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睢宁的古诗

关于徐州睢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徐州睢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徐州睢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徐州睢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5) 语录(5) 说说(5k+) 名言(539) 诗词(120) 祝福(1k+) 心语(55)

  • 徐州睢宁县第四实验小学施教区范围

  • 小学
  • 徐州睢宁县第四实验小学施教区范围

      睢城镇中心小学坐落在县城繁华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徐州睢宁县第四实验小学施教区范围,文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徐州睢宁县第四实验小学施教区范围

      西至小沿河,南至徐沙河,北至人民路,东至渭河路。

      公办学校招生

      公办学校要严格按照就*入学要求,根据划定的学区招收学生,一般采取登记入学。坚持学生户籍与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法定监护人的居住房产证明与实际居住地保持一致的基本原则。公办学校施教区内生源过多的,优先接纳施教区内户籍、房屋产权证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学生入学。热点公办小学、初中空余学额必须实行电脑随机派位。

      学校简介

      睢城镇中心小学坐落在县城繁华区,下辖18所定点小学、16个教学点、44所幼儿园、1所职业技术学校,在职员工780人,其中省级试验小学一所,省级电化教育实验学校一所,市县级优秀学校10所。多年来,中心小学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教,全力深化素质教育,特别是*两年,学校以“十五”发展规划为蓝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抓机遇,自加压力,提出了“精品管理,特色培育”的口号,强化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新型管理体制,树立全新教育观,营造“精教研、善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创造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镇教育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可喜四大步:一是全面完成布局调整和“三新一亮”工程。规范了教育资产管理,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完成全镇改危、改弱和附属设施的套配工作,添置160余万元资产,校园视听网络,现代化教学多媒体一应据全。

      为配合成长工程,中心校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即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上学期,送课下乡40课次,受培训教师1000余人。中心校还先后选派40多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省市学*。为激励教师成长,中心校还实行城乡教师后发进位、末位调整竞争机制,加强了城乡教师交流,使“死水”变“活水”。三是新课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省级实验小学为基地,加强课改的带动与辐射,以新课程培训为主线,强化新理念走进新课堂。通过培训、观摩、研究、交流,全镇课改工作成果显著,上级领导的评价是:扎实、有序、深入、创新。

      拓展阅读:

      徐州市睢宁县职教中心

      简介: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职教中心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

      地址:徐州市睢宁县人民中路2

      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大黄山实验学校

      大黄山实验学校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孩迅速成长,实小人凭着冲天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深入的钻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风格和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由于办学质量不断攀升,社会声誉逐年提高,如今我校已经成为开发区教育界一面招展的旗帜。学校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实小是一幅迷人的画卷,永远使人向往;是一首昂扬的诗歌,令人深思;是动人的乐章,催人奋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真诚地希望我校校园网能够......

      地址: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镇

    [阅读全文]...

2022-01-21 17:34:12
  • 徐州小学排名

  • 小学
  • 徐州小学排名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徐州小学排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徐州小学排名前十名名单

      徐州青年路小学

      徐州民主路小学

      徐州市**路小学

      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徐州市云兴小学

      徐州市民富园小学

      徐州市求是小学

      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二、徐州小学排名部分简介

      公园巷小学是一所历经百年沧桑的`江苏名校。自1910年创办以来,她以自己的仁厚、慈爱哺育了一代代学子,许多当代海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曾在这里接受过优秀的启蒙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项目示范学校、*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徐州市首批优秀小学、模范小学、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徐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徐州市卫生先进集体、云龙区十佳文明单位、云龙区红旗党支部。

      徐州市云兴小学,江苏省徐州市复兴南路227号。学校 创建于1951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故黄河东岸、津浦铁道线旁。学校拥有语音室、电脑室、实验室、劳动技能室、音乐室、舞蹈房、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十多个专用教室以及符合省级标准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他们当中83%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有全国、省、市、局级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有省、市、局、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江苏省徐州市民富园小学地处东苑住宅小区的中心,1999年建校。校园内环境优美,法桐、雪松、翠竹、银杏、黄杨、石榴、樱花、紫荆、紫薇、紫叶李、广玉兰等十余种花木和分布在楼群之间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草坪、花坛,使校园里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被人们誉为“东部明珠”。学校占地面积14154.85*方米,有200米环形跑道一个,绿地总面积4375*方米,生均3.22*方米。2000年被评为市“绿化达标单位”,2002年被评为徐州市“绿色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

    [阅读全文]...

2022-03-09 12:44:27
  • 徐州伏羊节

  • 文化
  • 徐州伏羊节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徐州伏羊节,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伏羊节,学风俗

      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独有的“三伏”节气。一年有三个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而今年7月18号正式入伏,就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开始了。按照徐州人的饮食*惯,入伏要吃羊肉,又称“吃伏羊”。你知道伏羊节的.来历么?

      徐州古称彭城,是*烹饪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烹饪养生鼻祖彭祖的分封之地。“彭城”这一名称就来源于彭祖的分封之地——古代大彭氏国。徐州吃伏羊的悠久历史可以远溯到夏、商、周三代之前。据考,早在尧帝之时,*烹饪养生鼻祖彭祖篯铿以“雉”代“羊”烹羹而献尧帝,尧由于常食此羹而“受寿永多”,于是封“铿”于彭,是名彭铿。彭祖之母鬼方氏是生长于大漠的丁零族人,有食羊的*惯,由此推断,彭城人吃羊的*俗发端于五六千年前的彭祖,几乎与中华文明史同步。

      而真正成为徐州民间节日要从春秋时期说起——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赵衰之子(孤偃之婿)想在六月就除掉狐偃,其妻知道后,不忍杀害父亲,偷偷回娘家告知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决心向女婿认错。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这一做法在民间广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谐共处的热烈景象。还有一句话“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孙一大屋”也说明了这种场面。

      伏羊节的来历

      伏天吃伏羊在徐州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徐州民间就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伏天吃羊的*俗,既暗合“天人合一”质朴的养生观念,也有相当的科学成分。据徐州市彭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文正先生介绍,山羊经春夏两季饲养,膘肥肉嫩,宰杀后肉味醇厚,膻味小,汤汁鲜美,宜食用。其二,三伏天人体内有积热,食用了加有辣椒油、米醋和香菜的羊肉汤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走五脏积热。在三伏天里吃性热的羊肉,伴以葱、酱、蒜、花椒等热性作料,能刺激人体大量排汗,有助于排出体热,排出体内毒素。

      “伏天吃羊肉”,已成为徐州人夏季的一大*俗,每年入伏第一天,彭城伏羊美食文化节都会如期举行,人们都会集中在各个小饭馆吃羊肉,喝羊肉汤。

    [阅读全文]...

2022-01-01 06:23:29
  • 徐州端午节的*俗

  • 端午节
  • 徐州端午节的*俗

      端午节包粽子是来自人们对我国历史上爱国诗人屈原大夫的崇敬和怀念,这是人们熟知的,徐州人包的粽子,极具地方特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徐州端午节的*俗,希望能帮到大家!

      徐州端午节*俗主要有以下几项:

      1、包粽子、煮鸡蛋

      徐州人包的粽子,极具地方特色。以往徐州的粽子很少用糯米的,用的是当地农村生产的黍子,粽子的包法上,多取三角形,也有四角形的,俗称斧头粽子。

      2、插艾条、贴葫芦

      艾条是药用植物,有浓烈的香味,因它有驱虫功效,所以徐州过端午节有在大门的两侧插上艾条的*俗。

      3、赶绣五毒鞋

      在迎接端午节的活动中,最明显的是给婆婆、孩子绣制“五毒鞋”了。

      4、缝香包 缠锦粽

      端午节各家购得香料后,翻找花色鲜艳的碎布料,采买彩丝线等,缝制端午香包,馈赠亲友。

      5、喝雄黄酒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而在端午节的餐桌上,饮的酒与*素不同,而是用雄黄(中药)浸泡过的徐州白干,称雄黄酒,有杀菌消毒之功效。

      6、赶“五毒”庙会求*安

      徐州过端午节,要赶“五毒”庙会,拜药王。药王是可以降服“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古人理解的疾病作祟者)保人丁兴旺的神仙。

      拓展内容

      徐州端午节*俗

      徐州端午节民间风俗,端午节包粽子,是来自人们对我国历史上爱国诗人屈原大夫的崇敬和怀念,这是人们熟知的,徐州人包的粽子,极具地方特色。

      先说用料吧,以往徐州的粽子很少用糯米,用的是当地农村生产的黍子(淡黄色,比小米稍大,有粘性),粽子馅取的是皮薄、肉厚、味甜的徐州红枣;就连粽叶也是采用当地石狗湖(云龙湖前身)*郊河道生长的芦苇叶,从而构成了口感好、味道甜、清香浓的特点。

      再说粽子的包法上,多取三角形,也有四角形的,俗称斧头粽子,在扎法上不用竹针,也不用棉绳,而是用蒲叶破开为绳,实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徐州主妇们包的粽子远比南方粽子大些,都是两把米的个头,这是适应徐州人的豪气,*惯大口吃食、大口咀嚼的'*惯。

      再说煮法吧,多采取小火慢煮,以为这样煮得透,能使黍子米的粘性发挥出来,并和洗洁净的生鸡蛋一同下锅,让苇叶的清香浸进蛋内。

      在开始煮端午节粽子时,放入少许艾叶和几头新上市的独头蒜(无瓣的蒜),之所以要加上这些配料,意在祛瘟驱邪之意。煮熟的独头蒜,说实在的仍带着辛辣气味,并不好吃,但家长们却硬劝说孩子吃下,这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吃了端午蒜,一夏(天)无灾难”。

      端午节徐州人为什么要煮鸡蛋吃呢?相传以鸡蛋象征着龙蛋,是对曾经伤害过屈原尸身的龙的一种惩罚,还有设家宴喝黄酒,插艾条驱邪避灾,缝香包馈赠友人,赶庙会,拜地藏王祈*安。

      徐州过端午节,节日气氛之所以浓厚,大概是与同日要赶的五毒庙会有很大的关系,五毒庙在大坝头北侧的地藏里,这个庙是女出家人住持的庙宇,供奉着地藏王,也称药王,传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地藏王的华诞,所以庙会和端午就在同一天了,奇怪的是老徐州人,从来不说是地藏老爷庙会,称为五毒庙会,既是五毒俱全的老爷,既是有五毒的庙宇,为什么还要去朝拜呢,因为地藏王也称药王,可以降服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古人理解的疾病作崇者,是保人丁兴旺的神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毒庙会。

    [阅读全文]...

2022-04-29 16:26:08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 中秋,古诗文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是北宋诗人苏辙的一首诗。在*的传统节日中秋这个日子里,诗人一个人旅居在外。别人的团圆之景,不禁让诗人感伤。诗人不但抒写了自身的主观情感,还有对宇宙的哲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欢迎阅览。

      原文: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作者: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翻译:

      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就怕像王安石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背景:

      这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这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缓缓吟唱:“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虽有“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的重逢之乐,但苏辙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宦海沉浮,变幻莫测,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他忧伤地想:我们现在是“剑外思归客”,但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楼望故乡,归期终未卜啊!一时悲从中来,苏辙无语凝噎,忍不住转过头,青衫泪湿。苏轼见了,摇头微笑:“子由,‘明月不胜愁’,‘依旧照离忧’,词是好词,但何苦太悲!”为了开解苏辙,在分手之时,苏轼再和之以《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击掌唱道:“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该词上阙借谢安事,作为“不及时引退”的鉴戒;下阙设想兄弟二人“退而相从之乐”,以安慰对方,尤其“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两句,温情脉脉,又让人忍俊不住。苏辙仿佛已经看到两兄弟相互扶持在路上走得东倒西歪了,不禁一扫离愁,绝尘而去。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公元1057年(嘉佑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后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工诗,亦能词,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

    [阅读全文]...

2022-04-26 00:08:56
  • 徐州公办初中排名

  • 初中
  • 徐州公办初中排名

      初级中学简称初中(junior high school)。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州公办初中排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徐州体育中学

      2、汴塘初级中学

      3、邳州第六中学

      4、大吴镇鹿庄学校

      5、徐州管道中学

      6、徐州树人初级中学

      7、新沂港头中学

      8、首羡初级中学

      9、邳州市议堂中学

      10、徐州吴桥中学

      11、徐州矿务集图垞城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初中部)

      12、丰县欢口初级中学

      13、徐州中煤第五建设公司职工子弟学校

      14、徐州王楼中学

      15、铜山县茅村乡留武初级中学

      16、邳州市陈楼镇中心初级中学

      17、八路中学

      18、丰县欢口镇育英初级中学

      19、新沂踢球山中学

      20、徐州市贾汪区尧舜中学

      21、徐州矿务集团权台中学

      22、邳州市港上中学

      23、沛县敬安镇袁*初中

      24、戴庄中学

      25、徐州东渡希望初级中学

      26、徐州兴浦中学

      27、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张集镇魏集初级中学(初中部)

      28、邳州市车辐山中学

      29、徐州经济开发区黄山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30、沛县魏庙中学

      31、邳州精英武校

      32、沛县栖山镇王店中学

      33、徐州第二十九中学

      34、汴塘中心中学

      35、徐州工业园区南庄学校

      36、东丰县第三中学

      37、徐州凌云中学初中部

      38、铜山县沿湖农场学校

      39、徐州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初中部)

      40、徐州马元武术学校

      41、朱寨镇闫集中学

      42、徐州第十三中学

      43、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44、江苏省铜山中学

      45、邳州市邹庄镇中心中学

      46、徐州吕梁学校

      47、新沂第十中学

      48、徐州李庄初级中学

      49、徐州大韩中学

    [阅读全文]...

2022-03-16 20:41:38
  • 2021年徐州工程学院排名

  • 高考,学校
  • 2021年徐州工程学院排名

      高考填报志愿时,徐州工程学院排名全国第几以及省内排名多少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徐州工程学院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历年徐州工程学院全国排名

      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2017

      464

      35

      2016

      500

      31

      2015

      499

      30

      2013

      546

      34

      2、徐州工程学院在江苏省内排名

      2021江苏省大学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南京大学

      6

      8★

      世界一流大学

      2

      东南大学

      22

      7★

      世界知名高水*大学

      3

      河海大学

      37

      6★

      世界高水*大学

      3

      南京理工大学

      37

      6★

      世界高水*大学

      5

      南京农业大学

      41

      5★

      *一流大学

      5

    [阅读全文]...

2022-04-03 17:15:06
  • 凉州词古诗

  • 文学
  • 凉州词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凉州词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薛逢(唐)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凉州词·其一》

      张籍(唐)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其二》

      张籍(唐)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安无使来。

      《凉州词·其三》

      张籍(唐)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1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赏析2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阅读全文]...

2022-05-09 03:25:47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注释

      ①篱:篱笆。

      ②疏疏:稀疏。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⑤急走:奔跑。

      赏析一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鉴赏二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的春意盎然的美图。

    [阅读全文]...

2022-04-26 04:41:16
  • 八声甘州古诗

  • 宋词
  • 八声甘州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声甘州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赏析1】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赏析2】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阅读全文]...

2022-04-16 19:48:49
徐州睢宁的古诗 - 句子
徐州睢宁的古诗 - 语录
徐州睢宁的古诗 - 说说
徐州睢宁的古诗 - 名言
徐州睢宁的古诗 - 诗词
徐州睢宁的古诗 - 祝福
徐州睢宁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