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中对鱼的雅称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中对鱼的雅称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中对鱼的雅称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中对鱼的雅称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诗词歌赋里古人关于春天的雅称
春天来了,到了万物生长的季节,那么古人是怎么称呼春天的呢。下面就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词歌赋里古人关于春天的雅称,欢迎阅读。
春天的雅称诗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就是春天。 在古代,人们一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把二月称为仲春,把三月称为季春,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并不是春天的第三个月或者三年。
“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也是春天,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绿蘂碧须,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鸾凤翼。”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这句诗里的“阳春”依然是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不仅这些诗文中的“阳春”是春天,连如今的广东省阳江市所辖的县级市阳春市,也是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
其他还有天端、艳阳、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以及苍灵等,都是春天的雅称。它们不但丰富了春天的内涵,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宝库,是后人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
拓展内容:春天的简介和雅称
春天,也称为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在北半球,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公历。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始于11月。在气候学中,春季的开始是连续5天10℃的稳定*均温度。春天气候温暖温和,*内地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降雨。所有生物都在发芽,气候多变,乍一看又暖又冷。
春阳得名于春天柔和明亮的阳光,让人陶醉。陈子昂的诗“每天没有回头,太阳会在春天落下”。这是一首描写春阳的诗。
春天的美名。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包括《阳春召我去饶燕京》。
方春得名于春天植被的萌芽,各种各样的草的出现,地上的绿草和繁花似锦。陆机的诗“李秋瑾有一颗坚强的心,李福有清新的'芬芳和春天”。把方春的特点写进风景里。
在古代,“春天”和“愚蠢”这两个词一致认为昆虫在春天活动,形态和声音可以结合在一起。
青春是以春天的绿色植物命名的。杜甫的诗:“在绿色的春日,让我回家,大声唱我的歌,喝我的酒”。
阳光明媚的太阳以春天明媚的阳光而闻名。清代华光生的流行歌曲集里有句谚语:“白雪公主送声音,阳光明媚的春天。”上面写着,“阳光明媚,微风**,柳树不愿离开。”
第三个春天被称为“第三个春天”,因为春天包括一月、二月和三月。孟郊的诗:“但有多少爱有一寸长的草,我就有三个春晖”。
根据民间*俗,九春在春天持续十天零九十天,所以也被称为“九春”。诗人阮籍有一首诗:“据说,如果责备是九春,石头就像秋霜一样破碎”。
此外,还有20多个优雅的名称,如“阳节”、“赵节”、“云节”、“蜀节”和“伶伦”,这些名称长度有限,不会详细描述。
古代各种雅称
古代各种雅称,我们在阅读古文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其实古代的雅称名目繁多,而且来历也很有意思,着实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以下是古代各种雅称。
1、汤饼: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2、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开始学说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3、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4、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5、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6、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7、豆寇:本指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木,诗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常以“豆寇年华”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8、及笄:古时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弱冠: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0、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11、而立:指三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12、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3、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4、耳顺、花甲: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指人六十岁。“花甲”即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纪年,顺次组合从“甲子”到“癸亥”为六十年。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15、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16、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17、喜寿:指77岁。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古诗词中月亮的常见别称
月亮一般指月球。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汉语中被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中月亮的常见别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明
在古典文学中,关于月亮的常见别称甚多,诗人往往根据要表达的情感和*仄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别称。
别称
银钩,玉钩,琼钩,玉帘钩(初月如钩)
玉弓,弓月,明弓(弦月如弓)
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琼轮、白轮、冰轮、孤轮,飞镜、天镜、金鉴、玉鉴、圆轮、轮辉,晶盘,(满月如轮如盘如镜)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金蟾,银蟾
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广寒,清虚
望舒,嫦娥,婵娟,姮娥,素娥,
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晖、玄烛、素晖、晖素、素影、霄晖、皓彩、圆光、圆景、圆影、圆缺、清晖等等。
月初升或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称魄月、金魄、玉魄、皓魄、素魄、新魄、圆魄、颓魄、纤魄、细魄、夜魄、晚魄、宵魄、晓魄、残魄、莹魄、魄宝、魄渊
金丸、素丸,玉环,此外还有玉羊、玉壶、玉碗、碧华、银苑、金饼等喻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阴阳学中月亮又称太阴、月阴、月灵、阴光、阴灵、阴宝、阴婆、**、阴兔、阴魄
其他别称
太阴、素娥、嫦娥、玉兔(玉兔东升)、金兔(金兔犹悬魄《南朝.江总诗》)、白兔、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唐.李白诗》)、月宫、蟾宫(蟾宫风散桂飘香《金.李俊民诗》)、蟾蜍(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唐.李白诗》)、玉蟾(凉穹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唐方千诗》)、玉蟾蜍、蟾兔(三五明月满,四海蟾兔缺《古诗十九首》)、月桂(一轮月桂)、玉桂、寒玉(江上团团帖寒玉《唐.李贺诗》)、玉羊(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南朝梁.刘孝绰诗》)、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宋.苏轼词》)、月魄、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词》)、水精、水镜、阴宗、夜光、素壁
朔月、新月、弯月、新月、月牙、月芽、玉钩(上人分明见,玉钩潭底没《唐.贾岛诗》)、玉帘钩(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南朝梁.刘媛诗》)、玉弓(晓月当帘挂月弓《唐.李贺诗》)
金轮、金盆、玉环(落月沉月环《唐.白居易诗》)、白玉盘(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唐.李群月诗》)
晓月、曙月、皎月、皓月、皓魄、明月、冰镜(团团冰镜吐清辉《宋.孔*仲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宋.陆游诗》)、 大明、重明、重光、乌兔(笼乌兔于日月《晋.左思赋》) 残月、缺月、眉月、上弦月、下弦月
古代年龄的雅称
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的个人所组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年龄的雅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年龄雅称
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传·东方朔传》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周《逍遥游(节选)》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增广贤文·上集》
*水知鱼性,*山识鸟音。——《增广贤文·上集》
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六韬·文韬·文师》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格言联璧·学问类》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三略·上略》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镜花缘·第九十二回》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壶中无酒难留客,池中无水难养鱼。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黄庭坚《杂诗七首·其一》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及其弟子《鱼我所欲也》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李白《草书歌行》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醒世恒言·卷十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增广贤文·上集》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林逋《咏秋江》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李煜《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旧唐书·列传·卷五十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荀子·正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李白《草书歌行》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施。——《易传·象传上·谦》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围炉夜话·第五三则》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后汉书·列传·逸民列传》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弟子规·谨》
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陈书·列传·卷二十五》
弗爱弗利,亲子叛父。——《淮南子·缪称训》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弟子规·出则弟》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淮南子·缪称训》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纳兰性德《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韩非子·解老》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李白《山人劝酒》
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吴文英《过秦楼·黄钟商芙蓉》
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文不称实,未可谓是也。——《论衡·卷三·物势篇》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司马迁《酷吏列传序》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徐惠《赋得北方有佳人》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杜甫《饮中八仙歌》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荀子·正论》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杂说四·马说》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司马迁《管晏列传》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李白《行路难三首》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纳兰性德《金缕曲·慰西溟》
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従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唐才子传·卷二》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述志令》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林觉民《与妻书》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淮南子·缪称训》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淮南子·缪称训》
中秋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十二星座古代雅称
十二星座古代雅称,十二个星座如今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十二个星座的名字也是非常唯美好听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十二星座古代雅称及相关内容。
一、星纪(12.07-01.05)
“星纪”作为十二星次的出发点,有根基的含义。此时出生的人坚强、勤劳,会努力不懈的追求目标,*稳可信的形象让人很依赖。但也是有脾气的,发起火来很可怕。
二、玄枵(01.06-02.03)
“玄枵”有种子的含义,代表着发展性和神秘感。此时出生的人性格开朗乐观,很受欢迎,而且好奇心旺盛,兴趣广泛,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同时又很善变,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不会太持久。
三、娵訾(02.04-03.05)
“娵訾”代表植物的核,即事物的中心。此时出生的人自我意识很强,个性十足。虽然外表冷漠,但内心却十分热情。而且有着坚强的意志,认真隐忍,适合做领导者。
四、降娄(03.06-04.04)
“降娄”代表植物的茎,像茎向植物无私地输送养分一般,此时出生的人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性格直率,对朋友极力相助,但却经常解决不了自己的麻烦。
五、大梁(04.05-05.05)
“大梁”象征植物过冬前积蓄能量,有结实的意思。此时出生的人头脑灵活,善于表达,人生经验也比较丰富。而且很有先见之明,对自己的未来有长远细致的规划。
六、实沉(05.06-06.05)
“实沉”代表伸缩自如的柔软性,象征着植物的枝条。此时出生的人会坚韧不屈、能随机应变。但性格上过于严谨小心,有些敏多疑。
七、鹑首(06.06-07.06)
“鹑首”象征宁静,此时出生的人性格沉稳,温和大方,会为了理想和目标奋勇前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天赋开辟一个新天地,不断地获得发展和进步。
八、鹑火(07.07-08.07)
“鹑火”代表不死鸟的心脏,具有燃烧的生命力。此时出生的人真诚坦率,执着倔强,而且精力充沛、行动迅速,不善于冷静思考,对朋友掏心掏肺,很得异性喜欢。
九、鹑尾(08.08-09.07)
“鹑尾”代表坚实地生长在大地中的根,此时出生的人性格也会如土地中的根一样,坚强而深不可测。冷漠的外表下有一颗温柔的心,富有同情心,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感觉敏锐,但会因过于理想化而没有现实感,显得不切实际。
十、寿星(09.08-10.07)
“寿星”代表着福寿。此时出生的人,福泽很深,心思细腻,与世无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懒惰,但一旦有了目标,便会充满热情地开始实干,这就是所谓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这份热情往往难以持久。
十一、大火(10.08-11.08)
“大火”代表早晨温暖的阳光。此时出生的人给别人的感觉也十分温暖,身上所拥有的安宁恬静的气质深得大家喜爱。但有时会吹毛求疵,导致他人的.不满。
十二、析木(11.09-12.06)
“析木”代表拦截天河的木栅。此时出生的人,最大的特点便是意志坚强,能在逆境中重生。为人慷慨正直,仗义恩仇,但有时会太过强硬,不*人情。
十二星座古时候的名字叫什么
十二星座古时候叫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
二千多年前希腊的天文学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为标示太阳在黄道上观行的位置,就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区段,以春分点为0°。
自春分点(即黄道零度)算起,每隔30° 为一宫,并以当时各宫内所包含的主要星座来命名,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等宫,称之为黄道十二宫 。总计为十二个星群。
12星座的别称是什么
在西方占星学上,黄道12星座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词,一个人出生时,各星体落入黄道上的位置,说明了一个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赋。黄道12星座象征心理层面,反映出一个人行为的表现的方式。于是将黄道分成12个星座,称为黄道12星座。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白羊座 (03.21-04.20) Aries 日名为牡羊座
金牛座 (04.21-05.21) Taurus 日名为牡牛座
双子座 (05.22-06.21) Gemini 日名为阴阳座
巨蟹座 (06.22-07.22) Cancer 日名为名蟹座,误名天蟹座
狮子座 (07.23-08.22) Leo 日名为狮座,古名师子座,误名天狮座
室女座 (08.23-09.22) Virgo 日名为乙女座,俗名处女座,古名双女座
天秤座 (09.23-10.23) Libra 日名为天*座,俗名秤座
天蝎座 (10.24-11.22) Scorpio 日名为蝎座
人马座 (11.23-12.21) Sagittarius 日名为射手座,误名天箭座、半人马座
摩羯座 (12.22-01.20) Capricorn 日名为山羊座,古名磨羯座,误名魔羯座
曹冲称象
陈寿〔魏晋〕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云阳观寄袁稠(一作元阳观寄元称)
李端〔唐代〕
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漱泉春谷冷,捣药夜窗深。
石上开仙酌,松间对玉琴。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喜谭德称归
陆游〔宋代〕
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诸公荐文章,颇恨非素志。一朝落江湖,烂熳得自恣,讨论极王霸,事业窥莘渭,孔明景略间,却立颇眦睨。从人无一欣,对食有三喟。谭侯信豪隽,可共不朽事。天涯再相见,握手更擦泪。欲寻西郊路,斗酒倾意气,浩歌君和我,勿作寻常醉。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梅尧臣〔宋代〕
蓓蕾树上花,莹絜昔婴女。春风不长久,吹落便归土。娇爱命亦然,苍天不知苦。慈母眼中血,未乾同两乳。
临别成都帐饮万里桥赠谭德称
陆游〔宋代〕
成都城南万里桥,芦根苹末风萧萧。映花碾草钿车小,驻坡蓦涧青骢骄。入门翠径绝窈窕,临水飞观何迢嶢。判无功名著不朽,惟仗诗酒宽无聊。迎霜早已足雉兔,微冷便欲思狐貂。喜看缕脍映盘箸,恨欠斫蟹加橙椒。坐中谭侯天下士,龙马毛骨矜超遥。乌犀白紵谪僊样,但可邂逅不可招。今年一战馘余子,风送六翮凌青霄。美人再拜乞利市,醉墨飞落生蛟绡。我衰於世百无用,十年不趁含元朝。华缨肯傍萧飒鬓,宝带那束龙锺腰。祝君好去事明主,日望分喜来渔樵。游谈引类亦细事,寄酒且解相如消。
南歌子·江左称岩桂
向子諲〔宋代〕
江左称岩桂,吴中说木犀。水沈为骨郁金衣。却恨疏梅恼我、得香迟。叶借山光润,花蒙水色奇。年年勾引赋新诗。应笑芗林冷淡、独心知。
游宝称寺
白居易〔唐代〕
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
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
送称上人
贾岛〔唐代〕
归蜀拟从巫峡过,何时得入旧房禅。
寺中来后谁身化,起塔栽松向野田。
谢谭德称国正惠诗
杨万里〔宋代〕
今年日瘦天不喜,玉皇颜惨方诸泪。草木无光红紫迟,春半何曾有春意。谁将好手挽春回,割取锦江春色来。七星桥边杨柳动,百花潭上桃李开。乃是国子先生赠诗卷,笔下东风随手转。君不见李家謪仙吟掉头,解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又不见苏家老仙永啄句,更说只恐夜深花睡去。先生辨著锦绣肠,朅来西湖山水乡。乞君湖山入诗囊,法嗣两仙一瓣香。
齐连称、管至父之乱
左丘明〔先秦〕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 “及瓜而代。”期戍,公问(消息,指替换的命令)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襄公之父)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齐庄公之孙,所以称公孙,无知是名),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礼秩:待遇的等级,即礼数品秩等项待遇)如适(“适”同“嫡”,正妻所生的长子。这里指太子)。襄公绌(同黜,降低待遇)之,二人因之以为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间:刺探情况)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以前被襄公屈杀者)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属屦于徒人(徒人,宫中供役使的小臣)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伪装襄公躺在床上替死)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译文翻译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注释解释
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亟:同“急”。
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麀(yōu)鹿:母鹿。
濯濯(zhuó):肥壮貌。
翯(hè)翯:洁白貌。
灵沼:池沼名。
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贲(fén):借为“鼖”,大鼓。
论:通“伦”,有次序。
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诗文赏析
去过上海豫园的游客,都知道进入园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叫三穗堂,但对那里面高高悬挂着的一块匾额上写着的“灵台经始”四字,却没多少人懂得其含义。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必然要说到《大雅·灵台》这一篇。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已将《灵台》的'诗旨解说得很清楚。自然这是从当时作者的一面来说,如果从今天读者的一面来说,会同意这样的题解:“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此篇共四章,第一、二两章章六句,第三、四两章章四句。(按:毛诗分五章,章四句,不甚合理,兹从鲁诗)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灵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么台,今所流行的各家注译本中多不作解释。按郑玄笺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也说:“据孔疏,此灵台似是以观天文之雏型天文台,非以观四时施化之时台(气象台),亦非以观鸟兽鱼鳖之囿台(囿中看台)也。”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使得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一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民情踊跃,于兴作自见之。”而第五句“经始勿亟”与第一句“经始灵台”在章内也形成呼应之势。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翯翯”,鲁诗作“皜皜”,即“皓皓”。此处文句似倒乙,“白鸟翯翯”一句似应在“於牣鱼跃”一句之后。因为第一,“白鸟”有人说是白鹭,有人说是白鹤,总之是水鸟,不应该在“王在灵沼”句领出对池沼中动物的描写之前出现。第二,孙鑛说:“鹿善惊,今乃伏;鱼沉水,今乃跃,总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姚际恒也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诗经通论》)这表明鹿伏与鱼跃应是对称的,则“於牣鱼跃”一句当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与“白鸟翯翯”两句都有叠字形容词,既然“麀鹿濯濯”(有叠字词)句由“王在灵囿”句引出,则“白鸟翯翯”句须由“王在灵沼”句领起,且当与“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对应,这样章句结构才匀称均衡。(这样的解释从文词上说较合语义逻辑,然在叶韵上似亦有不圆通之处,而且上古诗文写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的早期,体格并不像后世那么纯熟,句式错杂不齐,也是常事,因此,此见解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但不管有无倒乙,此章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写辟廱。辟廱,一般也可写作辟雍。毛传解为“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郑笺解为“筑土雝(壅)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戴震《毛郑诗考证》则说:“此诗灵台、灵沼、灵囿与辟廱连称,抑亦文王之离宫乎?闲燕则游止肄乐于此,不必以为太学,于诗辞前后尤协矣。”按验文本,释“辟廱”(即“辟雍”)为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较释之为学校可信,当从戴说。离宫辟雍那儿又有什么燕游之乐呢?取代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的,是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特别引人注目。而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的完全重复,实是顶针修辞格的特例,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说到这里,可以回到开头的话题,揭开“灵台经始”匾额为什么会出现在豫园三穗堂之谜。既然《灵台》一诗写了园林游赏,那么“灵台”一词就与园林结下了缘,所以豫园中也就有了这块匾额。由此也可见《诗经》对后世的巨大文化影响。
古诗词中对鱼的雅称
古诗词中的这些雅称
古诗词的雅称
古诗词中凤凰的雅称
古诗词中太阳的雅称
古诗词中傍晚的雅称
古诗词中夜空的雅称
花的古诗词雅称
美女古诗词中的雅称
古诗词中半夜的雅称
古诗词中光明的雅称
古诗词中树枝的雅称
古诗词中雪的24种雅称
桃花在古诗词中的雅称
雨的古诗词雅称
古诗词的别称和雅称
诗词的雅称
牛在古诗词里的雅称
古诗词对马的雅称
古诗词工作的雅称
黄金在古诗词的雅称
古诗词东风的雅称
竹笋的雅称古诗词
古诗中的雅称
雪飘落在古诗词中的雅称
唐宋古诗词的雅称
古诗词饭盒的雅称
古诗词里的春天雅称
松树在古诗词里的雅称
古诗词里苍蝇的雅称
赞美祖国大全颂祖国的古诗
关于墓的古诗文
农业生活的古诗词
赞美男子气质和外貌的古诗词
描写盐味的古诗
序的结尾七字古诗
理想信念教育的古诗
关于五四青年节古诗短一点的
激励人上进的古诗整首
古诗关于情人节的古诗
牛的古诗别称
被朋友欺骗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傍晚
清风抚琴的古诗
送别亲人的古诗
山雨注拼音的古诗
小园香径的古诗
适合从上往下写的古诗
关于茉莉花的古诗注音版
绝望中的呐喊古诗
形容内心低落的古诗
大海的古诗100首
大惊小怪的古诗
和风有关的古诗词考题
关于秋这个季节的古诗词
关于星的古诗词100首
古诗村居的课文讲解
薄幸送安伯弟的古诗
古诗词中风的物象
关于写柳树的古诗词
以衣服洁身自好意思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