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关于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8) 说说(57) 名言(33) 诗词(532) 祝福(56) 心语(2)

  • 初一政治上册知识点

  • 初一,教育,初中
  • 初一政治上册知识点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或知识的学*要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政治上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中学时代

      1、中学时代在成长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①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③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2、为什么说中学时代是成长的礼物?

      ①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3、21世纪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四种学*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2010年增加三个新的支柱:学会学*、学会变革、学会成长。

      4、少年的梦想的意义。

      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梦密不可分。

      二、珍爱生命

      1、生命为什么需要相互关爱?(为什么要尊重地球上其他生命?)

      答:①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生命的脆弱需要我们关爱生命。

      ③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间共生共存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关爱生命。

      2、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

      答:①永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③提升生命的价值。

      4、紧急情况下的求生知识?

      答:遇火灾:用灭火器扑灭小火灾;火小则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离现场,拨打119火警电话;大声呼救;滑绳自救,缓降逃生。

      遇到溺水者:向旁人呼救;投救生圈、长杆、木板救人;会游的可从后方出手救援

      5、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答: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为社会多做贡献;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勇敢面对挫折,不抛弃不放弃。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

      ②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很多,由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构成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③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只有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和实现。

      四、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

      (1)含义:公民的名誉和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具体包含: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2、肖像权:

      (1)含义: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3)侵犯肖像权的表现:

      ①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阅读全文]...

2022-02-11 14:25:00
  • 初一上册知识点

  • 初一,教育,初中
  • 初一上册知识点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文学常识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28岁发表第一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小说,散文多,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拼音

      tān huàn shì xiǔ qiáo cuì

      瘫 痪 侍弄 整宿 憔 悴

      shàn wān jué màn

      仿膳 豌豆 诀别 烂漫

      fù xù dāo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三、词语

      侍弄: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四、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2—5.:母亲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了。

      第三部分(6.:妹妹推“我”去北海赏菊,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1、情趣和兴趣的关系?【主要理解两者的联系】

      答: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2、什么是高雅情趣?

      答: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3、生活情趣有什么作用?

      答:情趣能使我们因学*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能使我们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4、高雅情趣对人生的意义或作用?

      答: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也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5、低俗生活情趣有什么危害?

      答:生活情趣低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只图暂时的感官快乐。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6、如何追寻高雅生活?

      ①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②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高雅生活情趣;

      ③积极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

      ④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7、高尚情操的表现有哪些?

      ①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爱护集体的情感。

      ③承担责任的情感。匡扶正义的情感。

      8、怎样对待好奇心理?

      答: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深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的高雅的生活情趣。

      9、怎样看待从众心理?

      答: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该之"。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0、几个知识点的详解:

      1、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

    [阅读全文]...

2022-01-22 02:42:27
  •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 初一,教育
  •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降水与生活】

      1. 降水是人们熟知的大气现象,学生也都已有认识。因此,教学时可请学生发言,补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等),而对于降水的成因和条件不必多讲,对于降水的概念也不需要作严谨的解释。

      2. 降雨等级的教学,不必讲解严格的划分标准,而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各等级降雨的情况及人们的感受。同学们描述的即使不太准确,也不必细究,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等级。

      3. 人们讲到某地的降水量,和气温一样,一般都指观测的数据。因此,与“气温的观测”相对应,教材也安排了阅读材料“降水量的观测”。由此,学生能加深对降水量的理解。

      4. 活动第1题,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2)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

      (3)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教学时需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很不错。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着这一原则,对于活动第2题,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要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降水的变化】

      1. 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柱状图上作直观判读。主要应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 阅读活动中的图3.20,在完成教材要求后,还应提醒学生将图3.20与图3.19A、B相比较,认识到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不同。此外,还可补充几例让学生判读。该活动的答案:10、11两个月份降水多,5、6、7三个月份降水少;或10~3月降水较多,4~9月降水较少;或该地降水夏半年少,冬半年多。

      3. 绘制降水柱状图活动的教学,可参照上一节绘制气温曲线图中的教学建议。

      【降水的分布】

      1. 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不如气温的明显,但因主要影响因素与气温的一样(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所以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仍然能看出明显的规律。这些规律教材通过活动设问引出。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逐一读图回答。

      (1)赤道附*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即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其中30多个地区,是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为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2、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有1707万*方千米;加拿大第二,*第三,约有960万*方千米。从人口看*第一,印度第二,他们都是亚洲国家。

      3、找出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欧亚)、俄罗斯(欧亚)。记住国界和领土的含义。

      4、依据经济发展水*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发展*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发展*家。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的差异。

      5、和*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共处,*等互利。

      6、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1945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为“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有六个主要机构:*、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世界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见92页阅读材料。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②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无指向标,经纬网的情况下)

      ⑶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二.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阅读全文]...

2022-01-17 05:26:40
  •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 历史,初一,教育
  •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在**淡淡的学*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 P63

    [阅读全文]...

2022-02-05 14:49:42
  •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 初一,教育,初中
  •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1、(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必修三生物的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组织水*、器官水*,还是个体水*,甚至包括种群水*和群落水*,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必修三生物的学*技巧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阅读全文]...

2022-07-08 21:30:02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 初一,数学,初中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在*凡的学*生活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二、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方差是:a2-b2;a与b差的*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三、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初一上册知识点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四、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五、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阅读全文]...

2021-12-16 10:08:53
  • 初一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知识点小结

  • 初一,历史,初中
  • 初一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知识点小结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将过去的时间汇集成一份优秀小结吧。你还在为写小结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知识点小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

      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

      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

      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1.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居住着干栏式房屋,开始定居。挖掘水井,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遗址在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耕种,种植粟,蔬菜。饲养猪、狗等,用骨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居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制作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古代史

      *古代史经历了以下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初一怎样可以学好历史

      喜爱历史,增加对学历史的兴趣,并且让兴趣一直保持,为你打开历史之门。认真听课,不要认为老师的内容都是枯燥无味的。即使是课本上的内容,只要用心学*也是妙趣横生的,关键是要善于融入历史。做好笔记,课上认真听的一大特点就是做好笔记,能够让你清晰的回忆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多方了解,请教老师,使课本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多去阅读,阅读量很能帮助你在这个学科中增加知识量,不局限于课本。

      要学会整合初一历史知识点。把需要学*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阅读全文]...

2022-01-12 21:19:32
  • 初一上册英语重要知识点归纳

  • 英语,初一,教育
  • 初一上册英语重要知识点归纳

      很多学生都是上了初一才开始正式地学*英语,其实初一的英语知识都比较基础,学生们不用担心学不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英语重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

      There be句型

      (1)There be句型主要用以表达“某处(某时)有某人(某物)。”其基本结构为“There be+某物(某人)+某地(某时)”其中there是引导词,没有词义;主语是be后面的名词, be是谓语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be只用is和are两种形式。下面这首歌诀可帮你巧记there be句型结构:

      There be放句首,主语跟在后。地、时放句末,强调置前头。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有时为了强调地点,也可把介词短语放在句首。如:On the desk there is a book.

      (2)There be句型中的`be动词如何确定呢?请先看看下面这首歌诀:

      Be动词,有三个,am,is还有are。“There be”真特别,不留am只留俩,那就是is还有are。要用is还是are,须看其后的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若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用is,否则就用are。如:

      ①There is a tree behind the house.

      ②There is some water(水)in the bottle(瓶子).

      ③There are some pears in the box.

      (3)注意:如果“be”后的主语是由and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那么be的形式要遵循“远亲不如*邻”的原则。也就是说,“be”的形式是由与它最*的那个名词来确定的。若那个名词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要用is,是复数就用are。如:

      ①There is a book and some pens on the floor.

      ②There are some pens and a book on the floor.

      初一上册英语知识点

      一.ike一词的用法

      like用作及物动词,译为“喜欢”。

      (1)后接名词或代词,表示喜欢某人或某物。如: I like the baby very much. 我非常喜欢这个小孩。

      (2)后接动名词(v. -ing),表示“喜欢做某事”,着重于*惯、爱好。如:

      Tom likes playing football. 汤姆喜欢踢足球。

      (3)后接动词不定式(to do ),表示“偶尔地喜欢做某事”,着重于某次具体的行为。如:

      I like reading, but I like to watch TV this evening. 我喜欢读书,但我今晚想看电视。

      二.句子单数变复数,注意以下五要素

      (1)主格人称代词要变成相应的复数主格人称代词,即I→we, you→you,she,he,it→ they。 如:She is a girl. →They are girls.

      (2)am,is要变为are。如:I’m a student. →We are students.

      (3)不定冠词a,an要去掉。如:He is a boy. →They are boys.

      (4)普通单数名词要变为复数形式。如:It is an apple. →They are apples.

      (5)指示代词this,that要变为these,those。如:This is a box. →These are boxes.

      初一英语必备知识点

      一、英语日期的表示法

      英语中月份和星期名称都是专有名词,它们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并且前面无需用冠词。 用英语表示日期,其顺序为月+日+年,日和年之间需用逗号隔开。如:August 2nd,2003(2003年8月2日)。也可以用日+月+年来表示。如:10th May,2003(2003年5月10日)英语日期前介词的使用:若指在哪一年或哪一月,则用介词in,若具体到某一天,则需用介词on。

      二、时间的表达法

      (1) 直读式,即直接读出时间数字

      7: 05 seven five 8:16 eight sixteen

      (2) 过、差式,即几点差几分,几点过几分。(以30分为分界线)

      1:25 twenty-five past one 2:30 half past two

      3:43 seventeen to four 4:38 twenty-two to five

      (3)12小时制

      6:00 a.m. 上午6点 8:20 p.m. 下午8点20分

      (4)24小时制

      13:00 13点钟 22:15 22点15分

      (5)15分可用quarter

      4:15 a quarter past four 5:45 a quarter to six

      (6)时间前通常用at.

      at 5 o’clock at 7:30 p.m.

    [阅读全文]...

2022-06-29 08:23:20
  • 初一数学上册必考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 初一,数学,初中
  • 初一数学上册必考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在*日的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上册必考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 有理数

      1.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

      3.有理数的加减

      4.有理数的乘除

      5.有理数的乘方

      重点: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计算、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

      难点:绝对值

      易错点:绝对值、有理数计算

      中考必考:科学计数法、相反数(选择题)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整式

      2.整式的加减

      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及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同类项、整式加减

      难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合并同类项

      易错点:合并同类项、计算失误、整数次数的确定

      中考必考:同类项、整数系数次数的确定、整式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分母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定义、解法、应用)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易错点:去分母时,不含有分母项易漏乘、解应用题时,不知道如何找等量关系

      第四章 图形认识实步

      1.多姿多彩的图形

      2.直线、射线、线段

      3.角

      4.课题实践——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

      重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认识、中点和角*分线的相关计算、余角和补角,方位角等

      难点:中点和角*分线的相关计算、余角和补角的应用

      易错点:等量关系不会转化、审题不清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二、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三、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阅读全文]...

2022-01-31 12:44:07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 语文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全文的中心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6、表现五柳先生总体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表现五柳先生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是: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阅读全文]...

2022-05-03 15:38:20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 句子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 语录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 说说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 名言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 诗词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 祝福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