无人不知,若非细细寻其金针,其妙亦不可得而见。若论顿挫,“葡萄美酒”一顿,“夜光杯”一顿,“欲饮”一顿,“琵琶马上催”一顿,“醉卧沙场”一顿,“君莫笑”一顿,凡六顿,“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方挫去。夫顿处皆截,挫处皆连,顿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

      《唐诗别裁》: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诗法易简录》:“君莫笑”三字喝末句有力。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其二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后两句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阅读全文]...

2022-05-03 22:47:11
  • 关于杭州西湖的古诗句

  • 文学
  • 关于杭州西湖的古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杭州西湖的古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许浑《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吴侬生长西湖住。舣画舫听棹歌父。苏堤万柳春残,曲院风荷番雨。——冯子振《鹦鹉曲·忆西湖》

      4、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子昂《岳鄂王墓》

      5、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张煌言《忆西湖》

      6、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董斯张《夜泛西湖》

      7、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8、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9、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10、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3、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李绅《重别西湖》

      14、涨西湖、半篙新雨,麴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摸鱼儿·春日西湖泛舟》

      15、目断行云,醉忆曾游处。寂寞而今芳草路。年年绿遍清明雨。花影重帘斜日暮。酒冷香温,幽恨无人顾。一阵东风吹柳絮。——叶森《蝶恋花·西湖感旧》

      16、潋艳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孤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钱谦益《西湖杂感》

      17、送夏迎秋几醉来,不堪行色被蝉催。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吴融《离岐下题西湖》

      18、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白居易《杭州回舫》

      19、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1、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2、夜色秋光湖面风,清波瘦水绕西东。红桥过客情犹切,白塔停云意亦同。步景随吟心有韵,行舟即唱兴无穷。徘徊月下相思幻,似醉南柯梦不空。

      3、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4、瘦湖心仪久,有幸赴扬州。神恋莲桥秀,魂迷画舫幽。心舒飘柳细,步慢暖风柔。人在花丛里,静听莺啭喉。

      5、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6、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7、玉楼锦带似萦珠,长卷铺开彩墨图。海内西湖三十六,独侬窈窕细腰姝。

      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又是烟花三月初,暖风醺醉瘦西湖。青山落水摇舟楫,曲岸上桥牵路途。

      10、暮里湖光总不同,一泓清瘦漾残红。莲花卧水风情在,塔影停云禅语浓。独坐吹台情几许,相看老树意无穷。人生易老何须叹,莫若悠然任去从。

      11、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12、桃红柳绿水清长,游客穿梭入画廊。丽日薰天开暖树,春风和煦荡垂杨。莲花亭上观山色,廿四桥头赏潋光。自古扬州多胜境,新朝更比旧时强。

    [阅读全文]...

2022-05-07 16:21:33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题扬州禅智寺古诗赏析)

  •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阅读全文]...

2022-04-23 22:30:17
  • 赞美关于苏州杭州的诗句古诗大全

  • 苏州,杭州,赞美
  •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底。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万顷湖*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万顷湖*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阅读全文]...

2022-04-16 22:28:06
关于甘孜州的古诗 - 句子
关于甘孜州的古诗 - 语录
关于甘孜州的古诗 - 说说
关于甘孜州的古诗 - 名言
关于甘孜州的古诗 - 诗词
关于甘孜州的古诗 - 祝福
关于甘孜州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