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光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司马光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司马光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司马光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2.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3.口有蜜腹有剑。
4.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5.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6.忍小忿而存大信。
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8.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9.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10.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11.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12.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13.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5.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16.英雄无用武之地。
17.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8.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19.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20.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21.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22.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2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4.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25.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26.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27.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28.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29.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3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31.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32.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33.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34.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35.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36.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37.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38.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39.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40.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41.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4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43.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44.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45.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46.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47.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48.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49.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50.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51.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治天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今朝阴又重,春雨亦多情。
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口有蜜腹有剑。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报国之忠,莫如荐士;负国之罪,莫如蔽贤。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司马光名言
1、*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2、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3、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5、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司马光
6、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司马光
7、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8、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9、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10、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12、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13、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1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15、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1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17、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1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20、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2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2、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司马光
2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2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25、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
强取酒卮池翠柏,懒开粽叶觅杨梅。——司马光《和子渊除夜》
依依残腊无情别,历历新春满眼来。——司马光《和子渊除夜》
男儿努力*生志,肯使功名落草莱。——司马光《和子渊除夜》
宵衣深念长城固,肯待从容傲醉乡。——司马光《奉和始*公忆东*·相印东临汶水阳》
瀑布寒云湿,觚棱瑞气扶。——司马光《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水底元无月》
谷雨后来花更浓,前时已见玉玲珑。——司马光《其日雨闻姚黄开戏成诗二章呈子骏尧夫·谷雨后来花更浓》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司马光《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寂寥清明后,余春已无多。——司马光《清明后二日同邻几景仁次道中首兴宗完秉国如》
麦田小雨陇微于,草树欣欣照晚晴。——司马光《小诗招僚友晚游后园二首·麦田小雨陇微于》
花下客来醒亦好,犹胜闭户过清明。——司马光《小诗招僚友晚游后园二首·麦田小雨陇微于》
寒食良辰无赏心,杂花烂漫柳成阴。——司马光《寒食游南园独饮》
寒食无佳赏,芳菲半已空。——司马光《梦与之美为寒食之游》
小桃佳李实如拳,西湖尽眼铺芳莲。——司马光《和秉国招景仁不至云方作书与光论乐》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先生嫌俗宾,犹与故乡亲。——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不惜烟霞地,暂容缰锁身。——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林庐深有径,鸡犬四无邻。——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蔌蔌闇花堕,苍苍古柏春。——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饮炊松粒细,肋采蕨芽新。——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静觉精神健,闲知气味真。——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竹色消酲易,林声破梦频。——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客轮来去辙,驿路古今尘。——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明日空回首,白云应笑人。——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洛下衣冠爱惜春,相从小饮任天真。——司马光《和潞公真率会诗》
随家所有自可乐,为具更微谁笑贫。——司马光《和潞公真率会诗》
冬夜何其永,寒光四泬漻。——司马光《冬夜》
雁横昨天边历,人静漏迢迢。——司马光《冬夜》
维岳人皆仰,长城众所依。——司马光《吕宣徽挽歌二首·维岳人皆仰》
象设俨如在,英灵窅不归。——司马光《吕宣徽挽歌二首·维岳人皆仰》
唯应令名久,竹素蔼余辉。——司马光《吕宣徽挽歌二首·维岳人皆仰》
宫漏清高处处闻,六待寂寂夜将分。——司马光《宫漏谣》
黄金锁闲斗城斜,高玉楼通上帝家。——司马光《宫漏谣》
若木未光潜日月,神仙不动积烟霞。——司马光《宫漏谣》
铜壶角箭夜何长,杳杳亭亭示遽央。——司马光《宫漏谣》
宛转徘徊不能驻,复出宫城透宫树。——司马光《宫漏谣》
宫树鸟飞月欲西,烛光一道照沙堤。——司马光《宫漏谣》
龙骑聊翩拥阊阖,凤帷岑寂对狻猊。——司马光《宫漏谣》
广庭肃肃延冠带,剑佩峥嵘百神会。——司马光《宫漏谣》
施政发令四海春,庙堂垂衣天宇泰。——司马光《宫漏谣》
今秋少雨冬不雪,麦寄浮埃根欲绝。——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诏书朝下遍九州,岳渎百神俱祷求。——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西都留守虔群命,促驾不敢须臾留。——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分留导从屯林麓,别张醮具登山椒。——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焚香拜手倾垦恻,左右前后皆列星。——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廋辞流散满天下,竞以两手扪空虚。——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法王魏氏离宫旧,玉刻狻猊曏犹有。——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子孙宗庙皆尘灰,止见伽蓝存不朽。——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会善庭隅千岁松,一极二股凌寒空。——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少室先生乐间暇,弃官来家玉峰下。——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鹤飞笙远窅无迹,遗庙今人空沥酒。——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司马光的千古名言名句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
3、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司马光《资治通鉴》
4、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5、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司马光《资治通鉴》
6、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8、不爱其亲,焉能爱自己司马光《家范》
9、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11、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12、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1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14、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1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6、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7、家庭和睦之道:忍忍忍司马光《家范》
1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19、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2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21、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司马光《西江月》
22、忍小忿而存大信。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23、【原文】《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司马光《家范》
24、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25、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
26、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27、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28、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29、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司马光《瞑目》
30、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31、*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32、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唐纪十太宗贞观六年》
33、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3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35、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3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37、剑客苍鹰队,将军*牙。分兵逻圁水,纵骑猎鸣沙。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司马光《塞上》
38、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39、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0、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41、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4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43、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44、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
45、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可谓家喻户晓,在做《司马光砸缸》这篇文言文的阅读题时,你能找到正确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司马光砸缸》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和参考。
《司马光砸缸》阅读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①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选自《宋史》)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指同"旨",主要意思。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⑤华靡奢华。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进士的人。
《司马光砸缸》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马光砸缸》阅读题目:
16、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退为家人讲(2)群儿戏于庭
17、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8、从短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司马光砸缸》阅读答案:
16、(2分)(1)退回去(回家)(2)于在
17、(2分)从此他的手不放下书,到了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酷热的地步啊!
18、(3分)聪明好学;机智勇敢;不喜奢华(低调淡泊或朴素)。
有关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剥胡桃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拿了一只青胡桃,请他姐姐帮忙剥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没有剥下皮,就生气地走开了。
一会儿后,家里的女佣过来,知道司马光想吃胡桃,就舀来一碗开水,把青胡桃放进水里。胡桃经开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剥下来了。司马光的姐姐从里屋出来,看见他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说:“当然是我剥的,我想了个办法,用开水一泡,这皮就剥下来了。”
正在这时,司马光的父亲走进屋来,狠狠地训斥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说谎话!”原来,女佣替司马光剥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亲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马光知道自己错了,马上低下了头。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再也不撒谎了。
这为他以后成为国家的重臣奠定了基础。
恭敬兄长
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八十岁左右时,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了,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人代劳,都亲自操持。侍奉兄长就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良,需要少吃多餐。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司马光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啥?”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
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嫌薄吗?会不会冷?”日日与兄长相伴嘘寒问暖,这是何等的温馨感人!
谚语说:“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司马光将兄弟间真挚的友爱做到了极致,传为古今的美谈。
透过司马光的四则小故事,我们从中可以窥知到他的'品德、学识、涵养的无懈可击,缘自他的孝顺、友爱、忠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司马光从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的本性。
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继承父亲之志,自幼勤奋好学,不仅学识渊博,通晓经史,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父亲《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侍奉父母也极其孝顺,在母亲去世之时,悲痛至极,三天三夜滴水不进,其孝至诚可知。司马光人伦的表率,后人宗仰的丰碑。
最新司马光砸缸课文内容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哭跑开了,正好司马光看见,立马拿起一块大石头向大水缸砸去,水缸破了,缸中的小孩也得救了,司马光就成了救人的大英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这么勇敢呢?以下是小编整理最新司马光砸缸课文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司马光砸缸课文内容
有一天,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正好摔到大水缸中。
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
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
司马光机智勇敢的举动,受到了大家夸奖
由于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又喜欢读历史书籍,使得他博学多闻,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
他在朝中做官期间,努力收集历史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编成了《资治通鉴》,后来还当过宰相。他也成了我国宋代有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砸缸课文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的道理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思考,遇事不慌不乱,在面对别人发生的危险的时候还能帮助别人,这是一种机智救人的表现。发生任何问题都应该找问题的原因和办法,慌乱是没有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司马光那种勇于打破成规,勇于创新的精神。
故事背景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字词注释
生:长,长到。
凛然:稳重的样子。
**: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至:至于,到达,甚至。
登瓮:站在大缸上。瓮:大缸。
去:离开。
迸:流出来。
发生地
邮品“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可谓家喻户晓。《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至于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河南省光山县教育局从二○○八年开始启动申报工作,申请将司马光出生于光山的史实写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经多方专家历时两年的审慎考证,去年十月终获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已印刷完毕,开学时供全国中学生使用。笔者翻阅新*发行的全国中学生使用的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五课106页”一篇选自《资治通鉴》的文章“孙权劝学”的注释由原来的老版语文教材“司马光(一○一九至一零八六)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正式修改为“司马光(一○一九至一○八六)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据光山县教育局徐昌德局长介绍,这是中小学语文教材首次写进历史名人出生地,历史考证光山也是司马光儿时成长的地方,从此“司马光砸缸”这个*尽人皆知的历史典故正式落地河南光山,成为河南省光山县最亮的宣传名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瓮(非缸,瓮属于陶器,口小,缸是瓷器,口大且年代更晚)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瓮,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别长安司马光翻译赏析
司马光名言
司马光的名言
司马光名言警句
司马光的+名言和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是
司马光的诗词
听司马光的古诗
司马光传的古诗
司马光写的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诗
司马光砸缸的古诗
有关司马光的古诗
司马光的闲居古诗
司马光古诗有拼音的
司马光古诗的拼音
司马光的枕头的古诗
司马光诗句意思
司马光的古诗是古诗吗
司马光的诗句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下午
司马光立夏的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真人
司马光的四句古诗
古诗司马光的诗意
司马光的古诗春花
古诗司马光的闲居
司马光的古诗朗诵
司马光砸缸的这首古诗
古诗司马光传的拼音
古诗司马光的别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