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初一政治上册知识点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或知识的学*要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政治上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中学时代
1、中学时代在成长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①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③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2、为什么说中学时代是成长的礼物?
①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3、21世纪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四种学*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2010年增加三个新的支柱:学会学*、学会变革、学会成长。
4、少年的梦想的意义。
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梦密不可分。
二、珍爱生命
1、生命为什么需要相互关爱?(为什么要尊重地球上其他生命?)
答:①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生命的脆弱需要我们关爱生命。
③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间共生共存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关爱生命。
2、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
答:①永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③提升生命的价值。
4、紧急情况下的求生知识?
答:遇火灾:用灭火器扑灭小火灾;火小则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离现场,拨打119火警电话;大声呼救;滑绳自救,缓降逃生。
遇到溺水者:向旁人呼救;投救生圈、长杆、木板救人;会游的可从后方出手救援
5、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答: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为社会多做贡献;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勇敢面对挫折,不抛弃不放弃。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
②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很多,由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构成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③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只有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和实现。
四、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
(1)含义:公民的名誉和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具体包含: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2、肖像权:
(1)含义: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3)侵犯肖像权的表现:
①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初一上册知识点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文学常识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28岁发表第一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小说,散文多,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拼音
tān huàn shì xiǔ qiáo cuì
瘫 痪 侍弄 整宿 憔 悴
shàn wān jué màn
仿膳 豌豆 诀别 烂漫
fù xù dāo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三、词语
侍弄: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四、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2—5.:母亲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了。
第三部分(6.:妹妹推“我”去北海赏菊,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1、情趣和兴趣的关系?【主要理解两者的联系】
答: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2、什么是高雅情趣?
答: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3、生活情趣有什么作用?
答:情趣能使我们因学*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能使我们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4、高雅情趣对人生的意义或作用?
答: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也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5、低俗生活情趣有什么危害?
答:生活情趣低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只图暂时的感官快乐。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6、如何追寻高雅生活?
①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②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高雅生活情趣;
③积极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
④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7、高尚情操的表现有哪些?
①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爱护集体的情感。
③承担责任的情感。匡扶正义的情感。
8、怎样对待好奇心理?
答: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深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的高雅的生活情趣。
9、怎样看待从众心理?
答: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该之"。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0、几个知识点的详解:
1、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降水与生活】
1. 降水是人们熟知的大气现象,学生也都已有认识。因此,教学时可请学生发言,补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等),而对于降水的成因和条件不必多讲,对于降水的概念也不需要作严谨的解释。
2. 降雨等级的教学,不必讲解严格的划分标准,而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各等级降雨的情况及人们的感受。同学们描述的即使不太准确,也不必细究,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等级。
3. 人们讲到某地的降水量,和气温一样,一般都指观测的数据。因此,与“气温的观测”相对应,教材也安排了阅读材料“降水量的观测”。由此,学生能加深对降水量的理解。
4. 活动第1题,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2)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
(3)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教学时需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很不错。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着这一原则,对于活动第2题,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要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降水的变化】
1. 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柱状图上作直观判读。主要应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 阅读活动中的图3.20,在完成教材要求后,还应提醒学生将图3.20与图3.19A、B相比较,认识到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不同。此外,还可补充几例让学生判读。该活动的答案:10、11两个月份降水多,5、6、7三个月份降水少;或10~3月降水较多,4~9月降水较少;或该地降水夏半年少,冬半年多。
3. 绘制降水柱状图活动的教学,可参照上一节绘制气温曲线图中的教学建议。
【降水的分布】
1. 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不如气温的明显,但因主要影响因素与气温的一样(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所以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仍然能看出明显的规律。这些规律教材通过活动设问引出。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逐一读图回答。
(1)赤道附*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即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其中30多个地区,是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为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2、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有1707万*方千米;加拿大第二,*第三,约有960万*方千米。从人口看*第一,印度第二,他们都是亚洲国家。
3、找出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欧亚)、俄罗斯(欧亚)。记住国界和领土的含义。
4、依据经济发展水*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发展*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发展*家。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的差异。
5、和*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共处,*等互利。
6、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1945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为“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有六个主要机构:*、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世界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见92页阅读材料。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②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无指向标,经纬网的情况下)
⑶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二.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初一上册地理地图知识点
学*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初一上册地理地图知识点讲解吧!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大小:
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
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②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无指向标,经纬网的.情况下)
⑶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二、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
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①地形图②水文图③气候图④植被图;
社会经济图:①人口图②交通图③工业图④农业图(新浪博客)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1、(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必修三生物的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组织水*、器官水*,还是个体水*,甚至包括种群水*和群落水*,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必修三生物的学*技巧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在*凡的学*生活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二、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方差是:a2-b2;a与b差的*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三、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初一上册知识点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四、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五、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初一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知识点小结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将过去的时间汇集成一份优秀小结吧。你还在为写小结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知识点小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
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
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
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1.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居住着干栏式房屋,开始定居。挖掘水井,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遗址在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耕种,种植粟,蔬菜。饲养猪、狗等,用骨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居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制作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古代史
*古代史经历了以下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初一怎样可以学好历史
喜爱历史,增加对学历史的兴趣,并且让兴趣一直保持,为你打开历史之门。认真听课,不要认为老师的内容都是枯燥无味的。即使是课本上的内容,只要用心学*也是妙趣横生的,关键是要善于融入历史。做好笔记,课上认真听的一大特点就是做好笔记,能够让你清晰的回忆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多方了解,请教老师,使课本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多去阅读,阅读量很能帮助你在这个学科中增加知识量,不局限于课本。
要学会整合初一历史知识点。把需要学*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人教版初一英语上册知识点归纳
上学的时候,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英语上册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48个国际音标及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
要熟练掌握元音和辅音,5个元音字母(a, e, i, o, u),字母的正确占格及单词间距。
be动词的用法
be动词有三种变形,分别是:am, is, are。记忆口诀:
“我”用am, “你”用are, is用于“他、她、它”;单数全都用is,复数全部都用are。
人称及人称代词的不同形式(主格和宾格)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i, we),第二人称(you, you),第三人称(he, she, it, maria)。
2、人称代词的主格,即人称代词位于句子主语位置时的形态:i, we, you, you, he, she, it, maria。
3、人称代词的宾格,即人称代词位于句子宾语位置时的形态:me, us, you, you, him, her, it。
4、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our, your, your, his, her, its, their。
5、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ours, yours, yours, his, hers, its, theirs。
6、反身代词:myself, ourselves, yourself, yourselves, himself, herself, itself, themselves。
基数词(表示数量多少的词,大致相当于代数里的自然数)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 twenty-one, twenty-two, twenty-three,twenty-four, twenty-five, twenty-six,
twenty-seven, twenty-eight, twenty-nine, thirty, forty, fifty, sixty,seventy, eighty, ninety, one hundred,one hundred and one。
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
1、一般疑问句: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句。一般疑问句句尾读升调。
2、特殊疑问句:不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句。特殊疑问句句尾读降调。
可数名词变复数
可数名词变复数时,有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种。
1、规则变化:
1)一般情况直接在词尾加“-s ”,如:cake-cakes, bag-bags, day-days, face-faces, orange-oranges等;
2)以s, x, sh, ch结尾的词,要在词尾加“-es ”,如:bus-buses, watch-watches, box-boxes等;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词,变y为i再加“-es ”,如:baby-babies, country-countries, family-families等;
4)部分以f (e)结尾的词,变f (e)为“ves ”,如:knife-knives, half-halves等;
5)以o结尾的词,加“-s ”或“-es ”,如:zoo-zoos, photo-photos, tomato-tomatoes, potato-potatoes等。记忆口诀:除了“英雄”hero外,凡是能吃的,加“-es ”,不能吃的加“-s ”。
2、不规则变化:
1)改变单数名词中的元音字母:man-men, woman-women, foot-feet, tooth-teeth等;
2)单、复同形:sheep-sheep,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等;
3)其他形式:mouse-mice, child-children等。
简单句的成分及主谓一致原则
最基本构成:主语+谓语+宾语,其中谓语由动词来充当。
主谓一致原则,就是句子的谓语要始终与主语保持数量上的一致性。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简称“三单”)时,谓语动词也要相应变成单数形式;当主语非“三单”时,谓语动词就用原形。实意动词变“三单”的规则如下:
1)一般动词在词尾加“-s ”,如:like-likes, tell-tells, play-plays等;
2)以字母s, x,ch, sh结尾的动词加“-es ”,如:guess-guesses, teach-teaches, watch-watches等;
3)以o结尾的动词一般加“-es ”,如:do-does, go-goes等;
4)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先变y为i,再加“-而是”,如:fly-flies, carry-carries等;
5)have的三单形式是has。
冠词的用法(名词前面必须要有冠词)
冠词分为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 an)两种。
1、定冠词the表示“特指”,可译为“这个”、“那个”、“这些”、“那些”。
2、不定冠词a, an用来表明(可数)名词的数量是“一个”。an用于以元音开头(注意不是以元音字母开头)的单词前,a则英语非元音开头的单词前。
3、不定冠词a, an与基数词one的区别是:不定冠词不是刻意强调“数量”,而基数词则强调“数量”。
助动词(do, does )的用法
只有实意动词作谓语时才涉及使用助动词。以like为例:
1)当句子为肯定句时不涉及使用助动词,只涉及“主谓一致”原则。
eg : i like english a lot.
michael likes chinese food very much.
2)当句子为否定句时,要根据主语的人称来决定使用相应的助动词:当主语为“三单”时,要使用does;当主语为“非三单”时,用助动词原形do。例如把下列句子变否定句: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细菌代谢,细菌具有许多不同的代谢方式。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碳源,被称作自养生物。
那些通过光合作用从光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光合自养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化能自养生物。另外一些细菌依靠有机物形式的碳作为碳源,称为异养生物。
光合自养菌包括蓝细菌,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可能在制造地球大气的氧气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他的光合细菌进行一些不制造氧气的过程。包括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
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硫,磷,维生素和金属元素,例如钠,钾,钙,镁,铁,锌和钴。
根据它们对氧气的反应,大部分细菌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一些只能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需氧菌;另一些只能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厌氧菌;还有一些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称为兼性厌氧菌。细菌也能在人类认为是极端的环境中旺盛得生长,这类生物被称为极端微生物。一些细菌存在于温泉中,被称为嗜热细菌;另一些居住在高盐湖中,称为喜盐微生物;
总结:还有一些存在于酸性或碱性环境中,被称为嗜酸细菌和嗜碱细菌;另有一些存在于阿尔卑斯山冰川中,被称为嗜冷细菌。
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的分类。
2、识别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常见动物。
鱼类:中华鲟海马黄鳝。
无脊椎动物:海葵海蜇章鱼鱿鱼。
3、鱼类的主要特征
①靠鱼鳍和尾部摆动的协调作用游泳。
②能在水中呼吸。用腮呼吸。
③鱼体表有鳞,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
④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4、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一、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衡生态*衡概念。
动物食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维持着生态*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也可被重新利用。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益:传粉、传播种子,扩大分布范围。
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查活动:调查目的、材料用具、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食用、药用、观赏用等。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最理想的“乳房生物反应器”及开发前景。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
仿生的概念。
动物与仿生仿生的例子:雷达、飞机。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作点赏析。
答:例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答: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浪漫的鲜花,这是有与高二、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答: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答:“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3)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四、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从诗中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
答:三两先知短欲上
2、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答:“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暖”、“欲”是画面所找不到的,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3、“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映了一定的哲理意义,你知道吗?
答: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
七、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谈谈你对词的上阕中表现的景与情的认识。
答:景是凄冷秋夜、如钩残月,梧桐遮蔽下的幽深小院构成的孤寂凄凉之景;情是被幽禁的作者的浓重愁情。清景中人,人眼中景,彼此烘托渲染,使景与情水*融,浑然一体。环境气氛,愁苦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词的下阕用了的修辞手法,用来写离愁,形象地表现离愁的。
答:比喻一团乱丝线(丝)纷繁杂乱,无端无绪,难以解开。
八、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答出2句即可)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3、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新”与“旧”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的作用是什么?
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初一上册背的古诗
初一的古诗上册笔记
初一上册的所以古诗
初一古诗的知识点
初一上册的古诗63页
初一上册的4首古诗
初一上册要学的古诗
初一的古诗上册福建
初一上册的所有古诗2020
初一上册曹操的古诗
初一上册必考的古诗
初一上册的所有古诗2017
初一上册学过的古诗
初一的古诗上册前四首
语文初一上册的古诗
初一的所有古诗上册2021年
2017初一上册的古诗词
初一上册的古诗词题
初一语文上册书的古诗
初一上册要背诵的古诗
初一上册需要学的古诗
初一到初三的语文古诗上册
初一初二上册曹操的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63页的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要学的古诗
初一上册要背的古诗有多少
初一上册语文的所有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书的古诗
初一上册英语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