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练风格的古诗

关于洗练风格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洗练风格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洗练风格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洗练风格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0) 语录(25) 说说(42) 名言(2) 诗词(377) 祝福(1) 心语(94)

  • 风格比较豪迈的诗句_人生豪迈的古诗句

  • 人生
  • 风格比较豪迈的诗句_人生豪迈的古诗句

    1.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5.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6.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4.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1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17.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9.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0.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21.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5.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2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28.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9.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3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3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4.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7.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8. 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39.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决不还。

    40.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1.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42.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4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4.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45. 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

    46.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47.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4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阅读全文]...

2022-05-09 07:28:11
  • 韦庄的诗歌风格(韦庄诗歌风格鉴赏)

  • 诗歌
  • 这两句出自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实韦庄的这首词,更有名的是前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既通俗易懂,又说出了看遍江南烟雨的游人心理活动,成为千百年来对江南风景赞美的通用句子。

    好在哪里呢?“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天的江水比天空还要碧蓝,在精致的画舫里拥着锦绣丝被入眠。真是一衰烟雨任*生,我自温柔梦里同。江南的烟雨情怀,女子的温柔秀美,都在这两句中若隐若现。这种感觉真好。

    而进入下片,词的走向就会根据我们的理解产生变化,同样会严重影响最后两句“还乡须断肠”的理解。

    按照普遍理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自然是接着上片“画船听雨眠”,继续江南温柔乡里风情的刻画。卖酒的女儿家像月亮一样温柔,盛酒撩袖时露出手腕像霜雪一样洁白到发亮。这真是肤白貌美,与酒同醉,如此美丽多情的姑娘,如此让人沉醉的好酒,如此让人动情的烟雨江南,让我们这些年轻的游子如何还记得自己的故乡?要是匆匆地赶回自己的家乡,只怕想念这江南的美景,那是会愁肠寸断的。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里的意思是劝身在江南的游子不要着急返回,要不然会更加思念江南的风物人情。

    韦庄这一套《菩萨蛮》共有五首,第一首就是写自己年轻的时候和江南美女的离别。女子通情达理,劝诗人早些回家,家里还有人在等待。第二首就是这首“还乡须断肠”,实际上是对第一首的回答。自己还年轻,不想那么早回去啊,回去了也是想你想得肝肠寸断,不如干脆流连忘返。

    这是一种解释,不过下片也可以另外发展。“垆边人似月”,有人说这里使用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的故事,两人私奔之后,不得营生,司马相如就开了个酒馆,而卓大小姐就只能当垆卖酒。后来司马相如发达,想娶小妾,被卓文君用《白头吟》劝回。这些美好传说,成为典故用在这里,也是说得通的,但是意思就不一样了。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那就是和上片的意思相反了。江南虽然有各种好,可是家里的妻子也是“皓腕凝霜雪”地在等待着我回家啊。那么这里的“未老莫还乡”就变成不是诗人不想回了,而是可能回不了。当时韦庄历经黄巢起义的兵乱,逃难在江南,虽然风景如画,却是有家难回。我现在一事无成,如何好意思回家呢?两手空空地回去,虚度了这么些年华,就算回去也是愁肠寸断啊。

    这种理解虽然有点言志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倒是契合韦庄的仕途。他在黄巢作乱的时期,到江南避难,只得四十来岁,一直到了五十九岁才中了科举,在唐末朝堂里当了个官。对于唐朝和中国古代的文人来说,当官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用在自身经历上是没有问题的。他六十岁入仕途,六十六岁离开中央,投奔蜀地王建,将*七十岁成为前蜀建国丞相,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

    他这五首菩萨蛮就是在晚年想起江南风情旖旎时的作品。所以这两种理解都没有问题,都能说通。

    诗词分流这一特征在韦庄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我们如今称韦庄和温庭筠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后蜀赵崇祚的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实际上韦庄词的创作热潮是从他900年弃唐入蜀之后才开始的。这一年不单是他从晚唐官员到前蜀开国的身份转换,同样在文学创作上来了一个的大转弯。词牌在晚唐慢慢兴起,但是格调沉溺于歌女代言、宴乐颓靡之中,和讽喻、言志的诗是泾渭分明的。一般的诗词人的选择是在作诗的时候大气、端正,而用词牌来抒发小情调。

    韦庄有些不一样。他入蜀之后,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而是专心写词。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态度转变,并不是不喜欢写诗了,而是觉得人生的志向从此消磨,为唐朝、为君上、为天下的心彻底死了,所以干脆断了自己言志的想法。在帮助王建建国的闲暇,不再表露自己的心迹,只写花花草草,风光月霁,第一是在仕途中不再授*柄,更重要的是本身志气已被消磨殆尽,累了。

    他的前期的诗是很有个人特色的,代表作就是叙事长诗《秦妇吟》,长达1666字,在当时的热度超过了《长恨歌》、《琵琶行》。只不过到了后来自己当了官,成为了长诗中讽刺批判的一份子,韦庄开始谨言慎行,甚至对自己这首长诗进行烧收,不允许自家人提起此诗。也终于如愿以偿的让这首长诗在历史中消失,只在不同文献中有片断引用。我们今天能读到它,是在敦煌发现了手抄本,这首长诗才重见天日。

    韦庄以*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是他*体诗的共同风格。但他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叙事长诗《秦妇吟》。

    韦庄晚年工词,虽然和温庭筠并入“花间派”,他和温飞卿的路数还是有些区别的。王国维的评价非常中肯: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花间词总体特色就是“秀”,但是温庭筠专攻字词,辞藻华丽,以章句夺人目;而韦庄字词并不复杂,却整体清秀挺立,让人赏心悦目;至于李煜,不收拾、不打扮,却依旧国色天香。

    我们看到韦庄的词大都直抒胸臆,没有辗转反侧、没有缠绵矫情,却如同自然流淌的小溪山泉,让人心旷神怡。若是用花来打比方,温庭筠的是堆香积色,精工极艳,韦庄的是路边雏菊,自然盛开。

    这首《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正是将韦庄这种词风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阅读全文]...

2021-12-01 06:24:05
  • 风格比较豪迈的诗句_人生豪迈的古诗句

  • 人生,经典
  •   风格比较豪迈的诗句_人生豪迈的古诗句

      1.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5.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6.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4.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1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17.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9.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0.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21.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2.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

      2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5.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2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28.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9.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3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3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4.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7.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8. 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39.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决不还。

      40.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1.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42.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4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4.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45. 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

      46.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47.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4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阅读全文]...

2022-05-24 23:00:54
  • 风格豪迈的诗句

  • 风格豪迈的诗句

      1、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4、*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6、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1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14、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1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1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1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2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21、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2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2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2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2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28、*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阅读全文]...

2022-06-22 07:14:34
  • 李白的诗歌风格

  • 诗歌,李白
  • 李白的诗歌风格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诗歌风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有人认为:李白的诗豪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著的热爱着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二)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强烈的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三)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初一种天地过客的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地飘逸,它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派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它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崛,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

    [阅读全文]...

2022-03-15 12:47:58
  • 李白的诗歌风格

  • 诗歌,李白
  • 李白的诗歌风格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的诗歌风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1、浓厚的主观色彩

      2、丰富奇特的想象

      3、清新明快的语言

      4、豪放飘逸的风格

      李白诗歌的写作手法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2、抒发理想抱负,张扬自我个性

      3、歌颂壮丽河山,表现热爱自然

      4、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扩展资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诗歌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语言流畅自然,潇洒清丽。

      一、任真淳朴,着意追求自然美,不事雕琢

      用李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雕虫丧天真”,为了做到这一点,李白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了尝试。

      1.善于向民歌学*,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

      李白的一生漫游从未停止过,他每到一地都会学到当地的知识,为他向民歌学*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大影响。

      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

      李白还有大量以乐府旧题创作的诗作,如《蜀道难》《将进酒》《长干行》《子夜歌》等。其中的《子夜四时歌》不管是从选材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极具乐府色彩,明代王世贞评得精当:“青莲拟古乐府而以己意己才发之。”

      2.善于锤炼诗的语言,使之工整自然。

      李白在诗歌创作时,经常会力求精选最具表现力的语言。如“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秋浦歌》),表达了诗人游寓秋浦欲达扬州,而又留恋长安的愁闷心情。“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睿弹琴》),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这种精炼的语言,在五言诗中运用的最为明显,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这首诗中毫无掩饰吞吐之语与矫揉造作之情,用最*淡的语言,唤起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3.善于将怵目惊心的自然景象,写得*和自然,令人神往。

      李白的很多诗歌既有雄浑的意境,让人领略到奇险的自然景象,又使人心旷神怡,情绪松快。例如《送友人入蜀》,诗人写道“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诗人用优美的笔调写出艰险壮美的景象,使诗既有雄浑的意境,又给人以优美的感触。

      二、散文句式的语言应用,比较自然,不受拘谨

      诗歌语言要求严谨,散文语言比较自然,不受拘谨,而李白却能将诗歌语言散文化,决不让格律束缚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冲破格律的限制,运用一些散文化的诗句。

      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这句诗用散文化的语言说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适意!表现了李白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这样的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戏剧色彩。

      这样散文化的语言还有很多,如在《上留田行》一诗这样写道:“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此诗沈德潜评曰“末一节促节繁音,如闻乐章之乱”。可见,这几句散文化的句子并没有让文章的结构不完整,反而使整首诗的艺术感、音乐感更强。

      三、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李白一生志向远大,希望为国立功,是个典型的爱国诗人。他这一腔爱国之情,从不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用五岳的轻,来衬托然诺的重,来写侠客的豪侠性格。“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写人生短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用汗水不能想西北倒流的客观事实,否定功名富贵的永久存在。

      李白还善于将夸张和想象两者并用,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出诗歌中的奇幻色彩。“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

      这种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的句子在李白诗集中俯拾即是,但如若说用得最好的,当属《蜀道难》一诗。诗人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以致“使人听此凋朱颜”。为了强调“秦”和“蜀”之间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用到了数字上的夸张“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蜀道之艰险,他更是用到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想象神话故事中太阳神的座驾都因这蜀道之雄奇而无法通过,极言蜀道之高。为了强调青泥岭山路之盘曲,诗人用到了“百步九折”。如此等等极度的夸张,配以作者从头到尾对于蜀道的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高险,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所以说,李白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精神,而且在语言表述上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的手法。他在诗歌上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同样,在语言运用上也登上了耸入云霄的山峦。他的诗歌语言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今天的创作和新诗发展中,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阅读全文]...

2022-03-17 16:21:19
  • 黄庭坚诗歌风格

  • 诗歌,诗人
  • 黄庭坚诗歌风格

      黄庭坚,字鲁直,一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享有很高的声誉。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黄庭坚诗歌风格,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引黄庭坚的话:“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宋诗本有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也把写文章的法度用了诗歌创作中,要求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句每段,也应安排得法。但这“布置”并不是要试贴那样僵化的格式,村学究的“起、承、转、合”,而是要曲折变化。“奇正相生”,富有法于无法之中,最后达到“无意于文”的浑成之境。我们读黄诗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的思路好象突然断了,上下两句,前后两段接不上榫,这正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一下子转换,场面突然改变,但其中还是有人内在联系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补足它。这样,文学就更简炼,诗意也更会蓄。

      (二)讲究修辞造句。黄诗有其特殊的句法,那是从杜甫一脉传下来的。喜欢造拗句。在句子结构上,不按正常的语法规律,把主语、谓语、宾语的次序颠倒,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或把两个意思紧缩在一句中,以使句意曲折,文气跌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其名句“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再次韵寄子由》、“黄流不解ネ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汴岸置酒赠黄十七》等,都是佳例。黄诗很重视炼字,“置一字如关门之键”,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七言诗句的第五字,更要求工稳新警。置字有力,句中有“眼”,句子便显得骨格峻峭,全诗为之而生色。还要炼虚字,尤重连接虚字的运用,以使行文跌宕有致。

      (三)重视律诗中对偶句的锤炼。对偶,唐人已下过很多功夫,唐诗中有不少工整精美、脍炙人口的对句,宋人想突过它,只得另立新法,别出新意。黄诗的对句,自然生动,有些乍看起来像是散文的句子,毫不似对偶,但认真体味之,则觉字字工切,别有韵味。如“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分公俱少年”《次韵裴仲谋同年》、“清坐一番春雨歌,相思千里夕阳残”《和答王晦之登楼见寄》等。就是所谓的“以歌行之气,运于偶句”了。

      (四)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特殊的风格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黄庭坚的律诗,有许多不合“正格”的句子,不按照诗律规定的*仄来组句,“其法于当下*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这种拗句,用得好的,声情并茂,在“不和谐”中更觉其美,如“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题落星岚漪轩》、“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等,我们在吟诵时自会感到其音律的特殊美。就这样,黄庭坚苦心孤诣,刻意出奇,用他那“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用他那“以故为新”的句法字法,用他那险拗的音律,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的诗风称为“黄庭坚体”。在扫除五代、宋初柔弱华靡的诗风上,黄庭坚对*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黄庭坚论诗,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在宋代以至后来的诗坛上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往往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就是继承了黄庭坚的衣钵而变本加厉的。黄庭坚过于重视诗歌的技巧工形式,而忽视了文艺最本质的东西——作品的思想内容,所以无论怎样力图推陈出新、练字锻句,把别人惯用的词语、陈腐的调子引剥落干净,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新瓶子装了前人的旧酒。他在文字技巧上越陷越深,有些诗作生硬怪僻,或过于曲折隐晦,以致成为只供少数人欣赏的古董了。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以及最能代表宋诗特点的特征是什么: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所以,江西诗派是*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除陈师道外只有韩驹、饶节、洪刍、洪朋、洪炎、晁冲之、李彭、谢逸、谢薖等人有较多作品流传;其馀的只有零星作品留存,甚至湮没无闻。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确实是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诗歌鉴赏1

      原文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ní]。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y]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黄庭坚诗歌鉴赏2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诗歌鉴赏3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厚禄,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注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杂草。丘?指坟墓。

      【鉴赏】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黄庭坚诗歌鉴赏4

      法语

      宋代 黄庭坚

    [阅读全文]...

2022-02-12 00:07:25
  • 艾青诗歌风格

  • 诗歌,文学
  • 艾青诗歌风格

      艾青是我国的爱国诗人,那么他的诗歌具有怎样的风格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艾青诗歌风格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 生*及创作

      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将其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大叶荷"。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漠。5岁时艾青回到家中。

      艾青是从画家成为诗人的,在精神历程上,则是从时代的"叛逆者"逐渐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

      艾青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置身在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咀嚼着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使艾青和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颠覆*"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1933年,在狱中,艾青第一次以此为笔名创作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对*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和关切,从而一举成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1935年艾青出狱,1936年,汇集他早期创作的诗集《大堰河》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在武汉、山西、湖南、广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著名的有诗集《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和长诗《向太阳》《火把》等,抗日战争时期,可称为"向太阳"时期,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堪称是用现代技巧表现时代生活主题的典范性艺术试验。

      艾青不仅长期从事文学实践,还根据自己的丰富创作经验,写了《诗论》及其他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的见解,作为现代的杰出诗人,艾青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对同时代和后起的诗人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 艾青的历史地位

      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艾青的诗在起点上是与我们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并且明显地受到西方*代诗人凡尔哈仑、波特莱尔的影响,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他的诗一开始就汇入了世界*现代诗歌的潮流之中。1939年,第二本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出版之后,其历史地位被大家一致确认,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世界最早走向世界的新诗人之一。抗战时期国统区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青年诗人们一再申明:"他们大多数人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自觉地以艾青作为他们的旗帜。而*新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在写作起点上也明显受到艾青的影响。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发表后不及即被译为日文,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至今已传遍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

      艾青的诗在*新诗发展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同时也典型地表现了*新诗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历史特点。

      三、 艾青的诗歌创作

      (一)早期自述性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

      1933年问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述性的抒情诗。这首诗是艾青把思想感情和艺术个性真正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转折点,表现了他对旧世界的叛逆和诅咒。这首长诗也是艾青早期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

      艾青自己回忆道:他从小在一位叫做"大叶荷"的乳母怀里长大,这位贫苦的农妇把自己的女孩溺死,专来哺育我。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从另外一个孩子那里抢夺来的,一直总是十分愧疚和痛苦。这也是我很早就感染了农民的忧郁,成了个人道主义者。这首诗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大地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民的颂歌。

      "大堰河",作者说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她又是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的,这样就赋予了"大堰河"以某种象征的意义:即*农民的化身。这是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养育者的形象:沉默中蕴含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

      表面上看,这首诗的写作来自艾青童年生活和身陷牢狱的双重激发,而实际上,是作者深切同情*农民命运,并以民族的忧患为己任的思想的必然趋归。

      大堰河是*乡村农妇历史命运的一座雕像,她生来没有名字,出嫁后被套上夫权的枷锁,然后又把博大的母爱无私地给予地主家的乳儿。艾青从她愚昧与善良、勤劳与卑微相交织的历史性格中,深刻洞见了*农民的宿命,并且由此激发出了对人类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怜悯。

      (二)第一首长诗《向太阳》(1938年)

      《向太阳》是艾青写的第一首长诗,最初发表在1938年《七月》第3集第2期,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作。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高度热情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信心。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全诗九节,共分四个段落:

      1-3节,是对旧*命运的高度概括,"我"从昨天来,昨天,我生活在精神的牢房里,"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为无止的噩梦所纠缠" ;4-5节,正面唱出了太阳之歌,人们从中受到的启示是创造性的劳动、民主、自由、*等、博爱和革命;6-7节,歌颂祖国山河的苏醒和人的新生;8-9节,转向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新时代里灵魂的改造,和孤寂、彷徨和哀愁告别,走向新生活。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

      (三)长篇叙事诗《火把》(1940年)

    [阅读全文]...

2022-01-05 10:08:14
  • 风格豪迈的诗句

  • 长安
  •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3、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8、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9、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1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13、*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14、*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15、*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1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1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1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20、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2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2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2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2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28、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油天姥吟留别》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3、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8、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9、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1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13、*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14、*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15、*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1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1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1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20、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2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2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2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2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阅读全文]...

2022-01-14 20:10:31
  • 风格豪迈的诗句

  • 风格豪迈的诗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格豪迈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4、*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6、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1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14、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1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18、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1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2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21、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2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2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2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2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28、*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1、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油天姥吟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7、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8、*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11、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1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1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2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阅读全文]...

2022-06-14 19:36:11
洗练风格的古诗 - 句子
洗练风格的古诗 - 语录
洗练风格的古诗 - 说说
洗练风格的古诗 - 名言
洗练风格的古诗 - 诗词
洗练风格的古诗 - 祝福
洗练风格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