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俗和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俗和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俗和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国传统节日的*俗和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七夕发源于中国,是传统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类别:【】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年代:【宋】 作者:【杨朴】 体裁:【七绝】 类别:【】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代:【清】 作者:【吴绡】 体裁:【七律】 类别:【】
星光历历汉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谓人间多别恨,便疑天上有离愁。
梁清谪去谁相伴,子晋归来合公游。
惟有月娥应最妒,一轮风露不胜秋。
年代:【清】 作者:【朱彝尊】 体裁:【】 类别:【】
一水填却双星如约。
乞巧谁凭。
诉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怜不。
悠悠岁月辞家者,孤眠且。
此夕何夕也。
碧梧小院风细,露槛同凭,昔年曾。
年代:【清】 作者:【朱彝尊】 体裁:【】 类别:【】
袖薄吹香过,发重萦鬟亸。
压众风流,倾城色笑,趁时梳裹。
惯新诗咏罢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别泪看频堕,密约何曾果。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
悔当时花月可怜宵,镇相逢闲坐。
年代:【唐】 作者:【林杰】 体裁:【七绝】 类别:【】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年代:【宋】 作者:【仇远】 体裁:【】 类别:【】
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痴儿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针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别离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
年代:【唐】 作者:【】 体裁:【五古】 类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裁:【词】 类别:【】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2、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4、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5、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7、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8、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9、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0、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1、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2、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1、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2、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5、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6、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7、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10、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1、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12、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1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4、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15、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6、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8、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9、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0、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1、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2、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3、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4、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25、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26、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8、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2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0、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31、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2、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3、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4、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5、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36、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7、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8、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39、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0、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1、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2、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4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4、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45、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46、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47、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8、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49、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50、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中国传统节日古诗句》,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6、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0、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8、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9、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20、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2、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1、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2、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3、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4、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35、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6、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7、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0、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4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2、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44、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4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8、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0、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1、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6、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8、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9、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0、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1、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12、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4、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5、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6、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17、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19、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2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2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24、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27、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8、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9、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3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2、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3、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34、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5、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3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37、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8、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9、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0、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朝*的传统节日*俗
朝鲜民族,又称韩民族、朝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样的吧。
1、朝鲜人春节:
能歌善舞的朝*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2、上元节:
朝*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3、婴儿生日节:
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4、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5、六一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宴请宾客。筵*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最为讲究和隆重。
6、千人针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当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这一*俗是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富庶的村落里,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残害村民。村中的壮士与它交手,都因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到处寻求方法。有1000个媳妇(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败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针”,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真的打败了妖魔。于是“千人针”便成了胜利保障的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谁家有应征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千人针,以图吉利。
*代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略*东北时,住在延边的许多朝*爱国妇女,不论有无家人入伍,她们都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话。
7、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8、端午节
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朝*的传统节日中民俗体育活动最热闹的节日。在过去,每到端午节,朝*聚居的城镇和乡村普遍开展各种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秋千、跳板、摔跤等,其中最出名的是端午秋千。
9、秋夕
旧历八月十五称作秋夕,也叫中秋节。这时早稻可以推出新米,各种果类也成熟了,到了秋夕这天,人们带着用新米做的食品和新鲜水果,到自家的坟地去除草和祭祀。秋夕的传统食品是松饼。这天,朝*村屯普遍宰牛,把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成好多份儿,穿在荆条上分给各户。秋夕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如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村屯还举行斗牛赛。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的诗句。
春节的诗句
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2、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3、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4、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5、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6、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8、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9、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0、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1、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2、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3、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4、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5、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16、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7、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18、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0、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21、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2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2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4、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5、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7、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2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29、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3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1、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3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3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端午节的诗句
1、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5、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6、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7、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8、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10、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1、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2、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3、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4、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6、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7、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8、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2、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张埜《夺锦标·七夕》
13、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4、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5、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6、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7、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1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9、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20、清明又*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21、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2、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3、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24、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5、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6、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27、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8、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29、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0、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31、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2、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33、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4、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3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6、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37、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8、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39、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40、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41、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2、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43、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4、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5、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47、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春雨细如尘》
48、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49、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50、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51、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俗和古诗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古诗
古诗中传统节日的*俗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俗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俗加古诗
古诗是写传统节日的*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古诗中的传统节日以及*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画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中
关于中国传统佳节*俗的古诗
传统节日带有*俗的古诗
关于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的所有古诗
带*俗和传统节日的古诗
有关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
中国传统节日古诗的配画
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五首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
带有中国传统*俗的古诗