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

关于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 语录(17k+) 说说(5) 名言(547) 诗词(54) 祝福(7k+) 心语(3k+)

  • 一鸣惊人造句和意思,用一鸣惊人写一句话

  • 一句话
  • 1、天明*时一碗饭也吃不下,今天竟能吃下三碗饭,简直是一鸣惊人啊!

    2、*时沉默寡言的雯雯竟在 朗诵 比赛中取得颁胜利,一鸣惊人,令老师及同学都大趺眼镜

    3、罗纳尔多希望一鸣惊人,并帮助葡萄牙赢得德国世界杯

    4、他一向成绩普通,竟然在这次会考中考获十优,真是一呜惊人呀!

    5、但是对于在艾森城的这四天来说,他是最大的大人物那个销量几百万一鸣惊人的桌游——《卡坦岛移民者》的设计师

    6、想不到老王*时默默无闻这次却写出震动学术界的论文真是一鸣惊人

    7、自上次得奖一鸣惊人后,这位年轻作家从此成为文坛耀眼新星

    8、他果然具有实力,首次公演便一鸣惊人

    9、他*常成绩并不出色,竟然考上了第一志愿,真是一鸣惊人

    10、如今的*犹如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站在高处一鸣惊人一呼百应

    11、天明*时一碗饭也吃不下,今天竟能吃下三碗饭,简直是一鸣惊人啊!

    1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在欧洲青年锦标赛上担任前锋一鸣惊人之后,西班牙球星被誉为整个欧洲最有希望的球星之一

    14、我想琼斯想利用此事来个一鸣惊人的举动,不过我敢打赌,他不会成功

    15、小刚对学*态度默默无闻,期末考试成绩却一鸣惊人!

    16、他*时不露声色关键时刻却往往一鸣惊人

    17、这次技术大比武中;他一鸣惊人;夺得了第一名

    18、我看他深具潜力,这次比赛也许会一鸣惊人也说不定

    1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20、但这是凯拉在海盗系列卖座成为一鸣惊人的明星的一小步

    21、这位来自乡下的孩子,在这次运动会上一鸣惊人,一举拿下马拉松金牌

    22、这次期末考试,小明同学一鸣惊人,竟然获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23、*时沉默寡言的雯雯竟在朗诵比赛中取得颁胜利,一鸣惊人,令老师及同学都大趺眼镜

    24、能一鸣惊人”的人,必定在他不鸣则己”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人,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人,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25、正当大伙儿徬徨无助的时候,向来怯懦的老王一鸣惊人地自愿下山求助

    26、尽管华夫格织毛巾尚未在美国市场一鸣惊人,它们却可能已对毛巾布产生影响

    27、张老不敢旁鹜数十年终于一鸣惊人

    28、这次考试小红一鸣惊人,全班第一

    29、冬至到了,我用糯米粉捏一个羊给你,祝你快乐洋洋得意;捏一个鸡给你,愿你事业一鸣惊人;捏一个乌龟给你,望你健康永远相伴;祝冬至快乐,心中暖暖!

    30、他这次考试取得了巨大进步,真是一鸣惊人!

    31、在安静的夜晚,他突然大叫了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真是一鸣惊人

    32、如果你这个问题上了美国的网上排行榜,那你真是一鸣惊人

    33、他*时不声不响,这次参加校际普通话朗诵比赛,竟然一鸣惊人,获得独诵冠军

    34、你想要在比赛中一鸣惊人,*常得加倍努力才行

    35、如果想一鸣惊人,就必须为此奋斗,努力

    36、在全国体操比赛中;不少新手一鸣惊人;创造出良好的纪录

    37、他果真是一鸣惊人,让人不得不佩服教练的眼光

    38、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9、正当大伙儿彷徨无助的时候,向来怯懦的老王一鸣惊人地自愿下山求助

    40、小月月不鸣则以,一鸣惊人

    41、看来他是个非常活跃的青年,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且急于一鸣惊人

    42、我本想来炫耀一番,一鸣惊人的,结果发现自己江郎才尽矣

    43、我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便一鸣惊人,夺得了枚金牌

    44、所以,NBC要想留住观众,还是需要一个在黄金时段能一鸣惊人的节目

    45、这家企业,建立五年来一直**淡淡,可今年竟然能够跻身浙江省前十强,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6、我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便一鸣惊人夺得了枚金牌

    47、如果你在百度里面取得了奖学金,寻你当然是一鸣惊人了

    48、小明的成绩就像半更三夜放大炮——一鸣惊人

    49、你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50、他是个有潜力的运动员,别看他现在**淡淡的样子,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能一鸣惊人

    51、为了这次公*,只不过高中毕业的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用功,他一鸣惊人,考上了公务员

    [阅读全文]...

2022-06-10 21:26:33
  • 一鸣惊人的典故

  • 一鸣惊人的典故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会有它蕴含的故事,相信广大读者对一鸣惊人和安如泰山这个两个成语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来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鸣惊人的典故,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释读】 鸣:鸟叫。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二)安如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阅读全文]...

2022-03-02 17:37:20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出自西汉诗人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赏析

      成语“一鸣惊人”故事中的楚庄王,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前597年,于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阅读全文]...

2022-05-30 23:29:09
  •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原文(一鸣惊人古文及注释)

  • 古文
  • “一鸣惊人”的典故流传十分广泛,它出自《韩非子·喻老》,讲的是楚国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国君楚庄王早年的趣事。

    上回说到,晋成公刚解决了内部的问题,就又不得不面临楚国的威胁,那么楚国最*的情况又如何呢?

    自从上次楚穆王在厥貉大会诸侯之后,回来过了一年多就因病去世,他的儿子熊侣继承了王位,是为楚庄王。

    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年龄不到二十岁,相当的年轻,也正因为如此,这时候的楚庄王和当初晋灵公一样,完全不把心思放在朝政上,而是一味想着取乐,但楚庄王的运气却没有晋灵公那么好,他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楚国,不但内部纠纷不断,周边一些国家也接二连三的找麻烦。

    楚庄王上任的第一年,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起兵讨伐群舒,所谓群舒,是指盘踞在楚国东南方面的诸多偃姓舒族小国,其成员有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和舒龚等,这些国家因实力弱小,长期以来都依附于楚国,然而在公元前615年的时候,楚国原先的令尹成大心病故,其弟成嘉接班,群舒便趁机连同他们的宗属一起背叛了楚国。

    不过这次叛乱很快就被*息,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成嘉才连同潘崇对群舒主动出击,并特意交代公子燮和斗克二人留守郢都,辅佐楚庄王。

    然而这两个人都有些特殊,斗克本是楚国人,当年秦晋两国联手攻打楚国的属国鄀国时,楚成王曾派斗克和息公屈御寇救援,结果不料秦穆公利用反间计,迫使鄀国国君对二人失去信任,最终导致斗克被俘。不久秦晋两国反目,并爆发了崤山之役,秦军大败而回,秦穆公为了稳住地位,重新与楚国修好,派斗克作为中间人协调,楚成王采纳了秦穆公的建议,但却没有赏赐斗克,斗克便怀恨在心。而公子燮在成大心病故后本想坐上令尹之位,却被成嘉抢了先,心中也怀着一股怨气,所以如今二人联手,自然会有一番动作。

    就在成嘉和潘崇带兵离开不久,公子燮和斗克就将楚庄王软禁,又在郢都城外加盖城墙,公然反叛。为了早日实现计划,二人又派出杀手秘密行刺成嘉,却被成嘉察觉,没能得手,他们便索性挟持着楚庄王离开郢都,打算逃到商密再进行下一步谋划。途径庐邑时,庐邑大夫

    戢梨已经得到成嘉密令,他带着副将叔麇假装追随斗克,趁二人不备时将他们一举拿货,救出了楚庄王,这才*息了这场动乱。

    经历了这次事件,楚庄王心有余悸,也更加明白韬光养晦的道理,所以自此以后,他彻底不问政事,心思全花在了饮酒作乐上面。

    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粮食大面积欠收,整个国家笼罩在饥饿的阴霾下。国内的形势不稳定,而外面的情况则更加凶险,首先是散居在楚国南面山区的戎人意识到楚国出现危机,趁机反叛,从楚国的西南面出发一路打到了阳丘。

    接着北面的群蛮之首庸国也率领群蛮造反,西面的麇国紧跟着积极响应,号召散居在西南的濮人各部在选地集结,密切关注着事态发展,准备随时向楚国宣战,楚国的申邑和息邑两地岌岌可危。

    不到三个月时间,各地的警报就如雪片一般飞往郢都,楚国在内忧外患之下几*崩溃,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如此严峻的形势,大臣们如坐针毡,天天跑到楚庄王面前*,可楚庄王依旧无动于衷,我行我素,继续躲在深宫里取乐,有时又心血来潮带着一帮宦官跑出去狩猎,几天几夜都不回宫,成嘉、蒍贾等人只有苦苦哀求,后来楚庄王被说的不耐烦了,干脆在门口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要说这个办法果然起作用,前来劝谏的人顿时少了许多,不过好在还是有几个正直无畏的人。

    第一个人是楚国的右司马,名字叫做伍举,这一天,他来到楚庄王的后宫,后者正一手搂着妃子郑姬、一手抱着越国不久前进献的美女观看歌舞,看见伍举走来,楚庄王眼里露出杀气,厉声质问道:“爱卿可看见门口的牌子。”

    伍举不慌不忙的说:“看到了。”楚庄王冷笑一声:“既然看到了,那你来此何干?”

    伍举回答说:“我只是想请教大王一个问题。”这个回答让楚庄王有点意外,他问伍举:“什么问题?”伍举说:“在我国的土山上面有一只大鸟,落在那里已有三年之久,既不飞也不鸣,不知那么是个什么鸟。”

    楚庄王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然后慢条斯理的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爱卿的意思寡人已经明白,你可以退下了。”

    几天之后,楚庄王的行为更加*,整日搅得宫殿不得安宁,另一位大夫苏从实在是看不下去,也冒着生命危险来见楚庄王,楚庄王依旧是当初接见伍举时候的那般态度,问苏从说:“大夫可知寡人的诏令。”

    苏从比起伍举更加刚直,他目光坚定的答道:“臣了然于胸,可作为臣子,我决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父母之邦灭亡,如果大王能听从臣的劝告,那臣今日就是死在大殿上也毫无怨言。”

    楚庄王对苏从的态度有些惊讶,又想起之前伍举的隐喻和自己对他的承诺,当场向苏从表示自己一定会痛改前非,将心思全部用在治国理政上。

    第二天,楚庄王就下令,将后宫那些与国事无关的歌女乐师全部驱逐,又让人将这些年积攒的奏章上全部拿到他面前,他要一一阅览。对于当初他享乐时只顾阿谀奉承的人,此刻大多都被治了罪,而像伍举和苏从这样的则被委以重任。

    这就是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在《史记》和《韩非子》之中都有记载,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记》中关于这个典故还有另一种版本,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威王和他的大臣淳于髡的事情,大致内容基本相似,不过根据发生的时间和相关史籍判断,发生在楚庄王身上应该更可靠一点。

    摆在楚庄王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该如何解决眼前的危机。

    楚庄王下令召开军事会议,成嘉、潘崇、蒍贾、苏从等人纷纷参加,不少人认为,目前形式万分危急,敌人的攻势太过凶险,必须尽快迁都以保宫室无恙。

    蒍贾马上出来反对,他对楚庄王说:“我们能逃到阪高,敌人也能追过去,现在敌人之所以嚣张,正是看中我们处于饥荒,认定我军不敢出兵和他们决战,我们就该抓住他们这一心理,主动出击,先集中优势兵力向庸国发起进攻,麇国和百濮不过是见风使舵之辈,一旦庸人败溃,他们两方定然不战自退。”

    楚庄王立即拍案道:“蒍贾之言,正合寡人之意,我堂堂大楚,岂能因这些宵小而迁都,寡人就是要让他们看到,楚国的天威不是他们可以冒犯的。”

    接着楚庄王又问成嘉:“如今国中可以调用的军队还有多少?”成嘉仔细算了算,回答说:“除过各地戍守边境和赈灾的,目前国中仅能凑齐兵车一百余乘左右。”

    楚庄王笑了笑说:“对付一个小小的庸国,这些人足够了,请令尹告知各级将领,明日正午校场集合,点鼓发军,如有迟误,一律军法从事。”成嘉唯唯受命。

    第二天,三军奉命集结,总计一万多人,楚庄王亲自担任统帅,成嘉和斗越椒分列左右,大军自郢都出发,直奔庸国势力最集中的庐邑方向,得知楚国进兵,百濮果然如蒍贾预判的那样,很快下令撤兵,麇国也在不久之后向楚国求和,接下来就只剩下一个庸国。

    楚军们个个士气高昂,连战连捷,不到月余就已经收复十多个被庸国占领的县邑,每到一处,楚庄王就下令开仓放粮,犒赏众军并救济当地的穷苦百姓,

    十天以后,大军在句澨下寨,楚庄王命令庐邑大夫戢梨率领先遣部队试探性的往庸国主力所在的方城发动进攻。

    由于消息泄露,戢梨在方城遭遇庸军的埋伏,损失惨重,他的副将子扬窗也被庸国人所俘。

    三天以后,子扬窗趁着看守不注意连夜逃回句澨,楚庄王急于探听方城的消息,第一时间召见了他。

    子扬窗将自己所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汇报给楚庄王说:“敌兵驻扎在方城的兵力极为庞大,又有蛮夷助战,人数恐怕在我们之上,主公应从郢都再次调兵,将全国的兵力全部集中于此,再发动总攻,这样才有获胜的把握。”

    成嘉听了反对说:“这可不行,临行时我已经向大王汇报过,如今我们能动用的部队已经都在这里,如果再将戍边的部队抽调过来,只怕方城的危机没有解除,反而会召来更大的麻烦。”

    潘崇眼睛一转,给楚庄王提了个建议:“臣有一计,不如有意向庸军示弱,让对方骄傲,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一定会有所松懈,我们再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以我军之激而敌对方之傲,必然能大获全胜,当年的先君厉王就是用这种办法胜了陉隰。”

    楚庄王听完朗声大笑说:“太师妙计,就依太师之言。”

    第二天,楚庄王派斗越椒、成嘉、戢梨等人连番向方城发动进攻,连续七次都以失败告终,损失的战略物资不计其数。

    这样一来,庸国人便觉得楚军已经没了往日的气势,不需要再过分担心,于是思想上便松懈下来,外围的警戒也不再严密。

    楚庄王很快探知这一情况,他当即率领一支军队赶奔临品,与成嘉等人会师,楚成王将部队一分为二,一路由斗越椒率领,从临品过石溪,另一路由大夫子贝率领,途经仞地向方城包抄。楚军所过之处,蛮人各部落包括秦军、巴军等见其势力强盛,纷纷出兵支援,以此向楚庄王示好。

    等楚国的两路军抵达方城时,庸军正在为上一次击败楚国大摆庆功宴,全然没意识到危险已经降临,斗越椒和子贝抓住时机,迅速投入战斗,向庸军发起猛烈攻势,庸军在毫无防备之下仓促应战,但哪里是楚军的对手,很快庸军便向后败退,死伤不计其数,庸主这时候想组织起一支生力军来和楚军做最后一搏,也没能成功,在楚军的重重包围下,庸主只得投降,楚庄王下令一些年纪尚轻的人之外,其余包括庸主在内全部斩首,庸国也被纳入到楚国的版图,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楚庄王用他令人震惊的雄才大略化解了楚国的危机,但他却并未因此而到满足,接下来他将着手自己的下一步计划,而就在此时,郑国忽然来信想要投靠楚国,这无疑让楚庄王惊喜万分。

    那么郑穆公为什么突然会背叛晋国,楚庄王又将利用郑国进行怎样的布局?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各自为政”将会为您揭晓答案,敬请关注。

    [阅读全文]...

2022-05-29 02:08:50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谁的典故(一鸣惊人成语典故)

  • 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晋国趁着楚国新君即位,朝野不稳,人心不定的机会,把几个一向依附楚国的国家拉拢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文成干将不服气,都向楚庄王要兵权。无奈楚庄王什么都不听,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夜夜笙歌。什么国家大事,都不闻不问,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观察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楚庄王通过暗藏韬晦,逐渐洞悉朝野动态,人心向背,他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整军经武,屯田备战。当年,就*定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在此之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呢?”随后他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阅读全文]...

2022-07-08 03:07:50
  • 一鸣惊人文言文加翻译

  • 一鸣惊人文言文加翻译

      一鸣惊人,出自 《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一鸣惊人原文翻译,欢迎参考!

      原文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与王隐①曰:“有鸟止南方之阜②,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鸣,观民则。来日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又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④六,而邦大治。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隐: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②阜:土山。③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④处士:隐居的贤人。

      翻译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阅读练*

      12.解释上文中加点词。(4分)

      (1)止( ) (2)举(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年翅膀没有生长,不会飞也不会叫,这只鸟叫什么?

      B.三年不长翅膀,不愿意飞也不愿意叫,这是什么鸟呢?

      C.三年不挥翅膀,不学飞也不叫,这只鸟为什么出名呢?

      D.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14.后人由楚庄王的这段故事,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 。(2分)

      15.楚庄王是否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请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2.(4分)(1)停,停住 (2)选用,推荐

      13.(3分) D

      14.(2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15.(3分)说明:右司马想借谜语来提醒楚庄王担起一国之君的责任,楚庄王借谜面含蓄地道出自己的打算和宏伟抱负。

      示例一:楚庄王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1分),因为楚庄王用“长羽翼”“观民则”(1分)来解释自己三年无为的真实意图(1分)。

      示例二:楚庄王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1分),因为楚庄王以“来日飞必冲天,鸣必惊人”(1分)来表达自己的抱负(1分)。

      示例三:是的(1分),因为楚庄王紧接着就道出了自己的意图和抱负(2分)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春秋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楚庄王据载生年不祥,卒于公无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数月之后,庄王依然依旧,享乐更甚。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参、苏从担任要职。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后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讲求得失,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庄王三年即公元前611年,国内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麋国勾结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伐灭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麋国,控制局面,增强了国力。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兵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北上,在周的直辖区耀武扬威,并遣使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公元前597年,楚军围郑,连攻三个月,破郑都。晋遣兵来救,与楚军大战于邲(河南荥阳东北),结果大败。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隔了两年,楚又借故围攻宋国,迫使其屈服。这时,中原诸小国,又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时做了中原盟主。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内原有庄王庙,今已废。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阅读全文]...

2022-03-03 01:44:41
  • 蛙鸣的古诗句

  • 蛙鸣的古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蛙鸣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首夏》

      (唐)白居易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

      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

      《孟夏》

      (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春墅》

      (唐)崔道融

      蛙声*过社,农事忽已忙。

      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过贾岛野居》

      (唐)张籍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阌乡寓居十首·蛙声》

      (唐)吴融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三堂东湖作》

      (唐)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过贾岛野居》张籍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西京道中闻蛙》吴融

      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戏题盱眙壁》韦鹏翼

      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僻居谢何明府见访》伍乔

      公退琴堂动逸怀,闲披烟霭访微才。马嘶穷巷蛙声息,辙到衡门草色开。风引柳花当坐起,日将林影入庭来。满斋尘土一床藓,多谢从容水饭回。

      《题后集》薛能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隔浦莲》周邦彦

    [阅读全文]...

2022-04-27 16:02:52
  • 描述蝉鸣的诗句

  • 描述蝉鸣的诗句

      导语:蝉夏生秋死,生命极短,所以一般诗词里蝉的形象是感伤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述蝉鸣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6、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7、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8、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9、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10、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11、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12、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13、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14、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15、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16、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17、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18、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19、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唐·卢殷(《晚蝉》)

      20、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风蝉》

      21、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司空曙《新蝉》

      22、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23、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24、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早蝉》

      25、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唐·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

      26、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27、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新蝉》

      28、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唐·雍裕之《早蝉》

      29、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宋刘克庄《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30、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能阅几时新碧树,不知何日寂金闺。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晚山蝉》

      31、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早蝉》

      32、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翅翻晚鬓寻香露,声引秋丝逐远风。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新蝉》

      33、娇声娇语。恰似深闺女。三叠琴心音一缕。趓在绿阴深处。——《清*乐(咏蝉)》

      34、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听新蝉寄张昼》

      35、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36、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37、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38、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赋得弱柳鸣秋蝉》

      39、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咏蟹》

      40、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41、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天乐(蝉)》

      4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宋·柳永(《雨霖铃》

    [阅读全文]...

2022-05-06 04:01:19
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 - 句子
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 - 语录
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 - 说说
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 - 名言
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 - 诗词
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 - 祝福
形容一鸣惊人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