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

关于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2) 语录(42) 说说(6) 名言(31) 诗词(882) 祝福(7k+) 心语(1k+)

  • 司马光古诗词赏析(司马光的意思和翻译)

  • “文化盛世”是哪个朝代?可能你会觉得是唐朝,2000余位诗人让唐诗光芒四射。其实不然,宋代才是文化盛世,诗、词、散文等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大批通才、全才如激流般涌现,诸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大才让*顶礼膜拜。不过,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宋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虽然他写了大量各种艺术形式的文学作品,但他却被文坛所忽视,这个人便是司马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司马光的十首诗。

    相信提起司马光,你一定脱口而出他”砸缸救友”的传奇故事,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学过,如今乃至胎教书籍上也会有”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可见这个故事对后世影响之大。司马光聪明、乖巧、好学,又有一位能对他产生正面影响的父亲,使司马光博学多才。据说,七岁的司马光便能背诵《左氏春秋》。

    在司马光15岁前,他一直跟随父亲司马池周游各地做官,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不仅知识飞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大才之人,走上官场可谓顺理成章。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几十年的官场生涯,让其经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直到六十八岁去世。据史料记载,他去世安葬的时候,京城百姓*悼念他。

    司马光学识渊博,在经、史、百家、音乐、律理、天文、书术等,无所不通。后世对司马光的评价一般是两个头衔,政治家和史学家,而文学家基本没有提到过。也许跟宋朝文坛群星太过闪耀有关;也或许与他在修史和从政方面功勋太过卓著有关,致使文学成就暗淡许多,往往被众人忽视。司马光本人对文学的态度也表现出低调的一面,他曾自称:”至于属文,实非所长”。

    据记载,司马光存世诗歌超过一千首,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无用,诗要含蓄,有意境,能够启发世人。他赞同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新古文运动,赞扬以欧阳修、梅圣俞为代表的复古诗派,尤其爱读梅圣俞的诗。从内容上看,司马光的诗题材广泛,可分为歌颂,交友,抒怀言志,咏史,边塞以及反映人民生活困苦。

    歌颂诗数量较少,诗歌表现出雍容华贵;交友诗较多,诗中表现出他对有情寓于美好的淡日、浓云、高阁、林端等自然景观之中;抒怀言志诗主要随着诗人官场起起伏伏,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不尽雷同,有进取之心,也有对社会的冷嘲热讽;咏史诗不多,涉及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做出评价,能够体现司马光的历史观;边塞诗一方面赞扬战士建功立业之心切,又同情他们不得不面对战争之苦;最具价值的诗是反应百姓生活疾苦的,表达诗人民本思想。

    整体来看,司马光的诗笔调清新,意境深远,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不雕琢,不做作,少用典故,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浓厚的爱,诗风与白居易相*。那些关心民生的诗,展现出司马光满腔热血之情。

    据记载,司马光于1019年11月17日出生于山西,今天是这位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1001年诞辰,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感受他的才气与诗歌的妙处。

    客中初夏

    宋代: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闲居

    宋代: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过故洛阳城

    宋代:司马光

    烟愁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送云卿知卫州

    宋代:司马光

    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韦*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宋代:司马光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夏日西斋书事

    宋代: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板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过故洛阳城

    宋代: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代: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瞑目

    宋代:司马光

    瞑目思千古,飘然一烘尘。

    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

    晓霁

    [阅读全文]...

2022-02-08 20:09:10
  •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 初夏
  •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客中初夏》原文

      北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客中初夏》原文注释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

      葵,在中国原指葵菜,属锦葵科,此外还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阳的*性。而向日葵属菊科,原称丈菊、西番菊,原产美洲,是明代后期才从南洋传入中国的油料作物。

      明王角晋《群芳谱》:“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电影,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向日葵的记载。

      所以,司马光笔下的“葵花”,并不是指向日葵,而应当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阳性的植物。

      《客中初夏》原文翻译: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客中初夏》原文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一首*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阅读全文]...

2022-04-30 08:14:20
  • 司马光砸缸的课文内容

  • 司马光砸缸的课文内容

      导语: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想必我们也听过很多次,你是不是也被他的机智和勇敢折服了?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司马光砸缸的课文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文原文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小学课文原文: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英文:

      On one occasion, Sima Guang was playing with smaller partners in the back yard. The yard has a large water tank, and as the kids were playing, one child accidentally fell into the giant tank. As the child drowned, other children, terrified, started weeping and crying for their parents. Sima Guang,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kids, kept calm and picked up a stone from the ground. He then used all his strength to throw the stone at the water tank. "Bang!", the water tank broke, water flooded out the tank and the kid is saved.

      一、说教材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语文第二册七单元第二课。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 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启发学生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考虑一年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认知、发音、朗读、书写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的特点,给本文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儿童愿意动脑的精神,使儿童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较为简单明了的发散思维训练。

      三、说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演示法,比较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儿童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儿童为主的人文情怀。

      四、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演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表演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表演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针对我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A类学生能够看懂图、学会质疑并思考,B类学生能够看图说话,C类学生能够说出个别简单词语如“司马光”“救人”。以 下我主要针对A类学生的教学三大版块: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进行阐述。

      1、从课件中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的最好老师”,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的,课件生动的展示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

      预设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3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2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3—5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阅读全文]...

2022-02-25 23:44:51
  •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

  •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候,好像成年人一样严肃,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与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帝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帝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帝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与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注释

      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同“旨”,主要意思。

      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华靡:奢华。

      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退:回来。

      持:拿。

      语:对......说。

      去:离开。

      爱:喜欢。

      了:了解。

      释:放。

      戏:玩耍。

      迸:流了出来的样子。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阅读全文]...

2022-07-18 07:29:44
  • 司马光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司马光名言

    1、*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2、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3、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5、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司马光

    6、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司马光

    7、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8、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9、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10、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12、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13、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1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15、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1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17、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1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20、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2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2、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司马光

    2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2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25、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阅读全文]...

2022-03-13 01:29:18
  • 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

  • 古诗文
  • 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下面我们来看看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够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经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好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好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非常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够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非常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接着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作品简介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阅读全文]...

2022-02-08 10:45:31
  • 《家范》附一:司马光传(选自《宋史》)

  • 《家范》附一:司马光传(选自《宋史》)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范》附一:司马光传(选自《宋史》),欢迎大家分享。

      《家范》附一:司马光传(选自《宋史》)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中官麦允言死,给卤簿。光言:“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允言**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官,给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加集贤校理。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从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同知谏院。苏辙答制策切直,考官胡宿将黜之,光言:“辙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宜黜。”诏置末级。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兖国公主嫁李玮,不相能,诏出玮卫州,母杨归其兄璋,主入居禁中。光言:“陛下追念章懿太后,故使玮尚主。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独无雨露之感乎?玮既黜,主安得无罪?”帝悟,降主沂国,待李氏恩不衰。

      进知制诰,固辞,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时朝政颇姑息,胥吏喧哗则逐中执法,辇官悖慢则退宰相,卫士凶逆而狱不穷治,军卒詈三司使而以为非犯阶级。光言皆陵迟之渐,不可以不正。

      充媛董氏薨,赠淑妃,辍朝成服,百官奉慰,定谥,行册礼,葬给卤簿。光言:“董氏秩本微,病革方拜充媛。古者妇人无谥,*制惟皇后有之。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唐*阳公主有举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乃得给。至韦庶人始令妃主葬日皆给鼓吹,非令典,不足法。”时有司定后宫封赠法,后与妃俱赠三代,光论:“妃不当与后同,袁盎引却慎夫人*,正为此耳。天圣亲郊,太妃止赠二代,而况妃乎?”

      英宗立,遇疾,慈圣光献后同听政。光上疏曰:“昔章献明肃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亲用外戚小人,负谤海内。今摄政之际,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纯如张知白,刚正如鲁宗道,质直如薛奎者,当信用之;猥鄙如马季良,谗谄如罗崇勋者,当疏远之,则天下服。”

      帝疾愈,光料必有追隆本生事,即奏言:“汉宣帝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上继元帝,亦不追尊钜鹿、南顿君,此万世法也。”后诏两制集议濮王典礼,学士王珪等相视莫敢先,光独奋笔书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王宜准封赠期亲尊属故事,称为皇伯,*大国,极其尊荣。”议成,珪即命吏以其手稿为按。既上与大臣意殊,御史六人争之力,皆斥去。光乞留之,不可,遂请与俱贬。

      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傲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光与吕诲乞加宜罪,不从。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驁,又从而姑息之。*者西祸生于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山陵。”不许。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遗舅氏,义不藏于家。后还政,有司立式,凡后有所取用,当覆奏乃供。光云:“当移所属使立供已,乃具数白后,以防矫伪。”

      曹佾无功除使相,两府皆迁官。光言:“陛下欲以慰母心,而迁除无名,则宿卫将帅、内侍小臣,必有觊望。”已而迁都知任守忠等官,光复争之,因论:“守忠大奸,陛下为皇子,非守忠意,沮坏大策,离间百端,赖先帝不听;及陛下嗣位,反覆交构,国之大贼。乞斩于都市,以谢天下。”责守忠为节度副使,蕲州安置,于下快之。

      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光抗言其非,持白韩琦。琦曰:“兵贵先声,谅祚方桀驁,使骤闻益兵二十万,岂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

      今吾虽益兵,实不可用,不过十日,彼将知其详,尚何惧?”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光曰:“朝廷尝失信,民未敢以为然,虽光亦不能不疑也。”琦曰:“吾在此,君无忧。”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嘿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

      王广渊除直集贤院,光论其奸邪不可*:“昔汉景帝重卫绾,周世宗薄张美。广渊当仁宗之世,私自结于陛下,岂忠臣哉?宜黜之以厉天下。“进龙图阁直学士。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卿能进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获辞。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遂上疏论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其说甚备。且曰:“臣获事三朝,皆以此六言献,*生力学所得,尽在是矣。”御乐院内臣,国朝常用供奉官以下,至内殿崇班则出;*岁暗理官资,非祖宗本意。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既而复留二人,光又力争之。张方*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还光翰林兼侍读学士。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诏录颍邸直省官四人为閤门祗候,光曰:“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故御极之初,必以左右旧人为腹心耳目,谓之随龙,非*日法也。閤门祗候在文臣为馆职,岂可使厮役为之。”

      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取谅祚以降,诏边臣招纳其众。光上疏极论,以为:“名山之众,未必能制谅祚。幸而胜之,灭一谅祚,生一谅祚,何利之有?若其不胜,必引众归我,不知何以待之。臣恐朝廷不独失信谅祚,又将失信于名山矣。若名山余众尚多,还北不可,入南不受,穷无所归,必将突据边城以救其命。陛下不见侯景之事乎?”

      上不听,遣将种谔发兵迎之,取绥州,费六十万,西方用兵,盖自此始矣。

      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徙知许州,趣入观觐,不赴;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而求言诏下,光读之感泣,欲嘿不忍,乃复陈六事,又移书责宰相吴充,事见《充传》。蔡天申为察访,妄作威福,河南尹、转运使敬事之如上官;尝朝谒应天院神御殿,府独为设一班,示不敢与抗。光顾谓台吏曰:“引蔡寺丞归本班。”吏即引天申立监竹木务官富赞善之下。天申窘沮,即日行。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界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又将以为东宫师傅。蔡確曰:“国是方定,愿少迟之。”《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赐以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哲宗幼冲,太皇太后临政,遣使问所当先,光谓:“开言路。”诏榜朝堂。而大臣有不悦者,设六语云:“若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或扇摇机事之重;或迎合已行之令;上以侥幸希进;下以眩惑流俗。若此者,罚无赦。”后复命示光,光曰:“此非求谏,乃拒谏也。人臣惟不言,言则入六事矣。”乃具论其情,改诏行之,于是上封者以千数。

      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是时天下之民,引领拭目以观新政,而议者犹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但毛举细事,稍塞人言。光曰:“先帝之法,其善者虽百世不可变也。若安石、惠卿所建,为天下害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况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众议甫定。遂罢保甲团教,不复置保马;废市易法,所储物皆鬻之,不取息,除民所欠钱;京东铁钱及茶盐之法,皆复其旧。或谓光曰:“熙、丰旧臣,多巧小人,他日有以父子义间上,则祸作矣。”光正色曰:“天若祚宗社,必无此事。”于是天下释然,曰:“此先帝本意也。”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时青苗、免役、将官之法犹在,而西戎之议未决。光叹曰:“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折简与吕公著云:“光以身付医,以家事付愚子,惟国事未有所托,今以属公。”乃论免役五害,乞直降敕罢之。诸将兵皆隶州县,军政委守令通决。废提举常*司,以其事归之转运、提点刑狱。边计以和戎为便。谓监司多新进少年,务为刻急,令*臣于郡守中选举,而于通判中举转运判官。又立十科荐士法。皆从之。

      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诏令子康扶入对,且曰:“毋拜。”遂罢青苗钱,复常*粜籴法。两宫虚己以听。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明堂礼成不贺,赠太师、温国公,遂以一品礼服,赙银绢七千。诏户部侍郎赵瞻、内侍省押班冯宗道护其丧,归葬陕州。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京师人*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

      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

      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绍圣初,御史周秩首论光诬谤先帝,尽废其法。章惇、蔡卞请发冢斫棺,帝不许,乃令夺赠谥,仆所立碑。而惇言不已,追贬清远军节度副使,又贬崖州司户参军。徽宗立,复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复降正议大夫,京撰奸党碑,令郡国皆刻石。长安石工安民当镌字,辞曰:“民愚人,固不知立碑之意。但如司马相公者,海内称其正直,今谓之奸邪,民不忍刻也。”府官怒,欲加罪,泣曰:“被役不敢辞,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恐得罪于后世。”闻者愧之。

    [阅读全文]...

2022-01-16 23:49:25
  • 关于司马光警枕励志的启示及感悟

  • 励志,启示,感悟
  • 关于司马光警枕励志的启示及感悟

      在“司马光警察枕头灵感”中,司马光用“自残”的方法改变了睡眠的故事而没有学**惯。我非常惊讶和钦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警枕励志的启示及感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光小时侯聪明好学,他常常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如别人的多,所以不管学什么,都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功夫。他跟一些小孩子一起读书,其他小孩子读了一会儿勉强能够背诵,就一起出去玩了。只有司马光一个人还坐在书房里,在认认真真的`读书。而每次这个时候,司马光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直到把书背的滚瓜烂熟了才出去玩。

      长大以后,司马光仍然坚持着这种勤恳用功的作法。曾经用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叫“警枕”,因为枕头是圆的,所以人一翻身枕头就会落到地下,“砰”的一声,自然会把人警醒。因此,司马光每次在半夜里听到响声,便马上起床,点烛读书。

      由于勤奋好学,司马光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感悟及启示:

      1、我读了这篇小故事,感受很深,也有特别多的启示。司马光这样想方设法,想尽一切办法挤时间来学*知识,并且追求卓越这种境界。费了很大功夫,同时也印证了这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了这样持之以恒地不断地学*精神,他才可以带领着他的团队,历时19年编纂成功了不朽地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一定都会成功。我们和司马光一样,司马光并不是天才,只是他下的功夫要比我们一般人更深。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我们中,就算某些人特别聪明,但是如果不努力,照样不能成功!天道酬勤,让我们一起努力,抓紧一切时间好好学*,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多做贡献。

      2、由此看来,任何人要成就一番伟业,不经过努力是万万不行的,只有高度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再加上刻苦、自觉的努力才可以成功。司马光的“警枕”夜读便是一个好例子。

      我虽然不能像司马光那样警枕夜读,但一定要学*他那种刻苦读书的精神,多读课外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勤奋自觉学*,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知识,对人类有用的人。

      3、读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遇到各种学*上的困难,能主动去解决它,并始终坚持发奋学*,这就是司马光成功的秘诀。由此看来,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离不开刻苦、自觉、自强不息的精神。

      今后,我一定要向司马光学*。“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成功,必须勤奋刻苦。

    [阅读全文]...

2022-07-29 20:45:45
  • 《司马光》的说课稿设计

  • 设计,语文
  • 《司马光》的说课稿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的说课稿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说目标

      1、“古、他、几、朋”等13个生字,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图文结合,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 理解课文,学*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4、会写“几、心、个、他、友、古”等6个生字,认识“卧钩”、“单人旁”。

      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加上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我先利用挂图,创设了情境,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认识爬字旁,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园、爬、别”。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2、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一写,重自主。

      写字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

      过程展示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司马光》(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播放录像)。请小朋友边看边想,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

      二、读读演演,激活情感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指导读好轻声。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读。

      3、(示多媒体)花园里有些什么?

      (再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自由读,想想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点击“大”“装满”,指导读好)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呀?(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自由读。

      (1)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去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什么叫“一不小心”?*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

      (2)水缸这么大,水又满满的,小朋友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这句话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2、这时,小朋友们怎样了?(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慌了”(点击:慌)就是怎么了?指导读词。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3)(示多媒体)谁来学着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4)表演读这句话。

      (5)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说话。

    [阅读全文]...

2021-12-10 04:34:57
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 - 句子
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 - 语录
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 - 说说
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 - 名言
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 - 诗词
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 - 祝福
类似于司马光的古诗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