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关于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62) 说说(34) 名言(37) 诗词(369) 祝福(4) 心语(1)

  • 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中考
  • 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供参考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显微镜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①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4、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制作步骤中应注意问题是1、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方法。盖盖玻片时应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缓缓地放下,

      5、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1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阅读全文]...

2021-12-05 04:43:23
  • 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life form)所决定的。

      2. 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从表上可知,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生活型与环境关系密切,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如热带雨林群落;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群落;地上芽植物占优势,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比较湿冷,如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征,如东北温带草原。表 我国几种群落类型的生活型组成群落类型 Ph. Ch. H. Cr. T.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94.7 5.3 0 0 0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4.5 5.4 4.1 4.1 0

      浙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6.7 1.0 13.1 7.8 2

      秦岭北坡温带落叶阔叶林 52.0 5.0 38.0 3.7 1.3

      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 25.4 4.4 39.8 2* 3.2

      东北温带草原 3.6 2.0 41.1 19.0 33.4

    [阅读全文]...

2022-03-20 11:42:18
  • 生物圈知识

  • 知识,教育
  • 生物圈知识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圈知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阅读全文]...

2021-11-24 06:56:40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梳理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梳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考生们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可在教招考试中,我们到底应该了解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呢?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招考试中是一个重点,客观题、主观题都可能考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

      知识点梳理:

      一、需要层次包括哪些?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特别在做单选时把握好不同需要的本质。

      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低到高呈金字塔状。最开始是5个层次,之后又加了2个,变成7个层次。

      1、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如:吃、喝、拉、撒、休息、性等。

      2、安全需要: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如:“铁饭碗”、合同、五险一金等。

      3、归属于爱的需要,也叫“社交需要”: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的需要。如:亲情、爱情和友情等。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他尊、权利欲。如:公开奖励、表扬、荣誉奖章、名声、地位等。

      5、认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求知欲。

      6、审美需要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希望与渴求。

      7、自我实现需要是发掘自身潜能、使理想得以实现、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的需要。如:“高峰体验”时的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未满足时的空虚感。

      一、哪些是缺失性需要?哪些是成长性需要?这儿容易出多选题,大家必须记清楚。

      1、“缺失性需要”又称“匮乏性需要”、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2、“成长性需要”又称“生长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三、记下面两句话,特别是做多选、判断时考生应该留意描述:

      1、一般情况下,当底层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才会向高层需要发展;

      2、特殊情况下,当底层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就去寻找高层需要。

      考查方式:

      一、客观题:

      1、单选题:画家必须作画才能得到最大满足,诗人必须写诗才能获得最大满足,这类现象体现了(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2、多选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求知的需要 B、自尊的需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于爱的需要

      3、判断:当低层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发展高层需要。

      二、主观题:试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观点

      ① 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② 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需要在**后出现;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 低级需要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也叫缺失需要(deficit or deficiency need),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直接危及生命;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是满足这种需要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所以叫做生长需要(growth need)。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等。

      ④ 马斯洛看到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区别,他后来澄清说,满足需求不是"全有或全无"的现象,他承认,他先前的陈述可能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即在下一个需求出现之前,必须百分之百地满足需求"。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的满足就可以了。例子: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不考虑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⑤ 个体对需要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对自尊的需要超过对爱和归属的需要。

      理论应用

      一、生理需要应用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低级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例如:当一个人很饥饿时,那么他极需要食物。假设人需要工作的薪酬来生存,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二、安全需要应用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低级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例如:一个工作者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受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应用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社交需要应用

      例如:人们积极社交,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四、尊重需要应用

      尊重需要(Esteem needs),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阅读全文]...

2021-11-24 16:12:05
  • 生物知识点归纳

  • 环保
  • 生物知识点归纳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CO2+H2O——→(CH2O)+O2

      叶绿体

      光能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

      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水。

      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18O,另一组提供C18O2。

    [阅读全文]...

2022-07-29 13:11:20
  • 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

  • 生活
  • 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

      生活科普小知识现代的生活越来越忙碌,许多人都不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科普小常识,以至于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小问题困扰着我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1、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为甚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

      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3、为甚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

      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4、为甚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5、为甚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6、为甚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7、为甚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8、为甚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

      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9、为甚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

      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0、为甚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

      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1、为甚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2、为甚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13、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14、为甚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

      15、为甚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16、为甚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17、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18、为甚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19、为甚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20、为甚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3-07 20:53:30
  • 土壤微生物的知识

  • 知识,教育
  • 土壤微生物的知识

      在我们的学*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微生物的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微生物的采集一般有土样采集、增殖培养、培养分离、筛选最后进行纯种分离、毒性试验等。

      1、采样:

      一般在有机质较多的肥沃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最多,中性偏碱的土壤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酸性红土壤及森林土壤中霉菌较多,果园、菜园和野果生长区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选择一定的土壤环境采集土样,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清洁的聚乙烯袋、牛皮袋或玻璃瓶中。

      2、增殖培养:

      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

      3、培养分离: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4、筛选:

      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

      关于菌种的识别,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每一类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各具有某些相对的特征,利用观察这些特征,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及初步识别、鉴定微生物。

      土壤

      一般取土壤表层5—10cm处土壤,如果土壤有翻动,应更深一点,避免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1、我们一般都用那种封口袋(塑料的),纸袋不容易保持水分。

      2、当天采当天快递回来,不用加冰袋。

      3、快递一般三天就到,对微生物菌群影响不大。

      4、在冰柜中4度保存,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尽量随采随做。菌株分离(seperation)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的微生物的过程。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筛选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株,二是把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迸行代谢产物鉴别。

      菌种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收集和筛选:

      (1)向菌种保藏机构和个人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国内外著名的菌种保藏机构有: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CCCCM),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TC),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日本的大阪发酵研究所(IFO)等。

      (2)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从中进行分离筛选。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回的菌株,如从酱油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从酒糟中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曲等。该类发酵制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这些传统产品中容易筛选到理想的菌株。

      菌株的分离和筛选一般可分为:采样、富集、分离、产物鉴别、生化鉴定几个步骤。

      一、从土壤中采样

      1克土壤的含菌量大体有如下的递减规律: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

      (一)根据土壤特点

      1.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通气状况

      采土样最好的上层是5—25cm、一般每克上中含菌数约几十万到几十亿个,并且各种类型的细菌和放线菌几乎都能分离到。总的来说酵母菌分布土层最浅,约5—10cm;霉菌和好氧芽孢杆菌也分布在浅土层。

      2.土壤的酸碱度和植被状况

      3.地理条件:南方、北方

      4.季节条件:7—10月

      (二)采样方法

      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10—25g,装入事先准准备好的塑料袋内扎好、北方土壤干燥.在10—30cm处取样。给塑料袋编号并记录地点、土壤土质、植被名称、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一般样品取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但有时样品较多,或到外地取样,路途遥远,难以做到及时分离,则可采先用选择性培养基做好试管斜面,随身带走。到一处将取好的土样混匀,取3—4g撒到试管斜面上.这样可避免菌株因不能及时分离而死亡。

      二、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取样

      1.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每种微生物对碳、氮源的需求不一样,分布也有差异。若需要筛选代谢合成某种化合物的微生物,从大量使用、生产或处理这种化合物的工厂附*采集样品,容易得到满意的效果。不少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是不完全专一的,如以油脂为碳源的某些脂肪酶产生菌同样也可以分解淀粉获得能源而生长。

      2.跟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三、特殊环境下采样

      1.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

      2.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会根据微生物培养特征初步判断未知菌的类别。

      3、练*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是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基地。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可用于培养细菌。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对酵母菌和霉菌不起作用。

      加入一定量链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重*钾或苯酚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选择分离放线菌。

      三、实验器材

    [阅读全文]...

2022-03-02 19:11:00
  •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 初二,教育
  •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细菌代谢,细菌具有许多不同的代谢方式。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碳源,被称作自养生物。

      那些通过光合作用从光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光合自养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化能自养生物。另外一些细菌依靠有机物形式的碳作为碳源,称为异养生物。

      光合自养菌包括蓝细菌,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可能在制造地球大气的氧气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他的光合细菌进行一些不制造氧气的过程。包括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

      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硫,磷,维生素和金属元素,例如钠,钾,钙,镁,铁,锌和钴。

      根据它们对氧气的反应,大部分细菌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一些只能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需氧菌;另一些只能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厌氧菌;还有一些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称为兼性厌氧菌。细菌也能在人类认为是极端的环境中旺盛得生长,这类生物被称为极端微生物。一些细菌存在于温泉中,被称为嗜热细菌;另一些居住在高盐湖中,称为喜盐微生物;

      总结:还有一些存在于酸性或碱性环境中,被称为嗜酸细菌和嗜碱细菌;另有一些存在于阿尔卑斯山冰川中,被称为嗜冷细菌。

      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的分类。

      2、识别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常见动物。

      鱼类:中华鲟海马黄鳝。

      无脊椎动物:海葵海蜇章鱼鱿鱼。

      3、鱼类的主要特征

      ①靠鱼鳍和尾部摆动的协调作用游泳。

      ②能在水中呼吸。用腮呼吸。

      ③鱼体表有鳞,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

      ④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4、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一、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衡生态*衡概念。

      动物食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维持着生态*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也可被重新利用。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益:传粉、传播种子,扩大分布范围。

      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查活动:调查目的、材料用具、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食用、药用、观赏用等。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最理想的“乳房生物反应器”及开发前景。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

      仿生的概念。

      动物与仿生仿生的例子:雷达、飞机。

    [阅读全文]...

2021-11-30 23:59:42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期末知识点

  • 期末,教育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期末知识点

      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术语,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定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期末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生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 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 裸子植物 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 “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3、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基因的多样性 。

      4、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有 森林 、 草原 、 荒漠 、 湿地 、 湖泊 、 海洋生态系统 。

      5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一、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一种生物是一个基因库?

      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细胞内有成千上万对基因。由于不同种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即使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说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2、某种生物突然消失将会产生哪种后果?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地管窥蠡测所在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炒鱿鱼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阅读全文]...

2022-02-06 09:56:48
  • 生物知识点之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 活动,教育
  • 生物知识点之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生物知识点之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总结: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生物的生命被人类左右着,同时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生物的活动。我们要提倡与生物体和谐相处。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希望上面对生物中种子的萌发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内容学*一定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哦。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植物

      关于生物中种子植物的知识学*,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内容。

      种子植物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通过上面对生物中种子植物知识的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绿色植物

      下面是对生物中绿色植物的知识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水绵、海带、衣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占大气的90%。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植株矮小,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有茎、叶、种子,结构复杂。如:油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有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如:玉米、小麦、毛白杨、。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

      2"春水绿如染"中的"绿"指藻类植物。鱼缸内壁的绿膜指藻类植物。

      3"苔痕上阶绿"和"应怜履齿印苍苔"都指苔藓植物,大树一侧树皮上的绿色植物是苔藓植物

      上面对生物学中绿色植物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知识点学*,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内容。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上面对单细胞生物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成绩哦,认真学*吧。

      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知识同学们还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学*哦。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阅读全文]...

2021-12-10 11:46:49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句子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语录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说说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名言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诗词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祝福
生物群落层次的知识与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