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道德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道德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道德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道德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道德情操的诗句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精忠报国。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君子**之美,不**之恶。
6、却是*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0、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1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24、言必信,行必果。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28、位卑未敢忘忧国。
2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3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7、临患不忘国,忠也。
3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道德品行的诗句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意谓为官者
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民。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微道德以久娱,跨天地而处尊。——阮籍《大人先生传》
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阮籍《大人先生传》
上上高节者,鬼神钦道德。——寒山《诗三百三首》
恬淡道德之基,不义富贵奚为。——释文珦《骖服腾飞行》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韩愈《原道》
枯桂衰兰一遍春,唯将道德定君臣。——王建《上崔相公》
间世英明主,中兴道德尊。——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天既职性命,道德人自强。——元稹《人道短》
先探道德要,留待圣明辰。——张说《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
大科异等固其常,文章道德相角掎。——曾丰《谢新淦令徐信甫至赣相过》
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
枉直回邪灭,颠狂道德持。——赵光义《缘识·寂静人歌咏》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甫《上元怀古二首》
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阮籍《大人先生传》
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陈与义《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皇甫松《古松感兴》
文章成小伎,道德负初心。——仇远《偶作》
后代传青史,方钦道德垂。——许棠《哭宣城元征君》
于斯之时亦浮华而相尚兮,饰翡翠而道德戕。——葛高行文《抚玉镜》
仁义足饱饫,道德堪咀嚼。——石介《三子以食贫困藜藿为诗以勉之》
惭无善政及邦人,况负*生道德心。——吴芾《释奠于学和刘判官韵》
淳朴相传今复兴,逍遥道德后宗亚。——赵光义《缘识·妙手弹琴无向束》
受命钟材不已凉,未论道德与文章。——曾丰《呈罗春信》
道德简介
道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ào dé。一指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二指合乎道德的;三指老子《道德经》的省称;四指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道德名言诗篇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名言诗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东西,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作者:魏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作者:
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作者:王安石
3.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作者:司马光
4.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作者:罗大经
5.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作者:徐特立
6.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作者:德谟克利特谁在*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作者:萨迪
7.奢侈总是跟随着*,*总是跟随着奢侈。作者:孟德斯鸠
8.奢侈的必然后果作者:风化的解体作者: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作者:卢梭
9.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作者:约翰·洛克
10.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作者:管仲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作者:
11.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作者:*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作者:松苏内吉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作者:萨迪
12.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作者:萨迪
13.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作者:彼得·阿柏拉德
14.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作者:夸美纽斯
15.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达尔文
18.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19.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20.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卢梭
21.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易经》
22.高价买诚实,永远也值得。——谚语
23.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韩婴
24.人之真诚或虚伪,不能隐蔽。——谚语
25.说真话是一种义务,而且这对他们也是更有利的。————德谟克里特
26.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27.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作者:罗素
28.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作者:
29.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作者:*
30.我们有*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作者:加里宁
31.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作者:列宁
3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作者:邹韬奋
33.知耻*乎勇。作者:孔丘辱,莫大于不知耻。作者:王通
34.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作者:*
35.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作者:鲁迅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作者:谢觉哉
36.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作者:德谟克利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诸葛亮君子忧道不忧贫。作者:孔丘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作者:子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作者:荀况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作者:韩非
3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者:诸葛亮
3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作者:
39.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惯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约翰·洛克
40.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作者:孟德斯鸠
41.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作者:克雷洛夫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作者:梅里美
42.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作者:冈察尔
43.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作者:达尔文
4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作者:泰戈尔
45.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作者:德谟克利特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作者:凯洛夫
46.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作者:罗曼·
47.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作者:
48.*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作者:马雅可夫斯基
4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作者:邓肯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作者:列夫·
5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作者:
51.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作者:马克思
《道德经》全文
《老子》书分上下两篇,上将道经、下篇德经,合称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要了解*哲学不可不读《老子》。为此,小编为大家分享《道德经》全文如下: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飉(liáo,风的.声音)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羸弱)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道德经的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道德经的名言(精选100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有关道德的格言
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道德的格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2、美德的本身就是它的报酬。──达拉顿
3、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雪莱
4、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于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作斗争。──卢梭
5、脸红是美德的颜色。──泰云纳
6、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7、真正的美德就象河流一样,越深越无声。──哈利法克斯
8、无论你出身高贵或者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歌德
9、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勒
10、当你往前走的时候,要一路撒下花朵,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2、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5、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6、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7、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8、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9、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斯宾诺莎
10、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11、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1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3、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
14、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15、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6、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17、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8、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19、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20、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3.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4.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6.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7.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0.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2.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15.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现当代素质教育告知我们,儿童的教育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1、德不孤,必有邻。——孔子
2、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3、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4、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5、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
6、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7、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 陶行知
8、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10、 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 —— 库申
11、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12、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普卢塔克
13、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14、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斯米茨
15、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16、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1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9、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西塞罗
20、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道德诗句
道德的诗句
关于道德的诗句
有关道德的诗句
道德高尚的诗句
形容道德的诗句
赞美道德的诗句
崇尚道德的诗句
道德沦丧的诗句
伦理道德的诗句
道德修养的诗句
道德名句
描写道德的诗句
道德的句子
道德句子
形容道德的古诗句
道德教化的古诗句
赞美道德的古诗句
有关道德的古诗句知乎
思想道德的古诗句
关于道德的语句
道德经句子
道德名言
关于道德修养的诗句
有关道德的句子
形容道德高尚的诗句
道德的格言
道德的名言
道德说说
关于道德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