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关于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62) 说说(34) 名言(37) 诗词(369) 祝福(4) 心语(1)

  • 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中考
  • 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供参考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显微镜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①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4、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制作步骤中应注意问题是1、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方法。盖盖玻片时应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缓缓地放下,

      5、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1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阅读全文]...

2021-12-05 04:43:23
  • 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life form)所决定的。

      2. 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从表上可知,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生活型与环境关系密切,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如热带雨林群落;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群落;地上芽植物占优势,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比较湿冷,如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征,如东北温带草原。表 我国几种群落类型的生活型组成群落类型 Ph. Ch. H. Cr. T.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94.7 5.3 0 0 0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4.5 5.4 4.1 4.1 0

      浙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6.7 1.0 13.1 7.8 2

      秦岭北坡温带落叶阔叶林 52.0 5.0 38.0 3.7 1.3

      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 25.4 4.4 39.8 2* 3.2

      东北温带草原 3.6 2.0 41.1 19.0 33.4

    [阅读全文]...

2022-03-20 11:42:18
  • 生物圈知识

  • 知识,教育
  • 生物圈知识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圈知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阅读全文]...

2021-11-24 06:56:40
  • 微生物知识大全

  • 知识,教育
  • 微生物知识大全

      在现实学*生活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点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微生物的定义

      什么是微生物呢?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2.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2.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

      2.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2.4个体小:小于0.1mm。在形态上,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需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大小以微米和纳米计量。

      2.5适应性强,易变异。相对于高等生物而言,较容易发生变异。在所有生物类群中,已知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和昆虫。微生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

      2.6代谢活性强,转化快。

      3、微生物的分类

      葡萄球菌

      酵母菌芽痕

      棒状杆菌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放线杆菌

      分裂的大肠杆菌黑曲霉

      黑曲霉弧状菌

      脚气真菌酵母菌

      蜡状芽孢杆菌链球菌

      面包酵母啤酒酵母

      球菌沙门氏菌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

      水、空气、土壤、人和动植物

      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

      温度变化不大(10-25℃)。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表层受日光照射和干燥的影响,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离地面10-20厘米土层微生物最多.土层越深,菌数越少。

      水中的微生物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微生物的生存。静水中的微生物多,流水中的少;离岸*处微生物多,离岸远处少;经过大城市的河流,水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的粪便.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

      水中的微生物

      井水和泉水中细菌少,雨水、雪水中也少,城市上空的雨水细菌多,乡村上空雨水细菌少。

      国家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升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干燥及日光的照射,大部分的微生物被杀死,所以,空气中没有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但由于空气的流动,风的作用,使地面的微生物飞扬到空中,因而,接*地面的空气层,就含有一定的微生物。

      虽然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但危害大。因为空气流动快,流动的范围广,影响面大。

      空气中的微生物

      在冬春季节,更容易发生感冒等传染病,就是因为空气的传播,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多,空气流通差,细菌多;

      大城市上空微生物数量最多,乡村少;森林、草地和田野上空空气清洁,海洋、高山、冰雪覆盖的地面上空,微生物更为稀少。雨后空气特别新鲜。

      人体中的微生物

      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人体中的微生物

    [阅读全文]...

2022-06-12 04:38:44
  • 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

  • 生活
  • 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

      生活科普小知识现代的生活越来越忙碌,许多人都不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科普小常识,以至于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小问题困扰着我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1、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为甚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

      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3、为甚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

      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4、为甚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5、为甚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6、为甚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7、为甚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8、为甚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

      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9、为甚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

      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0、为甚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

      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1、为甚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2、为甚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13、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14、为甚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

      15、为甚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16、为甚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17、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18、为甚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19、为甚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20、为甚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3-07 20:53:30
  •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

      导语;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的生殖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1

      生殖的类型

      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作用:**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作用。

      14、双**: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叫做双**。

      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

      语句:

      1、凡是种子植物用种乎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因为要产生种子,必须经过双**作用,即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4、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

      A、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B、便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便于培养无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C、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5、克隆:无性生殖中一种方式。克隆的特点是由一个生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克隆出来的个体以及同一无性繁殖系内的各个个体遗传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完全相同。

      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技术是利用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2

      接合生殖

      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称为接合生殖。例如,大肠杆菌有两种性别系,当不同性系的个体杂交时,阳性菌体细胞接触阴性菌体细胞,三个细胞侧面形成接合管,阳性系细胞的DNA通过接合管流入阴性系细胞内,形成接合子;接合子经过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大肠杆菌。水绵接合生殖时,阳性接合细胞内全部原生质通过接合管到达阴性接合细胞,由两个细胞的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

      接合子经过减数分裂生成有性孢子各2个,有性孢子萌发为水绵的营养体。草履虫接合生殖时,每个虫体大核消失,小核减数分裂生成4个核,其中3个核消失,留下的一个核分成动核和静核;动核通过接合膜交换,分别与对方的静核融合;接合结束后,两个虫体分开,各自经历三次核分裂和两次胞质分裂,形成4个新个体。接合菌的有性生殖方式也是接合生殖。

      接合子

      生物进行接合生殖时,两个接合细胞的内含物质相互融合而生成的合子。大肠杆菌的接合子是由两个不同性系细胞中DNA杂交后形成的,草履虫的接合子是两个虫体的动核与静核融合后形成的,水绵的接合子则由两个细胞的原生质融合而形成。接合子细胞壁加厚,可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休眠状态的接合子开始发育。除细菌外,接合子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继续发育。例如,根霉和毛霉的接合子(亦称接合孢子)萌发前先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芽管,其顶端形成孢子囊,囊内产生两种有性孢子,这两种孢子分别萌发为两种菌丝体。

      空球藻

      绿藻门、团藻科、空球藻属中各种空球藻的总称。是比较常见的藻类。空球藻由16、32或64个衣藻型的细胞排列在球面上组成,群体中央是一个空腔,其中充满着液体,无细胞分布,所以叫做空球藻。空球藻有雌、雄之分。群体有前后端的分化。无性生殖时,每个母细胞形成一个新群体。有性生殖是异配生殖,两种配子都有鞭毛,但体积上的差别(与实球藻属相比)更大了。在生殖时,有时可以看到有一两个细胞失去分裂的能力,最后死去,这是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开始,说明空球藻发展到了群体的较高阶段。

      衣藻

      绿藻门、团藻目、衣藻属中各种衣藻的总称。藻体为单细胞,卵形。细胞壁很薄,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从细胞壁前端的状突起中伸出,细胞内有一个杯形叶绿体,体积很大,占据了细胞内的大部分空间,叶绿体内含一个蛋白核(旧称淀粉核),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就储积在蛋白核的周围。在鞭毛着生处的基部有两个收缩泡。衣藻有一个红色的眼点,位于藻体前端的鞭毛基部附*,嵌于叶绿体上,这是衣藻的感光器。衣藻细胞含单核,位于杯形叶绿体内的细胞质中。衣藻在营养充足、环境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大多进行无性生殖,在营养缺乏,环境条件比较差的时候,则大多进行有性生殖。大多数种的衣藻的有性生殖是同配生殖,较少的种是异配生殖,还有更少的种是卵式生殖。衣藻的生活史属于单倍体单世代型。  

      水绵

      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水绵属。本属有450种,生活在淡水中。植物体为不分枝的丝状体,由许多圆筒状的细胞连结而成。每个细胞内有1至数条带形叶绿体,盘绕成螺旋状,位于细胞的边缘,每条叶绿体上有多个蛋白核,细胞中有1个大液泡,细胞核悬在细胞中央,由多条原生质丝与贴壁的细胞质相连。在水绵属的生活史中不出现眼点和鞭毛,这是它们与多数绿藻的不同之处。

      水绵的无性生殖是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横分为二,丝体可以加长,1根长的丝体,由于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可以断裂为2根或更多的短丝。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这也是接合藻目特有的生殖方式,水绵的接合生殖有三种类型,即梯形接合、侧面接合及穿孔接合。

      水绵可以用作鱼类的饵料。大量繁殖时,有时会堵塞工厂的输水管道,造成一些麻烦。

      由于水绵的细胞壁外层含较多的果胶质,用手触时,有滑腻的感觉,被挑起时一丝丝地毫不紊乱。

      团藻

      绿藻门、团藻属中各种团藻的总称。多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淡水中。藻体呈球形,直径约5毫米。团藻外面有薄胶质层,能游动。每个团藻由1,000—50,000个衣藻型细胞成单层排列在球体表面形成。每个细胞有2根鞭毛,鞭毛伸向球体外面,细胞之间有原生质丝连接,中央为充满粘液的腔。团藻也有前后端的极性分化,前端营养细胞的眼点最大,向后递次变小。团藻只有少数细胞具有生殖能力,生殖细胞体积较大,位于球体后端。无性生殖时,一部分生殖细胞经过多次垂周分裂,形成皿状体,再经翻转作用成为若干小型团藻,陷落母体腔中,待母体死亡破裂后逸出。

      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由**囊和卵囊分别形成**和卵细胞。**和卵细胞可以在同一个团藻上产生,也可以分别在两个团藻上产生。**小,有2根鞭毛,能游动。每个卵细胞是由一个生殖细胞不经过分裂直接增大形成的,无鞭毛,不能运动。成熟的**从**囊逸出后游向卵囊与卵细胞形成合子,合子有厚壁,在母体解体后散出,渡过休眠期之后萌发,经过减数分裂,先形成一个具2根鞭毛的孢子,然后发育成一个新团藻。  

      水螅

      肠动物门,水螅纲。生活于清洁的淡水中,常附着于水草、落叶上或飘浮在水中。肉眼可见。体呈细管状,下端为基盘,另端为口,口周围有中空的触手5—10个,呈辐射状排列。触手上的刺细胞受刺激时射出刺丝,有御敌和捕食作用。运动方式特殊,身体和触手能收缩和伸长,作翻跟斗式或尺蠖式移动。体壁由内、外两层排列整齐的细胞和比较薄而无结构的中胶层构成。在消化腔中进行细胞外消化,初步消化的食物再进行细胞内消化。以细胞内消化为主。有口而无**,体内食物残渣及多余水分通过身体收缩从口中排出,气体交换和代谢废物则通过体表渗透作用进行。网状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收缩和移动。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8—20℃,31℃以上和0℃以下虫体立即死亡。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条件良好时,出芽繁殖速度很快。

      水螅与水中附着、飘浮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附着与漂浮生活说明动物的活动是不定向的、被动的,因此辐射对称的体型可以获取和躲避来自四面八方的食物和敌害;

    [阅读全文]...

2022-03-22 10:59:58
  • 生物的进化复*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的进化复*知识点

      漫长的学*生涯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的进化复*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测:

      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

      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

      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8、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类型。(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生理功能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性。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古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过度繁殖(条件)生存斗争(基础)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5、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是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这属于人工选择。

      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1.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

      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2.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生物演化)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3.进化论的演变。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是法国博物学家布丰,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观点,认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物种进化的原因是自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阅读全文]...

2022-03-03 06:01:06
  •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 教育
  •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以下是小编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生物变异的来源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8、染色体畸变: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9、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可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10、染色体组 : 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11、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12、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13、单倍体: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

      §2、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①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合染色体畸变的原理;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育种程序: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育种程序:利用常规杂交方法获得F1;将F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纯合植株;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纯合体排除显性干扰。

      ④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阅读全文]...

2022-03-05 16:12:34
  • 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汇总

  • 教育
  • 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汇总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或知识的学*要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活化石

      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

      (2)开展爱鸟周活动;

      (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

      (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4、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练*巩固

      1、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位居世界()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09,长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A、环境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的是()

      A、美国

    [阅读全文]...

2021-12-20 01:52:39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点

  • 环境,教育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点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空气等

      2、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圈内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1)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合作关系:例如蜜蜂大“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竞争关系:例如到田里的杂草和水稻

      (4)寄生关系: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

      (5)共生关系:例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二、探究实验: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2、设计对照实验:

      在研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3、变量唯一: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都应相同。

      4、对照组和实验组:

      一般来说,对照组要确保实验对象的某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满足实验对象所需要的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处理)。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则缺少一个适宜的条件(接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处理)。

      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方法步骤: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取10只鼠妇放在铁盘中央。然后以铁盘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一段时间后观察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

      4、注意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光

      (2)本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无光的一侧;实验组是有光的一侧。

      (3)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采用对照实验,可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4)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用一只?

      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5)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所用鼠妇的数量越多,实验的难度也就越大。

      (6)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小组的*均值?

      计算全班各小组的*均值,可减小实验误差。

      (7)实验结束后,对鼠妇如何处理?

      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阅读全文]...

2021-11-26 11:47:12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句子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语录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说说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名言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诗词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祝福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