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司马光砸缸为背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以司马光砸缸为背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以司马光砸缸为背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以司马光砸缸为背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司马光砸缸的课文内容
导语: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想必我们也听过很多次,你是不是也被他的机智和勇敢折服了?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司马光砸缸的课文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文原文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小学课文原文: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英文:
On one occasion, Sima Guang was playing with smaller partners in the back yard. The yard has a large water tank, and as the kids were playing, one child accidentally fell into the giant tank. As the child drowned, other children, terrified, started weeping and crying for their parents. Sima Guang,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kids, kept calm and picked up a stone from the ground. He then used all his strength to throw the stone at the water tank. "Bang!", the water tank broke, water flooded out the tank and the kid is saved.
一、说教材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语文第二册七单元第二课。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 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启发学生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考虑一年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认知、发音、朗读、书写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的特点,给本文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儿童愿意动脑的精神,使儿童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较为简单明了的发散思维训练。
三、说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演示法,比较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儿童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儿童为主的人文情怀。
四、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演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表演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表演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针对我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A类学生能够看懂图、学会质疑并思考,B类学生能够看图说话,C类学生能够说出个别简单词语如“司马光”“救人”。以 下我主要针对A类学生的教学三大版块: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进行阐述。
1、从课件中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的最好老师”,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的,课件生动的展示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
预设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3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2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3—5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最新司马光砸缸课文内容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哭跑开了,正好司马光看见,立马拿起一块大石头向大水缸砸去,水缸破了,缸中的小孩也得救了,司马光就成了救人的大英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这么勇敢呢?以下是小编整理最新司马光砸缸课文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司马光砸缸课文内容
有一天,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正好摔到大水缸中。
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
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
司马光机智勇敢的举动,受到了大家夸奖
由于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又喜欢读历史书籍,使得他博学多闻,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
他在朝中做官期间,努力收集历史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编成了《资治通鉴》,后来还当过宰相。他也成了我国宋代有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砸缸课文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的道理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思考,遇事不慌不乱,在面对别人发生的危险的时候还能帮助别人,这是一种机智救人的表现。发生任何问题都应该找问题的原因和办法,慌乱是没有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司马光那种勇于打破成规,勇于创新的精神。
故事背景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字词注释
生:长,长到。
凛然:稳重的样子。
**: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至:至于,到达,甚至。
登瓮:站在大缸上。瓮:大缸。
去:离开。
迸:流出来。
发生地
邮品“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可谓家喻户晓。《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至于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河南省光山县教育局从二○○八年开始启动申报工作,申请将司马光出生于光山的史实写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经多方专家历时两年的审慎考证,去年十月终获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已印刷完毕,开学时供全国中学生使用。笔者翻阅新*发行的全国中学生使用的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五课106页”一篇选自《资治通鉴》的文章“孙权劝学”的注释由原来的老版语文教材“司马光(一○一九至一零八六)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正式修改为“司马光(一○一九至一○八六)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据光山县教育局徐昌德局长介绍,这是中小学语文教材首次写进历史名人出生地,历史考证光山也是司马光儿时成长的地方,从此“司马光砸缸”这个*尽人皆知的历史典故正式落地河南光山,成为河南省光山县最亮的宣传名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瓮(非缸,瓮属于陶器,口小,缸是瓷器,口大且年代更晚)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瓮,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马光砸缸课文原文
导语: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以下是小编整理司马光砸缸课文原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字词注释
生:长,长到。
凛然:稳重的样子。
**: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至:至于,到达,甚至。
登瓮:站在大缸上。瓮:大缸。
去:离开。
迸:流出来。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扩展:司马光砸缸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活动过程:
一、 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
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买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想办法)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
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解决光和缸的念法)幼:《司马光砸缸》
师:你从这个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幼:司马光砸缸救人过渡语:在这个动画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段?
三、 分段欣赏动画
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1)播放开头至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游戏? 幼:他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 幼:……(2)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后至司马光砸缸前师: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幼:幼: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小朋友去叫大人了……(3)播放司马缸砸缸至最后师: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了他呢? 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 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师:你喜欢司马光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 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们要向司马光学*,遇事要冷静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比赛讲故事吧,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适当提示。
五、延伸活动:
分角色表演故事附故事: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 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客中初夏》原文
北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客中初夏》原文注释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与*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
葵,在*原指葵菜,属锦葵科,此外还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阳的*性。而向日葵属菊科,原称丈菊、西番菊,原产美洲,是明代后期才从南洋传入*的油料作物。
明王角晋《群芳谱》:“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这是*最早关于向日葵的记载。
所以,司马光笔下的“葵花”,并不是指向日葵,而应当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阳性的植物。
《客中初夏》原文翻译: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客中初夏》原文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一首*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1.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2.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3.口有蜜腹有剑。
4.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5.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6.忍小忿而存大信。
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8.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9.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10.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11.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12.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13.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5.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16.英雄无用武之地。
17.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8.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19.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20.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21.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22.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2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4.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25.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26.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27.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28.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29.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3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31.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32.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33.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34.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35.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36.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37.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38.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39.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40.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41.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4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43.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44.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45.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46.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47.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48.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49.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50.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51.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司马光名言
1、*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2、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3、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5、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司马光
6、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司马光
7、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8、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9、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10、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12、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13、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1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15、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1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17、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1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20、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2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2、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司马光
2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2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25、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下面我们来看看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够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经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好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好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非常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够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非常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接着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作品简介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逸事文言文的翻译
逸事是指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司马光逸事文言文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
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在宋代奢靡的社会氛围中,男权社会逐渐真正确立起来,一夫多妻、妻妾成群变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但,并不是个顶个男人都这个样子。就连按规矩可养成千上万女人的皇帝也有例外,他就是明代的弘志帝,孝宗朱祐樘,在位十八年,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这很另类,千古难得。
连皇帝都有个例,士大夫之中当然也有不好此道者。北宋士大夫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可是,司马光、王安石就不一样,他们拒不纳妾,也不储妓,他们不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家,不纳妾是因为他们认为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做。二人官居宰相之位,在变法问题上,他们是对立两派的领袖人物,虽政见不同不能合作,但都是洁身自好之士,在金钱、私德上都是问心无愧的。他们的政敌之中不乏吹毛求疵、甚至捕风捉影者,但没有人在他们私生活上说出一个不字。
先说王安石。
据理学家邵雍之子邵伯温(邵雍与王安石同朝为官,邵伯温熟悉王安石)《河南邵氏闻见录》记载——
王安石出任知制诰时,不到四十岁,仕途如日中天,日理万机,非常劳累。夫人吴氏自己作主为丈夫买来一妾,打算让她帮助照顾王安石。
有一天,王安石回到内室,不禁愣住了,吴氏不在屋里,椅子上却坐着一位二十多岁貌美女子,羞答答地看着王安石,表情异样,非常复杂。
王安石大吃一惊,不知道一个美貌女子半夜到他的房里来干什么,于是严肃地盘问起来:“怎么回事?”
女子回复:“夫人吩咐奴婢伺候老爷。”
王安石又问:“你是谁?”
女子哭诉:“奴家的丈夫在军中主管一船官麦,不幸沉船,官麦尽失,不足以还官债,所以奴家丈夫卖掉奴家好凑足钱数。”
王安石再问:“把你卖了多少钱?”
“九百缗。”
王安石命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安歇,然后派人把她丈夫找到,命妇人随同丈夫回家去,并且不必退钱。
打发走那个女子后,王安石询问吴氏为何要这样做。原来吴氏见京师里的人生活特别奢靡,一般的富户都有几房妻室,大富户几乎是妻妾成群,朝廷官员更不用说,几乎没有不纳妾的,尤其有一定品级的官员,如果没有妾侍,就好像不正常似的,会招致异样的眼光看待。
司马光也遇上过类似的情形。年轻时担任通判,妻子张氏十年未能生育,心中有愧,担心丈夫蒙受无后的不孝罪名,就私下里请太守夫人帮忙。太守夫人干脆直接送给司马光一妾,他不便拒绝,只是对那个女子不理不睬。
张氏看在眼里,以为是自己横在二人之间的缘故,便安排自己离开家一些日子,嘱咐侍妾打扮妥当,夜间到老爷书房去。司马光看见她在书房中现身,叱道:“夫人不在,你胆敢来此?速去!”随后就让她彻底离开。
西晋的贾充和初唐的房玄龄也不纳妾,他们的夫人如河东狮子,醋坛子打翻无数次,这二位不敢纳妾。王安石志在推行自己的政策,司马光志在史学研究,一部《资治通鉴》耗去他二十五年的业余时间,这二人志向高远,胸怀如光风霁月,金钱与美色不入他们的法眼,这种私德,令人尊崇。
别长安司马光翻译赏析
以司马光砸缸为背景的古诗
司马光砸缸的古诗
司马光砸缸的这首古诗
关于司马光砸缸的古诗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古诗
司马光砸缸的古诗注音版
古诗司马光砸缸的讲解视频
司马缸砸缸的古诗
司马砸缸的古诗英语
司马光的古诗是
听司马光的古诗
司马光传的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诗
司马光写的古诗
司马光名言
司马光的名言
司马光的诗词
司马光的古诗是古诗吗
有关司马光的古诗
司马光的闲居古诗
司马光古诗有拼音的
司马光古诗的拼音
司马光的枕头的古诗
司马光的诗句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下午
司马光立夏的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真人
古诗司马光的诗意
司马光的四句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