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知识写祝福

关于用生物知识写祝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用生物知识写祝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用生物知识写祝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用生物知识写祝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60) 说说(27) 名言(36) 诗词(102) 祝福(4) 心语(1)

  • 生物圈知识

  • 知识,教育
  • 生物圈知识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圈知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阅读全文]...

2021-11-24 06:56:40
  • 初二生物知识

  • 初二,知识,初中
  • 初二生物知识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生物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复*

      第14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能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管壁最厚,管腔较大,弹性大,能够摸到脉搏。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管腔最大,弹性小,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8、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叫动脉血。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时与氧分离,血液颜色呈现暗红色,叫静脉血。

      9、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如:头部、肝脏、胃等)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完成了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在肺处为血液补充了大量的氧气,排出部分二氧化碳,将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0、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舒张压一般为8--12kpa。如果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8kpa,就是低血压。

      第14章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内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2、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肾脏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3、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

      4、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第15章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

      2、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昏暗,叫做灰质,灰质上含有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中枢。众多的轴突和髓鞘集合形成的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3、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其中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4、人体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质,又叫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大脑皮质的内部是神经纤维汇集而成的白质。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衡。脑干内有呼吸、血液循环等活动的调节中枢,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

      5、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脊髓的灰质在椎管的中央,呈蝶形,白质在外。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脊髓控制的反射也受大脑控制。脊髓内有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活动是生来就具有的,如膝跳反射、吮吸反射和缩手反射等,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形成的,如望梅止渴和谈虎色变。

      7、反射弧是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

      第15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1、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眼肌等,眼球的附属结构对眼球具有保护作用。

      结膜衬在眼睑的内表面,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在结膜。预防沙眼和急性结膜炎应该做到:不要用手揉眼、不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

      2、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的内部,在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由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如果*时没有良好的用眼*惯,就会增加晶状体的负担,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视。*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4、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耳廓和外耳道属于外耳,具有接受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衡有关。

      耳蜗与形成听觉有关。

      5、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15章第3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人体内的腺体可以分为两类: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体,如:汗腺、唾液腺、泪腺等,这类腺体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发挥作用。

      2、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组**体的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等)、胰岛(分泌胰岛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等。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又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血液里含量很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婴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侏儒症。

      5、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 肿大(俗称“大脖子病”)。防治方法:食用加碘盐以及常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6、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兴奋,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统一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

      第16章第1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1、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和骨连结组成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有206块,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2、骨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各骨的形态虽然差异较大,但是结构却很相*,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人体发生骨折,成骨细胞能使骨愈合、再生;骨质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之分,骨松质结构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骨髓腔内有骨髓,人年幼时骨髓为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会转变为黄骨髓。

      3、人体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身体、支持运动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

      4、骨连结有3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其中活动的连结又叫做关节。

      5、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6、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阅读全文]...

2022-05-02 07:08:22
  •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

      导语;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的生殖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1

      生殖的类型

      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作用:**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作用。

      14、双**: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叫做双**。

      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

      语句:

      1、凡是种子植物用种乎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因为要产生种子,必须经过双**作用,即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4、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

      A、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B、便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便于培养无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C、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5、克隆:无性生殖中一种方式。克隆的特点是由一个生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克隆出来的个体以及同一无性繁殖系内的各个个体遗传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完全相同。

      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技术是利用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生物的生殖知识点2

      接合生殖

      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称为接合生殖。例如,大肠杆菌有两种性别系,当不同性系的个体杂交时,阳性菌体细胞接触阴性菌体细胞,三个细胞侧面形成接合管,阳性系细胞的DNA通过接合管流入阴性系细胞内,形成接合子;接合子经过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大肠杆菌。水绵接合生殖时,阳性接合细胞内全部原生质通过接合管到达阴性接合细胞,由两个细胞的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

      接合子经过减数分裂生成有性孢子各2个,有性孢子萌发为水绵的营养体。草履虫接合生殖时,每个虫体大核消失,小核减数分裂生成4个核,其中3个核消失,留下的一个核分成动核和静核;动核通过接合膜交换,分别与对方的静核融合;接合结束后,两个虫体分开,各自经历三次核分裂和两次胞质分裂,形成4个新个体。接合菌的有性生殖方式也是接合生殖。

      接合子

      生物进行接合生殖时,两个接合细胞的内含物质相互融合而生成的合子。大肠杆菌的接合子是由两个不同性系细胞中DNA杂交后形成的,草履虫的接合子是两个虫体的动核与静核融合后形成的,水绵的接合子则由两个细胞的原生质融合而形成。接合子细胞壁加厚,可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休眠状态的接合子开始发育。除细菌外,接合子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继续发育。例如,根霉和毛霉的接合子(亦称接合孢子)萌发前先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芽管,其顶端形成孢子囊,囊内产生两种有性孢子,这两种孢子分别萌发为两种菌丝体。

      空球藻

      绿藻门、团藻科、空球藻属中各种空球藻的总称。是比较常见的藻类。空球藻由16、32或64个衣藻型的细胞排列在球面上组成,群体中央是一个空腔,其中充满着液体,无细胞分布,所以叫做空球藻。空球藻有雌、雄之分。群体有前后端的分化。无性生殖时,每个母细胞形成一个新群体。有性生殖是异配生殖,两种配子都有鞭毛,但体积上的差别(与实球藻属相比)更大了。在生殖时,有时可以看到有一两个细胞失去分裂的能力,最后死去,这是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开始,说明空球藻发展到了群体的较高阶段。

      衣藻

      绿藻门、团藻目、衣藻属中各种衣藻的总称。藻体为单细胞,卵形。细胞壁很薄,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从细胞壁前端的状突起中伸出,细胞内有一个杯形叶绿体,体积很大,占据了细胞内的大部分空间,叶绿体内含一个蛋白核(旧称淀粉核),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就储积在蛋白核的周围。在鞭毛着生处的基部有两个收缩泡。衣藻有一个红色的眼点,位于藻体前端的鞭毛基部附*,嵌于叶绿体上,这是衣藻的感光器。衣藻细胞含单核,位于杯形叶绿体内的细胞质中。衣藻在营养充足、环境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大多进行无性生殖,在营养缺乏,环境条件比较差的时候,则大多进行有性生殖。大多数种的衣藻的有性生殖是同配生殖,较少的种是异配生殖,还有更少的种是卵式生殖。衣藻的生活史属于单倍体单世代型。  

      水绵

      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水绵属。本属有450种,生活在淡水中。植物体为不分枝的丝状体,由许多圆筒状的细胞连结而成。每个细胞内有1至数条带形叶绿体,盘绕成螺旋状,位于细胞的边缘,每条叶绿体上有多个蛋白核,细胞中有1个大液泡,细胞核悬在细胞中央,由多条原生质丝与贴壁的细胞质相连。在水绵属的生活史中不出现眼点和鞭毛,这是它们与多数绿藻的不同之处。

      水绵的无性生殖是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横分为二,丝体可以加长,1根长的丝体,由于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可以断裂为2根或更多的短丝。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这也是接合藻目特有的生殖方式,水绵的接合生殖有三种类型,即梯形接合、侧面接合及穿孔接合。

      水绵可以用作鱼类的饵料。大量繁殖时,有时会堵塞工厂的输水管道,造成一些麻烦。

      由于水绵的细胞壁外层含较多的果胶质,用手触时,有滑腻的感觉,被挑起时一丝丝地毫不紊乱。

      团藻

      绿藻门、团藻属中各种团藻的总称。多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淡水中。藻体呈球形,直径约5毫米。团藻外面有薄胶质层,能游动。每个团藻由1,000—50,000个衣藻型细胞成单层排列在球体表面形成。每个细胞有2根鞭毛,鞭毛伸向球体外面,细胞之间有原生质丝连接,中央为充满粘液的腔。团藻也有前后端的极性分化,前端营养细胞的眼点最大,向后递次变小。团藻只有少数细胞具有生殖能力,生殖细胞体积较大,位于球体后端。无性生殖时,一部分生殖细胞经过多次垂周分裂,形成皿状体,再经翻转作用成为若干小型团藻,陷落母体腔中,待母体死亡破裂后逸出。

      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由**囊和卵囊分别形成**和卵细胞。**和卵细胞可以在同一个团藻上产生,也可以分别在两个团藻上产生。**小,有2根鞭毛,能游动。每个卵细胞是由一个生殖细胞不经过分裂直接增大形成的,无鞭毛,不能运动。成熟的**从**囊逸出后游向卵囊与卵细胞形成合子,合子有厚壁,在母体解体后散出,渡过休眠期之后萌发,经过减数分裂,先形成一个具2根鞭毛的孢子,然后发育成一个新团藻。  

      水螅

      肠动物门,水螅纲。生活于清洁的淡水中,常附着于水草、落叶上或飘浮在水中。肉眼可见。体呈细管状,下端为基盘,另端为口,口周围有中空的触手5—10个,呈辐射状排列。触手上的刺细胞受刺激时射出刺丝,有御敌和捕食作用。运动方式特殊,身体和触手能收缩和伸长,作翻跟斗式或尺蠖式移动。体壁由内、外两层排列整齐的细胞和比较薄而无结构的中胶层构成。在消化腔中进行细胞外消化,初步消化的食物再进行细胞内消化。以细胞内消化为主。有口而无**,体内食物残渣及多余水分通过身体收缩从口中排出,气体交换和代谢废物则通过体表渗透作用进行。网状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收缩和移动。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8—20℃,31℃以上和0℃以下虫体立即死亡。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条件良好时,出芽繁殖速度很快。

      水螅与水中附着、飘浮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附着与漂浮生活说明动物的活动是不定向的、被动的,因此辐射对称的体型可以获取和躲避来自四面八方的食物和敌害;

    [阅读全文]...

2022-03-22 10:59:58
  • 微生物知识大全

  • 知识,教育
  • 微生物知识大全

      在现实学*生活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点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微生物的定义

      什么是微生物呢?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2.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2.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

      2.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2.4个体小:小于0.1mm。在形态上,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需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大小以微米和纳米计量。

      2.5适应性强,易变异。相对于高等生物而言,较容易发生变异。在所有生物类群中,已知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和昆虫。微生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

      2.6代谢活性强,转化快。

      3、微生物的分类

      葡萄球菌

      酵母菌芽痕

      棒状杆菌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放线杆菌

      分裂的大肠杆菌黑曲霉

      黑曲霉弧状菌

      脚气真菌酵母菌

      蜡状芽孢杆菌链球菌

      面包酵母啤酒酵母

      球菌沙门氏菌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

      水、空气、土壤、人和动植物

      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

      温度变化不大(10-25℃)。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表层受日光照射和干燥的影响,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离地面10-20厘米土层微生物最多.土层越深,菌数越少。

      水中的微生物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微生物的生存。静水中的微生物多,流水中的少;离岸*处微生物多,离岸远处少;经过大城市的河流,水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的粪便.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

      水中的微生物

      井水和泉水中细菌少,雨水、雪水中也少,城市上空的雨水细菌多,乡村上空雨水细菌少。

      国家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升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干燥及日光的照射,大部分的微生物被杀死,所以,空气中没有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但由于空气的流动,风的作用,使地面的微生物飞扬到空中,因而,接*地面的空气层,就含有一定的微生物。

      虽然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但危害大。因为空气流动快,流动的范围广,影响面大。

      空气中的微生物

      在冬春季节,更容易发生感冒等传染病,就是因为空气的传播,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多,空气流通差,细菌多;

      大城市上空微生物数量最多,乡村少;森林、草地和田野上空空气清洁,海洋、高山、冰雪覆盖的地面上空,微生物更为稀少。雨后空气特别新鲜。

      人体中的微生物

      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人体中的微生物

    [阅读全文]...

2022-06-12 04:38:44
  • 生物知识点归纳

  • 环保
  • 生物知识点归纳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CO2+H2O——→(CH2O)+O2

      叶绿体

      光能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

      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水。

      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18O,另一组提供C18O2。

    [阅读全文]...

2022-07-29 13:11:20
  • 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

  • 生活
  • 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

      生活科普小知识现代的生活越来越忙碌,许多人都不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科普小常识,以至于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小问题困扰着我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1、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为甚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

      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3、为甚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

      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4、为甚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5、为甚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6、为甚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7、为甚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8、为甚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

      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9、为甚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

      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0、为甚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

      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1、为甚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2、为甚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13、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14、为甚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

      15、为甚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16、为甚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17、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18、为甚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19、为甚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20、为甚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3-07 20:53:30
  • 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 教育
  • 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life form)所决定的。

      2. 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从表上可知,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生活型与环境关系密切,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如热带雨林群落;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群落;地上芽植物占优势,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比较湿冷,如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征,如东北温带草原。表 我国几种群落类型的生活型组成群落类型 Ph. Ch. H. Cr. T.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94.7 5.3 0 0 0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4.5 5.4 4.1 4.1 0

      浙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6.7 1.0 13.1 7.8 2

      秦岭北坡温带落叶阔叶林 52.0 5.0 38.0 3.7 1.3

      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 25.4 4.4 39.8 2* 3.2

      东北温带草原 3.6 2.0 41.1 19.0 33.4

    [阅读全文]...

2022-03-20 11:42:18
  • 中考生物知识点:被子植物的一生

  • 一生,中考,教育
  • 中考生物知识点:被子植物的一生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初中生物是理科中最需要记忆的一门学科,虽然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不难,但是也需要时间去学*和记忆的,因为会考考试有它,而会考对中考总体成绩会有好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中考生物知识点: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种子是完整的、活的,种子不在休眠状态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水膨胀

      物质变化:种子贮存的有机物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

      菜豆:子叶里

      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玉米:胚乳里

      胚根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茎和叶

      3.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以后、一段不能萌发的时期。

      4.种子的寿命: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5.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

      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

      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的细胞分裂。

      2.芽的发育过程:

      1)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2)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芽分为了叶芽、花芽、混合芽

      三.开发和结果

      1、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花被萼片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花瓣

      雄蕊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

      花蕊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外有子房壁

      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卵。

      4)**(**与卵细胞融合成**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花柱和柱头凋落

      雌蕊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卵胚种子

    [阅读全文]...

2022-05-19 23:21:39
  •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 教育
  •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以下是小编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生物变异的来源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8、染色体畸变: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9、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可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10、染色体组 : 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11、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12、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13、单倍体: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

      §2、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①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合染色体畸变的原理;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育种程序: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育种程序:利用常规杂交方法获得F1;将F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纯合植株;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纯合体排除显性干扰。

      ④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阅读全文]...

2022-03-05 16:12:34
  • 生物知识点整理分离定律

  • 分离,教育
  • 生物知识点整理分离定律

      在现实学*生活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知识点整理分离定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论证

      2.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具体表现为:杂合子F1产生两种配子,分别为含D的配子和含d的配子,比例为1:1。

      3.细胞学基础

      遗传因子就是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独立进入配子,随配子独立传给后代。所以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条件为: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染色体基因才可以,而线粒体与叶绿体基因完全不符合分离定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4.验证分离定律的常见方法

      自交法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可验证。

      测交法 测交后代出现1:1的比例可验证。

      花粉直接检测法 若含有不同基因的花粉表现型不同,可直接检测花粉来验证。如纯种的糯性水稻与非糯性水稻杂交,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蓝黑色,半数橙红色。

      5.特殊原因导致特殊分离比

      显性纯合致死可导致2:1的分离比;不完全显性可导致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1:2:1的分离比;从性遗传(即杂合子在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表现型不同)现象可导致杂合子亲本的后代雌雄性别中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不同,一般为1:3或3:1。

      6.伴性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同样遵循分离定律,但因为其位于性染色体上其后代表现常常与性别相关联,写遗传图解一定要把性染色体写出来。需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相区分。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常用正交与反交实验。

      1.阅读笔记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

      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

      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

      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还要学会总结: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阅读全文]...

2022-04-01 22:05:21
用生物知识写祝福 - 句子
用生物知识写祝福 - 语录
用生物知识写祝福 - 说说
用生物知识写祝福 - 名言
用生物知识写祝福 - 诗词
用生物知识写祝福 - 祝福
用生物知识写祝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